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产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西藏。多生于干旱沙漠和草原边缘地带。原苏联、阿富汗、伊朗、士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1]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东起内蒙古包头、神木,西至新疆的霍城、喀什,南自叶城人和田、敦煌、到宁夏的中卫、盐池,北至哈巴河、阿尔泰、哈密、乌拉特中后旗、阿拉善的广大地区。地域上连续分布带有两条,南从鄂尔多斯台地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北由内蒙古高原经阿尔善高原、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至准噶尔盆地之间,两带之间则呈间断状分布。
白豆的地理分布
眉豆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适于
眉豆
冷凉气候,多种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热带地区常在最寒冷的季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世界约有40个国家栽培小扁豆,亚洲生产最多。收获总面积约为2862kha,总产量约为2264kt。中国主产于广西、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
吃苦豆子上火吗
食物搭配不当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身体上火是最常发生的,上火会导致口舌生疮或者便秘等,所以饮食要特别注意,那么吃苦豆子会上火吗?
苦豆子的营养价值
苦豆子叶、种子中含有动物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叶子与苜蓿比较,除胱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均高于苜蓿;叶蛋白的氨基酸与奶粉相比,除胱氨酸只有奶粉的一半外,其余氨基酸高于奶粉2倍左右。
吃苦豆子上火吗
苦豆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去湿,止痢的功效。
食物是虽然使我们获取营养的方法,但是搭配好是非常必要的,上面就是对吃苦豆子会上火吗的介绍,这样在吃苦豆子就更好的了解了。
苦豆子的地理分布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东起内蒙古包头、神木,西至新疆的霍城、喀什,南自叶城人和田、敦煌、到宁夏的中卫、盐池,北至哈巴河、阿尔泰、哈密、乌拉特中后旗、阿拉善的广大地区。地域上连续分布带有两条,南从鄂尔多斯台地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北由内蒙古高原经阿尔善高原、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至准噶尔盆地之间,两带之间则呈间断状分布。
苦豆子适合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区内较潮湿的地段,如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低湿处,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湿地、湖盆沙地、绿洲边缘及农区的沟旁和田边地头。苦豆子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与可利用牧草,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用途广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苦豆子资源全国产区面积约为180余万hm2,除部分地区因农垦开荒导致资源减少外,大部分保留完好。
白豆的地理分布
眉豆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适于冷凉气候,多种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热带地区常在最寒冷的季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世界约有40个国家栽培小扁豆,亚洲生产最多。收获总面积约为2862kha,总产量约为2264kt。中国主产于广西、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3]
八角的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南亚和北美洲。其中亚洲占80%。在东南亚产区,主要以中国为主,其次是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菲律宾的加里曼丹等地区和国家。美洲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海地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3]
主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宁、钦州、梧州、玉林等地区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约北纬25°11′)和江西上饶陡水镇(北纬25°50′)都已引种,并正常开花结果。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
苦豆子的生长习性
豆子属中旱生植物,地上部分小,冠幅为252 30cm;地下部分大,形成庞大的根系网,两者干重比为l:2.4~5。苦豆子是耐轻盐碱植物,一般生于全盐量小于0.2%的土壤上,全盐量上升到0.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全盐量达0.4%时未见生长,但有时也具有避盐现象,如草旬盐土土层0~18cm间全盐达3.7%,它可以直接穿过上面盐分较重的土层而吸收下层含盐量较轻土壤中的水分。
苦豆子主要生于沙质土壤上,耐沙埋、抗风蚀,具有良好的沙生特点,由于水分活动频繁,植物根系伸展的深而广,在结构紧密的土壤内,因其水分上下移动不畅,植物根系较浅。在半固定沙丘上,苦豆子多为先锋种,当流动沙丘固定后首先生长的即苦豆子。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连片生长,分布稀疏,结构简单,伴生种少,主要伴生群落有:苦豆子一甘草一披针叶黄花、苦豆子一牛心朴子群落、苦豆子一沙蒿植物群落,一般覆盖度40~50%。
苦豆子种子成熟期与雨热同季,种子含有亲水胶体能粘附土壤,在湿沙土中很快发芽生长,形成秋季苗,荚果很轻可随风滚动或漂流,故分布较广。
苦豆子适合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区内较潮湿的地段,如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低湿处,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湿地、湖盆沙地、绿洲边缘及农区的沟旁和田边地头。苦豆子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与可利用牧草,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用途广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苦豆子资源全国产区面积约为180余万hm2,除部分地区因农垦开荒导致资源减少外,大部分保留完好。
厚朴的地理分布
产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东南部(商城、新县)、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四川(中部、东部)、贵州东北部。厚朴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在北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广,树皮供药用。由于过度剥皮和砍伐森林,使这一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小。野生植株,已极少见。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系人工栽培。
青蒿的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青蒿主产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北部)、缅甸、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等也有。
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1]
生产基地
基地位于重庆市的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享有“青蒿之都”美誉的酉阳,酉阳青蒿遍及各地,量大质优,有效成分青蒿素平均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青蒿素含量甚至达到16‰,居世界最高。由于非洲、美洲、东南亚等国长期疟疾盛行,以前国际通用的治疗疟疾的药剂奎宁在人体产生了抗药性,于是青蒿素及其制剂成为国际上公认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被非洲、美洲人称为“神药”
酉阳青蒿目前国内最早、世界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青蒿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保护区域青蒿种植已实现规模化,仅酉阳青蒿种植实现青蒿种植10万亩、产量可达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
“酉阳青蒿”成功入围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名单,为“酉阳青蒿”贴上了国际标牌,为酉阳药业产业规模化、工业化、科学化发展增添无穷的动力。
苦豆子的资源状况
1、资源现状
根据苦豆子生长情况,将其生境草场分为三等,经调查:一等草场每hm2内平均生长植株数9.42万株,平均株高30.6cm,最高可达61cm,可产干草783kg,结籽实180kg:二等草场每hm2内平均生长植株数5.25万株,平均株高29.2cm,最高可达63cm,可产干草442kg,结籽实1 12.5kg:三等草场每hm2内平均生长植株数2.43万株,平均株高27.7cm.最高可达57em,可产干草204kg,结籽实51.2kg。在苦豆子分布区域内,一等草场约占18.7%,面l积4.67万hm2;二等草场约占31.5%,面积7.88万hmz;三等草场约占49.8%,面积12.45万hmz。根据以上产量调查,宁夏境内苦豆子资源总蓄积量为:地上部分年平均产草量9.68万t,年平均结籽量2.36万。按生长密度,群落分布划分,一等草场内年平均产草量3.66万t.结籽量0.84万t:二等草场内年平均产草量3.48万t,结籽量0.88万t:三等草场内年平均产草量2.54万t,结籽量0.64万t。
2.资源利用
苦豆子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和饲用植物资源,早在1914年国外就从苦豆子籽实中提出”苦参总碱”。世界性研究苦豆子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用提出的”苦参总碱”入药后,发现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又分离出槐定碱、槐安碱。此后,波兰、美国学者相继研究报导了苦豆子植物体内的多种化学成份。1930年被正式列入《美国药典》,在世界上广泛引起重视并用于医药界,随后美国抗癌研究中心发现苦参碱中槐果碱在临床上有抗癌效果。
国内研究始于1971年,为了开发资源,1975年研制的苦豆子生物碱制剂一“苦豆子片”治疗腹泻新药,被正式载入1977年版《中国药典》,现改名为“克 泻灵片”。1983年开发出“苦参碱制剂妇炎栓”,用于治疗妇科疾病。1984年国内建成了第一条苦豆子生物碱工业生产线,生产苦豆总碱、苦参素、苦参碱、槐定碱等,开始了苦豆子生物碱系列产品的批量生产。
由于苦豆子资源分布面积广,多数群落呈零散分布,采集困难,药厂用量有限,年有效利用率仅占苦豆子产籽总量的15~20%,其余资源均未被充分利用和采集。地上部分除霜冻后放牧家畜采食少量干叶外,一部分青割后用作农田绿肥,大部分资源被无效浪费。随着苦豆子开发利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苦豆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会逐年提高。
3.资源保护
由于苦豆子植物多与甘草等其它植物伴生,近年来因滥挖甘草引起的草牧场沙漠化,加上超载过牧使草原植被受到破坏.苦豆子资源蓄积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水利工程扩大到中部干旱带后,不少适合苦豆子生长的平川沙地草场,被新垦为农田,使苦豆子分布面积也呈减少趋势。苦豆子属中旱生植物,根系发达。又是极好的固沙先锋植物.在沙质荒漠化地区,对维护生态平衡、防制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有着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在苦豆子伴生甘草、披针叶黄花植物群落草场上,近二十年来由于人类频繁活动、滥采乱挖,大部分有甘草类型的植被已由表土完整型向片状覆盖沙化地和半流动沙地演化,优良牧草渐次减少乃至消失。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风暴日增多,当前已进入第三阶段,生态系统失衡已经波及到2l世纪人类的发展与生存,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苦豆子资源已成为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苦豆子的生长
苦豆子属中旱生植物,地上部分小,冠幅为252 30cm;地下部分大,形成庞大的根系网,两者干重比为l:2.4~5。苦豆子是耐轻盐碱植物,一般生于全盐量小于0.2%的土壤上,全盐量上升到0.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全盐量达0.4%时未见生长,但有时也具有避盐现象,如草旬盐土土层0~18cm间全盐达3.7%,它可以直接穿过上面盐分较重的土层而吸收下层含盐量较轻土壤中的水分。
苦豆子主要生于沙质土壤上,耐沙埋、抗风蚀,具有良好的沙生特点,由于水分活动频繁,植物根系伸展的深而广,在结构紧密的土壤内,因其水分上下移动不畅,植物根系较浅。在半固定沙丘上,苦豆子多为先锋种,当流动沙丘固定后首先生长的即苦豆子。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连片生长,分布稀疏,结构简单,伴生种少,主要伴生群落有:苦豆子一甘草一披针叶黄花、苦豆子一牛心朴子群落、苦豆子一沙蒿植物群落,一般覆盖度40~50%。
苦豆子种子成熟期与雨热同季,种子含有亲水胶体能粘附土壤,在湿沙土中很快发芽生长,形成秋季苗,荚果很轻可随风滚动或漂流,故分布较广。
苦豆子适合生长于荒漠、半荒漠区内较潮湿的地段,如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低湿处,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湿地、湖盆沙地、绿洲边缘及农区的沟旁和田边地头。苦豆子不仅是优良的固沙植物与可利用牧草,还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用途广泛,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极高。苦豆子资源全国产区面积约为180余万hm2,除部分地区因农垦开荒导致资源减少外,大部分保留完好。
松仁的地理分布
又名罗松子、海松子、新罗松子、红松果、松子、松元松子为松科植物红松、白皮松、华山松等多种松的种子。红松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华山松为我国特产品种,北自山西沁源,南到云贵高原,东起河南,西到甘肃、四川和湖南等者。红松仁和马尾松仁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酸柑的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亚洲南部(台湾省、广东省、马来西亚等)形态:常绿灌木,株高1-2米,具短刺,幼枝有角棱,叶椭圆形互生,革质,具光泽及强烈芳香味。花顶生,花冠五裂,白色,具香气。四季均能见花,但以春、夏季盛开;果实扁圆形,初绿,成熟时呈橙黄色,果囊8-11瓣,每瓣种子3-4颗,卵形。花期春季。
黄豆的地理分布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内蒙,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山菜的地理分布
山苜楂 山珍野蔬——山苜楂 山苜楂 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气味,食后有清新的感觉。
山苜查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