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病高发的五大地区
中国骨病高发的五大地区
河南 喝酒太猛,股骨头坏死
河南地处中原,酿酒历史悠久,河南人在喝酒时也绝不含糊。河南酒桌上有个规矩:敬酒前先喝三杯。尽管表达了敬意、加深了感情,却让身体很受伤,尤其是股骨头。
我国的东北、山东、河南等地,喝酒的人多,酒精度数高,是股骨头坏死的高发地区。调查显示,河南清丰县一个村子里,95%以上的男性村民都有饮酒习惯。他们认为,干一天活喝点酒能解乏。但这个村子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达2%。王顺利说,股骨头坏死约占该院总门诊量的1%~2%,而全国平均发病率仅0.2%。股骨头坏死还有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患者越来越多。王顺利解释说,长期饮酒会引起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这就好比清澈的河水流得快,而污泥浊水流得慢。”血脂增高后,其中某些成分刺激血管,会发生炎症反应,导致缺血性损害。股骨头所处解剖部位很特殊,是一个盲端,供血本来就“先天不足”,在受到高血脂的作用后很容易出现缺血。长期饮酒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的负重又大,可能导致塌陷、坏死。
连续饮酒10年以上,每天超过半斤的人群极易患上股骨头坏死,约占住院病例的1/3。王顺利提醒,包括部分河南人在内的酗酒者,一定要控制好酒量。实在避不开的应酬,也要尽量少喝,别喝太猛,同时多吃蔬菜少吃肉。
东北 天寒地冻,膝盖受连累
许多南方人羡慕东北人扛冻,但东北人其实并非抗寒“属性”高,如果不注意保暖,也会受寒气侵袭,尤其膝盖最受伤。
据统计,骨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3%,黑龙江是高发区,女性一般在40岁发病,6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超过50%。哈尔滨50岁以上人群更是半数患骨关节炎,以膝关节炎最常见。廉永云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关节炎患者占骨科门诊量的1/3左右,常见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滑膜炎等。廉永云解释说,东北太冷,经常达零下二三十度。一些年轻人为了修身、显腿瘦,穿衣不够保暖,尤其经常苛待腿部,甚至连秋裤都不穿,膝关节受影响最大。由于下雪结冰,道路湿滑,人们走路一扭一扭的,膝关节承受的扭性应力大,韧带、半月板等磨损严重,反复如此可能造成创伤性滑膜炎症、增生、渗出。
廉永云建议,东北人最要注意保暖,除了穿厚棉裤、保暖裤、羊绒裤等,还可以佩戴护膝。现在很多棉裤和护膝做得非常时装化,并不影响美观。另外,雪天不要穿高跟鞋,最好穿防滑鞋,老人尤其要注意防滑,以免损伤膝盖。
重庆 爬坡劳损,足踝很受伤
据统计,每人每天平均走8000~10000步,步行时足踝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2~3倍,每10个人中就有7个在一生中患过足踝病。若不照顾好足踝,很容易“积劳成疾”,重庆人尤其要注意。
唐康来指出,重庆属足踝病多发区,以足踝关节炎、拇外翻、平足等最常见。西南医院足踝外科年门诊量超过1.5万人,手术超过1500台。仅在唐康来每周出诊的两天里,就能接诊200名左右患者,其中约140人是足踝病。唐康来解释说,重庆山多坡多,长期爬坡过坎,踝关节很容易受伤,而阴冷潮湿的天气也可能是足踝病的诱因之一。此外,不当的行走习惯、过度运动等也容易导致足踝病。比如穿尖头鞋时,脚趾长期受狭窄的鞋尖挤压,易造成“拇外翻”;穿细跟鞋易引发扭伤;穿松糕鞋易滑倒或致足弓变形,长期穿硬底松糕鞋还会引起跟骨骨刺。
唐康来提醒重庆居民,不少足踝病患者都是拖到痛得受不了才就诊,有些人已经出现韧带断裂、骨骼变异等情况。长时间步行出现疲劳感是足部的“自卫信号”,此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行走、站立习惯,运动前做好热身,尽量减少负重,减少意外损伤。女性最好准备一双平底鞋,下班或休息时间不要穿高跟鞋。
青岛 阴冷潮湿,类风湿高发
提起青岛,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滨海美景。青岛虽美,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让青岛人的骨头很受伤。
王吉波指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全国患病率约0.32%~0.36%,而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青岛市骨伤医院合作完成的调查显示,青岛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46%,其中男性为0.21%,女性为0.56%。青岛市卫计委的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岛居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4%。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濒临黄海,兼具季风气候与海洋气候特点。湿冷的天气影响血液循环,因此,青岛类风湿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比其他地区患者更重。青岛人爱吃海鲜,其中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的抗原性比较强,对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症状轻重也可能存在影响。
王吉波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发病基础是免疫功能紊乱,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吃海鲜要格外小心。如果吃过某种海鲜后,自己感觉症状加重,今后就要注意少吃或不吃。青岛人在秋冬季节要注意防寒,尤其要避免流感久治不愈,以免因细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病。
贵州 难见太阳,骨质易疏松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同时,“天无三日晴”成了贵州天气的代名词。据统计,我国川黔地区年平均晴天均不足30天。多云寡照的天气让贵州人的骨质有点松。
贵州省医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省40岁以上男性因骨质疏松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的比例达15%,女性高达28.6%。由于光照较少,人体皮肤合成的活性维生素D相应减少,钙吸收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海拔高、气候潮湿等因素,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诱发的各类骨病相对多见。但尚显文同时表示,骨质疏松更多与年龄、内分泌失调、不良习惯等有关。特别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钙质丢失快,骨量丢失比男性多,骨质疏松更严重。许多年轻人对骨骼保养不够,长期伏案工作、爱喝咖啡、减肥过度等,都可能导致骨头出现问题。
尚显文说,贵州人要保养骨骼,首先,每天要晒20~30分钟太阳,有太阳的时候增加在户外的时间。女性不要过度防晒,多与阳光亲密接触。其次要多锻炼。最后,四十岁后每年查一次骨量,注意补钙和维生素D。
鼻咽癌与哪些饮食因素有关系
1、粮食和水的含镍量高,鼻咽癌高发地区大米和水中的镍含量要高于低发地区。
2、喜欢吃咸鱼、咸菜、肉类腌制品,根据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地区患者唾液和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
3、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时,多环烃易诱发鼻咽癌等肿瘤,而维生素A可一直二甲苯恩或苯并芘诱发的肿瘤。
胃你检查了吗
我国食管癌呈地域性高发,以河南、河北和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为最,其次为四川、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和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地区。食管癌高发的地区往往贲门癌和胃癌也高发,在这些高发地区的40岁以上居民,应定期做内镜检查。
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偏咸、辛辣、腌制食品等,这类食品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也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增添胃肠道的负担。胃的健康“三分在治,七分在养”,生活和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开春时节是溃疡高发季节,千万注意避免狂吃乱喝,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胃。
内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肿瘤早诊的最佳手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很好。通过内镜检查及内镜下的病变组织病理诊断,是发现早期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认知、成本及技术等原因,在我国消化道肿瘤的早诊率并不高。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足1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则达到50%~70%。日本通过健康立法等要求到一定年龄的公民须定期做内镜检查。我国从2006年起,在部分癌症高发地区和城镇社区开展了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项目,取得了较好成绩,2011年该项目被纳入医改重大专项。
卫生部疾控局与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于去年签署了“上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合作协议”,开展5年战略合作。而开展胃肠保健科普宣传活动是合作内容之一,日前在江苏泰兴市举办了“为爱—爱胃胃肠健康大型模型体验展”公益活动。市民走进“上消化道”模型,可直观了解肿瘤发生发展过程。
揭秘胃癌3大高发地区
代表地区:辽宁省庄河县
致癌饮食:咸猪肉
咸猪肉是当地人经常吃的一种食物,每到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大缸咸猪肉,腌的时候先放一层肉再撒一层大粒盐,平时炖菜、炒菜都要放点儿咸猪肉,一吃就是一年。
咸猪肉属高盐饮食,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造成细胞突变;高盐还可以使胃酸减少,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引起慢性胃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慢慢转为胃癌。
另外,咸猪肉中还有很多亚硝酸盐,它在胃内经过细菌作用后,可以生成一种致癌性非常强的物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诱发胃癌。
代表地区:福建省长乐县
致癌饮食:虾油、腌鱼干、鱼露
福建可以说是沿海城市胃癌高发的代表,多数胃癌患者追问其饮食都有吃虾油、腌制鱼干等习惯,不少老福州人一日三餐都用虾油炒菜。
然而,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如果长时间聚集在体内会有致癌的作用。鱼露则是一种小咸鱼,味道非常咸,长时间食用会直接破坏胃黏膜,损伤其保护作用,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代表地区:山东省临朐县
致癌饮食:酸煎饼、咸菜
当地很流行的食物酸煎饼的制作方法类似于煎饼果子,但它还掺杂了玉米、地瓜等,而且经过发酵,口感是酸酸的,过去当地居民经常把它当成主食。
经调查发现,经常食用酸煎饼患胃癌的危险性比不食用或偶尔食用者要高。
而且,当地的村民们还喜欢吃腌制的咸菜,咸菜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食用的蛋白类食物结合会形成亚硝胺,进而诱发胃部疾病,引起胃部癌变。
不难看出,这些地区胃癌高发大都与饮食有关,所以,要预防胃癌,要多注意饮食上的调节。
6类人是胃癌高发人群
1、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一般是三代以内的亲属中,出现过消化道方面的肿瘤,胃癌的发生率比较高;
2、长期吸烟、饮酒、爱吃腌制、烧烤、滚烫食物的人群,以及高盐分饮食。这些饮食习惯会伤害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生率;
3、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恶性贫血等疾病的人群;
4、40岁以上的人群,不限男女。因为在胃癌统计中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属于胃癌高发人群;
5、幽门螺旋菌的感染者;
6、处于胃癌高发地区,在相关资料中显示,东亚地区属于世界胃癌的高发地区。所以胃癌的发生还与地域因素有关。
胃癌高发地区有哪些
代表地区:辽宁省庄河县
致癌饮食:咸猪肉
咸猪肉是当地人经常吃的一种食物,每到冬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腌一大缸咸猪肉,腌的时候先放一层肉再撒一层大粒盐,平时炖菜、炒菜都要放点儿咸猪肉,一吃就是一年。
咸猪肉属高盐饮食,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
造成细胞突变;高盐还可以使胃酸减少,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引起慢性胃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慢慢转为胃癌。
另外,咸猪肉中还有很多亚硝酸盐,它在胃内经过细菌作用后,可以生成一种致癌性非常强的物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诱发胃癌。
代表地区:福建省长乐县
致癌饮食:虾油、腌鱼干、鱼露
福建可以说是沿海城市胃癌高发的代表,多数胃癌患者追问其饮食都有吃虾油、腌制鱼干等习惯,不少老福州人一日三餐都用虾油炒菜。
然而,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如果长时间聚集在体内会有致癌的作用。鱼露则是一种小咸鱼,味道非常咸,长时间食用会直接破坏胃黏膜,损伤其保护作用,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代表地区:山东省临朐县
致癌饮食:酸煎饼、咸菜
当地很流行的食物酸煎饼的制作方法类似于煎饼果子,但它还掺杂了玉米、地瓜等,而且经过发酵,口感是酸酸的,过去当地居民经常把它当成主食。
经调查发现,经常食用酸煎饼患胃癌的危险性比不食用或偶尔食用者要高。
而且,当地的村民们还喜欢吃腌制的咸菜,咸菜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食用的蛋白类食物结合会形成亚硝胺,进而诱发胃部疾病,引起胃部癌变。
什么人需要打乙肝疫苗 其他需要接种人群
1、注射毒品成瘾者;
2、到乙肝病毒高发地区的旅游者;
3、男性同性恋者或者有多个性伙伴的异性恋者。
口罩能长期戴吗
除了传染病高发时期和高发地区外,口罩不宜长期戴。
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很曲折,鼻毛又构起一道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场所,也该戴上口罩。
鼻咽癌发病原因
病毒因素: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年幼时感染过EB病毒,所谓的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具体尚不明确。
环境因素: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这表明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化学因素:在一些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如两广地区的居民常吃咸鱼、腌肉、腌菜等食物,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以及一定量的亚硝胺和多种化合物,容易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遗传因素:鼻咽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种族及家族聚集性。鼻咽癌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很少。发病率高的民族,即便移居他处其后裔仍保持高发病率的倾向。鼻咽癌病人常有明显家族史。
造成食道癌的原因
导致食道癌的3大因素
一、营养缺乏:有关营养学家介绍,如果体内中大量缺乏营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这样很容易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高发地区,食道炎、细胞不典型增生、重度增生较普遍,与高发区摄入蛋白质、水果、蔬菜少有关。
二、霉菌食物:通过对高发地区观察,发现人们经常食用酸菜、玉米面中分出多种霉菌,粮食霉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粮食中分离的冬青匍柄霉、互隔交链孢霉有致实变作用,所产生的毒素可致染色体畸变。霉菌与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也是常见的诱发病因。
三、亚硝胺物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在一百多种亚硝胺中有十几种引起多种动物癌变。在高发区发现居民膳食中摄入不同量的亚硝胺,同时,证明从膳食中摄入亚硝胺的量与诱发食道癌的病因成正相关。
为什么食道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最高
食道癌这种疾病是一种高发的疾病,但是据有关数据显示,这种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虽然我们身边有很多食道癌的患者,但是很多人对于疾病还是没有足够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专业的介绍。
我国食道癌的发病率目前居世界第一位,发病人数占发病总数的60%,且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二倍。全世界每年新发食道癌病例约30万。我国食道癌发病率为13/10万,尤其以太行山周边的河北、河南及山西的部分地区为高发地区,发病年龄比低发区提前约10岁。消化介入专家提醒大家:要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专家认为,食道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诱发食道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营养因素、微量元素和癌前病变等多方面作用。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公认的强致癌物,酸菜、腌制和发霉食物均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从膳食中摄入亚硝胺的量与食道癌的发病率成正比。太行山周边地区之所以食道癌高发,与这个地区的人一年四季食用腌制食品有密切关系。长期嗜食过于辛辣、偏硬、过热和制作粗糙的食物,进食过快、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这些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在不断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容易引起癌变。
有资料显示,吸烟又嗜酒者的发病危险性比单纯吸烟或嗜酒者的危险性高出数十倍。这可能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专家曾经在食道癌高发地区进行了营养干预实验,发现维生素A、B2、C、E和微量元素硒、钼、锌、镁、锰等的摄入可以降低食道癌的发病。
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不良的生活方法是造成食道癌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发现疾病大家也不要但是,治疗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如果大家能够及早的进行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一次性口罩如何区分正反面 一次性口罩可以戴多久
平常:8个小时以内;传染疾病高发地区或者季节:2-4小时进行更换。
一次性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绝飞沫和细菌,但是有效期短,佩戴一次性口罩最好不要超过8个小时;如果处于病毒的感染期,使用时间更短,需要2-4个小时更换一次。
小贴士:换下来的废弃的口罩必须丢到指定的垃圾桶,这样可以防止病毒的肆意传染。
国人超过三成骨骼指数不达标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东省营养学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首个骨指数报告显示,全国骨健康平均分未“及格”,超过三成受检国人骨骼指数不达标,国人的骨骼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记者了解到,该报告是通过分析一项在2011~2013年全国实施的“健康快车”体检项目资料得出的。报告显示,31.9%国民存在骨量低或骨质疏松问题,半数50岁以上的居民存在骨量异常,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四成。报告还发现了中国骨骼状况的“黄金海岸线”,即东部沿海地区的骨健康指数最高,东北、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其中,以重庆为首的西部地区,骨质疏松率高达11.2%,东部沿海地区是骨骼健康的“发达地区”,上海地区居民的骨骼最为健康。此外,骨质疏松有年轻化的趋势,35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从1%上升至1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常翠青告诉记者,骨密度是衡量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反映出骨质疏松的程度并预测骨折危险性。上述报告中所谓的“骨指数”,也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骨密度T值换算而来。他解释说,“超三成国人骨密度未达标”表明这些人面临骨质疏松的危险。骨质疏松或骨密度减少,是一种退行性且不可抗的自然衰退现象,一般在35岁后都会出现骨密度流失,但当下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本身骨骼质量就相对较差的国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数直线上升,甚至有20多岁就出现骨密度大量流失的情况。骨密度流失不仅会让人腰酸背痛,还容易导致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骨折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进而危及生命。
常翠青分析说,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除了饮食、运动外,阳光照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能促进钙吸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这一点通过中国骨骼“黄金海岸线”也能看出来。比如,西南地区骨质疏松率高,可能就与该地区多阴雨天气,影响了人们到户外运动和晒太阳。而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饮食习惯受外来文化影响大,肉类食品和牛奶摄入较多,所以成为骨骼健康的“发达地区”。常翠青建议,要想改善骨骼健康,运动和饮食是关键,特别要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和绿叶蔬菜。此外,绝经期女性要适度采用雌激素干预疗法来缓解骨密度流失,久坐室内工作的年轻白领要多运动、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