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老人可住养老院吗
精神病老人可住养老院吗
北京一律师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只能在专业机构治疗康复。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在有专业人员和符合康复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治疗康复。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第17条明确规定,养老服务机构收住老年人应当要求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体检证明,不得接收传染病人和精神病患者。
而一些养老院,特别是民办养老院,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本身虽不具备接收精神疾病患者的条件,但仍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接收精神疾病患者住养,这样不仅使养老院存在巨大的赔偿风险,还使精神疾病患者和养老院内其他老人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便秘老人的护理
(1)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帮助养老院老人每日养成定时上厕所和排便的习惯,叮嘱老人在排便时注意力集中。[1]
(2)建立合理食谱,调整饮食习惯在养老院老人饮食中增加纤维量,适当摄取粗粮,食物中的纤维素有利于通便。如糙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淀粉及钙、铁、磷等营养素。同时养老院老人应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并多饮水,每天饭后可吃半个柚子,吃到大便顺畅为止,甘薯味甘性温,使用后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使用苹果,能使大便变得松软,另外苹果能刺激肠蠕动,助于排便。
(3)生活有规律帮助老人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排便,及时给予便器;合理安排各种治疗,保证养老院老人有足够的排便时间;排便环境清洁、整齐、通风;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的老人,可在病情许可下协助下床排便。如果老人采用卧位排便时,可视情况将床头抬高呈高斜坡状,以利发挥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力,助于排便。
(4)适量运动散步、打太极等可增加老年人肠蠕动,因此护理员应鼓励老人参加适量的全身活动,若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指导养老院老人加强腹部及骨盆底肌肉运动、做腹部体操等。
(5)视情况采取治疗对严重便秘的老年人,应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采用药物、简易通便法、灌肠法或采用人工取便法治疗。
老人如何养老卧床老人何处去
精神疾病老人“压床”严重
今年75岁的肖老人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了将近50年。从1962年起,他就再没有离开过医院,甚至不知道外面有超市。医院组织过一次逛京城的活动,他从小在北京长大,都不知道北京的马路这么宽,城市变得这么好,甚至走到自己家门口都不认识。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主任尚兰介绍说,老年人的精神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等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如帕金森、脑萎缩等。与成年人的精神疾病不同,90%的精神病人伴有躯体性合并症,伴有三种以上疾病的占40%。同时,在治疗精神性疾病的过程中,还要去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即使是控制了精神疾病,一般的综合性医院也不会收治。
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张兴理说,医院的老年科共有180多张病床,每年大约收治180多个病人,病床的周转率为一年一次,而综合性医院的病床周转率为12天。尽管精神性疾病和生理性疾病有所不同,精神疾病经过控制后,就没有必要再住院了。但是,由于患者不能被转到相应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只能呆在三级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压床”病人。
老年精神疾病的特点是难治愈、易反复、不好护理,即使达到出院的标准,家属也不愿让其出院。于是,专门收治疑难杂症的三级甲等医院,正在沦为“养老院”。
目前,各地普遍缺乏为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务的社区和二级医院,造成三级精神疾病医院的患者“送不进来,转不出去”。
不只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全国各地的精神病医院多存在类似情况。尚兰认为,一些老人住在养老院,好多费用都无法报销。而医院内医药费用都纳入报销的范围。对此,政府应加快建立精神疾病老人双向转诊制度。
癌症晚期老人痛苦不堪
姑息治疗缺乏政策支持
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被诊断为晚期肺癌,手术、化疗、放疗都做了,再也没有治疗的价值和必要了。于是,她被大医院请出了病房,只能回家呆着。晚期癌症让她痛不欲生,可是社区的医生又没有权限使用特殊的止疼药。后来,肿瘤发生了骨转移,出现了病理性骨折,她不能下地活动了。炎热的夏天,由于缺乏必要的护理,她出现了严重的褥疮,肌肉腐烂。大医院不愿收,小医院治不了,老人的家属实在是愁得没办法。
5月23日,他们才把老人送北京老年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北京老年医院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家成立关怀病房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采用的是姑息疗法,重点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老人的痛苦。8天后,老人临终前,留给亲人一句话,要是把她早点送到这里,会让她少受多少罪,家人少受多少累!
北京老年医院日前正式成立了关怀病房。从5月6日起开始运行到6月23日,共接收了30多个病人,其中有15人去世。关怀病房主要提供姑息治疗和善终照顾,收治范围包括晚期肿瘤患者和一些存在疾病进展、器官衰竭且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非肿瘤患者,例如肺心病晚期、心衰晚期、脑血管疾病并发感染、尿毒症晚期、糖尿病晚期等。
北京老年医院副主任医师姜宏宁说,对于各类晚期疾病患者,通过舒缓治疗或姑息治疗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保护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为220万,死亡病例约160万,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首要因素,其中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重。我国收治晚期老年患者的主要模式是宁养院(提供营养支持)、社区临终关怀病房等,目前,开展临终关怀的综合医院较少,社会福利及民营机构仍是主体,远远不能满足癌症晚期患者的需求。
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的医疗模式有关。对于肿瘤患者,医院以“治愈”和“延长生存期”为主,以各种治疗方式“杀死”肿瘤细胞为主,治疗的过程中给正常组织和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然而对于老年晚期患者,医院却不情愿收治,担心影响床位周转。
姜宏宁认为,在关怀病房,姑息疗法以用药减轻患者痛苦为主,也不做什么检查。但依据医院质量管理的规定,各科室要考核药品支出比例、病床周转天数等指标,关怀病房是无法完成的。他建议,对于收治老年晚期患者的综合医院,在医院管理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要多从老年患者的角度考虑,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
养老机构功能单一
养老型医疗机构供给不足
驾车沿着京通快速路向东行驶,在双桥和管庄之间,有一所北京松堂关怀医院。这家中国最早创办、最具知名度的民办关怀医院,人们习惯上把它被为“临终关怀医院”,认为是送往八宝山的前站。
记者来到松堂医院的时候,20多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围成一圈,正在玩传球游戏。两名工作人员在他们中间演唱儿歌《一分钱》,一些老人还打着节拍跟着一起唱。尽管松堂收治老人的平均年龄为80多岁,工作人员称他们为“帅哥”、“美女”。在这里工作十多年的小董说,老人们可喜欢听人表扬了。在赞扬声中,有的老人成为“歌王”,有的成为“舞王”。一些本来是来这里打发临终最后时光的老人,又生活了10多年。
已经送走了16000余名老人的松堂医院,为什么受到老人的欢迎?北京松堂医院副院长朱林说,松堂关怀医院里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这里除了日常生活设施外,还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是一家一级甲等医院。这里不仅可以照顾老人们日常生活起居,还可以进行常规的医学诊疗。据悉,这样的养老型医疗机构在国内很少,供给严重不足。
朱林说,国内多数养老机构只是养老,在医疗服务和心理关怀上存在不足,而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政策补助。比如,养老机构的每张床位都会得到相应的政府补贴,而提供养老服务的医疗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他认为,养老型医疗机构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三位一体,政府应对这类机构给予政策支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曹书杰院长认为,国内大多数的养老机构都是以生活护理为主,缺乏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一些老人担心在养老院生病不能得到救治。她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对养老型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生存困难的一、二级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功能转型。
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启示
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将老人安排到老人院安度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至少缺300万张。北京一位市民介绍,为了让老人进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从08年开始排队才能入住。政府的重视是一方面,探索多种养老渠道,解决好养老问题实质,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
中国人口众多,养老问题也尤为严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培养专业养护人员,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它关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制约老年公寓发展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其他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是否也存在着发展障碍?石家庄即将和正在采取着怎样的措施来支持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硬件水平,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而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又该怎样来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
因多方面原因,我国早已列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滞后,使得老有所养的问题日益严重。所以说,养老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事。这就迫使政府应当加大重视加大投入,养老机构也要集思广益,或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和老龄化空巢率加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走进养老院。
一床难求问题成了不可回避事实。这就不得不提醒有关机构加快构思出台更科学有效的养老方式推行以房养老、搭伴养老,教育子女摒弃老旧观念,鼓励空巢老人再婚,把对老年人的关怀落到实处,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最长寿老人三大长寿秘诀
活到老,工作到老
布罗伊宁16岁参加工作,投身铁路服务数十载,99岁从一家民间机构管理职位退休。他的一生经历充分体现了“活到老,工作到老”的生活哲学。“除非确认不能继续上班,否则别退休,”他说,“一直干到不能工作为止,你会发现,这对你有好处。”布罗伊宁建议人们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时间,经常保持忙碌的状态。
保持体重,从不吃药
这位身高172厘米,体重56.7公斤的老人曾对记者表示,他每天只享用一顿丰盛的早餐和午餐,不吃晚餐,35年来体重没什么变化。老人每天清晨6点15分起床,7点30分左右吃早餐,通常都是鸡蛋、面包和煎饼类的食物。此外,老人每天都吃充足的水果,并且不忘喝水。平常除了阿司匹林外,什么药物都不吃。
做慈善,多社交
“为别人做的事情越多,身体状态就越好”,是布罗伊宁的另一个长寿因素。慈善是改善情绪的最佳方式,布罗伊宁最爱帮助别人。布罗伊宁与妻子阿格尼丝上世纪初结婚,夫妻感情很好。阿格尼丝1957年去世,老人没再娶。他一生没有儿女,住养老院期间侄子和侄女偶尔前往探望。没有亲人相伴,但他不感到寂寞。他说,养老院内的"老伙计们"是他的亲人。“我们是个大家庭,经常相互交流。”
千名老人免费养老
早上9点钟,刚上班,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虚拟养老院管理平台的电话就响了,“家住通渭路69号103房间的马林叶老人需要洗衣服”,信息迅速转到距通渭路不远的服务人员段淑桂手机上。
10点钟,段淑桂准时来到通渭路69号。一进门,她就麻利地把需要清洗的衣物泡在水里,边洗边和老人聊天。一直独自在家的老人脸上,慢慢有了笑容。
一旁的旧沙发上,放着段淑桂随身携带的一个工具盒,里面装着推子、剪刀、电吹风等,“以前我开过理发店,懂这个手艺,这要过春节了,准备给老人理个发。”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企业服务单》上,记者看到从去年11月14日开始,她已有近200次上门服务老人的记录。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城关区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虚拟养老院,2009年10月1日试运行,12月3日正式开业。城关区有近1200名困难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可以得到财政全额补贴。老人们只需在家拨通“一键通”电话,管理平台就会根据老人需要,派遣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改善民生不仅是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关区委金祥明说。
虚拟养老院的运作引进了市场机制,由家政服务公司提供服务,月底再由区财政统一结算。甘肃三为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王刚说:“我们要求只要接到老人电话,员工必须30分钟内上门服务。全区24条街道,由我们提供服务的占13条。做这项业务不赚钱,但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愿意做下去。”
城关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银书说:“现在全区共有13家企业注册提供虚拟养老服务,服务人员超过300人。我们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平台,集中处理老人要求,效率很高。”
除政府提供全额资助的近1200名困难老人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享受部分补贴和优惠的老人。据统计,城关区的虚拟养老服务共提供7大类179项服务,注册老人超过4万人,已服务老人2800多人、2.2万多人次。
家庭如何预防流感
所有人都是流感病毒的易患人群,其中儿童、老人由于抵抗力差易感染,而青少年因为流动性大、在学校里人员密集,被传染上流感病毒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一般建议以下两类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一类是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比如上面提到的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的人(如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生活不能自理或住养老院的人、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等。
另一类是虽然自身健康状况很好,但有较大机会把流感传给高危人群的人员,例如:家中有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的人,特别是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如:带孩子的父母、保姆、照顾老人的护工等等);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敬老院工作人员等。
因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应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9月-10月开始接种。因为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同,所以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
家庭如何预防流感?
1、日常生活预防:经常开窗通风;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经常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鼻子、口。
2、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
3、已确定患流感的患者,病情重的应入院治疗,轻的可以居家休养,但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尽量减少与家人、同事接触,咳嗽、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最好烧毁或从厕所冲走。推荐患者戴口罩,并勤更换,勤洗手,尤其在抱孩子、接触别人前要洗手。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避免将流感传染给别人。
4、接种流感疫苗。
日本:努力走出养老困境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安享晚年。但在日本,老人绝不会养尊处优。
日本养老有多种形式,老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因为,无论是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还是到老人家中服务的看护人员(日本人统称为“介护士”),都参加过1~2年培训,并通过专业医护人员考试。她们会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为老人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不会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样去溺爱。
在养老院,老人们除了要遵守规定的作息时间,还会被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间、适当锻炼或学习使用电脑等。而在家中看护老人的介护士,会安排老人与自己一起做家务。比如,有的老人会被要求帮忙做饭,有的介护士还会带着老人去超市买东西。有时,介护士会邀请老人的亲戚朋友来做客,要求老人和自己一起招呼客人。一些因各种疾病导致手脚功能减弱的老人,介护士会鼓励其努力把掉落的餐具捡起来。出现记忆力衰退的老人,介护士就让其在看电视时自己找遥控器,并要求其记住上次遥控器摆放的位置和自己喜欢的节目播出的时间等。而腿脚不灵活的老人,介护士则会鼓励老人,自己一个人外出散步,给自家的小菜园施肥除虫等。
介护士的这种做法,广受欢迎。因为,很多日本老人因衰老变得懒惰,不爱运动,诱发各种疾病。在介护士的培训中,就有“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积极带他们融入社会”等内容。老人既有机会锻炼身体,又能通过介护士的鼓励与赞扬,重拾自信,保持身心健康。
长期住养老院老人易患老年抑郁症
近期,研究表明,长期住在护理院、养老院等养护机构的老年人中,44%的人患有抑郁症症状,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不理想。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严重问题。
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这些抑郁症调查,这些老年人都长期居住在护理机构或养老院,有专人照顾饮食起居。对老人的统计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中已有26%的人被确诊患有抑郁症,另有18%的人有持续愤怒、泪眼汪汪、反复焦虑等抑郁症症状。
研究显示,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严重问题。例如,相比没有抑郁症症状的老年人,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行为过火、与家庭成员或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退出兴趣活动、睡眠紊乱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等问题。
长期住养老院的老人由于养老院的特殊环境等因素影响,在社会活动、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这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形成老年抑郁症,所以家人也应当积极关心老人,让老人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如何注意关心独居老人
1、安装应急呼叫装置
有些独居老人发生意外的时候,多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当老人执意要独居时,安装应急呼叫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2、常回家看看
当我们家里有独居老人时,我们一定要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路途遥远时也要在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给老人打个电话,一则表示对老人的关心,二则是能及时发现老人的状况。
3、送养老院
为了让老人有个更好的晚年,最好将老人送至养老院,得到精心的照顾,也能让子女们放心,安心工作生活。
4、委托邻居照顾
对于有些老人执意不愿意到养老院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委托邻居代为照看。既可以让老人在家里安享晚年,又放心。
5、鼓励独居老人再婚
独居老人或者是因为不想连累子女,或者是不想离开家里,选择在家独居,此时子女们可以鼓励老人再婚,陪伴老人欢度余生。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
告诉你镇痛药可以帮助老人治疗老年痴呆
告诉你镇痛药可以帮助老人治疗老年痴呆的,利用简单的镇痛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焦虑更加安全。焦虑是老年痴呆症的一大常见症状,通常采取有“化学棍棒”之称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镇痛药可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症患者焦虑症状
新研究发现,镇痛药可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症患者焦虑症状。另一方面,具有强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加重老年痴呆症症状,增加中风或死亡危险。医生经常给具有攻击性或严重焦虑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开出抗精神病药物。
伦敦国王学院和挪威研究人员表示,老年痴呆症患者攻击行为和焦虑行为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疼痛所致。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没有其它方式表达其痛苦的感觉,所以才会出现攻击行为或表现异常焦虑。
新研究涉及挪威多家养老院的352名中度或重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一半患者每餐服用镇痛药,其余患者继续接受常规治疗。8周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镇痛药组”患者中,焦虑症状减轻了17%,这一结果比抗精神病药物效果更好。新研究负责人克利夫·巴拉德教授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疼痛治疗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原因是疼痛难以甄别。
温馨提示:如果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疼痛问题能得到妥善处理,那么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
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
1、孤独
老年人离开了原先熟悉的社交圈、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且敬老院多地处郊区,同外界联系较少,在进入养老院后偶会出现孤独。
2、恐惧
由于老人处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会对周围人不信任,特别是会对敬老院里的医务人员。担心工作人员照顾不好、与别人相处不好、自己自理能力下降等而产生恐惧。
3、抑郁
由于疾病、身体各脏器退行性病变、儿女工作忙、不理解、独具等各种原因,老人们多会产生抑郁心理,对周围漠不关心,喜欢独处,也不爱走动,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活动起来,唤起老年人的兴趣爱好。
4、精神萎靡
老年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萎靡,记忆减退,注意力很难集中,反应迟钝等。因此,在敬老院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明明手里拿着东西却在到处找,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
老年痴呆难进养老院
昨日早6时30分左右,一位77岁大爷晕倒在河北区盐坨桥下的新开河边,眼看河水就要漫过他的身子,消防和急救人员赶到,将大爷救出。据了解,这位大爷是老年痴呆症患者,这已经是他近期第二次走失了。
目击者介绍,当时大爷穿着一件蓝色雨衣,晕倒在河堤边,水漫过了他的身体,只剩下口鼻还露在外面。早上遛弯的市民发现情况后,赶紧帮忙报警,消防队员赶到后将大爷及时抬到河岸上,急救人员对大爷进行抢救后,将其送往第四中心医院救治。医生介绍,大爷无生命危险,只是因在外流浪时间较长,身体比较虚弱。现场大爷的哥哥说,大爷今年77岁,是聋人,他是在前一晚走失的,他们找了一夜,早上才接到了民警电话。
据大爷先前住过的养老院负责人介绍,大爷之前在她的养老院待了两个月,这已经是大爷近期二次走失了。“大爷患有老年痴呆症,之前还有过一次走失的经历,差不多3天才被找到。”正因为这样,养老院不再收老人了,主要是养老院现有五六十名老人,像大爷这样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比较难以照顾和管理,一旦走失,养老院要耗费人力物力寻找,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没想到大爷刚被亲友接回家没多久,便再度走失。
记者咨询了多家养老院,发现只要一听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负责人大多不愿意收,个别几个愿意接收的养老院也要求加一些费用才行。对此,老年人护理专家认为,照顾痴呆老人,需要一定的爱心。截至2008年年底,本市老年痴呆患者已超过12万人,对专业的老年痴呆症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专为老年痴呆患者开设的养老院,老人入院难,给家庭成员造成了巨大压力。对此,专家希望社会多给予老年痴呆症患者一些理解,也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完善老年痴呆症患者医疗和护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