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如何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
1、饮食预防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钙参与骨的代谢,是形成骨的重要营养元素,在日常饮食中增加钙的补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众多研究证实,在儿童期或青春期进行补钙能够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摄取食物中的钙比补充钙剂更有效。含钙量高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豆类、芝麻等。
(2)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参与骨重建的调节。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子、海鱼及鱼肝油等含量较多。
(3)适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钙的吸收,过高过低均不利。大豆蛋白的摄入有利于钙的吸收,特别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有较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2、运动预防运动锻炼是通过肌肉张力的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和骨重建,可以维持或增加骨量,而且增加骨的弹性。中年时期运动可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益处。
老年时期运动不仅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跌倒的风险。
(1)运动方式:走路、慢跑、体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等。
(2)运动强度:以心率+年龄=170次。
(3)运动时间:20~30分钟,每周3~5次。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益。吸烟、酗酒、喝浓咖啡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啤酒比其他酒类对髋关节骨折的影响更为显著。
(1)一级预防:强化全民健康教育,增强防治意识。从青少年起就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适当运动锻炼;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适量地摄入蛋白质。
(2)二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开展骨密度检测,对确有明显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性防治。加强防跌、防碰等措施,积极预防骨折。
(3)三级预防:对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已骨折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并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人单纯吃钙片防治骨质疏松无效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受广告影响,采用吃钙片的办法来防治骨质疏松。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认为,单纯吃钙片对老年防治骨质疏松无效。
老人对钙吸收能力弱
邱贵兴说,一家老小吃的食物基本相同,为何年轻人没有骨质疏松问题?
最主要是中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减弱了,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研究发现,如不吃促进钙吸收的药物,中老年吃的钙片基本上都从大便中排出,等于没吃。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患者骨密度下降,引致骨骼变弱和变脆,增加骨折机会。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人骨质疏松和绝经期后骨质疏松。
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老年妇女骨中的钙等矿物质含量变少而发病。老年人肠钙吸收功能下降,钙代谢障碍也是一个主要因素。其临床症状有躯干缩短、驼背、压缩性骨折,腰肌痉挛、腰背疼痛,四肢易骨折等。
补钙最重要的是食补
对停经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可采用性激素治疗。补钙最重要的是食补,药物只能作为辅助。多吃牛奶、海产品等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多晒太阳可使皮肤中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吸收。适量运动可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密度。老年人应慎用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还要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如吃钙片,须用其他药物或营养素促进钙吸收。
老人单吃钙片好吗
专家认为,单纯吃钙片对中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并不明显。
研究发现,如不吃促进钙吸收的药物,中老年人吃的钙片基本上都会从大便中排出,等于没吃。
专家建议,对停经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人士,可采用性激素治疗。补钙最重要的是食补,药物只能作为辅助。中老年人应多吃牛奶、海产品等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多晒太阳可使皮肤中维生素D合成增加,有利于钙质吸收。
中老年人应慎用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还要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如吃钙片,须用其他药物或营养素促进钙吸收。
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危害大
根据上海新近的一次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而其中并发骨折者则高达12%。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异常的骨代谢过程等对骨折愈合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老年人骨折的处理常忽视其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最终由于骨折愈合不良而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在国内外最早开展了老年大鼠(22月龄)骨折后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等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了与低龄大鼠(8月龄)比较,两种生长因子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在国内外首次探索应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发现了r-hGH可有效地保护和提高骨组织的骨量与力学性能,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增加卵巢摘除大鼠的骨量,改善骨结构,有助于防止其它部位骨折的再发生。
另外,科研人员还在国内外较早地开展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髂骨松质骨中钙、镁、铜、锰等四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在老年髋部骨折组中上述四种微量元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什么?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但是很多人对此还不是很在意,而引发了更多的危害。那么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的危害概括起来有: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2、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4、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以上是介绍了骨质疏松的危害,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了呢?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信息,我们会提供免费的在线咨询服务,由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的问题。祝大家生活愉快!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介绍,我国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已达9000多万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趋势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已有研究天津、上海、长沙、成都、青岛等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点,但尚无确切的全国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尤其是广州地区同类研究不多,中老年人群的研究少见。
研究人员对广州地区1024例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腰椎骨密度没有随增龄持续降低,但髋部骨密度随着增龄逐渐降低;而女性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而且,从60岁开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髋部的骨密度都显著低于腰椎。“这说明老年人骨密度分布以髋部变化最显著。”
研究人员提醒,对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有诊断意义的部位应该首选髋部。
广州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53.7%
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中老年人骨量减少症总患病率约为33.1%,其中男性为43.7%,女性为24.5%。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总患病率为53.7%,男性为39.1%,女性为65.6%。而10年前的一份根据1160例40岁以上广州市内及郊区乡村居住20年以上的男女性人群的调查显示,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5.9%,女性为19.6%。因此,目前,广州地区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3.3成和4.6成。
研究人员提醒,老年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80.8%
数据显示,中老年女性总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约为65.6%,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则高达80.8%,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在50~59岁组骨密度值开始下降明显,60~69岁组骨密度值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改变,而此时正为女性绝经后5~10年阶段,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直接关系。
女性进入老年初期的累积骨丢失量约占终生骨量丢失的72%,女性50岁以上大多数已绝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增高,骨量丢失加速,结果导致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研究人员还发现,骨量减少在女性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较高,分别为41.4%和37.5%,随着年龄增长迅速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迅速增高,因此,女性应注意早期进行50岁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测定筛查工作,积极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地减少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
研究人员提醒,绝经后及老年女性,应注重早期骨密度筛查,防治骨质疏松症与骨折的发生。
中老年男性
骨折后致残率死亡率高女性4倍多
同时,报告指出,广州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9.1%,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43.7%,在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人群中占一定比例。
报告指出,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骨量低的人群。从50岁开始,男性骨量减少症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后的致残率、死亡率高于女性4倍多。
研究还表明,男性在70~79岁组髋部骨密度值出现明显下降,表现为骨质疏松改变。其可能原因与性激素水平下降、体力活动缺乏、日照时间减少,饮食中钙、维生素D缺乏等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也是重要的患病因素。
研究人员提醒,男性骨质疏松往往被人忽视,中老年男性骨量减少症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不低,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中老年男性应从50岁开始重视骨质疏松症预防。
老人怎样预防骨质疏松
一、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认为补钙就可以。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述,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机体衰老、疾病及药物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
因此,建议老年人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还可以去看骨代谢门诊,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另外,老年人出行和日常起居都要格外当心,防止摔伤、绊倒和碰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二、骨质疏松性大多发生于老年人
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易骨折的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但为什么易发生骨折很多人不知道,以下为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骨折的四大危险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较重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不足、缺乏日照、膳食营养不良等。
二、低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当骨密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增大。低骨密度患者有一半发生骨折,主要是由于骨质疏松时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减少,大量骨质丢失,造成骨小梁变细,甚至断裂;骨质疏松化、变薄而易发生骨折,以致正常骨构建受破坏,骨的整体力学强度降低。
三、跌倒
跌倒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骼的脆性增加,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者大多数肢体骨折是由于跌倒造成的,无论男女,肢体骨折危险性与跌倒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
四、年龄及性别
增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8.79%,女性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且随绝经年限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这是因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分泌不足,而雌激素具有促进降钙素分泌和抑制破骨细胞刺激成骨细胞作用。因此,雌激素不足时,一方面骨形成小于骨吸收;另一方面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肠钙吸收减少,造成负钙平衡,加重骨质疏松,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呢?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此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复位固定困难,骨折愈合缓慢,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增加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啥危害?
骨质疏松患者遭受着病痛的困扰,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骨质疏松经过了"无声期",就会出现乏力、抽筋以及胸、背、腰、膝等部位的疼痛,由开始的腰背酸痛发展到全身的疼痛,活动量大或劳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能导致驼背身高降低。
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还可出现掉牙及内脏压迫等症状。 骨质疏松性骨折一般涉及四个部位,即脊椎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脊柱椎体单个或多个(更为常见)椎体发生楔变,致身高变矮和驼背畸形。 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性的骨质疏松性骨痛。
特别是双侧下肢及腰部疼痛,常常容易与腰椎疾患混杂。一旦确诊应请专业医生指导用药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痛的最大特点是抗骨质疏松治疗有效,即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疼痛迅速缓解。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什么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2、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4、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揭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因此,了解并熟知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十分必要,主要有以下方面:
年龄:骨折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性别:女性风险高于男性
低骨密度
低体重指数≤19kg/m2
既往脆性骨折史,尤其是髋部、尺桡骨远端及椎体骨折史
父母髋部骨折史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任何剂量,口服三个月或更长时间
吸烟
过量饮酒
合并其他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的危害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危害概括起来有:
1、发病率高: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50岁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 %。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
2、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体位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4、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3大误区
1.骨折后不能活动
多数人认为,老年髋部骨折了,要好好养病,要尽可能卧床休息不能活动。殊不知老年人骨折后不能静养,越养病越多。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如长期卧床,除可引起褥疮等局部并发症外,还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脂肪栓塞综合征、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卧床期间骨丢失加速,骨质疏松加重,极易发生再骨折。
因此在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减少卧床时间。这样才能尽快恢复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骨质疏松补钙就行
骨质疏松症产生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医学界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衰老:随着身体老化,骨的新陈代谢功能会减慢,钙吸收能力降低,骨骼中的钙质会渐渐流失;
2、雌激素下降:雌激素会刺激骨质的形成及抑制骨质的分解,妇女若因卵巢切除或更年期,雌激素停止或减少分泌,就会加速骨质疏松;
3、营养失调:钙摄取不足或常吃高蛋白、高盐的食物,或嗜烟、嗜酒;
4、生活不正常:缺少运动、少晒太阳;
5、疾病:罹患肾病、肝病、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或某些癌症;
6、药物: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
7、遗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性。
因此,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单纯补钙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要预防骨质疏松,应当均衡营养、适度锻炼。饮食中要含有充分的钙质、维生素D以及其他养分,钙和维生素D是增加和保持骨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成分,而蛋白质及其他养分如磷、钠、镁等矿物质,也在维持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可使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对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这些都能阻止和减慢骨质疏松的进程。
3.不重视轻微外伤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但不要觉得受伤轻,也不是很痛,就认为是伤了筋没大事。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所以,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位稳定不活动,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站立或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