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麻疹呈现新特点
老麻疹呈现新特点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其大流行。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2008年,全球共报告麻疹28.2万例,其中我国报告13.1万例,占全球报告病例数的46%。然而,在我国所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25个已经基本实现消除麻疹。
“老”麻疹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发病年龄不同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亦有发病。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过去典型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诊断比较容易。如今典型麻疹比较少见,这与多年来普种麻疹疫苗所形成的抗体水平有关。
成人麻疹增多接种麻疹疫苗后几乎都能获得保护,但到15岁以后免疫力基本消失,若此时遇麻疹野毒株就会被感染发病。
发病季节改变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并每隔1-2年为一个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会有较大的流行,呈周期性发病。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这与春季以后人群交往流动频繁、接触感染者几率上升有关。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麻疹新特点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偶有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
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幼儿荨麻疹的特点
荨麻疹不仅是成人的多发病,也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因其年龄不同,虽然同患荨麻疹,仔细观察临床经过,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儿童荨麻疹的特点是:多是过敏反应所致,其常见多发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因年龄不同,饮食种类不同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各异,如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这时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儿童荨麻疹由药物、冷、热日晒、精神紧张等诱发,及全身性疾病伴发的荨麻疹远比成人少。
从病程看,儿童荨麻疹多为急性荨麻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湿疹和哮喘加重,或服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引发的荨麻疹,可逐渐由急性荨麻疹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成人则慢性荨麻疹、药物所致荨麻疹较儿童多。一些特殊类型荨麻疹的病程也较成人短,例如人工划痕症,儿童皮肤划痕症,一般持续 2-4周,而成人则达数月或数年。有遗传倾向的荨麻疹,多从婴幼儿开始发病,但比较少,日光性荨麻疹、胆碱性荨麻疹(小荨麻疹)也比成人少。然而水源性荨麻疹较成人多见,这时因儿童喜欢玩水所致。从防治来看:儿童荨麻疹较容易查找原因,病程又短,因此与成人相比,用药简单,治疗时间短,容易防治。
慢性荨麻疹的表现特点
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很多,无论身上还是四肢都有可能发病。那么慢性荨麻疹症状有哪些?慢性荨麻疹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耳边缘有红晕。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
荨麻疹还被我们称为风疹块。虽然听起来像是风疹,但是却不是真的风疹。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
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全身可能都有一些症状表现,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
如何挑选鸭蛋
看颜色。淡蓝色青皮鸭蛋基本上是新鸭子产的,因为鸭子年轻体壮,产蛋有力,钙的成分也多一点,外壳也厚一点,难以碰坏;外壳白色的鸭蛋是鸭龄较老的鸭子产的,鸭老体衰,下蛋无力,故此,外壳也薄,容易撞坏。还有一种温州话俗称“沙壳”的鸭蛋,外壳粗糙有斑点,此蛋因营养不良外壳薄,也容易碰坏。记住:鸭要吃“老”,蛋要买“新”,青皮鸭蛋是消费者首选。
听声音。内行人俗称“铁声”的鸭蛋,没有毛孔,表皮特别光滑,手指轻轻一弹或将两个鸭蛋轻轻碰磕,即发出轻微、尖锐的声响,这种蛋为数甚微,食用倒没问题,如果做松花蛋或腌制咸蛋的话那可不行,缘由是,无毛孔的鸭蛋,腌了一个月照旧是鲜蛋
哪些疾病容易和麻疹发生混淆呢
1.风疹 重点应与轻型麻疹相鉴别。风疹特点为: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期小儿,成人少见。前驱期短而症状轻,无热或低热,轻咳、流鼻涕,较少发生眼结膜炎,无科氏斑。起病1~2天后即出疹,迅速见于全身。皮疹为稀疏色淡斑、丘疹,1~2天内即消退,不脱屑、不留痕。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少并发症,预后好。测血清特异抗体可助鉴别。
2.幼儿急疹 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为主。骤起高热,持续3~5天,而突然下降,可伴发高热惊厥,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呈散在玫瑰色斑丘疹,以躯干为多,1~2天即自动消退,疹退后一般不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发热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3.猩红热 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2天后全身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呈现一片猩红,压之退色。疹退后可发生大片脱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
4.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时常伴发各种类型皮疹。多发生于夏秋季。出疹前常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腹泻等,偶见黏膜斑,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疹,也有热退方出疹者。皮疹多样,大多为斑丘疹,也可为小疱疹、荨麻疹样。皮疹消退后不脱屑、不留痕。外周血象无特殊变化,或可有白细胞轻度增加。
5.其他 如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疹、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等亦须与麻疹鉴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加以区分。
荨麻疹的特点
根据当前的医学研究专家介绍荨麻疹的特点有以下几种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但应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多形红斑好发于面、手、足、腕部。多形性皮疹可有典型的虹膜状红斑,重者有粘膜损害等。
2、色素性荨麻疹系肥大细胞增生所致。有少年型和成年型2种。多自糼年发病,但成年后发病的也不少。皮疹以躯干为多,初为持续不断的风团,逐渐演变成黄褐色或灰棕色斑,也可为斑丘疹或结节,轻搔抓或划痕后,斑上又出现红色风团为其特征。病理检查,皮损处真皮内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
3、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许多人不明白究竟麻疹诊断的依据是怎么样的。还有就是不同型的麻疹诊断的标准有什么不一样。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采用,近些年来不典型麻疹和轻型麻疹病例较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和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为帮助大家掌握麻疹诊断的知识,卫生部特下发诊断标准试行。
1、疑似病例
患者多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
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柯氏斑。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1个月内末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鉴别方法
一、丘疹性荨麻疹诊断要点
本病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二、丘疹性荨麻疹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应与下述疾病区别:
荨麻疹:骤发骤失,无丘疹及小疱,消退后不留痕迹,与年龄、季节无关。
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患病较久,皮肤因搔抓常呈浸润肥厚,常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水痘:发病及经过急,有前驱症状,皮疹为红斑、丘疹及水疱,结痂性损害同时存在,不发生风团。皮损散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并累及黏膜,瘙痒不著。伴有全身症状,好流行于春季。
温馨提示: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跳蚤、螨、臭虫等动物,限制过量蛋白摄入。治疗胃肠道寄生虫。防止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避免搔抓,及时处理。
痛风怎么治疗最有效
第一,先食疗,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食疗后仍不见效,再选择用药物治疗。
第二、先中药,后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所以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多年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第三、先外用,后内服:为了减少药物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能用外用法取效的疾病,应先用外治法如外敷药、理疗、针灸等,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第四、先内服,后注射:有不少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认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这是违背治疗规范的。其实只要用内服药能缓解的,就不必注射针剂。
第五、先老药,后新药:所谓“老”药即经过临床长期使用且目前仍在广泛使用的药物,“新”药即未经过临床长期应用而是刚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确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大多数新药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并没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再使用,使用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儿童荨麻疹有何特点
儿童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在诸多方面与成人一样,并无明显区别,即使有区别有时也不太明显,但若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两者直接的不同。
首先儿童荨麻疹发疹多数为急性,症状比较明显,皮疹分布范围广泛,但常常时发时停,病期戛然中止。而成人中慢性荨麻疹比较多见,发发停停,缠绵迁延多年。儿童中荨麻疹很多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尤其是食物过敏引起荨麻疹远远超过成人中所见(儿童约占40%,成人仅占1.4%)。婴幼儿中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是牛奶与鸡蛋。约有2~3%婴儿对母乳中蛋白成分也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哺乳期母亲日常起居、饮食习惯方面须加注意。引起幼儿的过敏食物,除牛奶与鸡蛋外,常见的尚有各种鱼类、蟹、虾、花生、其他干果仁、芹菜、胡萝卜、桂皮、白胡椒、芥末等。这些食品不仅可引起荨麻疹,而且还可引起过敏性湿疹及哮喘加重。5岁以上儿童中引起荨麻疹及哮喘原因中,由鱼引起的约占10%,由鸡蛋引起的约占5%。烹调方式与过敏反应也有明确关系。生食芹菜常可引发过敏反应,但煮熟后,其引起过敏反应机会就大大减少,牛奶也同样如此。
2~7岁儿童,对虫咬最不耐受,易引起丘疹性荨麻疹,而且除易发生虫咬局部立即反应外,还易引起迟发型全身反应。儿童还易发生过敏性接触性荨麻疹。青少年中对青霉素过敏机会明显高于儿童与老人。
儿童中最常见的物理性荨麻疹为划痕症,其病程明显较成人短,小儿中划痕症一般仅持续2~4周而已,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划痕症则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冷荨麻疹在青少年中多见,女多于男,而且冷荨麻疹发病与发病前曾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麻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见于成年人与成人中,儿童中很少见。但水源性荨麻疹(即接触水后引发风团或痒感)----一种罕见荨麻疹类型,主要发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中。
出现草莓舌当心猩红热
发病急骤 多突然高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厌食、精神萎靡等症状。
疹细如沙 常在发热的第二天出现皮疹,这与麻疹在发热四五天才出疹不同。皮疹在颈部、胸部、腋窝开始,几小时后就蔓延到躯干和上肢,最后到下肢。皮疹色鲜红,疹细如沙。
口周无疹,呈苍白环 病儿呈现口周苍白环是猩红热病的特点之一。
舌红多刺,状似杨梅 病儿舌质红、舌刺大,很像成熟的杨梅,杨梅样舌是猩红热病的又一特征。
咽喉肿痛,溃烂化脓 咽部高度发红,扁桃体肿大,有时还溃烂化脓。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预防要从传染源入手。特别是暑假期间家长带小孩出外游玩时,尽量少去密闭或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烧、喉咙痛、舌头明显变红、四肢和颈部出疹、皮肤粗糙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发病者必须进行隔离,时间最好达到7天;如属于轻症,可在家隔离,重症则需要在医院隔离。
荨麻疹的特点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但应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多形红斑好发于面、手、足、腕部。多形性皮疹可有典型的虹膜状红斑,重者有粘膜损害等。
2、色素性荨麻疹系肥大细胞增生所致。有少年型和成年型2种。多自糼年发病,但成年后发病的也不少。皮疹以躯干为多,初为持续不断的风团,逐渐演变成黄褐色或灰棕色斑,也可为斑丘疹或结节,轻搔抓或划痕后,斑上又出现红色风团为其特征。病理检查,皮损处真皮内有大量肥大细胞浸润。
3、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许多人不明白究竟麻疹诊断的依据是怎么样的。还有就是不同型的麻疹诊断的标准有什么不一样。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采用,近些年来不典型麻疹和轻型麻疹病例较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和防疫工作的及时性。为帮助大家掌握麻疹诊断的知识,卫生部特下发诊断标准(试行)。
1、疑似病例
患者(多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与麻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2、确诊病例
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柯氏斑。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1个月内末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恢复期血清中麻疹免疫球蛋白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的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水痘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脓疱病多发于鼻唇周围或四肢暴露部位,初为疱修,继而成脓疱,然后结痂,无分批出现的特点,一般无全身症状。本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抗生素治疗有效。丘疼样荨麻疹皮疹呈梭形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心有针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疱疹或水泡,触之较硬,不易破溃,有痒感,分布于四肢或躯干,不侵犯头部或口腔,不结痂。
“老”麻疹新特点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亦有发病。这主要与人体初免时获得的免疫抗体质与量逐年下降有关,加之有些人7岁时遗漏了加强免疫,或既往免疫接种质量无保证及免疫失败等原因,成为易感者。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过去典型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麻疹诊断比较容易。如今典型麻疹比较少见,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并发肺炎、脑炎者较少,这与多年来普种麻疹疫苗所形成的抗体水平有关。
成人麻疹增多接种麻疹疫苗后几乎都能获得保护,但麻疹病毒在制作疫苗过程中抗原性减弱,由它激发的免疫持久性比自然感染者差,滴度也较自然感染者低,到15岁以后,免疫力基本消失,若此时遇麻疹野毒株就会被感染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发病季节改变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并每隔1~2年为一个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会有较大的流行,呈周期性发病。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这与春季以后,人群社会交往流动频繁,接触感染者几率上升有关。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多数儿童都获得免疫保护,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因而流行周期也随之消失。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