夏季容易得什么皮肤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提示
夏季容易得什么皮肤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专家提示
痤疮、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白癜风,久拖不治或盲目治疗后果严重。很多患者在出现皮肤问题时不以为然,自行购买药膏涂抹,这很容易使症状加重,皮肤破裂、感染。为避免这些发生建议大家做好日常防晒避暑工作。有皮肤病史的人更要做好不同的防护,出现不良症状不要擅自治疗,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采取对症治疗。
夏季容易得什么皮肤病?听听专家怎么说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由于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全身各部位可发生。白癜风作为世界三大皮肤病之一,之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不仅是因为它发病过程复杂,还与影响其治疗的因素有关。夏天气温慢慢升高,皮肤容易出汗,高温炎热、紫外线照射、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刺激白癜风反复发作。
1.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千万不要盲目的自我治疗,避免皮损损伤。
2.白癜风患者应尽量避免汗后阳光暴晒、受风;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夏天使用风扇、空调前应将汗水擦干。
3.在平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气平和,减少忧虑,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生蒜、羊肉、鱼虾等海产品。
夏天爱出汗当心惹上湿疹
据多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数据显示,入夏以来,前来看皮肤科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尤以湿疹性皮炎、汗斑等居多。医生说,这几乎都与“ 出汗多”有关。
夏天爱出汗当心惹上湿疹
夏天人都爱出汗,而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则是因大量排汗而造成的"夏季湿疹"。皮肤科医生说,在夏季,身上出的汗排泄不畅,堆积在皮肤里,很容易出现痱子、粉刺、汗疮疹、汗腺囊瘤等皮肤病。
比如,穿着闷不通风的衣服;做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或室内空调排气不好等,都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夏天发病率最高的湿疹就是痱子。尤其是爱玩爱闹的孩子特别容易长,分成白痱子、红痱子和脓痱子三种。主要集中在脖子、前胸、后背、肘窝,有的甚至前额也有。
不出汗也会“捂”出病
专家提到,前来就诊的一些皮肤病患者,其实也有不少是“贪凉”所致。
“现在很多人,普遍处于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从家到办公室,从早到晚,包括开车在路上,整天吹着空调。”专家说,这样其实也不好。
“室外气温高,而室内气温低,如果带着一身汗进入空调房,巨大的温差使得毛孔紧缩,一些‘毒素’就‘捂’在皮肤表层,这样也容易造成湿疹等。”专家说,接诊中就经常遇到类似病号:在室外热得浑身是汗,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空调吹,结果不一会儿就浑身冒出小疙瘩。
气温逐渐升高 养生以静心为要
夏季是老年人发病几率的高发期,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的需要注意夏季的养生,夏季养生应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养生以静心为要,具体的方式如下。
5日,我国迎来“立夏”节气。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时节,虽然雨水增多,但总体趋势是天气日渐炎热,值此时节,公众要戒躁戒怒,努力做到心静。
据专家介绍说,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开始。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常言道:“立了夏,把扇架。”此节气气温明显升高,炎夏来临,雷雨增多。
养生专家说随着气温升高,人们易烦躁不安,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此时人们最需“平心静气”;特别是老年人,立夏后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来就诊的人会增多。立夏后宜晚睡早起,中午适当午睡能使人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随着气温上升,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老人不可过度出汗,每天需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平衡,尤其是运动后更要适当饮用温水,补充体液。再则要注意防晒,避免日光性皮炎。
饮食方面,立夏后应遵循“增酸减苦宜清淡”的原则,要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食物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可以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和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冬瓜、豆类、高粱、小米、麦片等。
此外,立夏时节,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业余时间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
另外,此时节还要节欲守神,善于满足,应保持淡薄宁静的心境,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凡事顺其自然,静养勿躁。
专家对心梗病人的贴心提示
1、平时要多加注意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一定要克服“万事大吉”的思想观念。对于心梗的治疗不可以抱有侥幸的态度,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该预防的措施一定要做到位(心梗发病之后心脏跳动时间只有5分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的采取抢球措施。而心梗之后再复发极容易导致心衰!!!切不可掉以轻心。
2、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
必须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服药,可有效预防心肌梗塞复发。如果再出现胸闷发憋、心悸、出冷汗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可掉以轻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心理上,家人应该多给予关怀和照顾,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培养“顺其自然”的观念。遇事不要急躁,劳逸适度,避免因情绪激动再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缺血的各种因素,如观看球赛,参加朋友遗体告别等容易刺激情绪的活动和事物尽量能免则免。
3、尽量避免单独外出
尽量不要单独外出。要随身带药如硝酸甘油和口袋里随时写着亲属联系电话、本人所患疾病的卡片(注明:“本人患有心肌梗死,如遇到我昏倒,请将硝酸甘油放入本人舌下。谢谢!”),以防遇到不测时,方便他人及时抢救。
4、饮食方面要清淡
一定要戒烟酒,在饮食方面要低糖低脂肪,宜少吃多餐,主食以清淡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不要吃得太饱,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各种动物内脏、无鳞鱼、鸡蛋黄和鱼油制剂(因含高胆固醇),防治高脂血症。
5、护理方面要齐全
护理方面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不使心脏负担加重;保持排便通畅。应多吃蔬菜素食,补充叶绿素,避免排便用力,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几率。便秘时可服用缓泻剂或用开塞露通便,小编建议(厕所旁随时准备好氧气袋)。
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哪些
一、损害听力的原因
专家说,先天性听障塬因包括遗传因素;母亲怀孕期间感染德国麻疹,影响胎儿听觉神经发育;生产时间过长,以致头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缺氧性听障;婴儿出生后黄疸,都会增加听力受损的机会。
后天因素则包括:头部意外受伤、年老衰煺、感染流行性病毒或细菌,如肺炎、脑炎、痲疹,以及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或突遭巨大声音刺激,都可令耳内神经细胞受创,令听力永久损伤。专家称,不少青少年都爱好长时间听MP3,并经常不自觉调高音量,对听力造成慢性伤害。同时因人口老化,长者听力衰煺问题亦愈见普遍。
二、搭车听歌最易中招
不少市民喜欢在乘搭交通工具时听音乐自娱,此举却可能误堕听力衰煺陷阱。专家指出,乘搭交通工具时,特别是地铁,由于环境噪音大,加上一般耳筒容易漏音,大家在不自觉下将音量愈调愈大,耳?长时间受噪音侵袭,容易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损。她指出,若负责传递讯号到脑部的毛细胞永久受损,可致失聪。
专家表示,使用不同类型耳筒,对音量控制有莫大影响。「耳筒质素参差,部分漏音情况严重,令人愈调愈大声。近年,市面推出的直入式耳筒,消费者可根据个人耳朵形状,度身订造一个贴身耳塞。
三、初期难察职业性失聪
如工作环境高于八十五分贝,听觉会日渐受损。地盘、酒吧、娱乐场所、麻将馆等员工,多为职业性失聪高危族。由于职业性失聪初期不易察觉,直至细胞受损日深,出现连串徵状,包括与人交谈时听不清楚、出现耳鸣、旁人发觉患者说话变大声,以及不自觉将电视音量调高等。最佳预防方法为避免处于高噪音环境,以及正确使用护耳塞,并定时检测听力及尽早治疗,需要时可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作辅助。
四、3成受访青年损听力 护耳法门急登场
时下青年喜欢随时随地听音乐,但日前有调查发现,叁成受访青年自使用MP3机听歌后,听力有转差情况﹔五分之一受访者更表示听歌后出现耳鸣。听力学家指出,耳若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容易造成听力提早衰煺。应了解定期进行听力测试的重要性。
五、定期验耳免听力受损
听力受损最大症状就是耳鸣,专家提示,若经常有耳鸣现象,便是耳鸣给大家的讯号,提醒阁下听力可能已受损,应找耳鼻喉专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进行检查或听力测试。
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1、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人体全身的神经和血管,包括脆弱的耳部。
2、吃VIAGRA:美国专家选取了1.1万多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他们都服用了VIAGRA或成分类似的药物来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与不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相比,前者听力丧失的可能性增加了2倍。
3、中风:如果中风发生在大脑前颞叶(位于额头下方,负责感觉、听觉和记忆功能),就会堵塞流向内耳的血液,引起耳聋。因此,突发性耳聋很可能是中风先兆。
4、读写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读写困难是一种阅读能力障碍,但最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读写困难还会影响大脑处理声音的能力。
5、食物过敏:食物过敏通常会引起皮肤出红疹,也会影响听力。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患有中耳炎的病人中有78%的人也会对食物过敏。耳鼻喉专家认为,中耳炎更常见于儿童。
6、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会引起神经和神经周围区域皮肤的痛感,尽管被感染的部位通常是胸部,头部有时候也会被感染,包括听觉神经。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服药,如果治疗时间稍微延迟几天,就可能会造成听力丧失。
7、蚊虫叮咬:蚊虫会传播莱姆病,这种疾病在春季和早夏期间更容易被传染。它的早期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疹、类似流感的症状和关节疼痛,通过血液检测就能诊断。但如果不加治疗,一周左右就会出现听力丧失、头疼等症状。
8、抗生素:有一种被称为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用来治疗肺结核或败血病,会让内耳的毛细胞脱落,引发永久性听力丧失。
夏季仍需预防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一般是由细菌引起的,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原虫也可引起该疾病。当气温骤降,空气质量不好,致病微生物比较多而小儿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诱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以冬春季多见,在南方则多发于夏秋季节。华南有些地区甚至夏天发病较多。患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受感染。小儿可因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易患本病外,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使肺炎发病率增高,且病情更趋严重。
注意与感冒鉴别
专家提醒,感冒和肺炎都是小儿常见病,并且小儿支气管肺炎常继发于感冒,二者都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家长应学会正确区分。可从以下5个方面加以鉴别:
一看症状。伴有发热的小儿患肺炎,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小儿感冒虽也发热,但体温多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使用退热药就见效。
二看呼吸。感冒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当孩子处于安静状态时,家长感觉孩子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则提示病情较重。
三看精神。如果孩子在发热、咳嗽的同时精神状态还好,提示患肺炎可能性较小。相反,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出现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昏睡等症状,则可能性较大。
四看食欲。小儿患肺炎,食欲会明显下降,或一吃奶就哭闹不安。
五听胸部。由于小儿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水泡音,家长可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听听他的胸部。肺炎患儿在吸气时会听到“咕噜儿咕噜儿”的声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