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性病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性病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关于性病存在六大误区

误区一、性疾病知识的缺乏

有些患者只知道梅毒和淋病是性病却不知 性病的定义很广泛,是与各种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传染病的总称。除了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等人们较熟悉的性病外,还有尖锐湿疣、艾滋病、生殖器官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阴虱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等都可经性接触传染。

误区二、只治自己,不治性伴侣

一些性病患者在治好之后,不再有外遇的情况下,又多次复发,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治好了,未让配偶治疗,结果通过夫妻间的性生活又多次罹患同一种病。因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有了性病之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应当开诚布公地告诉配偶,并同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误区三、偏信游医广告

“自愿”上门挨宰 许多患者,偏信游医广告,“自愿”上门挨宰,结果不仅损失了钱财,还贻误了病情。因此,若不幸患上性病,一定要到正规的性病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性病其实没大家想的那么可怕,性病也不是绝症。如果正确理解性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病,你就不会那么恐惧性病。也千万要小心以上的几个关于性病的误区,如果患上性病也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而且是要配偶同时进行治疗,不然只治疗一方也是没用的。

误区四、被性病吓怕了

有的患者认为性病是绝症,其实性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积极治疗,是能够痊愈的。性病病毒其实也是很脆弱的。例如梅毒螺旋体在干燥的环境下或在肥皂水、酒精中会很快死亡。要坚定治愈的信心。

误区五、“草木皆兵”——性病恐怖症

一位曾得过淋病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经过一家正规医院的系统正规治疗后达到了临床治愈,多次化验检查性病病原体均为阴性。但患者觉得以前曾有过的尿道疼痛和不适感仍然存在,为此,转辗于数家医院和小门诊,先后注射过90多支菌必治,100多支复达欣,100多支干扰素等多种抗生素和其它药物,耗资10多万元,仍然觉得没有治好,整日郁郁寡欢,并伴有头痛失眠、心悸乏力、食欲减退,经专家会诊后确诊为性病恐怖症。这种病症在性病门诊中并不少见,往往是那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精神紧张、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的人易患,他们往往将自身正常的生理反应或轻微的不适感夸大并归结于以前曾患过的性病上,力图得到证实,希望得到医生的赞同和治疗,而对医生的解释和化验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或排斥态度。

误区六、得了性病就希望打针,一次“根治”

许多患者得了性病之后就希望打“消炎”针,并希望能一次“断根”,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因为性病分许多种,引起性病的病原体的种类是不同的,如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阴虱病则由阴虱引起等等。由于病原体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就相应的不同,如梅毒用青霉素治疗,淋病主要用头孢类的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用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的抗生素治疗,尖锐湿疣则是在用激光、微波、疣脱欣等治疗的同时应用抗病毒的药物,而阴虱病仅用外用药物就够了。至于“根治”,则依不同的病种而定,对非耐药的淋病和梅毒,经过正规系统的治疗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疗效,而对于病毒性的性病如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由于目前只有干扰病毒复制合成的药而没有杀病毒的药,故而这两种病都是易复发的性病,即使在治疗之后,不再有性乱行为,它们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了性病,不要奢望看一次病,打一次针就行了,而应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治疗,并且在治疗之后,遵照医嘱,定期复诊,并检查病原体,以确认疗效,修改治疗方案。因为自觉症状消失了,不等于性病就治好了,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才是判定是否治愈的标准。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地四处治疗,因为不正规的治疗易使病原体对治疗药物产生抵抗作用,贻误了及时有效治疗的好时机,欲速而不达。

纠正九个肾病认识误区

肾功能正常就代表着没有肾病。人体的肾脏具有很强的储备能力,轻微的病变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只有当肾脏损害超过了50%以上才表现出肾功能衰竭的症状。

肾炎是绝症。肾炎是属于难治性疾病,但这不代表着治不好该病,要知道,很多肾炎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疗法缓解或控制住了该病。肾炎治疗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以及自身的保健工作。

禁盐禁水。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果患者没有水肿、高血压以及尿量减少症状,建议限盐不限水,饮食方面多为清淡为主,像咸菜、腌制品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每日的食盐的摄入量为5克。如果出现了水肿、高血压、尿量减少的情况,就应该严格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食盐每日摄入量为3克。

尿中的蛋白、红细胞增多就说明肾病严重。专家提示:蛋白质、红细胞多不一定就是病情严重。这种情况要注意不要使用大量药物过渡治疗,尤其是肾毒性药物。

肾炎患者要少进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缺少的营养素。一般情况下,像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就应该摄入一些对人体利用度较高而又排泄要求较低的蛋白质,比如:牛奶、鸡蛋、鱼等。

吃肾补肾。很多人都认为吃动物的肾脏会滋补自身的肾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动物的肾脏虽然蛋白质较高,但是这类食物除了胆固醇高外,嘌呤成分也高,它们不但不会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滥用肾毒性药物。人体中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大约有25%会流向肾脏,再加上肾脏的毛细血管丰富且耗氧量大,药物通过血液流进肾脏后反而容易造成肾脏损害。从而造成毒性反应或诱发免疫反应,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中药补肾可以任意服用。现在中草药肾毒性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些中草药常见的有木通、防己以及中成药制剂。另外,肾病患者还应该禁用中药偏方,而且像中药汤剂也不宜长期使用。肾病患者禁用的中草药有:关木通、朱砂、雄黄、鱼蛋、蜈蚣、雷公藤。禁用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排石冲剂、妇科分清丸、安宫牛黄丸等。

相信偏方。专家解释:有病乱投医是病人求医心切的一种表现。但是像肾炎这类病,从临床及病理方面看,可以分为数百种。要知道,不同种类的肾炎,其病因、病情轻重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也会随之改变,因此,用一种偏方来治疗所有的肾脏显然是不合适的。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但慢性中耳炎无法根治。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一、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以前由于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于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没有彻底根除很容易复发流脓鼓膜再次穿孔。

目前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鼓室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炎性和胆脂瘤病灶获得根治,并能修复鼓膜听骨重建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二、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

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耳道检查及追问既往病史多能鉴别。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三、治疗中耳炎,只要吃吃抗生素就可以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是要治疗其诱因,如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可用滴鼻剂中成药抗生素等药物,有鼻息肉、鼻腔鼻咽肿瘤、鼻咽重度增殖体肥大等要进行手术。

急性中耳炎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还要用滴耳剂,鼓膜未穿孔期可用草酚甘油消炎止痛,穿孔化脓就要用双氧水和抗生素滴剂了,加用滴鼻收敛剂可加快病情的恢复。

矽肺病的认识误区

矽肺病是不同于癌症的疾病,虽不是癌症但后期却如同癌症一样,矽肺病主要是因为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存在于肺内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那么,矽肺病的认识误区有哪些呢?

矽肺病的认识误区,您了解多少?

对于矽肺病,大众知晓率并不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不易察觉,且病情极易复发。这些特殊性,使患者对矽肺病认识出现不少误区,以至最终影响治疗。

缺乏预防观念:吸烟已被证实是导致矽肺病的重要因素,如戒烟及时,矽肺病的发生率可减少80%至90%。但目前社会上吸烟率仍居高不下,甚至不少人患病后仍继续吸烟。吸烟成为矽肺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对早期症状不重视:虽然矽肺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仍会有些蛛丝马迹,如患者每年会出现几个月的咳嗽、咳痰现象。但是,患者大都轻视这些症状,没有到医院及时检查。事实上,此阶段若能及时治疗和戒烟,则可完全避免发生矽肺病。而一旦拖延下去,引起肺功能严重损害,治疗就会困难许多。

不重视缓解期治疗:许多矽肺病患者在病情的急性发作期比较重视用药,但病情一旦得到缓解就停止治疗。长期这样,肺功能会逐渐下降,矽肺病急性发作也越来越频繁。

对长期综合治疗缺乏认识:一些患者认为矽肺病即使坚持治疗,也只是改善症状及避免病情恶化,并不能断根,因此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而另一些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经过一段治疗后没有看到显著效果,便丧失治疗的信心。

皮肤病认识误区多

误区一 洗浴次数越多越好

许多人经常光顾洗浴中心、足疗场所,即使在家里,每天洗澡的人也不在少数。然而,临床医生发,到医院诊治湿疹皮炎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洗浴不当或洗浴过度造成的。比如许多足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情总是反复发作,医生一问才知道,他洗完脚从不擦干。有时,卫生条件不过关的足疗场所也可能成为传播足部真菌的地方。有些湿疹患者,往往以为洗的次数越多越好,在温泉或热水里泡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且喜欢使用一些去油效果强的化学洗涤剂。而事实上相当多的湿疹患者的病情加重都与洗浴过度有关。

误区二 湿疹患者要忌口

很多人因为怕过敏而忌口,其实真正由食物过敏引起的湿疹皮炎是很少的。有人过敏一次以后,就一辈子都不敢吃那一类的东西了,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从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大部分人忌口是没有必要的。

一般来讲,患者自己的体会非常重要。很多医生鼓励荨麻疹或湿疹病人回忆自己近期都吃过什么东西,到什么地方去了,比如是否去过建材市场,是否养宠物等。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过敏的因素。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过敏原检测,其实都只是一个参考,它永远不能代替病人的体会。为什么?比如鱼就有成百上千种,你对这个鱼过敏,并不代表你对另一种鱼也过敏。目前能检测出来的过敏原也就40多个种类。所以,患者自己的观察是相当重要的。

误区三 自行买药能治皮肤病

很多患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治疗很不规范,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大部分人都回答自己患了湿疹等皮肤病感到皮肤瘙痒时,首选到药店买药膏涂抹。很多人因用药不当,导致皮肤病由轻变重,从局部发展到全身。

性病认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凡是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都是性病

能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有数百种,但我国划归性病的只有8种。有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HPV可通过性传播,但它不是性病。

误区二:性病仅通过性传播

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有其他传播方式。以尖锐湿疣为例,60%—80%的患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还有20%—30%通过其他途径染上,其中间接接触传播很常见。有专家表示,性病可以在家庭内传播,除了夫妇间的性传播,在少数情况下,家庭成员也可能通过接触性病患者的分泌物而被感染。不过,上述全家6人同时患病的可能性极低。

误区三:只有性乱者才会得性病

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洁身自好”就不会患病。其实,在孙丽军接诊的性病患者中,有处女、学龄前儿童、70多岁的老太太。她说,在所有性病患者里,70%—80%没有乱性的经历,每个人都有得性病的可能。

误区四:注意个人卫生就不会得性病

有专家强调,性生活后的阴道灌洗、排尿,体外射精,使用抗生素,局部涂抹药物等做法都不能有效预防性病。

鸡眼认识误区有哪些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要及时治疗。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痔疮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进入冬季,气压较低,空气干冷,不少人开始吃辣、喝酒、吃肉,于是很多人的痔疮又犯了。痔是常见病、多发病,俗话说“十人九痔”。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肛门直肠疾病,其中以痔疮的发病率最高。辣椒和酒对直肠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过度吃辣或过量饮酒都会引起直肠黏膜充血、扩张而形成痔疮。另外,痔疮还与起居不定时、湿热、久忍大便、久泄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吃油腻的肉类易引起便秘,长期便秘也是导致肛肠病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到冬季医院肛肠科就诊的病人就多了起来。

误区一:多吃蔬果治便秘

大多数人都认为冬季气候干燥多吃蔬菜和水果就不会便秘。然而,王大妈却说:“怎么我每天都吃蔬果,便秘还是没好转呢?”对此,郑州某医院刘长山主任解释说,在临床上,导致便秘的原因复杂多样,而大多数人认为的因蔬菜、水果摄入量少引起便秘仅占少数。

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差、患有肛肠疾病等都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而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经常久坐不动,导致肠肌收缩力下降,就更容易导致便秘。另外,心情抑郁、精神紧张也会引起便秘。

刘主任认为,针对便秘,综合预防才是关键。养成每天早晨或睡前按时大便的习惯;平时多吃芹菜、菠菜、香蕉、葡萄等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定时参加体育锻炼。对于便秘严重的人来说,应及时到专业肛肠医院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误区二:手术成功=彻底治愈

很多肛肠疾病患者认为手术成功就表明疾病已彻底治愈,殊不知,术后护理和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到患者康复。

成先生患肛瘘多年,今年夏天在某医院接受了瘘管切除术。术后医生告诉他手术非常成功,可没想到几个月后病情再次复发,又出现了流脓和肛门疼痛瘙痒的症状。他来到医院,刘长山主任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成先生病情的复发是由于术后没有接受专业的理疗,也没有按时换药,导致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而病灶部位还没能痊愈,于是造成复发。

刘主任提醒患者,术后应定期换药,尽量借助中药离子导入、红光治疗、微波治疗等专业的理疗方法,促进伤口愈合,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以免肛肠疾病“卷土重来”。

误区三:痔疮与性生活无关

痔疮是消化道末端的一种肛门疾病,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个在“前门”,一个在“后门”,似乎彼此无关,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多年的临床调查发现,房事过频和经常忍精不泄的男士易患痔疮。

性生活时全身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就会增加肛门周围血液循环的阻力,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并一直持续到性生活结束。而痔疮,则是肛门周围的静脉丛突出于黏膜外(内痔)或肛门外(外痔)。若性生活过频,肛门静脉丛常发生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淤血,突出于黏膜或肛门外,以致不可逆转,这就容易患痔疮。同样道理,经常忍精不泄,臀部肌肉群持续收缩,也会影响肛门静脉丛的血液循环,形成痔疮。

刘主任提醒男性朋友,为了预防痔疮的发生,应节制房事,改掉忍精不泄的习惯。

心脏病认识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 “胸痛就是心脏病”

常有病人一胸痛就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到医院做心电图及其他检查却一切正常。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郭兰主任医师说,胸痛不是心脏病的唯一表现,肋间神经炎和肋软骨炎、胸椎病变、带状疱疹、食道反流和消化性溃疡等都会胸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后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上肢,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动,还可伴出冷汗。

“心绞痛可在活动和劳累后发生,或由情绪激动诱发。”她说,心绞痛一次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个小时。

有些患者属于不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闷、牙痛和上腹部不适。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病引发的牙痛是阵发性的,不会整日疼痛。胃病引发的疼痛一般和饮食因素相关且有泛酸、食道烧灼感觉,而心脏病患者症状与上述因素无关。

郭兰说,如今还有一个现象愈发突出:很多来看“心脏病”的人得的其实是“心病”。曾有一名刚升初中的少年胸口经常痛,医生发现这个孩子因学业问题导致压力大、情绪比较焦虑。

误区二:血脂正常不会得心脏病

血脂不是得心脏病的唯一风险因素。

有位30岁的商界人士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差点送命。他的血脂一向正常,不过平时一天吸两包烟,且因工作繁忙,精神压力比较大。“医学界公认心脏病有四个主要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郭兰说,次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肥胖、缺乏运动、精神紧张。

很多人不重视精神压力对心脏病的影响,当人在工作、人际关系或社会交往中遇到各种精神刺激因素而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容易发生功能紊乱,使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这会促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心跳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黏滞性和凝固性。

误区三:女性不容易得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中男性偏多,但并不意味着女性就是安全的。“女性50岁以前因为有雌激素的保护,相对可以减少心血管损害,但绝经之后,得心脏病的机会和男性其实是一样多的。”郭兰表示,女性也要尽早注意呵护心脏。

误区四:心梗患者要少运动

临床上发现,很多心梗和心衰患者不敢动,怕刺激病情再次发作或继续恶化。冠心病的运动康复治疗是早已被研究证实有效的,全国最新版心衰治疗指南也将适量运动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心脏病患者容易疲劳无力,自信心差,适度运动可提高病人外周肌肉的代偿能力,有助于控制其他危险因素,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一般心肌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可以逐渐采取有氧运动比如步行、慢跑、踩单车、游泳等,一周三五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抗阻训练也是近年来推荐的运动,不过适量运动是针对每个个体而言,要征求医生意见,不要看别人运动多久自己也照搬,可到有关的科室(心脏康复指导的专业)获得运动评估和运动处方。

误区五:心脏病是老年病

心脏病虽然多在老年人身上发作,但病根可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埋下。从青少年时期就要警惕动脉硬化,可能最开始时只是动脉内壁出现“脂纹”,经过几十年发展,就可能演变成斑块,乃至血管狭窄。现在很多小胖墩多,青少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增多,他们可能是将来的冠心病“候选人”。

郭兰建议,家长应让孩子吃平衡和健康饮食,少吃油腻煎炸以及洋快餐,不抽烟,多运动。

误区六:速效丸代替硝酸甘油

有些人一感到胸口痛,就去吃一两粒速效救心丸,很快感觉“心脏不痛了”。郭兰指出,这些患者可能并非真正的心绞痛。

“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患者发作时的急救药。”她说,医学证明,心绞痛发作时,硝酸甘油含片、喷雾等的缓解作用不可替代。

对于其他因精神紧张焦虑、睡不好觉等导致的“心病”患者,最好还是看看双心门诊,从心理上解决问题。

误区七:心脏病检查只做心电图

对于心脏病患者,除了做心电图,最好也做一下“活动平板”检查运动后心肌是否有缺血。“很多病人普通心电图无异常,单做心电图,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病情。”郭兰说,上述两种检查是最常见的,活动平板做一次花费在目前要200元左右。

对冠心病进一步的诊断,还可以做CT冠脉造影、同位素心肌动静态扫描。这几种检查相对贵一些。确诊冠心病目前还是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此方法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颈椎病常见的四大认识误区

1、不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之一。盲目牵引,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会造成慢性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建议采用中药治疗,绝大部分生理弯曲恢复,症状消失。

2、反复盲目按摩、复位也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等等,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

3、不恰当的反复牵引。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加快退行性病变,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4、轻视颈椎病的预防。长期固定一个姿势,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渐发展为颈椎病。这也是颈椎病的认识误区。

以上就是关于颈椎病的认识误区的介绍了,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在颈椎病上还有什么疑问想要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会为你们做详细解答的。

风湿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呢

1.未经医生诊断,自己乱吃药,导致各种不良后果。这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

2.早期不在乎,认为自己会好。有的人早期只有一个手指、足趾或腰、背、髋关节疼痛,但却不在乎,等到病重了才去医院,结果容易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这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之一。

3.为图省钱或方便,看街头小广告到非正规诊疗机构吃所谓的“祖传秘方”。由于不知道“秘方”中含有的药物成分,吃药后症状看似缓解了,病人就认为有“疗效”,其实往往会掩盖病情。

4.“见好就收”,治疗不彻底也是风湿病的认识误区。有的病人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一见病痛减轻,就停止治疗,等再犯病时再治疗,结果使病情不断发展,越来越重。

相关推荐

过敏性鼻炎认识误区哪些

1、过敏性鼻炎治不治无所谓 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2、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些人在春秋季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换季穿衣、饮食不当引发的“顽固性感冒”或“热伤风”,又怕去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金钱,干脆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3、滥用减充血剂 些患者因长期鼻塞

关于性病的十个认识误区

1.口交不会感染性病 口交是性病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泡疹、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爱滋病都可能经由口交感染。 2.戴套不会传染性病 保险套虽然是预防性病最好的方法,但并是万无一失,因为保险套使用不当(如未完全套入,性交一半才使用,射精后持续还性交的动作等)或保险套品质不佳在性交中途破裂,还是感染性病的机会 3.嫖妓后立刻小便就不会得性病 引起性病的细菌或病毒在短时间内就会深入组织或进入血液,因此在性交后立刻小便,对预防性病的效果相当限。但女性病人在性行为后解尿,将膀胱内的细菌排空,预防急性膀胱

尖锐湿疣的认识误区哪些

一般来说,尖锐湿疣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3个月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患者经治疗后6个月不复发,就算临床治愈了。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它们通常不进入血液,在进入人体后可潜伏于表皮基底层,然后随着表皮复制进入细胞核内,引起细胞的分裂,同时形成临床所见的皮损。 尖锐湿疣彻底治愈后无传染性,不影响怀孕和生育。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如果症状消失,一年后不复发,即可考虑结婚、生育。 大部分患者或性伴冶游史,研究证买大于40%的患者配偶同患尖锐湿疣,20%—30%患者合并其他

高血脂的认识误区哪些

不少的高血脂患者并没出现什么特殊的不适症状,所以他们就会把血脂异常视为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自认为在短期内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于是放松警惕,不管不顾。 而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高血脂早已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了。如果你患高脂血症,但是长期没得到效的控制,那么就很容易引发以下三类疾病。 第一类疾病就是人们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等等;而第二类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疾病,这个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硬化而导致的脑血栓、脑出血等;第三类疾病是肾脏

关于血管瘤的认识误区哪些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为2%~4%(新生儿斑痣除外),约3/4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其余1/4在婴儿时发现,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4倍,大部分发生在面颈部,影响病人美观。发生在四肢者可影响患肢的功能。血管瘤多数单发,约1/5病例为多发,该病发现后切勿挤压,碰撞,磨擦。目前人们对血管瘤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认为血管瘤是“胎记”,到1岁左右会完全自然消退,因此不重视,任其自然发展,以致血管瘤发展范围很大,给治疗上增加固难。其实所谓的“胎记”是指出生后大多数婴儿都的新生儿斑痣,到l岁左右会逐

牙周病的认识误区哪些

误区1:“老掉牙”是正常现象,不可避免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可见,老掉牙并不是正常现象.事实上也是可以避免的。西方人个好习惯:定期到牙诊所,牙齿没病也看医生。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其实是一笔比较划算的经济账,因为即使你三个月看一次牙医,但在牙齿上花钱的总量,加起来也会比得了大病再找牙医便宜,而且不用受牙痛之苦。 从医生的角度讲,我们也希望大家早一点来,防范未然。如果小病小忍,大病大忍,实

带状疱疹的认识误区哪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本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出现皮肤丘疱疹,成簇单侧发生,常伴明显刺痛。民间常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本病在解放以前没特效的办法,治疗非常困难,疗效也不佳,遗留后遗症的机会也非常多。所以民间流传着很多现在看来不合时宜的方法或认识误区。下面就这些误区逐一介绍。 一、“蛇串疮在医院里看不好,一定要“斩”才能好”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以前经济条件差,医疗意识淡薄,对本病的认识也不充分,患病以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且没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结果效果欠

关于血管瘤的认识误区哪些

一、认为血管瘤是“胎记”,到1岁左右会完全自然消退,因此不重视,任其自然发展,以致血管瘤发展范围很大,给治疗上增加固难。其实所谓的“胎记”是指出生后大多数婴儿都的新生儿斑痣,到l岁左右会逐渐完全消退,皮肤色泽恢复正常。而大部分毛细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不是胎记,是真性血管肿瘤,只草莓状血管瘤一小部分自然消退的可能,概率不高,而大部分不会消退,会继续扩张增大。 二、认为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不影响生命,特别不是发生在面部,不影响美观,如发生在四肢,隐蔽部位,既不影响美观,又不影响四肢活动,不必重视,任其自

中耳炎的认识误区哪些

中耳炎是儿童多见的一种耳部疾病,由于小儿的中耳炎严重的危害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工作,尽量的避免中耳炎的病发,中耳炎的出现带给患者很多的痛苦,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耳边会经常出现一些声响,带来患者的侵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很多的朋友在认识中耳炎的时候就会陷入到误区当中,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耳炎的相关误区哪些呢。 1.没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目前临床上已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

麻风病认识误区

因为麻风病令人恐怖,民间很多错误的认识,存在很多误解,耽误了人们的正确认识麻风病。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