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易患感冒
儿童便秘易患感冒
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孩子增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因大便不通畅所致。这是因为儿童在发育期中,食欲较好,新陈代谢旺盛,但肠功能发育仍不成熟;当户外活动减少,肠蠕动相应减弱;在幼儿园中不习惯大便等原因都会使孩子习惯忍便,从而引起便秘。而肠胃有病会影响肺部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一方面会使病毒长时间滞留肠胃,使感冒容易反复发作并加重,另一方面还会引发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
因此,专家指出,预防孩子感冒要注意让他们节制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猕猴桃等)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银耳、芝麻等)。应有意识地培养小孩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小儿流感的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疾病
据研究,患有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鼻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感冒。因此,这些孩子平时应该抓紧治疗慢性病。
儿童便秘原因
1、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本身就容易产生内热,如多食肥甘厚味而且偏食、不吃蔬菜水果,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消化功能下降,让食物过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又生内热,两热相加,损伤体内津液,形成便秘。
2、没有接受母乳喂养者,饮食大多以牛奶、糖类为主,又没有注意添加有益排便的辅食,常从婴儿期就产生便秘。
3、幼儿期,若以市售精细软类儿童食品为主食者,便秘就更为严重。
4、自幼溺爱,缺乏规律睡眠,尤其是夜晚不睡,白天多睡者,最易发生便秘。另外,缺乏定时(尤其是晨起)排便者,也会发生便秘。
5、婴儿便秘:由于婴儿膳食种类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纤维素少而蛋白质成分较高,因此很容易发生便秘,婴儿便秘时,主要表现为每次排便时啼哭不休,甚至发生肛裂。肛裂的发生使婴儿对大便产生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易患感冒忌吃香菜
易感冒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而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除了反复感冒外,气虚者还常表现为多汗、乏力、倦怠等不适,上述气虚症状明显者,最好少吃或不吃香菜。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气虚,因此也应对香菜“敬而远之”。
虽然常感冒的人要和香菜“划清界限”,但身体壮实、体质较好、偶尔感冒的人却可以用它来治疗感冒。中医在临床上治疗风寒感冒时,常用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而香菜正好有这样的作用。风寒感冒患者可取香菜9克、葱白10克,水煎加糖调味后服用。除此之外,脾胃虚寒的人适度吃点香菜也可起到温胃散寒、助消化、缓解胃痛的作用,可在煮粥时放入消食理气的橘皮、温胃散寒的生姜,在即将出锅时撒入香菜末,做成香菜粥来喝。因食用油腻食物积滞后引起胃痛的人,也可以请香菜来“帮忙”:取新鲜香菜50—100克,洗净捣烂取汁服用,可有效缓解胃痛。[2]
便秘的人更易得感冒
经常便秘的人很容易患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
感冒外感邪气是外因,而内因也不可忽视,便秘的人,身体内积热大,容易引起肺热,肺热导致嗓子疼、发烧等实热,如果再外感风寒,内外夹击,自然会出现如咳嗽、流涕、身体发凉、四肢酸痛等感冒的症状。
因此,在感冒的高发期,便秘的人尤其要使大肠通畅,可以减少体内积热,肺内的“火”小一些,形成自然抵抗感冒的基础,远离感冒的威胁。
选择食物来缓解便秘是不错的办法,老年人和儿童可以吃些蜂蜜、芝麻、杏仁、核桃等食物,帮助排便的同时,还能养胃健脑,而对于年轻人,可以多吃一些纤维素,如玉米、芹菜、带皮的蚕豆等,使大便松软,补充维生素。另外,芦荟也有通便的功效,可以将鲜芦荟榨成汁服用,效果也很好。
易患感冒忌吃香菜
易患感冒忌吃香菜
易感冒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而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导致感冒更加频繁。除了反复感冒外,气虚者还常表现为多汗、乏力、倦怠等不适,上述气虚症状明显者,最好少吃或不吃香菜。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气虚,因此也应对香菜“敬而远之”。
虽然常感冒的人要和香菜“划清界限”,但身体壮实、体质较好、偶尔感冒的人却可以用它来治疗感冒。中医在临床上治疗风寒感冒时,常用一些辛温解表的中药,而香菜正好有这样的作用。风寒感冒患者可取香菜9克、葱白10克,水煎加糖调味后服用。除此之外,脾胃虚寒的人适度吃点香菜也可起到温胃散寒、助消化、缓解胃痛的作用,可在煮粥时放入消食理气的橘皮、温胃散寒的生姜,在即将出锅时撒入香菜末,做成香菜粥来喝。因食用油腻食物积滞后引起胃痛的人,也可以请香菜来“帮忙”:取新鲜香菜50—100克,洗净捣烂取汁服用,可有效缓解胃痛。
儿童便秘诊断
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明确病因,不合并解剖结构或形态学异常的慢性便秘。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目前大多依靠症状和查体,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对儿童功能性便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统一标准,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还一直借用国外儿童的标准。
诊断特发性便秘之前,应首先将具有便秘症状的其它器质性疾病排除,同时应对特发性便秘的不同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区分,这样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因此详细询问病史、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和制定明确的诊断标准对诊断特发性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一、症状采集
1.询问病史:询问病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患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持续时间、起病诱因、加重或减轻疾病的因素等。
②疾病程度: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形状、硬度等,是否混有血迹或脓性分泌物,排便是否困难,是否存在便意,便后是否有不净感,能否区别排气与排便,是否有抑制排便,排便恐惧,是否有污便、便失禁等。
③伴发症状:是否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瘦、体重不增、恶心、呕吐、乏力和尿失禁等。
④饮食情况:饮食成份是否合理,是否偏食,饮水量多少,较小婴儿应询问是母乳还人工喂养,是否添加辅食等。
⑤治疗经过:是否经过治疗,何种治疗,是否进行排便训练,是否使用泻药,疗效如何等。
⑥心理因素:是否焦虑、多动、抑郁,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习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
⑦既往史:既往患病史、手术史、用药史、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
如果有条件,最好让患儿写排便日记,记录排便情况。Plas将利用回忆追问病史方法与写排便日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污便次数和排便次数方面追问病史法很不准确,再加上小儿病史常常是母亲代述,准确性就更差
儿童便秘护理
(1)甘油栓通便法
甘油栓是由甘油和硬脂酸制成,为圆锥型,用时将甘油栓包装纸打开,塞入肛门后轻轻按压片刻,尽量保留至甘油栓融化后再排便。
(2)肥皂条通便法
将肥皂削成圆锥型(底部为1厘米,长3厘米,一端削尖),蘸少许水,塞人肛门内,由于肥皂的化学作用和机械性刺激而引起排便。
(3)开塞露通便法
开塞露是用甘油或山梨醇制成,装在塑料囊内,用时在尖端封口处纵剪一开口,管口处如有毛刺要修削光滑。以免刺伤肛门。先挤出少许药液,滑润管口,让病儿侧卧,然后插入肛门,用力挤压塑料囊使药液射人肛门内,拔出开塞露空壳,肛门处夹一块手纸,以免液体流出弄脏裤子或床单,嘱咐孩子尽量保留到不能忍受时再去排便。
宝宝肠胃不好便秘怎么办呢
1.生活水平越好,儿童便秘越普遍越严重,大便不通,引发的潜在问题很多,而不少家长不重视,常常发展到孩子厌食、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或情绪出现波动常哭闹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最佳的便秘解决时机。
2.宝宝便秘儿童便秘的表现:不单是拉不出这么简单,这也正是家长们难以发现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及时的解决宝宝的便秘问题,就要早发现,如何早发现,首先需要我们掌握儿童便秘的症状以及如何识别儿童是否便秘?宝宝经常出现便秘或大便干燥,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也可导致肛裂或痔疮,并且还可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使食欲减退。
缓解便秘问题,首先要让宝宝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能光吃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添加维生素和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并且每顿饭要按时定量的吃,饭菜不宜过于油腻,以免不好消化。同时帮助宝宝样成一个定时排便的习惯。
儿童感冒了怎么办
儿童感冒了怎么办?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占10%~20%的感冒是由细菌所引起的。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一、孩子容易患感冒,首先与他们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1.孩子的鼻腔狭窄,黏膜柔嫩,黏膜腺分泌不足,较干燥,对外界环境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炎症。
2.早产儿、有先天性缺陷或疾病的孩子,比如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患有先天免疫性疾病时,护理稍有失误却会发生感冒。
二、其次,与家长喂养方式不当也有关系,一项对157名家长进行"儿童营养知识普及调查"的结果显示,懂得一般育儿营养知识的人仅占10.2%。由于孩子生长发育快,那些因缺少母乳而采取人工喂养的孩子,以及过于娇惯、偏食、厌食的孩子,营养不良或不均衡,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缺铁、缺钙或维生素及蛋白质摄入不足。
宝宝便秘的误区
现实生活中,针对儿童便秘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很多家长对儿童便秘不太重视,认为没必要治疗。刘佃温告诉记者,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长时间的便秘对儿童的精神和饮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儿童便秘后由于排便痛苦会人为抑制排便、拖延排便时间,继而造成粪便水分在肠道中被吸收,大便更加干结,下次排便就会更加痛苦,从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一些儿童便秘是由于疾病造成的,如不及时到医院治疗还会贻误病情,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个别家长虽然对孩子便秘比较重视,却往往盲目治疗,甚至孩子一出现便秘就让他们服用果导片等药物,而此类药往往都有较重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会造成结肠的黑色病变以及儿童对此类药物的依赖性,因此刘佃温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经常便秘、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又不能很好改善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影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