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性、蓄积中毒及药物病应怎样鉴别?
所谓中药的毒性,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泛指药物的特性,所有中药都各有偏性,如附子、干姜偏温,黄连、黄芩偏寒,柴胡、升麻偏升,旋复花、代赭石、枳壳、牛膝等偏降,有的药物偏宣散,而有的药物偏收敛等等;二是指药物的副作用,中药中某些药物虽药效较强,但服用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常山虽能治疗疟疾,但极易引起呕吐;大黄具有泻火凉血之功,但也易引起腹泻等;三是某些药不仅药效大,而且有毒,服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反应,甚至死亡,如砒霜、砒石、马钱子等药。以上三者,不论药物本身有毒或无毒,用之得当,则可治疗疾病,用之不当,则造成不良的后果。
蓄积中毒,通常是指某些药物含有一定的有害物质,由于药物在人体内分解慢(主要依靠肝脏的解毒)、排泄也较缓慢(主要由肾脏排泄),短时间内对人体危害不大,但由于服用时间长,在体内易引起蓄积,而对主要脏器侵害,尤其患有肝炎、肾炎、肝肾功能不全者,则更易出现慢性中毒。如久服含有“汞毒”成分的朱砂、朱麦冬、朱茯苓、朱灯苡,以及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等,长期服用,易损害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同时可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情况。
药物病,一是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使人体内分解与排泄困难,出现中毒症状;二是指有些过敏体质的患者,虽然服用治疗范围内的剂量,也出现不良反应,如临床遇到服用六神丸后出现全身皮肤红肿等病例,一般都以药物过敏为主。
以上三种情况,只有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观察病情,才能较准确地分辨。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史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