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肠的操作方法
浣肠的操作方法
根据浣肠的目的不同而分为清洁灌肠和保留灌肠。浣肠清洁灌肠即通过灌肠导泻,以清除肠道内食物残渣,或有毒物质。保留灌肠多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使灌入的液体在体内留存一定的时间 ,以使药物在肠内得以充分吸收而发挥作用。在灌肠之前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争取病人的配合,让其尽量放松,消除紧张情绪。
病人取左侧卧位,身体自然曲屈,暴露臀部,施术者站在病人的背侧,选择好适宜的无菌的灌肠器,带无菌手套,将灌肠器上端的漏瓶调整到一定的高度,将灌肠所用的液体注入其中,将灌肠器管内的气体排出后用血管钳夹住上端,然后再将灌肠器下端肛管涂石蜡油,并将其沿肛门缓缓插入约10厘米时,松开上端的血管钳,液体则缓缓灌入肠内。灌入液体的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及目的而定。如用于结肠镜检查,则采取清洁灌肠,灌入的量以保证肠内食物残渣能排净为度。
骨髓穿刺的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梳头的操作方法
每天梳头坚持每天300次就好
梳头,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长期坚持梳头,不仅可以疏通全身经络、促进气血顺畅,增强人体免疫力,还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健脑提神、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消除疲劳、延年益寿,并且对于感冒、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还有预防作用。因此,不少保健人士和养生专家都建议养生要常梳头。一、每天早晚用梳子顺着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快。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梳至头皮微热。二、空闲时,用护发梳钝圆的齿尖,从发际前的印堂穴中线经前顶百会穴,直至后发际的玉枕穴、天柱穴;两侧经头维穴、率谷穴、天冲穴,直至风池穴、风府穴、四神聪、哑门等穴位,轻叩数十遍。三、都市白领在工作1~2个小时之后,可通过梳头动作按摩穴位密集的后脑和侧脑,以提神醒脑。
拔罐的操作方法
1、应先将罐体上端的阀杆向上提一下,以保证气体的畅通;
2、罐具扣于所选位置,将真空抽气口套住罐体上端后,垂直提拉拉杆次左右,达到目的适当负压(至罐内皮肤隆起,人可耐受为度)。
3、罐具吸附体表后,将真空抽气左右轻轻旋转后拔下;
4、使用自拔管(将小头一端插入真空抽气头,大头一端套在罐体上端),把罐具入在所选穴位上,提拉拉杆4-6次即可。
5、根据体位,采用留罐法: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滞留一定时间(一般为5-15分钟),闪罐法
(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手握罐体快速外拔发出响声,以不留印痕为宜),走罐法(罐具吸拔后,将罐自上而下反复拉动直至皮肤潮红)及刺络拔罐法等多种方法;
6、拔罐结束起罐时,将罐体上端阀杆轻轻提起(罐体吸拔力度太大,不易起罐时,可用手指按下拔罐部位外围皮肤某一点,至气体进入罐中)罐具便可取下。
拔罐的操作方法简介
(1)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实践证明,短时间留罐比长时间留罐好处多。严重郁血减为轻微渗出血或充血,便于吸收,增强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过度,造成水泡伤引起感染;时间虽短,疗效较高。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肛门检查的操作方法
直肠指检方法
肛门直肠指检可分为肛外指检和肛内指检两部分。
肛外指检
肛门指的是检查方法是,戴上手套后,用食指接触周围的肛门,以硬化、肿块、压痛、波浪运动,并直肠检查皮肤外有无瘘、带或趋势。
揪痧的操作方法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
2.操作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水后去夹扯起一部分皮肤向前揪,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依上述手法连续向一定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或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此时常发出“叭叭”的清脆响声,由于外力的夹、挤作用,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间,造成局部瘀血。
3.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瘀痕为度。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中医里,揪扯皮肤的方法被称为揪痧或扭痧,可以看作是刮痧的一种简单变形,揪痧是指在身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中医理论,刮痧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等作用。 从西医的角度看,体表细小血管中存在较长时间没有代谢循环的血液,受到外力挤压后,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周围细胞组织,产生轻微的创伤反应,既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又能调动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神经、循环、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统活跃起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揪脖子
揪脖子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揪痧时,将 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或蘸唾液后,夹起脖子侧皮肤向前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依上述手法连续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发红或者发紫发黑(发痧的严重程度表现)但没有皮肤破损为止,蘸唾液相比蘸水揪则更容易出痧并可以减少揪痧时的疼痛感。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的美观整齐,粗细相同,长短适中,距离均匀,痧条与痧条之间要清晰并且空隙无痧点,给人以美的印象。同时,揪过痧后要放下思想包袱,不必含羞,敞开衣领大大方方的走到人群中和大街上,这样心情反而更舒服,还能带给别人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1.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
2.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3.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4.四肢部位:从大腿开始,向下刮,每次只能刮一个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静脉曲张者则需由下往上刮。
5.如果有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小症者无论头部还是其他部位都不能刮痧。如果有神经衰弱,最好选择在白天进行头部刮痧。
6.刮痧一般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头部按摩的操作方法
(1)头发
第一步:用双手四肢微微并拢,分推头部两侧鬓角,自耳前发际推搓至耳根,向后方经耳尖,再向后至发际风池穴,反复推搓20~30次。
第二步:然后两手五指微屈,用手指端着力,从前发际开始,向后快速有节奏的梳抓,并顺带按压或轻掐头顶,反复操作15次左右。
(2)面部
第一步:取坐位或卧位,四肢微并拢。双手四肢横放于前额部,由上至下擦5~6遍,然后双手食指分别指读两侧太阳、睛明、四白穴5分钟。
第二步:先把两手掌擦热、并拢,食、中、无名指先放于下颌部,反复向上推至鼻下20~30次,再从鼻旁推至耳前。
第三步:两手拇指背屈,以拇指桡侧放置于额前正中处,由内向外沿眉弓上方推至鬓角发际处,反复数分钟。
(3)眼睛
第一步:用双手食指指腹在眼周围的腧穴按揉,先后按摩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球后、瞳子髎、太阳、四白穴,反复5~6次。
第二步:两手食栺指腹从睛明穴开始,沿目眶的下缘,缓缓向目外角分推,然后再沿着目眶上缘缓缓推回至睛明穴。如此反复推摩20次,双手揉掐耳垂30次。
(4)鼻部
第一步:以一手中指从鼻部向上沿鼻梁推至两眉之间的印堂穴,反复推动40次,先以一手拇食指分置鼻翼两旁的迎香穴,然后先指掐10次左右,最后按揉10次。
第二步:以自己拇、中指捏拿鼻翼50次,并配合用力呼吸。
(5)耳部
第一步:四指并拢,贴住耳部,由耳前擦至耳后,以耳部发热为度。
第二步:双手拇食指捏揉耳部,沿三角窝、耳甲庭、耳甲腔、耳轮、耳垂轻轻揉捏,有热感即可,稍停,再用力向下牵拉耳垂20次。
第三步:以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的外耳道,向上、下、左、右摇动数次后,骤然拔出,可听到嗡嗡响声。
(6)口腔(叩齿法)
第一步:先闭口,上下牙齿紧贴不抬,用力咬牙,以腮部酸痛为度,随后上下对齐叩击,先叩两侧大牙(磨牙)各20~30次,再叩门牙20~30次,要求动作由慢到快,由轻到重,以津液满口为度。
第二步:将津液鼓漱36次,然后用力咽下,咽下时用思想诱导着唾液慢慢到丹田,此法可使胃肠液分泌增强,改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1.先暴露患者的刮治部位,用干净毛巾蘸肥皂,将刮治部位洗擦干净。
2.刮治手法:施术者用右手拿取操作工具,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
3.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
4.四肢部位:从大腿开始,向下刮,每次只能刮一个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静脉曲张者则需由下往上刮。
5.如果有出血性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小症者无论头部还是其他部位都不能刮痧。如果有神经衰弱,最好选择在白天进行头部刮痧。
6.刮痧一般约20分钟左右,或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拔罐减肥的操作方法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重视自己健康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观,可是很多白领苦于没有时间没用精力进行运动减肥,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种便于操作在家就可完成的拔罐减肥方法,供大家使用,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应用,效果非常不错。
1拔罐减肥作用机理,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加强脾肾的功能,扶正祛邪来达到减肥这一目的的。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不仅能够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
2拔罐穴位的选择,双侧天枢(脐中旁开2寸),双侧带脉(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双侧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3拔罐减肥操作,选取好穴位后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或抽气罐均可。火罐操作一次大概15分钟左右,真空气罐根据力度适当延长至20分钟左右即可。坚持一周即可见效。
小针刀的操作方法
(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普鲁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艾灸的操作方式
艾灸的操作方式很多,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1、艾条灸
艾条灸法就是将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用者感觉温热为宜。
2、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或间接地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如果直接放在皮肤上,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皮肤局部就会烫伤起疱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又叫瘢痕灸。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说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指足三里处的瘢痕灸。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3、温针灸
温针灸是在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