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1.出血性休克骨折断端的出血及后方结构损伤造成骶前静脉丛破裂为休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破裂较少,其他原因为开放伤口、血气胸、腹腔内出血、长骨骨折等。
2.腹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肤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腹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患者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3.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患者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骨盆骨折的预防
对于骨盆骨折无特殊的预防措施,预防骨盆骨折主要是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而术后的功能锻炼对病人较为重要,应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与方法。功能锻炼方式依骨折程度而异。
对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复位者,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预防骨盆骨折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伤后1周后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伤后2-3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渐加大活动量。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
对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无合并症者,预防骨盆骨折可卧硬板床休息,并进行上肢活动。伤后第2周开始半坐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足趾伸屈等活动。伤后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伤后第6-8周(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伤后第12周逐渐锻炼,并弃拐负重步行。
骨盆骨折常伴有严重并发症,有时可较骨盆骨折更为严重,应当引起重视。应严密观察骨盆骨折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血红蛋白变化;有无血尿、无尿或急性腹膜炎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牵引复位 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1/7体重,在1~2天内使骨折复位。牵引的方向一般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后成角,可在髋伸直位做外展牵引。同时应做全身检查排除严重的伴发病和伴发损伤。经床边摄片证实骨折已复位后尽早做内固定术。
2.闭合复位内固定 对术前已通过牵引使骨折复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后以骨科牵引手术床保持伤肢于外展、内旋位,在透视或摄片指导下做内固定。应避免在术时做强力手法复位,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血供。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
1单钉固定:以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曾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安放过程中损失骨量较大,且单钉固定较难同时对抗股骨颈内侧的压应力和外侧的张应力,现在已较少应用。有人采用单根较粗大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该钉的螺纹部分必须全部留在近侧骨折段,不能越过骨折线,否则将失去加压作用图 4。
2滑动式钉板固定:由固定钉与侧方的带套筒钢板组成图5。优点是有利于保持骨折端的紧密接触,更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3多钉固定:一般采用3枚,针径较细,总体积小于单钉,故对骨的损伤较小图6。多钉固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别承担不同应力和防止旋转。为防止钉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纹的钢钉为好。亦可采用粗型螺纹钉,该钉表面有螺纹,外径4mm,使用时在套管保护下,用手摇钻经0.5cm的软组织戳孔钻入。套管以不锈钢制成,内径4.2mm,长5~7cm。术时将套管套在钉的前部仅留钉尖外露,待螺纹钉钻入后,再将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纹钉钻入时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纤维卷缠于钉身。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第1枚螺纹钉远侧钉的进钉点一般在大转子顶点下10cm,钉与股骨干纵轴呈145°~160°角,紧贴骨折部内侧皮质达到股骨头距关节缘0.5cm处。在该钉之近侧每隔1~1.5cm相继钻入第2、3枚螺纹钉,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颈的外上侧以对抗张应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对抗旋转图7。术后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术后1周患者即可用双拐下地活动。拔钉时,可用摇钻或特制的小头拔钉器夹住钉尾后旋转拔出。此外,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因操作简易,尤适用于年迈病例图8。
治疗方法选择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①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②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③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此类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④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⑤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⑥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
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
3.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 对中青年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但骨折部尚无明显吸收的患者可选用各种类型的骨瓣移植加内固定,常用的如股方肌骨瓣移植、带旋髂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等。
4.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为:
1老年人不稳定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2闭合复位失败。
3股骨颈病理性骨折。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股骨颈和股骨头明显骨质疏松,内固定难以保持稳定。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手术适应证:对上述5中病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失败率相当高,此时应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
②手术按要求进行:对年迈体弱者,可选择侧后方髋关节人路,有经验的医师多可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手术,但术中注意切勿伤及坐骨神经图9,10,11。为加强股骨头的稳定性,亦可采用赤松功也所设计的大粗隆钢丝固定加强的术式图12。
③必要时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如髋臼侧也有病损,如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小于55岁且活动度较大者,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胫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不稳定性骨折极易移位。局部外固定往往失败。重定不理想,因力线改变,会引起行走疼痛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在外伤性胫腓骨骨折中,主要是容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因其多为重大暴力引起的损伤,故其伤情通常较重,并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后,肌肉丰富的小腿肌群组织极易受累,因为骨骼肌对缺血较为敏感,通常认为肢体肌肉组织在缺血6~8 小时后就可以发生变性、坏死; 如同时合并有软组织本身的损伤,则其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就更短暂;而且,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亦大大增加了截肢的危险性。
肋骨骨折并发症
1、急性心力衰竭
肋骨骨折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多为多发性肋骨骨折,此病的病人早期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防止心肺功能衰竭,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立即组织抢救,严防发生心跳骤停,心跳一旦停止不宜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因胸外心脏按压术能使肋骨骨折断端加深对心肺的损伤,影响抢救效果危及病人生命,应立即作开胸,胸内心脏按压术,胸内心脏按压心排血量高于胸外心脏按压,效果较好,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住院后,应立即用胸肋固定带或其它方法,固定胸壁,防止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导致心肺功能损害,产生不良后果,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2、肺不张
肺不张的病因中由肿瘤引起者占59. 5 %居首位,炎症占32. 7 % ,结核占4 %居第3 位,而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引发右侧肺不张显然是由感染引起的,原因分析如下:
①从解剖特点来说,右支气管较短粗,与主支气管纵轴所成夹角较小,痰液容易坠入右肺部。
②从体位来分析,由于入院后常强调病人需健侧卧位,一方面使呼吸道分泌物借重力作用流入右侧肺部,另一方面长时间的右侧卧位影响限制了右侧呼吸肌和胸廓运动,使得肺活量减少,潮气量降低。
③如果患者的遵医行为较差也会促使病人并发肺不张,由于深呼吸,咳嗽时局部疼痛加重,如果病人不配合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不敢变动体位而使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④多见于没有及时行胸壁固定的患者。
肋骨骨折可以合并胸腔内脏器损伤等。
骨盆骨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一,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盆环是否稳定和有无内脏合并伤。治疗原则首先是防治威胁生命的大量出血与内脏器官损伤,但也要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早期复位和持续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减轻疼痛和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us syndrome,FE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严重并发症。骨盆承重结构的恢复,亦有助于获得尽可能好的功能效果。
由于严重的骨盆不稳定性骨折常是多发性损伤,因此为保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及并发症,McMurtry提出了一个A~F的处理顺序方案,其内容如下:
A(airway,气道):通畅呼吸道,给氧,气管插管,闭式引流等,并注意胸部伤。
B(bleeding,出血):控制外出血,输血、输液,包括输血小板和监测凝血指标。
C(CNS,中枢神经系统):颅脑损伤的处理。
D(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腹内脏器损伤的处理。
E(excretory,排泄):尿道、膀胱的处理。
F(fracture,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的处理。
此方案的特点是从患者的整体治疗出发,首先抢救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大量出血,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近年来的进展,骨折早期固定可减少FES、DIC、ARDS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在上述的“B”中增加骨盆不稳定骨折复位和固定,包括用外固定器固定骨盆前环,或用Ganz抗休克“C”形骨盆钳固定。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骨盆骨折的合并伤发生率较高,而且常比骨折本身更为重要,应及时进行全面而仔细的检查和作出正确诊断。常见的合并伤有以下几种。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此种创伤常以颅脑或脊髓伤的症状、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主要是根据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脊髓损伤的表现,以及放射学检查包括CT检查迅速进行诊断。
2.腹内脏器伤
造成骨盆骨折的坠落伤、挤压及交通事故伤常伴有腹内脏器伤及脊柱骨折。腹内脏器损伤出血或消化道内容物外溢,可刺激腹膜,引起疼痛及出血性休克。腹痛是腹部创伤的主要症状,但骨盆或脊柱骨折可因造成腹膜后血肿而出现腹痛、腹胀、压痛、肠蠕动减弱等腹膜刺激症状,有时易与腹内脏器损伤出血相混淆,需仔细鉴别。
3.尿道及膀胱伤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或膀胱伤尤为多见。后尿道损伤(膜部)时血液和尿液多限于耻骨后及膀胱周围;会阴部的“骑跨伤”易造成前尿道的球部伤,外渗的尿液及血液主要限于会阴部。
4.直肠伤
合并直肠损伤的患者,骨盆骨折一般都相当严重,且有休克。患者常有里急后重感。肛门流血是直肠肛管伤的重要标志。
当然骨盆骨折所引起的不同并发症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者自己倘若有一定对于骨盆骨折并发症的认识能够帮助医生确诊治疗自己的疾病,尽早的脱离病痛恢复健康。生病固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这时候保持轻松的心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跟骨骨折并发症
并发症
肿胀血管损伤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有:肿胀,张力性水疱,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伤口裂开和感染,跟垫疼痛,跟骨骨刺,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等,其他还有跛行,跟腱挛缩,侧方撞击综合征和腓肠神经炎等。
跟骨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水疱,水疱通常发生在骨折后包括:伤足持续剧痛,肿胀严重,屈趾无力,伸趾疼痛,跖部感觉减退,出现张力水疱或淤斑等,足跟部严重的张力性肿胀为本综合征确切的特征性表现,对跟骨内,外及表浅筋膜室应用压力监测,如发现压力达到30 mmHg ( 1 mmHg =0. 133 kPa)或在心脏舒张期达到10 ~30 mmHg时应作为手术切开的指征。
此外还有: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 表现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 见于屈趾及屈姆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 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 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 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 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
9.跟骨感染 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