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食疗方法
房颤的食疗方法
心房颤动本身对饮食并没有特殊要求,但如果遵循下列三项原则,将有益于良好控制病情。
1、不能贪杯:房颤者可以少量饮酒,酒类中以干红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每日饮酒以不超过二两为宜,不能贪杯。过度饮酒会刺激并损伤胃粘膜,损害肝功能,容易发生脑出血。酒精的刺激,会使本就紊乱的心跳加快,病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阵发性房颤者,更会因酒精的刺激诱发房颤发作,并使房颤持续时间延长。
2、清淡为宜:大多数房颤是因高血压、冠心病引起,对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饮食,无疑是最佳的辅助治疗。水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还含有较多的钾,对控制血压、保持电解质平衡都十分有益。此外,控制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亦十分重要。
3、稳定饮食: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在药物治疗控制心室率的同时,常要进行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相对稳定性,不能随意大幅度改变饮食,以免因饮食因素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到医院复查抗凝效果(INR)的头天和检查当天,更不能随意更改饮食。
房颤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配合食疗,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1、人参炖鸡:人参5--10g,鸡肉75--100g,大枣2枚水1碗放入瓦盅中隔水炖熟。油盐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心气虚房颤。
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30g,羊肉75-100g,生姜3片,大枣2枚,水1碗-1碗半,放入炖盅炖熟,油盐调味,饮汤亦可食肉。适用于心血少而体质虚寒的房颤患者。
3、麦门冬莲子百合糖水:麦门冬15g ,莲子(不去芯)20-30g,百合30g ,水适量,煲至烂熟,加适量冰糖(或白糖)调味食。适用于心阴虚的房颤患者。
4、鲜百合炒肉片:鲜百合100-150g,猪瘦肉100-150g,切片,炒熟,油盐调味食。适用于心阴虚,心神不宁的房颤患者。
5、参芪炖鸡肉:鸡肉100g,人参10g,黄芪 15-20g, 全当归15-20g,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供食。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房颤。
6、大枣炖猪心:猪心100g,大枣25g,同置碗内加水,文火炖2小时后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房颤。
7、熘洋白菜:首先,将洋白菜清洗后切块,并用手将木耳撕开,把精盐、白糖、淀粉等调料勾兑在一起。其次,在油烧差不多时,将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颜色转变后,随即倒入芡汁即成。
8、素白斩鸡:首先,将豆腐切成块,并用沸水烫一遍,再将玉兰片、木耳切成细丝。其次,将上述材料调拌到一起,并加入淀粉、花生油、精盐、清汤等。接着,将调拌好的馅料铺在豆皮上,再入屉蒸熟。最后,用刀将豆皮切成菱形,在从外面浇上由姜末、酱油、料酒、味精等勾兑成的芡汁即成。
房颤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老年脑中风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房颤引起的。因此患者在确诊后还需及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病情加重。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2、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4)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
房颤的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类:药物、导管消融术和外科手术。
1)药物治疗
阵发性房颤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效的患者可能会减少发作次数,但房颤本身不会消除还会再次发病。很多患者服用过多种抗房颤药物但效果不佳。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药物所致的不良作用,如肝脏毒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肺脏纤维化、胃肠道反应、眼睛和皮肤损害等。有些患者出现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其它严重心律失常。有些患者药物不耐受出现心动过缓而被迫停药。有些同时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称为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房颤很难用药物控制,因为药物会进一步加重心动过缓而出现危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蔡衡
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往往需要药物控制心室率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但要经常监测凝血指标(INR)进行调整(华法令抗凝作用容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剂量小抗凝不足还会有血栓栓塞风险,而抗凝过度又会增加内脏出血和脑出血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传统治疗,已经经历了百年,鉴于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在还没有找到既非常有效又很安全的药物。因为多年以来没有找到房颤更好的治疗方法,但房颤病人又不能不治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治疗往往是治疗的无奈之举。
2)导管消融治疗
国内外开展已经十余年,为从根本上消除房颤带来了曙光,不需要开刀,是一种微创的导管介入治疗技术。适应症包括阵发的、持续的或慢性房颤,也包括无心脏基础病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严重心脏结构异常需要进行心外科治疗的不建议单纯导管消融),合并心衰的房颤也可以消融(房颤消除后对心功能有很大改善)。年龄一般建议75岁以下,但没有绝对限制,80岁以上高龄患者如果身体条件好也可以接受消融治疗。目前技术已经较成熟,采用的设备很先进(主要为CARTO和Ensite两种三维标测系统),目前大的房颤治疗中心可以达到很高的成功率,基本阵发性房颤达到80~90%,持续和慢性房颤60~80%,再次消融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3)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外科开胸手术和经胸腔镜的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创伤也相对较大。
心房颤动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3.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4)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长期应用华法林需检测国家标准比值(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病人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他药物或饮食的影响,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疗。一些无需监测INR的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醇、利伐沙班等陆续在临床应用。
老年人心房纤颤不能吃什么
心房纤颤病人的突增引起了广大人们的重视。在经过许多的调查之后发现,老年人是这个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于老年人来说,任何疾病都变得不简单,需要人们更加的注意才行。那么对于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在平常的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饮食禁忌呢?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房颤治疗药物治疗分两方面,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一般能治愈80%~90%的房颤,外科手术也可以使房颤痊愈。
引起房颤的常见病因有:心肌炎、肺栓塞、甲亢、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变、有的病人无伴发其他疾病的。平时应应用抗凝药物,以防血栓形成脱落导致栓塞。建议1、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好病因有多数房颤就会好转,2、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以达到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防止中风。
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
通过以上的了解,人们对于这类病人的饮食应该特别的注意一下。对于老年人,作为孩子的人们更加应该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最好是能尽量的保证他们能够不生病。毕竟对于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的老人来说,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大麻烦。
房颤能彻底治疗吗
1、外科手术:Cox等创建的迷宫术,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如瓣膜性、缺血性或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房颤手术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是开胸手术的创伤过大。
2、电转复:用于急诊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或择期替代药物转复。一般使用直流电复律,转复成功率为百分之七十至九十,电复律后一部分病人可维持窦律,但复发率高。电复律需注意:无病窦综合征、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复律前口服华法令3周抗凝,复律后继续使用4周。房颤电转复可在全麻下或在清醒镇静下进行。
3、消融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作为一线治疗;而对于持续性或慢性房颤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仍可选择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根治房颤的技术。临床研究证明“导管消融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可以有效预防房颤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有选择的患者中,其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微创外科房颤消融技术,也被称为WolfMini-Maze(Wolf微创迷宫)。手术方法是在每一侧胸壁作2个小孔和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这些小孔和切口进行房颤消融术。手术在直视下完成,可同期切除左心耳,无需放射线。手术单次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
4、药物治疗:仅能减少发作次数和房颤持续时间,不能根治房颤。长期应用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心室率,一般房颤患者心率较快,这也是患者感到不适的原因之一。采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房颤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
(1)β受体阻滞剂: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
(2)钙通道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黄: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2、非药物治疗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1)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2)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3)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
(4)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
房颤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哪些人适合做房颤射频消融术
一、房颤射频消融适应症
1.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这里所说的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间断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小于7天,一般会小于2天。如果房颤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很明显,比如心慌、乏力、尿频、没精神、活动时气喘等,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以考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总体来说这类患者手术效果较好、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低。如果是孤立性房颤(特发性房颤),也就是说没有过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则手术效果会更好。不仅可以根治房颤,改善症状,还可以推迟出现持续房颤的时间。
2.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长程)持续性房颤
说完阵发性房颤,咱们再谈谈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是指房颤发作时间在1周以上,如果超过1年,则临床上称为长程持续房颤,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心脏的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心房心室会增大,一般时间越长、心房增大的会更明显,射频消融手术难度增大、成功率会有所降低,之后复发的几率也会增高,所以对于房颤患者来讲,如果准备行射频消融手术,越早做效果越好。
3.其他类型的房颤
临床的适合做房颤射频消融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甲状腺疾病引起的房颤,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后,房颤未恢复,也可以考虑行射频消融;再比如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房颤,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心衰,这时需要临床医生仔细评估,如果认为房颤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原因,待心功能相对稳定后,也可以积极进行房颤消融治疗,既治疗房颤又改善了心功能,有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对于瓣膜性房颤患者,比如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房颤,在瓣膜置换或修补治疗之后,也可以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
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绝对禁忌症是左心房内有血栓,因为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要在心房里面操作,如果心房里有血栓,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脱落,导致动脉系统栓塞,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所有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在手术之前都要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除外左房血栓。如果左房内有血栓,则要先接受抗凝治疗,待血栓消失后才能行射频消融术。
其他不适合行房颤消融术的情况还包括引起房颤的原因未纠正,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减低)、未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疾病急性期、电解质紊乱等。需等到病情平稳时才能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目前上大多数房颤患者都可以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手术风险较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5%,这一手术是安全的。具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需要临床医生综合评估。
心房颤动怎样治疗
应针对原发病及诱发因素积极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积极治疗甲亢、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房颤主要治疗策略包括节律控制(复律+维持窦律)、心室率控制和抗凝治疗,常根据房颤发作时间长短选择不同策略,但目前研究显示,用药物治疗进行节律控制或室率控制的患者预后相当。
房颤的治疗目的:①包括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防止复发。②控制心室率,缓解病人症状。③抗凝治疗,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等。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易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并能在转复后长期维特。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应积极改善心肌血供、控制血压、控制心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实行介入、手术治疗,去除病因,许多患者可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二、复率 老年房颤病人如有条件应尽可能重建窦性心律。急性房颤,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性房颤(病史小于1年)应尽可能进行复律。房颤的复律方法有药物复律和电复律两种。
三、心室率控制
心室率控制是指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心室率,而不寻求恢复窦性心律的策略。适用于心房颤动无明显症状。房颤已持续数年,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明显,老年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因未纠正的患者。房颤患者心室率的控制以休息状态下60~80次/分,中等程度运动量90~110次/分为宜。药物可选用β受体阻断药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和洋地黄类。
四、抗凝治疗
房颤常并发血栓栓塞,其中以脑栓塞的危害最大,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原因。约15%的脑卒中发生于房颤病人,在75~84岁年龄组中则高达25%,因此对于血栓栓塞风险较高房颤患者应积极给予有效抗凝治疗。临床上可参考CHADS2积分选用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常常存在错误认识
(1)房颤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2)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3)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长期以来药物一直是房颤治疗主要方法,即便坚持每日服药,多数患者房颤也会复发。目前随着三维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射频消融技术的快速进步,房颤的治愈率大幅度提高,复发率正日渐减少。阵发性房颤的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慢性房颤目前的成功率虽然较低,复发率偏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发率逐渐降低。
(4)房颤等同于冠心病。有时房颤可以与冠心病合并存在,多数患者的房颤和冠心病并无必然联系,冠脉造影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的患者,房颤有时很严重;但是不要因为两者症状相似,简单地认为房颤就是冠心病,应该在全面系统心脏检查后有的放矢,接受正规的房颤治疗。
房颤的治疗
1.治疗原则(1)恢复窦性心律 只有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转复窦性心律(正常节律)药物:对于新发房颤因其在48小时内的自行复窦的比例很高(24小时内约60%),可先观察,也可采用普罗帕酮或氟卡胺顿服的方法。房颤已经持续大于48小时而小于7天者,能用静脉药物转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达50%。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持续性房颤)药物转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证实有效的药物有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等。控制心室率(频率控制)的药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尽可能降低房颤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常用药物包括:(1)β受体阻滞剂 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单独应用的药物;(2)钙通道拮抗剂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也可有效用于房颤时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对于运动状态下的心室率的控制优于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优于单独使用。尤其多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3)洋地黄 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房颤心室率的一线用药,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伴有左心衰时的心室率控制;(4)胺碘酮 可降低房颤时的心室率,不建议用于慢性房颤时的长期心室率控制,只是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禁忌时、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需紧急控制心室率时可首选胺碘酮与洋地黄合用。
3.非药物治疗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1)电复律 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电复律适用于: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死、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严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2)导管消融治疗 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3)外科迷宫手术 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4)抗凝治疗 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疗并不能消除房颤,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脑卒中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抗凝治疗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长期应用华法林需检测国家标准比值(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病人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他药物或饮食的影响,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疗。一些无需监测INR的新型抗凝药物如达比加醇、利伐沙班等陆续在临床应用。
房颤的家庭护理应该怎么进行
房颤按时间划分,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关注房颤,那么如何进行房颤的家庭护理?
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以经治疗后终止,那就是持续性房颤,房颤可持续三周以上。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就属于永久性房颤。房颤是增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房颤患者做好家庭护理很重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侵害。
房颤护理1、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 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房颤护理2、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房颤护理3、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超于5g。
房颤护理4、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延胡索怎么治疗房颤? 延胡索怎么治疗房颤
心律失常取延胡索粉(丸),口服5~10克,每日3次;房颤患者复律期间可服用15克,每日3次。4~8周为1疗程。【来源】[马胜兴,钱振淮,陈可冀,郭士魁.延胡索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1984,03:176-177]
注意:“是药三分毒”,长期大量服用延胡索,可能会造成肝脏、心脏和肾脏的损伤,因此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延胡索。
房颤药物治疗方面存在哪些误区
随着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房颤患者的数量会不断上升。虽然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发展很快,但药物仍是心房颤动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遗憾的是,在心房颤动药物治疗方面仍存在很多误区,下面作一简要概述。
房颤治疗误区一:治疗理念滞后
《在新治疗目标的驱动下,房颤治疗策略调整为抗凝治疗、控制心室率或节律治疗以及上游基质治疗。由于房颤最主要的危害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这是房颤病人最直接的死亡原因。由于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抗凝治疗一跃排在治疗总策略的第一位。另一方面,房颤抗心律失常治疗则逐渐采取宽容的态度,转向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为治疗主要目标,宽松地控制心率、适度地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安全性重于有效性。
房颤治疗误区二:不重视房颤的类型、心脏结构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在临床实践中, 房颤发作一般都从房性早搏开始到频繁发作房早,并有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以后可发生阵发性(paroxysm) 房颤,再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persistent) 房颤,最终发展为永久性 (permanent) 房颤,这就是常讲的房颤“三P”分类。ESC 2010 版更新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 即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在治疗前要重视房颤分型,了解心脏结构,特别是有无心脏瓣膜病、左房大小,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切忌未全面评估前盲目进行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应该在了解患者房颤类型和发作特点的情况下以及伴随心脏情况,再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部分医生在没了解病情,没弄清分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复律或控制心律都是不妥的。弄清归类,依分类,发作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房颤治疗误区误区三:要心房内无血栓且无心功能不全均行房颤复律治疗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讲持续性房颤如时间超过1 年,就不适于复律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阵发性房颤发作时间的延长,其随后发作时间延长,而且频率更加速,此为房颤的“连缀现象”。 研究还发现,长期房颤还可使窦房结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可发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如对这类病人行房颤复律治疗,可发生窦缓、窦性停搏等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对房颤发生时间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进行房颤复律治疗: ①左房直径≥50mm;②房颤心室率慢,60 次/分左右③;心功能于Ⅱ级以上;④房颤的f 波普遍导联都小;⑤有血栓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半年或有风湿活动史,其他原因房颤病史>1年;⑦怀疑有病窦综合征或传导障碍者;⑧有急性感染及电解质紊乱。
房颤治疗误区四、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时,应当重视药物的联合应用。AAD 组合方法较多,几乎任意两种药物间的搭配都无绝对禁忌。两类不同的AAD 联合应用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叠加,且由于联用时剂量的减少,副作用发生风险也随之减少,如小剂量的洋地黄与β 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时,既能提高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又能减少单一用药剂量较大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此外,应用AAD 治疗房颤时,还要注意联用的其他药物的安全性。例如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时,可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因此两者同服时,应根据INR 的测定结果,适当减少华法林剂量。同理,地高辛与胺碘酮
房颤治疗误区五、缺乏整体观,忽略原发病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不同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并且合并的疾病种类、心功能状况及年龄差异也很大。因此,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不同的病人,治疗目的和方法也不同。任何疾病的治疗,都要注意对因和对症的兼治,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房颤的治疗也不例外。治疗房颤时不仅应当针对房颤给予治疗,同时对引发房颤的可能病因也要兼治。临床医生治疗房颤时应注意对这些病因的兼治。临床常见的房颤合并感染、离子紊乱、心衰等,不纠正这些因素,房颤很难有效控制,单纯加大AAD用量,副作用反而增大。
总之,房颤的治疗要与时俱进,在紧跟指南、理解指南基础上采取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