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应该不会。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体制只会让宝宝自尊心过强。你家宝宝现在心态好,反而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很多时候她可能不是没有自尊心,而是还没有被伤害到那个地步,因为你也说了,她平时表现都挺好,所以根本没有受到自尊心方面的伤害,不要担心太多了。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宝宝,使宝宝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而应该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
作为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宝宝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宝宝与大人争辩是非。如果大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向宝宝道歉,使宝宝觉得爸爸妈妈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爸爸妈妈和别人。培养宝宝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宝宝,使宝宝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的几点体会
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
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店、打牌,却每天在叫小孩子读书、写日记,孩子就会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觉性,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将时间都用于玩乐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如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二、帮助辅导孩子学习重要,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目前,小孩子的学习负担都比较重,作业也比较多,还经常需要父母进行辅导帮助。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父母辅导也会力不从心。因此,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或保持孩子学习的劲头更加重要。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环境”,这是教育界一句至理名言。要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家长,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现代的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管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表现出的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比如,一个孩子为了给妈妈庆祝生日画一张画,结果在画画时不慎将颜料弄到洁白的墙上去了。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那个情景,没头没脑地就把孩子批评一通。“谁要你把颜料弄到墙上去的,把墙搞坏了,谁要你画的画”等,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个损伤。很显然这位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从正面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他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你真不错,能够亲手给妈妈画画,让孩子能为自己的举动而感到自豪。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讲卫生,做事要细心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同时还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四、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会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家长对孩子也应该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所有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天性——好问为什么,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让孩子多长知识,引导启发孩子动脑去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应该多听孩子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拿主意作决定。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有决定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六、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学,所以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老师经常沟通,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家长要认真地配合,如学校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若需家长参与的活动绝对不要推迟,这样既给孩子做榜样,也支持了老师的工作,同时让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比最伤孩子自尊心
案例分析
“明仔(化名)是个乖巧的孩子,可是由于爸妈不和使其很不开心,不知道如何是好,在学校也经常与同学打架。后来在老师多方的帮助下,明仔终于恢复了以前的天真活泼”,由孩子们表演的小品《我该怎么办好啦?》,真实反映了现实当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许多家长都认为,平常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只要给了孩子钱,就什么都不用管了。其实不然,在现场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表示“需要的更多是父母的陪伴和爱!”
孩子成绩不好、工作不顺利、工作压力大、与孩子难沟通……家长们都道出了让其烦恼的事情。专家指出,这就是所谓的挫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不与孩子沟通好,将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专家们表示,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个安全、幸福的家庭环境,让他们的心永远都是快乐的。
专家建议
父母就算工作再忙,都要抽时间出来陪孩子,耐心与其沟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和所要。专家们说,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要耐心教育,更不要拿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那样是最伤孩子自尊心的”,专家说。
虚荣心是什么意思
虚荣心是什么意思
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贫贱者有之,富贵者亦有之。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
扩展阅读:关于虚荣心的基本概述
1、虚荣心强的人有比较强的依赖性,独立性不够。能力上自认为有“欠缺”。
2、虚荣心强的人有比一般人强的自尊心 然而因为依赖性,所以自信心不够,所以向外表现为自尊心过强,对某些事物过于敏感,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内表现为自卑,不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成愿望,希望通过快捷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3、因为这种依赖性养成是因为父母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教育造成,往往是父母也有虚荣心、依赖性而不自知,一般这种父母注重孩子德性的养成,却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能力,或者说自己能力不是很强。
你会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吗
强烈的自尊感可以激发孩子去学习、去爱、去创造能力。
自尊与生活中的欢乐和成功密切相关,但它出自何处呢?许多人认为,自尊是无法预测的,它是慈爱的父母精心照料而产生下意识的副产品。有关性理论和儿童发展研究的专家发现,某些方法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将促孩子的高自尊。
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增强自尊心呢?根据父母和专业人员积累的经验,以下我介绍17 种方法。
1 给予孩子恰当爱
无论孩子多么淘气,都要使他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被父母接受的。家庭应成为爱的可依赖的加油站,孩子感受到的信息应当是:即使你没打扫房间,成绩不太好,诸如引类父母仍旧爱你。你怎样才能既表达了爱又纠正了他怕不妥行为呢?心理治疗家归结为:善于发现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根据这方法应该对孩子说,“很愿看到你铺的床,杰尼,现在我希望你做的是,把你的桌子收拾和同样整齐。
2 负责任地表达愤怒
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说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种关心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来,结构是:“当你做某某事时,感到如何如何。”不应说,“你这个坏孩子!”或“你这么笨!”而应该说,“当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时我感到很生气,那样做会碰伤他的”父母所传递的信息是对某特殊行为的感受,而不是对孩子价值的判断。
3 提出符合孩子心理的明确要求
让孩子知道你希望他做不同的事情,给他机会明白另种行为,一种正确行为。这种要求可紧随父母对他行为的感受之后。例如,“你不该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在她不睡觉时,人可以和她一起玩你的小火车。”明确要求使孩子不必猜测你到底要他做什么,也给他一个“取胜”的机会。所谓取胜是指使父母高兴或成功地完成某事的经历。
4 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感情、思想是想法是值得重视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主动听”是专家的另一建议,它要求你对孩子的话作出反应,以此来表明你已经听取了孩子的想法,并且理解他。
5 认真对待孩子的不良情感
认真对待孩子胆怯、不安或其他消极情感,不要拒绝他或让他自己去解决。
6 证实孩子的存在
小坎弗尔德你在为妈妈的话担心忧,“我本来不想生你,这样就没有你了。”这一信息,特别是再重复,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不需要他,因而降低他生存的价值。对于孩子来说,绝不能提起,哪怕是开玩笑,你希望他从未出生,他是个负担,等等。相反,要想办法强化孩子在家庭中地位,庆贺他的存在,特别是孩子感到不需要他时,要格外,强调这点。
7 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要赞赏的东西
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孩子“好”时希望得到赞同,这不仅能增强自尊,而且承认他所做在正是你欣赏的事情才能提高他的自我价值,即使这些事情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活动有利于提醒孩子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
8 安排时间单独与孩子在一起
某些父母工作很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能抽时间单独与孩子相处十分重要。确保这点的最好办法是将其分必要。同孩子一起玩耍时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们的水平。对于感到孤独的孩子,特别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9 允许孩子自己做事
父母总认为代替孩子做困难的事是对孩子的帮助。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不行,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刺激和挑战,要给他们机会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指导和协助他们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什么是真正的自尊
它是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自卑”是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感觉不到充分的自我价值。而“自尊”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看做是很棒的(I'm good)、有能力的(I'm capable)人,对自己的价值充满信心。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尊自爱,成为自信而快乐的人。家长们会担心孩子自卑,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他们为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困扰。这些家长所担忧的是,他们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过度膨胀的看法,例如优越感、自恋、或以自我为中心。
但是,这不是自尊,心理学上定义这种表现为“自大”,是自尊的反面现象。自卑有时会表现为自轻,但更多的时候却表现为自大,这是因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好而做出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所以才会需要不断地通过与他人比较以及压倒他人来衡量确信自己的价值。事实上,真正自尊的人不需要和别人比较或自我夸大,他们对自我价值有足够的确信。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建立真正的自尊?
正如上面提到,需要让孩子从内心确立两个关键感受——我是很棒的,我是有能力的。这里“很棒”的意思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爱的,不管他做什么,不管成功或失败。“有能力”是指让孩子感觉他们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抱负。下面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自尊:
一、自尊的基础和核心是“内心稳定的幸福感”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定感——尽管人生有成败得失、顺境逆境,但始终相信自己是很棒的、有能力的人,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虽然有些人与生俱来比别人更加乐观开朗,然而通过无条件的爱,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培养出“内心稳定的幸福感”。
1. 让孩子知道他是值得被赞赏和喜爱的——只因他就是他
让孩子知道,要获得你的爱,只需要做他自己,而不需要刻意向你证明些什么;无论他是赢是输、成功或失败,都不会影响你对他的爱。
2. 积极正面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即使在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
每位家长都曾遇到很多实在控制不住发怒的情况,但是朝孩子发火或给孩子冷遇,会让他觉得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的表现符合你的期待时,你才会爱他。
然而事实是,孩子们看上去最不可爱的时刻,往往是他们最需要你的爱的时刻。
3. 用同理心指导和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总是用惩罚来震慑
经常的惩罚毫无疑问会破坏自尊的建立。孩子们当然需要受到规范和限制,但是最好用同理心去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学会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惩罚并不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它只会恶化愤怒情绪到无法自控的地步,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内心产生一种自厌的情绪,觉得自己控制不住、怎么做也不对。
4.给予孩子正确的表扬
表扬、鼓励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帮助孩子发展健康自尊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尊重、欣赏和重视的,帮助孩子发展出内在的自我激励能力,去应对各种挑战。但是,表扬的方式必须是符合现实的,否则将适得其反,这一点我们在下文将继续说到。
二、孩子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来发展自尊
自尊始于无条件的爱,但等孩子长大一些,父母需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些困难的事物,让孩子在应对挑战和挫折、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确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1. 支持和鼓励孩子去探索和接受挑战
鼓励孩子去探索新的东西或追求一个目标,比如研究一个新玩具、寻找一个新的朋友或学骑自行车。鼓励他自己去探索和应对挑战,而不是冲动地介入。
例如,如果他在研究一个新玩具时遇到点儿困难,不要争先恐后地说“我会做”,这样会加重孩子的依赖性和损害孩子的自信心。
2. 帮助孩子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成长
在挑战和追求的过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或面临失败挫折。如果你的孩子把盘子放得太靠近桌子的边缘以至于掉在地上摔碎了,与其责骂他,不如鼓励他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下一次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的自尊心不会受到打击,他会明白偶尔犯错是很正常的,并且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
三、有技巧的日常谈话,帮助孩子强化自尊
在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们依赖于父母的解释来认识自己和世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父母所说的一切。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有技巧的谈话,由小及大、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帮助孩子强化健康的自尊。
1. 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一些积极的现象,请一定要告诉他:“这次你很努力啊……这本书你全部读完了,真棒!”对于向着正确方向的任何进展,都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鼓励他继续努力迈进。
2. 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
“今天你又忘记……你自己想想有什么办法能保证你明天可以记得这件事?”让孩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把孩子看做问题(比如说“你怎么老记不住,我再说一遍……”)。
3. 善于利用有关“失败”的谈话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每一个经验来建立在这个世界上的信念。当事情的进展不如预期,他们往往会得出笼统的结论,比如“这些词我都拼错了……我不擅长拼写……我不是个好学生。”
帮助你的孩子重构他的想法,让他知道任何挫折都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下一次一定会有所进步:“你不知道这些词,真的很失望,对吗?我们一起来想想在下周测试之前可以做些什么,好吗?”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让他亲身实践“努力对成功有多大的影响”。
4. 避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
“为什么你就不能做得像彼得一样好?”这样的评论,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自卑。即使是正向的比较“和彼得相比,你是最好的球员”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这是父母的期望,但是他很难真的做到。
5.让他无意中听到你在别人面前正面地评价他
一个小技巧,有时候孩子对无意中听到的会更加相信,比如装作无意的说 “他今天帮了我很多忙……不用我提醒,他也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等等。
四、要自尊,不要自大
真正的自尊并不意味着完美或第一名,它是指用一种积极和真实的态度看待自己。因为真正自尊自信的孩子不会强求世界围绕他们而转,即使自己只是浩瀚银河中的一颗小星星,他们仍然会感觉自己很有价值。
1. 父母要做出积极的榜样
如果你是那种对自己的能力夸夸其谈、或自尊心极度敏感的父母,你的孩子可能也有样学样。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自尊应该是:爱自己,愿意尝试新事物,从容应对挫折和挑战,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
2. 识别和纠正不正确的自我认识
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对自己持有的不正确的认识非常重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和现实的评估标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自我概念。
3. 表扬的适度
上文我们提到了表扬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过度的、夸张的、空洞的表扬,不仅无益于发展自尊,还会让孩子陷入不切实际的盲目自大之中。(有关正确表扬的方法,输入关键词“他山石”,见之前的文章《重述表扬:五个案例教你如何正确地表扬孩子》)。
4. 让孩子品尝失败
上文我们说过“让孩子在错误和失败中获得成长的意义”,很多家长不忍看着自己的孩子失败跌倒,但心理弹性是一种必须要学习和锻炼的重要能力。
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aron Cooper 所说“当我们以守护自尊之名将孩子严密保护,其实孩子是在受害。要让孩子明白人生应当如是:我们不可能总是赢,也没必要事事都做得最好。”
批评要适当小心伤害孩子自尊心
正面语言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后,父母总是说“你真不争气”、“你尽给我丢脸”等类似的批评语言,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无疑是有很大的伤害的。其实,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只要抓住错误的重心向孩子说明,再给予肯定式的教育更有力。比如,“我相信你是能够改正的,加油”,这样正面的语言教育,更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
别当真他人面批评
一些父母认为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能更好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起孩子改正的决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和大人也是一样的,相信家长们如果在许多人面前被批评了也会不好受吧?所以,父母们别认为孩子小就不一样,要注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父母要增强自己的教育知识
要想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母还必须把自身的知识也强化起来,去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知识等等。当父母自己具备了相关知识后,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大大的减少进入误区的次数了。推荐阅读:孩子自尊培养从父母做起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关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要注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合理培养!
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儿童性格内向怎么办
儿童性格内向是一种缺陷,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长们任它这样发展下去而不及时加以引导,那么日后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儿童性格内向家长们该怎么办呢?
1、营造和睦的氛围
家长们要为内向的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爸妈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多与同龄人交往
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孩子多点到同龄小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他们过来陪孩子玩,当孩子尝到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3、保护孩子自尊心
爸爸妈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心他们的行为,鼓励孩子多点发言,切勿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剥夺孩子发言的权利。父母还要有意地培养孩子应对困境的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
4、主动与孩子交流
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都是少发言,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与小伙伴进行沟通交流。
5、让孩子锻炼独立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与外界多交流接触,这时候需要家长多点创造条件让他们去独立完成某种事情,比如买东西、向邻居借东西。这样慢慢锻炼,孩子就会大胆地去接触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内向的性格也得到慢慢的改变。
最后,提醒一下爸爸妈妈们,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要耐心去指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
心罚之害甚于体罚
“哀莫大于心死”,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使用带有惩罚性质的话语,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小的性格,或者产生对立情绪。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没有自尊心、羞耻感,大错特错!其实两三岁的幼儿也有自尊心,只不过孩子的自尊表现形式不一样。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他、温暖他、激励他。当孩子受窘时,不妨说几句话解围;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下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良言”是家教的清风和春光,会迎来家庭氛围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