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溺水和二次溺水一样吗
干性溺水和二次溺水一样吗
1、溺水有干性或湿性的区别,但是大部分溺水者为干性溺水,肺内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干性溺水不等于二次溺水,二次淹溺仅仅是干性淹溺的一种少有的表现形式,病变具有隐匿和延迟发作特性;
2、干性溺水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的急性窒息,而二次溺水是会存在肺水肿的情况,二次溺水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孩子肺部的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出现障碍;
3、游泳时,自主状态下瞬间的呛水不属于干性溺水,更不会发生二次溺水,不需要恐慌;
4、在游完泳之后,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的情况时,都应即刻送医,警惕孩子出现二次溺水和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有什么症状
看到一些孩子干性溺水的新闻,身为家长的你是不是感到很心悸呢?平时都忽略孩子上水以后的表现,如今可要警惕起来啦!你知道孩子干性溺水有什么症状吗?一起来看看! 孩子发生干性溺水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在游泳之后出现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情况,身为家长的你一定要万分谨慎,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干性溺水!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诊!
干性溺水的症状
干性溺水的症状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溺水的预防及急救
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干性溺水(Dry drowning)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因为气道的开口被封闭了,所以肺内几乎没什么进水。
由于吸入的液体刺激气管粘膜或冷水刺激皮肤,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表示,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呛了水到肺里,起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迟,肺功能就会越来越受到影响,并有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但“干性溺水”在所有溺亡事故中,发生的概率只有1%。但在孩子中,这种概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它并不像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湿性溺水(常见的溺水状况)”事故那样显性,它的现状还不那么广为人知。所以,更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高度重视。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1、清除体内杂物
发现干性溺水的情况了就要及时将体内的杂物清除处出来,以免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延误心脏复苏的时间。
2、心脏复苏
采用尽快行口对口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先人工呼吸啊,将气道打开,然后做胸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按压为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按压深度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3、及时抢救
在进行前两项急救措施的时候如果发现情况严重,需要立即送完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宝宝夏季游泳安全指南
夏天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吸引力也逐渐超越了跑步。然而,相比于跑道,泳池或是公开水域,却暗藏了很多危险。
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篇题为《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干性溺死”这现象,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文章,吓坏了不少家长以及那些跃跃欲试跳入泳池的孩子们。
在文章中,一位4岁的美国小男孩因为在戏水过程中误吸了水,几天后就上吐下泻,并且肩膀痛,最终不幸离世,而在救治得出的结论是,这也为小朋友死于“干性溺死”。
在网络百科中,确实有不少关于“干性溺死”也叫作“二次溺水”的科学解释,然而专业医生从医学角度上来看,误吸水或水中杂物进入气道,的确会导致剧烈呛咳,甚至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负压性肺水肿或呼吸停止,但这种情况多在呛水后立即发生,不可能断断续续拖一个星期。
事实上,相比于“干性溺死”,儿童在泳池和开放水域的溺水更值得关注和重视。夏天来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游泳和戏水,是一门大学问。
溺水,第一大死因
在分析儿童正确游泳戏水的注意事项之前,有这样一系列关于儿童游泳溺水的数字,值得我们记住。
据《齐鲁晚报》报道,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了“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每年近5万因意外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的儿童数量占到了60%之多。如此换算,每年溺水儿童高达3万人。
除此之外,数据报告中显示,在中国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同样是溺水。其中,4岁以下的幼童因为溺水死亡的数量占所有死亡原因的52%;而5至9岁的儿童因溺水死亡则占到了23%。
何时学游泳最合适?
关于儿童游泳,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游泳最合适。
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国家一级运动员、中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易梦觉就给出了他的专业看法——一般的游泳培训机构都会规定最小的学员应该从6岁开始学游泳,因为这个年纪,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方面都比较符合学习的要求。
然而,在易梦觉教练看来,“学习游泳”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在乎泳姿的戏水,而另一种则是正正规规地学习游泳。
“其实小朋友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玩水’了,洗澡就算是一种玩水,在大一些的澡盆里,水温保持在32℃到36℃之间,泡上10到15分钟,这也是一个熟悉水性的过程。然后,等到长大了一些,再进入泳池游泳,这是比较好的过程。”
张长存教授是中国的第一代游泳冠军培育者,曾制定了《国家游泳训练大纲》,他也曾多次提出,“婴幼儿从小就应该学习游泳。学习游泳最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熟悉水性,和水建立信任和亲近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提倡“从婴幼儿开始培养水性”的欧美国家,学习如何自救以及强化自救能力,是婴幼儿游泳训练的第一课。
儿童游泳注意的4大事项
不管是在泳池还是公开水域,儿童游泳都需要家长或者专业的救护人员在周围陪伴。但即便如此,危险还是依然存在,所以在下水前,孩子们自身也要学会如何去保护自己。
1.游泳前务必检查身体
孩子在游泳前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患有某些疾病或发烧的孩子不要游泳。而例如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及各种传染病的孩子也不应该游泳。
2.准备活动必须做足
游泳时,人体要经历一个从静止到运动和适应水温的过程,如不做准备活动,可出现头昏、心慌、恶心、抽筋等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游泳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例如一些动态拉伸,把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开,使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下水后游泳的需要。
下水前先用适度冷水撩洒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如面部、胸腹部、背部及四肢,使身体适应水的温度,避免下水后意外事故的发生。
3.不要到水情不明场所游泳
在水库或海边游泳,一定要先了解水情。哪里水深或浅?哪里流速快或慢?哪里有水草?哪里有漩涡?不要到深水区和急流区游泳。不要在不明水情的高处跳水,以免发生脑外伤等事故,造成水中昏迷以致淹溺。
4.游泳时遇到水草、漩涡要正确处理
游泳时,遇到水草不要继续向前游,应以仰泳的姿势从原路返回,以避免水草绕住肢体。万一被水草缠住了,不要惊慌,不要乱蹬,以免水草越缠越紧,可仰躺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缠在身上的水草。
遇到漩涡时,应立即吸口气潜入水中,然后用力向外冲出,待游出涡心后再浮出水面,并迅速离开漩涡地区。
儿童溺水,应该如何施救
其实,提醒孩子和家长在游泳时注意那4大事项,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防止儿童游泳时出现溺水的状况。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溺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成都市第二人名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和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就强调,正确科学的紧急处理,是挽回溺水儿童生命的第一步。
首先,应该迅速脱水上岸。
由于儿童在水中溺死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河里或塘里救上岸。若儿童是溺入深水中,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儿童的头托起或拉住他的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随后,从水中救出溺水者后,应使其头部低于身体,以防呛水。
倾倒呼吸道积水,应将小儿俯卧救护人员肩上,头向下垂,使水自然流出;也可放在斜坡地面上倒立控水,然后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杂草污泥,其目的是恢复呼吸道通畅。
紧接着,施救者应该促进呼吸,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即用口对准小儿口吹气,为防止漏气须捏住鼻子,使小儿的胸廓扩张,然后松开手,使肺里的气体自然呼出。如此反复多次,每分钟大约做20次左右。
如果溺水儿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对小儿进行胸部按压时,非专业和专业急救者均可采用成人胸部按压的方法,即单手或双手掌跟按压胸骨下1/2处(约为乳头连线中点)。
注意不要按压剑突或肋骨,应根据患儿和急救者体型采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法,但无论采用何种胸部按压方法均应使按压幅度达到胸廓厚度的1/3~1/2。
必须记住的是,心脏按摩每分钟100次。直到恢复心跳、呼吸后送往医院继续抢救治疗。
当然,所谓的“二次溺水”确实存在,李和莅主任就强调,夏季的确有少数溺水儿救护数日后突然死亡,这多半是溺水后合并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未引起足够重视所致。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游泳的时候,往往只care孩子的“湿性溺水”,认为孩子只要离开了水,就一定安全了。可是你知道藏匿在孩子体内的危险吗?虽然孩子离开了水,但有可能还是会发生干性溺水哦!那么,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呢?
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游泳过程中)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这种“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可能在游完泳之后出现干性溺水,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而家长此时也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异常,孩子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可能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游泳回家溺亡的原因 什么人容易出现干性溺水
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体质过敏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瓦解刺激敏感的人群都是容易出现干性溺水的人群。
除了游泳会出现干性溺水意外,还有些患者在用药或者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例如:手术麻醉或者胃镜检查中。
干性溺水的危害
要想了解干性溺水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所以干性溺水的巨大危害在于窒息。不同于二次溺水的肺水肿或肺泡功能障碍,干性溺水会让患者因喉部痉挛而不能呼吸,最终缺氧致死,其过程不可谓不痛苦。
男孩游泳回家一小时后溺亡的原因 什么是干性溺水
关于干性溺水的说法有多种,一种是由于溺水者在受到冷水刺激与极度恐慌时引起的反射性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而死,肺部没有积水;
另一种则时由于进入肺部的水量少,当时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出水后几个小时内死亡。
干性溺水如何预防
1、做好游泳前的热身
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热身准备,以免下水后因为脚部抽筋引发溺水。
2、避免孩子打闹
调皮的孩子喜欢跳水,在水中打闹,甚至是“偷袭”同伴,这些举动都有可能会造成溺水的发生。
3、游泳之后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游泳之后是否有干性溺水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
干性溺水的症状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那么溺水的症状有哪些呢?急诊科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干性溺水的症状有哪些——轻者,落水时间短,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吸入水量2ml/kg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重者。如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落水时间长,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专家指出,落水后要镇静不慌。举手挣扎时,会使人下沉。应仰卧,头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现。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这样可勉强浮起,等人来救,腿抽筋尽快呼救,并仰泳浮上水面,好转后,应速上岸。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一、什么是干性溺水?了解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的诱因是冷水进入呼吸道刺激声门引起反射性痉挛,发生急性窒息;或因冷水刺激皮肤、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心跳骤停或发生原发性休克而死亡。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医生介绍,像报道中的干性溺水是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尽管概率很低,但的确有可能出现,孩子更容易发生,游泳时不知不觉呛了少量水到肺里,起初无症状,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受到影响,开始出现非常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接着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最后口吐白沫而死。
干性溺水的症状: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二、干性溺水如何分辨?
1、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
2、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和异常的行为。倦怠就是出现乏力,比以往要嗜睡,难以唤醒,很突然的缺氧,而且可能伴随咳嗽嗓子疼等等。
三、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立即心肺复苏!切忌控水。和普通溺水不同,干性溺水不是控水救助,而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需要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没有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并立即送医,不要错过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四、如何防范干性溺水?
1、切忌突然推下水、水中起哄打闹、下压同伴、偷袭同伴等,另外儿童不宜跳水。
2、除了急性肺水肿,入水时突然受冷水刺激,即使没有水进入肺部,也可能引发发射性喉痉挛的干性溺水,令人窒息。这些都是属于继发性溺水,救治不及时会危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