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是什么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的一种病毒又需要来给大家科普了。目前,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正在巴西引发疫情,有蔓延全球之势,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日(1月25日)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个美洲,只有加拿大及智利暂时幸免,情况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甚至向女性发出了避孕警告。
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图为小头症婴儿
南美国家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最为严重,目前已经报告近4000宗病例,而在26个州中,其中21个受寨卡病毒影响。巴西将于今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奥运会,当局日前表示奥运期间使用的里约热内卢场馆会每日进行检查,以防止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蔓延。
在2014年,寨卡病毒的案例仅有147宗;及至2015年已急升至2400宗。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
寨卡病毒是什么 预防意见
尽量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区,同时提醒已怀孕或备孕的女性,如果必须前往疫区区,应先咨询医生意见,在当地做好防蚊虫准备,例如穿长袖衣服、使用防蚊虫类药物。同时,因为该病毒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寨卡病毒感染。
孕早期感染寨卡病毒最易引发小头症
美国刊载的一项针对哥伦比亚寨卡疫情的新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前三四个月感染寨卡病毒最容易引发胎儿小头症。
研究显示,今年2月至11月中旬,哥伦比亚报告476例小头症病例,是去年同期的4倍之多。其中小头症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今年7月,共计94例,这一数字是去年7月的约9倍,相比寨卡病例报告数量的高峰期晚来了约6个月。
基于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与寨卡相关的小头症最大风险期是在孕期的前半段时间,尤其是在孕早期的3个月,或孕中期(4至6个月)的早期。”
美国疾控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来自哥伦比亚的最新报告证明,小头症病例数量增多并不是仅特定于巴西,所有出现寨卡疫情的国家都可能经历小头症与其他寨卡相关出生缺陷病例数量的增多。
塞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什么是塞卡病毒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如何检测寨卡病毒
目前,检测寨卡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是对样本进行PCR,分析样本中的病毒RNA探针是否存在,虽然这种方法能很好的检测到病毒,但是病原体的RNA很快就会被降解掉。“在患者把样品送入临床时,病毒也许已经消失,或者只能抓住它的尾巴了,这超过了检测时间限制,”Vasilakis说。
临床医师和流行病学家希望能在出生前几个月里就确定婴儿是否感染了寨卡病毒,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种称为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的检测,这种方法是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的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方法,能检测之前的感染。
从原理上说,这一检测方法以使蚀斑数减少50%的血清稀释度作为其中的效价。试验使用定量的病毒(100PFU)与不同稀释度的等量血清混合后感作, 接种预先准备好的单层细胞,再覆盖上营养琼脂置37度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数天后分别统计蚀斑数,用Karber法计算该血清的蚀斑中和效价。
患者的血清中混有病毒,几天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病毒是否会感染培养基,如果没有,那么病毒就已经被血清中的抗体中和了,这表明患者曾经接触过寨卡病毒。
为了胎儿健康准妈必须了解寨卡病毒
病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微生物,它生存能力极强并且随着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历史上,世界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遭到鼠疫、霍乱、天花等病毒袭击,夺走无数人的生命。即便是到了高度发到的二十一世纪,非典、禽流感依旧令人谈虎色变,近些年,更出现了很多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的硝烟刚刚散去,一种名为寨卡的病毒又开始在中南美洲肆虐。
截至1月27日,已经有美洲、非洲、欧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告出现寨卡病毒,其中巴西疫情最严重。其实寨卡病毒离我们并不远,东南亚国家也是这种病毒的流行区域,1月19日,台湾发现首例境外移入寨卡病毒感染个案。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考虑到蚊子生存和繁殖环境的扩张,同时受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寨卡病毒有潜力成为主要的都市流行病。
寨卡病毒对准妈妈威胁最大
准妈妈最需要了解寨卡病毒,因为寨卡病毒会直接导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2015年11月28日,巴西卫生部宣布,对一名患头小畸形症的婴孩进行尸检时在其体内发现了寨卡病毒,另外两名产妇的羊水里也找到了寨卡病毒,而她们的孩子均患有头小畸形症。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在警告中,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次正式承认,在巴西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症有关。
据新华社报道,巴西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而正常妊娠期间,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
巴西卡洛斯?沙加斯研究所对巴西一名出现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或死胎不下)的孕妇进行了样本分析。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
研究人员在孕妇胎盘样本的霍夫鲍尔细胞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这是一种在妊娠早期的胎盘中大量存在的巨噬细胞,可以防止病原体从母体传给胎儿。研究人员认为,霍夫鲍尔细胞可能就是寨卡病毒的“传播者”,其过程可能和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类似。
有什么好的预防方式?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
蚊虫叮咬传播是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经过约3-12天的潜伏期后,约五分之一感染者会发病出现症状,约2-7天后自行好转。
塞卡病毒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和黄病毒科内的其它病毒一样,寨卡病毒有包膜和二十面体的蛋白衣壳,为正链RNA病毒。与它最密切相关的病毒是Spondweni病毒。在人类中,它会导致称为兹卡的轻微疾病。兹卡疾病,或又称为兹卡发热,自20世纪 50年代一直仅仅发生在赤道附近非洲和亚洲的狭长地带。
寨卡病毒可以由白天活跃蚊子传播。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研究表明,塞卡病毒在伊蚊体内的外在潜伏期约为10天。该病毒的脊椎动物宿主主要是猴子和人类。目前来说,该病毒的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科学家的假设是,zika病毒开始时会感染树突细胞近核的部位,随后扩散到淋巴结和血液中。一般的,黄病毒科病毒通常在细胞质中复制,但zika病毒的抗原已被发现被感染的细胞核中。
这种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 。感染该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斑丘疹,发热、全身乏力、红眼病和关节痛。开始时,会有轻度头痛,并逐渐发展到斑丘疹、发烧、背部疼痛。两天之内,皮疹消退,并在三天内,发烧结束,但皮疹依然存在。至今仍然没有特效疫苗和治疗药物。
寨卡病毒通过什么传播 母体传播
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母体传播导致胎儿感染病毒。此外,女性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症,造成新生个儿出现智障、发育迟缓和癫痫等症。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在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孕妇应这样预防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伊蚊也传播基孔肯亚热、登革热和黄热病。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目前已经在血液、尿液、羊膜液,精液,唾液以及脑部和脊髓的体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预防寨卡病毒做好这几件事
使用驱蚊剂,可适用于外露皮肤和衣物的驱蚊剂,其中应当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剂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标签说明,其规格必须对孕妇安全;
穿着能够尽可能多地遮蔽身体的衣服(最好是浅色);
使用物理屏障,比如帘帐、关门、关窗;
在蚊帐内睡觉,特别是在白天这个伊蚊最活跃的时段;
识别并消除蚊虫滋生的场所,把可能盛有哪怕一丁点水的容器倒干、洗净或遮盖,这些容器包括水桶、花盆和轮胎等;
尽量避免到已发现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孕妇如果感染了寨卡病毒该怎么办?
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应寻求职业医生的专家意见和产前保健。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寨卡病毒是什么病毒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
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