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规则会增加髋骨骨折危险
月经不规则会增加髋骨骨折危险
据报道,月经不规则的绝经后妇女的髋骨骨折危险性增加。
博士进行了对33434位爱荷华州绝经后妇女的前瞻性研究,研究不规则月经周期和不规则月经出血期与早期发生髋骨骨折的关系。
研究者报道,在几年的随访后,318522妇女中有523位发生髋骨骨折。调整年龄、吸烟、体重指数、腰/臀比和雌激素使用等因素后,与从未有不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相比,经常有不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了36%。
根据报道,有不规则月经出血期的妇女比规则出血期的妇女发生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了40%。同时有不规则月经周期和不规则月经出血的妇女发生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了82%。
最可能的解释是有不规则月经周期的妇女内源性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发生改变,从而使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在主要由骨小梁构成的部位容易发生骨折。
女性4个年龄段如何保养骨骼
护骨也要分年龄段,从20岁开始,以10年为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护骨重点。
20~29
养好习惯
人在30岁以前,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直至骨骼发育完成,骨量储备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
如果把骨量看成一个银行账号,那么在二十多岁时就要“努力挣钱,少花钱”。喝奶、晒太阳、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锻炼,能为你的骨骼“挣钱”,而下面这些坏习惯则会让你“大笔破费”。
1、不运动。
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跑步和举重等运动最理想。
2、饮食不合理。
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增大,原因是其中的磷酸成分影响骨质沉积。
咖啡和茶碱也会影响钙吸收,最好在饭后两三个小时再喝,对钙吸收的影响较小。
3、过度减肥和防晒。
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为了减肥,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不少女性夏天担心晒黑,不爱出门或是抹上厚厚的防晒霜,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阻碍了骨质的吸收。
4、吸烟酗酒。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30~39
学会减压
人在30~40岁时,骨代谢处于相对平稳期,骨量丢失缓慢。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关注下面几件事。
1、学会减轻压力。
此年龄段的人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加速骨质流失。抑郁症对骨骼也有类似的负面影响。因此,调节好压力有助保护骨骼健康。
2、孕期补足钙。
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妇女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当心药物风险。
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皮质甾类药物,所含抑制剂等会通过干扰钙质吸收而损害骨骼健康。服用前最好向医生咨询,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
40~49
关注慢病
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之后的十年内要开始留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不知不觉盯上你。即使身体很健康,也应开始评估自己的“骨质疏松危险”。
1、注意月经异常。
月经不规则或出现“跳月”(隔月一次)可能是进入围绝经期的信号。这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训练和主动实施补钙的骨骼保护计划。当月经不规则时,骨密度下降就开始了。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
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3、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
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后骨折过、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太瘦、吸烟、绝经过早(40岁前)等。看医生时,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必要的话接受骨密度检查。
50~59
测骨密度
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骨质也有下降,但幅度没有女性大。
1、增加钙摄入量。
50岁后,女性每天应补钙1.2克。同时补充1000~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补充前,务必征求医生建议。
2、定期查骨密度。
女性绝经后应每隔3~5年查次骨密度。测量骨质密度的黄金标准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可测量髋骨、脊椎或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
3、注意背痛。
椎骨骨折在年过50的人中十分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症状常为背部突然疼痛。出现这种情况最好上医院检查,如不干预骨折会反复发生。
4、积极治疗。
多种治疗方法有助绝经女性控制骨质流失。比如,双膦酸盐等药物疗法、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疗法等。
老人骨折维生素A用过量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四五十岁的男性中,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最高者老年时更有可能骨折。瑞典尤普萨拉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对2322名49-51岁的男性追踪了30年。研究期间,共有266人骨折。研究出血液中维生素A最高者骨折的危险是平均水平者的1。6倍。
具体到髋骨骨折,维生素A高者的危险比最低者大2。5倍。骨折危险与β-胡萝卜素水平之间没有联系。研究人员说,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倾向于随年龄而增高,很可能是因为将它从机体中清除需要更长时间。维生素A过少对营养不良的儿童危害最大,过多则对成人——特别是老人——的危害最大。该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的维生素A增补剂或强化剂可能有害。
老年人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要慎重
波士顿Brigham及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报道,即使是低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那些短半衰期药物也可增加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危险。
据一项在1222名髋部骨折老人和4888名对照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剂量相当于3毫克/天以上安定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使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50%以上。
Philip S. Wang博士及其同事从1994年新泽西州向65岁以上老人退还药费的记录中收集资料,并在分析时对慢性病指标进行了校正。
与长效制剂安定、氟安定、利眠宁和氯硝安定相比,应用其它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使个体发生骨折的校正后危险比从未用过此类药物者增加50%。该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出版的《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
Wang博士的小组观察到,在用药的前14天内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60%;使用时间超过28天时,危险增加80%;但在15~28天之间,这一危险则没有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不能将这些结果解释为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始终避免在老人中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他们建议临床医生应对使用该类药物的危险和未治疗潜在适应证(如焦虑症状、激动或失眠)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权衡。
这些长寿的迹象你有吗
1、有一个年轻的母亲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时母亲年龄如果不到25岁,他们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超过25岁的人的两倍。
2、爱喝茶
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喝茶也有助于防老,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至少5杯茶的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最低。
3、每天步行30分钟
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左右的人,不管其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于30分钟的人的4倍。
4、少喝碳酸饮料
美国科学家发现,每天喝一次以上可乐会使人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病的风险加倍。倘若实在想喝几口碳酸饮料,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果汁。
5、腿部健壮
腿部肌肉力量差预示着步入老年后身体虚弱。因为,腿部健壮,能预防髋骨骨折,但如果腿部肌肉力量差,将增加髋骨骨折的几率。髋骨骨折会引发各类并发症,多达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去世。
6、吃紫色食物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紫葡萄、蓝莓和红葡萄酒富含多酚,可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几率,预防老年痴呆症。
7、青少年时体重正常
相关研究发现,14岁时体重超重会增加成年时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
8、少吃红肉
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美国癌症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每周摄入的红肉超过510克,会提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摄入99克经过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熏肉和熟食),患结直肠癌风险将提高42%。
9、上过大学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正规受教育时间超过12年的人,比受教育时间相对较少的人寿命长18个月。
10、人缘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应对紧张的缓冲器。长期精神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并加速细胞老化,最终让寿命缩短4到8年。
11、朋友身体健康
如果好友体重增加,同样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将提高57%。
12、良好的居住环境
老人食维生素A过量小心骨折
维生素A是复杂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以不同方式几乎影响机体的一切组织细胞。尽管是一种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但有关它的生理功能至今尚末完全揭开。
维生素A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 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主要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 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抑、长骨变粗及 骨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易脆;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腹泻、肝脾肿大、黄疸;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
血液中维生素A最高者骨折的危险是平均水平者的1、6倍。具体到髋骨骨折,维生素A高者的危险比最低者大2。5倍。骨折危险与β-胡萝卜素水平之间没有联系。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倾向于随年龄而增高,很可能是因为将它从机体中清除需要更长时间。维生素A过少对营养不良的儿童危害最大,过多则对成人——特别是老人——的危害最大。
每天喝两杯绿茶可强壮骨骼
喝茶的好处在不断更新,来自上海的科学家发现,每天喝2~3杯绿茶可以强壮骨骼,防止骨质疏松症,降低髋骨骨折危险。
新研究中,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科学家对14项有关饮食与髋骨骨折危险的早期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分析,该研究涉及近20万名参试者。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喝点茶(特别是绿茶),髋骨骨折危险更小。每天喝茶1~2杯,髋骨骨折危险可降低28%,每天喝茶2~3杯,髋骨骨折危险降低37%。每天喝茶3~4杯,髋骨骨折危险降低21%。
尽管每天喝4杯茶也会对骨骼产生不小的益处,但科学家表示,每天喝2~3杯是最佳的选择。茶叶中的某些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促进新骨骼的生长,如氟化物、钙和其他矿物质可增强骨质密度,使骨骼更加强壮。英国专家蒂姆·邦德博士表示,茶叶中的植物化学物质类黄酮含量比咖啡更高。类黄酮可加速新骨组织形成,减缓骨质流失。但科学家也表示,每天的饮茶量不宜超过5克,因为过量摄入茶水会导致骨骼中的氟化物增高,进而诱发氟骨症,这反而会对骨骼产生危害。
新研究还发现,咖啡或葡萄酒没有这种护骨功效。不过,早期研究发现,啤酒富含植物雌激素,有益骨骼健康。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上。
常吃洋葱有什么好处 增加骨密度
吃洋葱有助于增强骨密度,对骨密度降低的绝经女性尤其重要。另有研究表明,绝经妇女每天吃洋葱可降低髋骨骨折危险。洋葱中富含的硫化物还对人体结缔组织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一、体重指数,尤其对髋部骨折而言,髋部骨折患者呈低体重指数分布 低体重指数是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危险因子,体重指数的增加可能有助于避免髋部骨折。
二、预防椎体初发骨折可有效减少再发骨折风险 老年人若发生椎体初发骨折可认为骨折风险增加,并随着椎体骨折程度、数目的增加而增大。对此类患者迅速、有效的药物干预十分关键。
三、年龄因素 几乎所有类型骨折的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加大。
四、骨密度与骨强度密切相关 骨密度值与骨折发生几率关系最为密切。但总体而言,在各测定部位中,股骨颈骨密度在骨折危险性的判定上价值最高。
五、其他与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 如女性过早绝经,原发或继发性闭经,白人或亚裔,使用皮质类固醇,低体重,神经肌肉疾病,吸烟,过量饮酒,长期制动,低钙饮食,维生素缺乏等。
但其中大部分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某些因素仅对特定人群有意义。
老年人骨折的注意事项
1、老人骨折切莫长期卧床
过去很多老人一骨折就认为肯定要卧床等其“正骨”、“愈合”,但是医生指出,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尽早积极治疗,长期卧床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老人骨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专家表示,目前骨科治疗提倡患者骨折后应该积极做骨折内固定,然后让病人早点下床运动,一般术后2~3天就可下床活动。因为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老人的血液循环,诱发老人产生聚积性肺炎;同时,长期卧床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容易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塞;
2、老人骨折未愈莫“乱动”
老人对待骨折的另一个误区刚好相反,很多老人骨折后未作正骨手术固定就盲目乱动。专家表示,目前常见的老人骨折有髋骨骨折、椎骨骨折和跷骨骨折三种,由于髋骨骨折一动就会有比较严重的痛楚,因此未愈“擅动”的多数是后两者———如果椎骨骨折未愈就擅动,让其无法正位,可能会造成驼背,由于压迫到肺部,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瘫痪。
女人4个年龄段的骨骼保养攻略
20~29
养好习惯
人在30岁以前,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直至骨骼发育完成,骨量储备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
1、不运动。
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促进造骨细胞形成,保护骨密度。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跑步和举重等运动最理想。
2、饮食不合理。
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增大,原因是其中的磷酸成分影响骨质沉积。
3、过度减肥和防晒。
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为了减肥,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不少女性夏天担心晒黑,不爱出门或是抹上厚厚的防晒霜,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阻碍了骨质的吸收。
4、吸烟酗酒。
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导致骨密度降低;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30~39
学会减压
人在30~40岁时,骨代谢处于相对平稳期,骨量丢失缓慢。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关注下面几件事。
1、孕期补足钙。
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如果妇女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当心药物风险。
治疗哮喘、炎性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皮质甾类药物,所含抑制剂等会通过干扰钙质吸收而损害骨骼健康。服用前最好向医生咨询,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
40~49
关注慢病
40岁后,骨质开始缓慢下降,之后的十年内要开始留心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些慢性疾病可能会不知不觉盯上你。即使身体很健康,也应开始评估自己的“骨质疏松危险”。
1、注意月经异常。
月经不规则或出现“跳月”(隔月一次)可能是进入围绝经期的信号。这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训练和主动实施补钙的骨骼保护计划。当月经不规则时,骨密度下降就开始了。
2、当心两个“骨质窃贼”。
40岁后,甲亢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更高,前者会加速骨质流失,后者会增加骨折危险。
3、评估骨质疏松症危险。
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后骨折过、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太瘦、吸烟、绝经过早(40岁前)等。看医生时,将这些情况如实告知,必要的话接受骨密度检查。
50~59
测骨密度
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骨质也有下降,但幅度没有女性大。
1、增加钙摄入量。
50岁后,女性每天应补钙1.2克。同时补充1000~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补充前,务必征求医生建议。
2、注意背痛。
椎骨骨折在年过50的人中十分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症状常为背部突然疼痛。出现这种情况最好上医院检查,如不干预骨折会反复发生。
骨密度的正常数值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 密度值为1.228(g/cm3);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3)。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
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FO)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大会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HO代谢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对12个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险因素。该研究纳入12个人群研究中的3万9千人,共观察了约17万人年。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对每个研究人群中BMD对骨折发生危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系数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预测指标。
在65岁年龄组中,BMD值每降低1个标准差(SD),男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这种作用呈年龄依赖性,50岁的危险梯度显著高于80岁。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梯度均低于髋部骨折,BMD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65岁年龄组中,BMD每降低1个SD,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增加1.41倍(1.33--1.51) 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对于髋部骨折,骨折与测量BMD间隔时间延长,BMD的预测价值减小,但没有显著性。BMD值越低,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各种类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个SD时的危险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个SD时危险比是1.73(1.59--1.89)。对于髋部骨折,BMD的预测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认为,由于所选的临床研究是国际性的,因此,该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分析结果表明,BMD可以用于易感病例的筛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年龄对BMD骨折预测价值的影响。
血液中维生素A过多对老人有哪些危害
瑞典尤普萨拉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对2322名49-51岁的男性追踪了30年。研究期间,共有266人骨折。
研究指出血液中维生素A最高者骨折的危险是平均水平者的1、6倍。具体到髋骨骨折,维生素A高者的危险比最低者大2。5倍。骨折危险与β-胡萝卜素水平之间没有联系。
研究人员说,血液中维生素A水平倾向于随年龄而增高,很可能是因为将它从机体中清除需要更长时间。维生素A过少对营养不良的儿童危害最大,过多则对成人——特别是老人——的危害最大。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之高令人担忧
在我国,受到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群非常广泛,尤其是50岁以上处于绝经期的女性,大约每3人就会有1人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
“俗话说:‘人老矮三分’。人到中年之后,身高会渐渐地变矮;到了老年,大部分人的身高要比年轻时缩短几厘米,有的甚至达十几厘米。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骨骼承重能力变弱,椎骨被压成楔状或变扁,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于是身高就矮了,还经常因为轻微的外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骨质疏松。” 薛庆云教授介绍,“其实,这仅仅是骨质疏松症危害的一部分,如果不留意,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髋部骨折后,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易并发感染、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髋部和脊柱骨折人群的死亡率要高于年龄相同而没有骨折的人群,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髋部骨折的死亡率与乳腺癌相同,在一年内每10个发生髋部骨折的人中就有2人因骨折后的并发症而死亡。”
骨质疏松症仅靠补钙远远不够
随着近几年骨质疏松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如何正确治疗,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许多人认为平时大吃含钙饮食或者吃钙片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症,或者将骨质疏松症和正常的衰老变化混为一谈,认为骨质疏松症无需治疗,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仅仅通过生活方式途径比如补钙,还不足以用来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危险。一旦患了骨质疏松,由于老年人吸收钙而形成新骨的能力差,单纯补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盲目地长期补钙还可能产生肾结石等副作用。” 薛庆云教授指出,“所以,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仅靠补钙是远远不够的,在补钙的同时,还一定要想办法让钙补到骨头里去。”
如何从源头上对抗骨质疏松?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首先要坚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选用药物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基础,它们是形成新骨的原料。但是,只是把钙吸收进血液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把钙转运到骨质疏松的骨骼中去,现在有许多药物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加用双磷酸盐等药物,来抑制骨骼的破坏和吸收,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对抗骨质疏松症。
“双磷酸盐类药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已经确认只要科学地选择药物,并且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薛庆云教授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能够坚持规律地用药。在骨科门诊时我们发现,很多确诊患者不按时、规律地服药,因而治疗效果不好,骨折风险仍在增加,这样不但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花费,还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为了方便,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一年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理想地降低骨折的风险,同时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可能产生的刺激。
与常规口服药物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双磷酸盐的方法,药物能够100%进入体内,其中大部分直接与骨结合。数据显示,这种给药方式可使骨松症患者脊椎骨和骨盆发生骨折风险分别降低约70%和40%,可有效增加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骨量,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避免了老人每天服药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