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控制孤独症儿童的食物
严格控制孤独症儿童的食物
首先,谷类的食物。并不是所有的谷类食物都在孤独症儿童禁食之列,孤独症儿童禁食的谷类食物主要是大麦、黑麦和燕麦等制成的食物,但是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注意尽量避免让儿童吃比如黑面包、燕麦片之类的食物。只要坚持控制儿童进食此类谷类食物达6-12个月的时间,孤独症儿童不适当行为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其次,各种奶制品。奶制品中富含蛋白质、维他命和多种矿物质,尤其是其中的钙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从而进一步加重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因此,控制孤独症儿童不吃或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了各种奶制品属于禁食外,鸡蛋、鲜奶蛋糕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这些食物同样会造成孤独症儿童的症状的加重。有研究表明,2-4岁孤独症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严格控制进食奶类食物后,其症状改善效果非常明显。持续禁食奶制品的时间并不长,大约10-21天。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营养,因此控制儿童禁用各种奶制品时,应注意儿童补充各类营养替代品时,应注意给儿童补充各类营养替代品,如蔬菜、肉类、水果等。
第三 ,含水杨酸盐量高的食物。有研究发现,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孤独症儿童有严重负面作用。原因是在于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损伤,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含水杨酸盐量高的食物包括橘子、橙子、柚子、柠檬、番茄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不但平时生活中药尽量避免吃食物此类食物,即使在儿童感冒发烧时,也要严格控制阿司匹林的使用。
孤独症与其它病症的区别
孤独症与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一般智商<70 1="" 5="">70)孤独症儿童交往沟通行为模式等与智力残疾儿童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缺乏意愿,沉溺于自我世界。
孤独症与多动症
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行为兴奋、多动、孤僻、不合群,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但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干预,症状会渐渐减轻消失。孤独症儿童:有多动现象占36%-47%,不超过半数,而呆板动作、刻板的语言、强迫性、仪式性动作的出现率却高达88%以上,明显高于半数,而且这些症状多数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可以部分缓解。
孤独症与听觉障碍
孤独症儿童一般无听力损失,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也可以说话,但主要是交往障碍,缺乏交往欲望,囿于自我世界。听觉障碍儿童由于有听力损失,影响了说话的能力,但是他们有交往欲望,经过康复后,能结合手语进行正常的交往。个别听力残疾儿童,因听觉障碍又没经过有效的康复,长期形成性格内向,往往不愿交往,但与孤独症儿童有本质的区别。
孤独症与精神障碍
过去曾有人将孤独症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混同。二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如眼神不谋合,兴趣范围狭小等,但是二者在出现率性别差异不同(孤独症男、女孩儿比例为4:1,精神分裂症男女相当)。遗传关系不同(孤独症与遗传关系不大,精神分裂症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精神分裂症常有幻听、妄想症状,而孤独症很少出现。今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对二者认识更加进一步,并从医疗教育方面加以区别对待。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为什么会得孤独症呢?儿童孤独症的三大成因,儿童孤独症是由那些原因引起的呢?下面介绍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详细介绍:
1、社会发展环境和信息污染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有些孩子本来只有一些孤独倾向,父母却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就对他大肆指责,甚至大施拳脚,使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
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因素
还有一种“蛋壳理论”认为,现代住宅过于封闭,孩子被关在里面,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容易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
2、家庭气氛紧张让孩子备感冷落
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
儿童孤独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多有语言障碍、多动、不合群等。这些孩子上学后多会出现学习障碍,长大后在与人交往时也会遇到困难。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
据调查,患孤独症的儿童一半以上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
3、与生物体本身有关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
但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
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呈杏仁形状,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件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和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
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已往储存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损伤海马回可以在动物身上重现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三种引发儿童孤独症的成因,家长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孩子、多和孩子聊天沟通,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可以确诊吗
中国孤独症网总裁、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主任张桂娥说:"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可以说是一种最严重的残疾。狼孩是因为后天环境而蜕化,但孤独症儿童却是在他(她)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森林中不断蜕化。他(她)们生来什么也不缺,甚至比大多数孩子聪明漂亮,但却在不断地失去、封闭与我们的世界沟通的方式。"
张桂娥介绍说,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有三大标准,首先是语言交流障碍。这些孩子很少说话,有的几乎终生不语,有的孩子原本很正常,但突然会在一夜之间不再说话,失去了人类交流沟通最重要的工具。他们也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但就像在模仿一个动作,完全不懂得言语中包括的信息,和正常人交流的一问一答相比,他们却是一问一学。
其次是社交能力障碍。孤独症儿童是最孤独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哪怕是父母的拥抱亲昵的含义,我们也不懂得他们的动作所要表达的意义。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似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目光从不与人对视,经常可以看到的是那飘移不定的眼神。想做什么事情,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做。
再者是兴趣单一,行为刻板。他们可能几个小时地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纸杯可以让他们玩上半天。喜欢吃一样东西,其它吃的便一概不碰。他们会以近乎暴燥的剧烈行动来对抗变化,对新环境的适应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不相容。
张桂娥说,儿童孤独症多发在两三岁,甚至更早,许多家长此时会认为孩子说话晚,性格沉默等,但这个时期恰恰是孤独症儿童最好的康复期,也恰恰容易被家长错过。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
1.做好感觉统合训练的前期测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是包括测试、训练、评价、反馈等内容的系列活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训练前对每个参训儿童先进行测试,有助于训练教师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与步骤,从而使训练更有效。训练的内容、份量、方法和进度都要适合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在能力上能够接受,但又要有合理的难度及要求,使他们能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循序渐进。这样儿童容易有成功的机会,也更愿意积极配合。如果碰到困难的项目,儿童不愿意做,教师或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训练难度或方式,而不是强迫儿童进行,因为强迫会让儿童产生反感或反抗心理,甚至会导致紧张以致肌肉收缩,达不到训练效果。此时可以通过调整训练时间、训练方向以及改进训练方法和从不同角度利用器材,去尽量满足所有儿童的训练需求。
2.按照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情况来调整训练或者活动
①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儿童各种感觉及感觉间的协调性的。动作的准确性、次数及力度都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留意儿童的反应,把握儿童动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积极给予反馈。正确的反应要及时加以赞赏和鼓励,而错误便要纠正。给予儿童的赞赏应该是直接的和明了的,根据每个儿童喜欢的鼓励方式区别对待,形式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目的是给予儿童正面的鼓励,使一些外化的鼓励因素逐渐内化,以达到训练目的。
②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孤独症儿童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活动模式,重复一些身体活动或行为方式。训练中可充分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这一特点,任何一个项目或者活动,只要儿童感兴趣,训练强度适合,就让他重复地做。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儿童对不同刺激的感觉能力,重复的训练或者活动可以让儿童有机会获得充分的体验,使其对不同刺激的感觉把握得更好。
3.多设计小组项目和游戏环节
①在训练开始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在做感统训练前先让他们活动一下筋骨,以防身体不适。感觉统合不是独立的训练,而是在集体训练中使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训练中必须考虑孤独症儿童的兴趣,要让儿童感到快乐并逐渐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做接力赛、竞争性游戏等不同风格的集体项目,设计一些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孤独症儿童特有特点的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活动,更好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身心的完全放松还可促使儿童平衡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的交互感应,达到感觉整合的训练效果。另外,训练儿童需要互相交流、协作,有助于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
②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对儿童来说就是游戏,在训练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成功体验,儿童的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的关键,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始终应首先考虑。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通过控制环境和活动项目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一方面要考虑如何让他有参与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把内容修改成能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问题给予改善的项目。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有哪些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 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 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许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患者后天与外界交流不够造成的,但实际上,许多孤独症患者是因大脑结构发育异常而导致出现社交障碍。目前在英国,孤独症发病率约为1%。
研究称尿检可测儿童孤独症
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精神障碍。通常观点认为,儿童孤独症由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所致,而现有诊断方法多以观察儿童社交能力、交流反应等为主,诊断精确度差且诊断时间长。科学家新近发现,通过尿检也可判断儿童是否患孤独症。
尽管儿童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患儿的比例如今在全球已达到5%。~7%。,但在临床诊断环节依旧存在诸多障碍,缺乏一套完善的化学检验方法。
而最近,英国的一项针对一批孤独症儿童展开尿检后发现,孤独症儿童尿检中可检测出某种菌群留下的特殊化学记号。研究人员说,孤独症儿童通常伴有肠道疾病,原因是他们内脏中存在一种特殊菌群。这种菌群在患者尿液中留下一种特殊化学记号,可经由光谱分光镜等设备轻松分辨。
这种检验手段的问世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快速诊断儿童孤独症使对症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传统诊断一般需在儿童3岁以后进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对儿童进行孤独症尿检是一项重大进步,由此可以对患者展开早期治疗。
此外,磁共振成像也可检测孤独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只要对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就可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受试者是否患有孤独症,这比传统的心理分析诊断方式要快捷得多,有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报道说,研究人员首先对受试者大脑进行约15分钟的磁共振成像,然后建立大脑灰质结构、形状等方面的三维图像,最后利用计算机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症状。利用这一技术对20名健康人和20名孤独症患者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准确度高达90%。
研究人员说,传统诊断孤独症的方式是心理分析和走访亲朋好友,既费时又费力,因此这项快速检测技术可为孤独症诊疗提供巨大帮助。目前,研究人员只对成人进行了测试,她希望进一步研究后也能应用于儿童,因为越早确诊越有利于治疗和帮助患者。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
(一) 传统的方法
传统的行为治疗控制环境以增加、减少或保持所研究的目的行为。这种方法被称为“ABC方案”。治疗中控制行为的条件或结果或者两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过量的行为或增加行为能力。下面列出了一些最常用的行为治疗的方法。
正性强化:这是强化某种行为时最常使用和最简单的方法。目标行为后伴随有一个愉快的事件,就可以提高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最关键的因素是发现哪些因素是孤独症患者真正感兴趣的。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觉得有趣和奖励性的事情就是对孤独症患者多感兴趣的。例如对常人而言,拥抱或接吻是愉快的,但是对孤独症患者来说就可能是不愉快地。
中断:这个方案用于减少孤独症患者中的不良行为。基本原理是大多数的人在一个行为发生后总是希望得到关注或其他一些正性反馈。如果一个行为发生后没有引起正性反馈,那么这个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儿童将被带到另一个房间或者是房间的其他部分,被冷落一段时间。这种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儿童有能力将行为和被冷落这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一些孤独症儿童认为,一个安静和空荡的空间可能就意味着奖赏,从而导致某些行为的增加以获得孤立。中断疗法作为一个“电路截断”对家长和儿童来说都是有效的。一个中断或孤立是避免矛盾升级所必需的。它给家长和儿童一个思考冷静的时间,家长有机会思考如何反应是最佳的。中断治疗和其他培养新的或替代性的行为方法一起使用最佳。
促进:这是一种培养完全没有的新行为的方法。有一系列的途径促进儿童的行为。物理促进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传递”动作以指导儿童的新行为。例如,如果我们要教育一个儿童用叉子而不是用手吃东西,那么我们就把手放在儿童的手上,帮助儿童用叉子叉起食物,放入嘴中。口头促进是从口头上告诉儿童如何做。例如,“用叉子叉起食物”。口头促进必须十分的清楚和简单。仅仅说“用你的叉子”是不够的,它并没有告诉儿童如何用叉子。指点同样可以促进正确的反应。刚开始使用多种促进方法是合适的。渐渐的,促进将减少。例如,物理促进和口头促进相联合。随着行为的改善,物理促进将减少代之以指点和口头促进。一个年长的儿童,如果他已经学会了一个新的行为,只是需要一些小的线索或提示来提醒他如何去做时,精细的促进将是合适的。例如,在一个教室中,一个经常冲动的脱口而出的儿童已经学会了举起手等待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只需老师升起一个手指提示他。
(二)早期干预
针对孤独症儿童有很多早期干预的方法,包括:家庭或学校为基础的方法,特殊的综合性孤独症环境,干预长度从每周4小时到40小时.多数的治疗可以在象征性游戏、语言和社会交流中获得。早期干预计划使用行为和特殊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支持对那些在家进行治疗计划的,有着迫切需要的家庭成员或护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高强度的行为干预(每周超过40小时,两年以上)是否导致正常功能的恢复目前还存在着争议。行为干预可能会改善症状,尤其是智商测验的得分,但是这些改善是否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需要验证,需要进行长期评价。尤其是那些评价社会交流和互动、抽象能力、强迫或仪式性行为以及其他的情绪或行为问题的指标。
早期干预的特殊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那些不同的治疗导致的不同作用,不同的孤独症亚群,如高功能和低功能组中的不同反应。
(三)特殊教育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计划是老师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而制定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达到特殊的需要。这些计划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控制的、连续的、高度有组织的教育环境。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情况需要事前进行评估,例如对一个有良好视觉-运动技能的孤独症儿童使用视觉仪器将比口语仪器效果更好。对教育的反应依赖于智力和语言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儿童在进行一定的行为和特殊教育治疗后都有改善。
将孤独症儿童整合到一个正常教育的环境中是令人期待的。是在主流还是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依赖于儿童的智力水平。在正常的学校中一些孤独症儿童需要密切的监控和支持。如果没有合适的特殊教育和资源,孤独症儿童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孤立、分裂和扭曲。
行为心理学对小孩自闭症的治疗
强化疗法 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校区的心理学教授洛瓦思博士在七十年代开始提倡,并在其后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强化疗法已成为对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治疗中的主要项目。就治疗形式而言,强化疗法采用的是治疗人员(一般是由专家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或儿童的家长)与孤独症儿童的一对一的训练:因为每周治疗时间可长达30-40小时故有强化疗法之称。就治疗目标而言,一殷可由与自闭症儿童的合作开始.由此进入到语言社交技能的训练,而后再进入到学校科目(如算术,写作)的范围。在治疗方法上经常使用的是离散单元教法,其特点是先由治疗人员结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孤独症儿童作出一个单一性动作,孤独症儿童根据指令完成这一动作则立即给以预选的奖励。否则的话则由治疗人员给予适当的口头提示或必要的身体帮助.待其能自己完成该动作后再逐渐提示帮助。每一单元都应简短并与下一单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是一种结构性较强的治疗方法。
自然疗法 强调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应尽量安排非残疾儿童加入到治疗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孤独症儿童不一定非要达到规定动作,只要其显示出交流意向或行为努力,就应给以充分的奖励。在治疗方法上,针对孤独症儿童一般缺乏行为动机的情况,治疗人员应充分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尽量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交往,并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如果说强化疗法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见长的话,自然疗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别树一帜。
图助疗法的提倡与普及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有些甚至达到失语的程度;第二,孤独症儿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由于不能适应而反应强烈。针对策一方面的问题,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邦第博士,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发展出一套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旨在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学会用图片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思想。这一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包含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治疗人员应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教其掌握几个或者所有阶段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给出图片以表达要求,获取图片以用于沟通。辨别不同的图片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使用图片组成句子。使用图片回答问题。以及自然地使用图片进行交流。为了加强图助疗法的效果,在初期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以及在全部过程中治疗人员对自闭儿童沟通努力的统一反应,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图片不仅可以用于帮助沟通,还可用于安排自闭症儿童的日常活动。如用不同图片的排列来显示作息表和特定时间的特定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加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从而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事物突变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强烈负面的反应:这种干预方法在伦理和临床意义上,无疑都有可以称道之处。
自闭症在饮食方面有什么忌口
1、谷类食物
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指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孤独症的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诸如黑面包、燕麦片、面食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2、酪蛋白食物
由于孤独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孤独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之外,还有鸡蛋、鲜奶蛋糕、奶酪、冰激凌、酸奶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家长应该控制其孩子对这些食物的摄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家长在控制这些食物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各类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等。
3、含色素的食物
硫酸盐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非常的作用。如果人体的胃肠道内缺乏硫酸盐,那么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会增加,带着鸦片活性的钛就容易进入血液,孤独症患者的症状也将变得恶化。因此,在消化过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盐的食物都不利于孤独症患者的好转。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食品,在人体内消化时都需要硫酸盐,这些食品包括巧克力、橘子汁、彩色泡泡糖等。因此,这些食物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
4、水杨酸盐食物
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孤独症患者有不良作用。因为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严重的负作用,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这些食物包括橘子、橙、胡柚、柠檬、番茄等。值得提醒家长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家长不仅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也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患者,在安排日常饮食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有没有以上的这几类食物,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导致自己的孤独症孩子病情不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