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脐带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脐带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脐带脱垂是指胎膜已破,脐带超过先露部而脱出于宫颈进入口外,甚至阴道外。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的原因之一。

一旦发现脐带先露或脱垂,胎心尚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无剖腹产条件或产妇家属不同意手术可行脐带还纳术;确定胎儿死亡,任其自然分娩。

无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治疗宣肺利水。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中医辨证治疗利水消肿,需要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此外,对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温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水肿,相信通过以上阅读大家对此都有所理解了吧。水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问题哦,所以患者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脐带脱垂原因

1、异常胎先露

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头先露约500例中有1例发生(仅占0.2%),臀先露则每25例中有1例发生(占4%),肩先露发生率更高,每7例中就有1例(占14%)。头位、臀位、横位三者发生脐带脱垂之比例约为l∶20∶70,可见脐带脱垂与异常先露有密切关系。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而单臀先露常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者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2、胎头浮动

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羊水流出之冲力可使脐带脱出。尤其扁平骨盆,在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间常有空隙,且胎头入盆困难,胎膜早破,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3、脐带过长或胎盘低置(或兼有脐带边缘性附着)

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之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据统计每10例脐带脱垂中有1例脐带长度超过75cm。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4、早产或双胎妊娠

后者易发生于第2胎儿娩出前,可能均与胎儿过小、胎先露不能与骨盆入口严密衔接或胎位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5、其他

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后者在胎膜破裂时,因宫腔内压力过高,羊水流出太急,脐带可被羊水冲出而形成脐带脱垂。

子宫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芒针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治法: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二、体针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治法: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脐带异常的具体原因介绍

脐带异常是指脐带长度异长、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脐带缠绕、脐带打结、脐带扭转、脐带帆状附着等异常情况。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会造成脐带异常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介绍。凡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平面不能严密衔接,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者,均可发生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有:

1.异常胎先露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头先露约500例中有1例发生(仅占0.2%),臀先露则每25例中有1例发生(占4%),肩先露发生率更高每7例中就有1例(占14%)。头位、臀位、横位三者发生脐带脱垂之比例约为l∶20∶70,可见脐带脱垂与异常先露有密切关系。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而单臀先露常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者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2.胎头浮动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羊水流出之冲力可使脐带脱出。尤其扁平骨盆,在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间常有空隙且胎头入盆困难,胎膜早破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3. 脐带过长或胎盘低置(或兼有脐带边缘性附着)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之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据统计每10例脐带脱垂中有1例脐带长度超过75cm。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4.早产或双胎妊娠后者易发生于第2胎儿娩出前,可能均与胎儿过小、胎先露不能与骨盆入口严密衔接或胎位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5.其他如早期破膜、羊水过多。后者在胎膜破裂时,因宫腔内压力过高,羊水流出太急脐带可被羊水冲出而形成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类型及对应症状

1、脐带脱垂:胎衣破裂,先露部位还未出宫口前,脐带滑出,垂至阴道中或是显露于外阴。

2、隐形脐带脱垂:脐带退至先露部位的某一边,夹在先露部位和子宫下部的软组织中间。隐形脐带脱垂,普通的检查不易发现。

3、显性脐带脱垂:又称脐带先露。脐带在胎衣破裂前就已垂至先露部位的前面。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外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脐带先露的原因

脐带先露的原因

易发生于胎先露异常、浮动胎头、头盆不称、羊水过多、脐带过长等,胎先露尚未衔接或衔接不良,与骨盆之间留有缝隙,胎膜破裂时,脐带随羊水流出而滑出。

胎先露异常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头先露约500例中有1例发生(仅占0.2%),臀先露则每25例中有1例发生(占4%),肩先露发生率更高每7例中就有1例(占14%)。头位、臀位、横位三者发生脐带脱垂之比例约为l∶20∶70,可见脐带脱垂与异常先露有密切关系。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而单臀先露常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者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的冲力可使脐带脱出。尤其扁平骨盆,在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间常有空隙,且胎头入盆困难,胎膜早破,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之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据统计每10例脐带脱垂中有1例脐带长度超过75cm。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脐带先露怎么办

1.胎膜未破发现隐性脐带脱垂时

产妇应卧床休息,取臀高头低位,密切观察胎心率。由于重力作用,先露退出盆腔,减轻脐带受压,且改变体位后,脐带有退回的可能。如为头先露,宫缩良好,先露入盆而胎心率正常,宫口进行性扩张,可经阴道分娩。否则以剖宫产较为安全。

2.破膜后发现脐带脱垂时

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为避免或减轻脐带受压,产妇采用臀高头低位,抑制宫缩,助产者用手经阴道将胎先露部上推减轻脐带受压。据宫口扩张程度及胎儿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宫口开全、胎心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头盆相称者,立即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臀位则行臀牵引;肩先露可行内倒转及臀牵引术协助分娩。若不能很快分娩,胎心异常,为了抢救新生儿,应立即剖宫产。

(2)宫口尚未开大,估计短期内胎儿不能娩出者,应迅速行剖宫产。在准备手术时,需抬高产妇的臀部,以防脐带进一步脱出。阴道检查者的手可在阴道内将胎儿先露部上推,并分开手指置于先露与盆壁之间,使脐带由指缝通过而避免受压,根据触摸脐带搏动监测胎儿情况以指导抢救,直至胎儿娩出为止。

(3)若胎心已消失,则可经阴道自然分娩。

(4)在以上处理的基础上,均应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工作。

脐带先露的治疗

一旦发现脐带先露或脱垂胎心尚存在,或虽有变异而未完全消失、或刚突然消失者表示胎儿尚存活,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宫口已开全胎头已入盆,应立即行产钳术或胎吸引术;臀位能掌握臀牵引技术者,应行臀牵引术;肩先露时能掌握内倒转技术及臀牵引术者,可立即实行。后两者若为产妇则较易实施。实施臀牵引术无把握者,尤其是初产妇仍应行剖宫产术。若宫颈未完全扩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在准备期间,产妇应采取头低臀高位,必要时用手将胎先露部推向骨盆入口以上以减轻脐带受压,术者的手保持在阴道内,使胎先露部不能再下降以消除脐带受压,脐带则应消毒后回纳阴道内。

脐带隐性脱垂胎膜未破,宫缩良好者,应取头臀高位(侧卧或仰卧)密切观察胎心率,待胎头入盆,宫颈逐渐扩张胎心仍保持良好者,可经阴道分娩。若为臀足位或肩先露者均应行剖宫产术。

若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心好,无剖宫产条件或产妇及家属不同意行剖宫产者,可试用脐带还纳术脐带还纳术有多种方法,常用方法是产妇取头低臀高位,用一加大旁孔的肛管内置一金属条,将一消毒纱布条轻系于脱出脐带的下部,然后在肛管旁孔处以金属条插入棉布条圈内(图1),然后将肛管送入宫腔底部,使脱出的脐带随肛管重新放入宫腔内随后先抽出金属条,再抽出肛管,脐带与所系的纱布条留于胎先露部以上仔细听胎心及密切观察脐带是否再次脱出,确定脐带还纳成功,应迅速转送至有条件医院行剖宫产或进行催产处理施行脐带还纳术前,应先把胎先露部推上,防止脐带受压因脐带还纳术的成功率不高,术前应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胎心已消失超过10分钟确定胎死宫内,应将情况通告家属,任其经阴道自然分娩为避免会阴裂伤,可行穿颅术。

子宫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芒针

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

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

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

治法: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

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

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

治法: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子宫下垂的症状怎么办

1、运动疗法(疗轻微子宫脱垂)

如提肛肌锻炼,肛门强迫收缩,每次十分钟,每日几次,第一次锻炼应在起床前进行,每次尿压尿失禁都应有意识地多次排尿并形成习惯。

2、治疗子宫脱垂,用提肚散可以,提升散在治疗子宫脱垂,是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具有传统中药味觉功能以理论为基础的器官经络理论,中医“抬升活力”疗法是以“虚实,虚实,虚实”为补充的原则。肾固脱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脱垂有独特的疗效,熏蒸治疗是中医外治方法的精髓之一,它在外部治疗方法中起着重要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自己的邪恶记录,汗流满面。Tigongsan使用熏蒸来治疗子宫脱垂,虚弱患者也可以接受,并且不会产生错误的事实。

3、妇女的妇科疾病通常可以在生活中预防,女性保护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扩大知识结构,对许多疾病的预防和缓解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推荐

脚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

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

辨证施治中晚期胃癌未能手术,或术后复发有远处转移病人,或因各种原因而不作手术的病人,则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证治疗。 (1)肝胃不和型:辨证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柴胡、郁金、枳壳、旋复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此证系患者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疏泄,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气上逆,嗳气频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郁金、玫瑰花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代赭石、半夏降气平逆止呕;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

人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人流患者后出现长期腹痛是由外因致胞宫气血受损,亏虚无法容养胞宫而导致的。对人流后腹痛的调理就要着重温养胞宫气血,由益母草、丹参、红花、当归、元胡等组成的方药可养血、调经止痛,对人流后腹痛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方药:益母草、丹参各30克,桃仁18克,红花、当归、元胡、白芍、五灵脂各12克,香附10克,黄芪24克,炙甘草6克,桂枝3克。 用法: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养血益气、调经止痛。主治人流后腹痛,症见人工流产后即闭经,伴周期性小腹剧痛、腰膝酸软,伴经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虚型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型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

近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法1:中药治疗 优点: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缺点:大多的中药对假性近视疗效明显,但对真性近视有效的方剂较少,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方法2:针灸治疗 优点: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临床采用较多早期治疗系在传统穴位上进行扎刺。 缺点:针灸治疗青少年近

霍乱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岑定乱汤加减。 (3)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g,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成药:藿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g),日服2至3天。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

肝肿瘤中医辨证治疗

1、肝热血瘀型:上腹胀满,疼痛拒按,可触坚硬包块,胸胁窜痛,烦热口干,口苦欲饮,便干溺黄。或短赤,肤燥无华,舌质淡或暗红,时有齿痕,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治当清肝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培土固元。药用半枝莲、板蓝根、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蟾皮粉、蜈蚣、柴胡、白芍、元胡、田三七、丹参、干七、海藻、生牡蛎、夏枯球、白术、晒白参、茯苓、木香、另用人工牛黄引药入肝。便干结加知母、大黄,痛加威灵仙、五灵脂、蒲黄、徐长卿等,实际就是“华虎内攻汤”加减运用。 2、肝盛脾虚型:表现为上腹包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

脐带脱落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胎位不正, 骨盆狭小或早产等情况下,破膜后胎心率有改变,即应考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之可能,立即进行阴道检查,或虽无破膜,但胎心有改变,做阴道检查,在前羊膜 囊内触及索条状物,并有搏动,其频率与胎心一致,则可诊断脐带先露,但应注意与脐带帆状附着相鉴别(脐带为活动的索条状物)。 2、胎膜已破,胎儿存活时,脐带脱垂较易诊断,因在先露部前方可清楚触到有搏动的条索状物,脐带搏动可因受压而消失,但不能借此来诊断胎儿已经死亡,应同时细致听取胎心音,如胎心音消失才能证实胎死宫内。 3、隐性脐带脱垂,即使阴道检查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