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夏季小儿感染性腹泻
预防夏季小儿感染性腹泻
1、生活中注意手的卫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充分注意手的卫生。父母在小儿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要给小儿勤洗手,保持小儿手的卫生。
2、注意饮食卫生。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餐具、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给小儿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鲜,夏天食品容易变质,最好给小儿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把食物储藏太长时间给小儿吃;不能给婴儿喝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果汁要现做现吃。给小儿喝的饮料要在正规商店购买。
3、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肠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腹泻的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乳母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
4、按月龄合理添加辅食。从4个月开始逐步添加辅助食品,添加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从而在满足小儿营养需求的同时,使小儿的胃肠逐渐适应。 避免夏季给小儿断奶,天气炎热容易影响小儿的胃肠功能,引发腹泻。
5、家长不可嚼饭喂孩子。避免用自己的嘴来试食物的温度,千万不要给孩子嚼饭,口对口给小儿喂食,这样容易把细菌传染给孩子。
夏日严防宝宝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
炎炎夏日,是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高发季节,小儿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过期变质的食品是引发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原因,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约占10-15%。作为父母和儿科医生,应该熟悉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的致病菌与预防方法。
常见致病菌及临床表现
夏季引起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等。因不同地区气候条件、食物构成、人员易感性等因素的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流行病的发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大肠杆菌性肠炎 吃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蔬菜、肉食、海产品、自来水、冷饮、水果、乳制品等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黄色蛋花样便、量多,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发热、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甚至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与菌痢相似。 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饮水而经口传染,还可通过手、苍蝇而传播。通常起病急剧,先是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耶尔细菌性肠炎 也叫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广泛于牛奶、肉类、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零下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耶尔细菌性肠炎和普通肠炎症状相似,但腹痛、腹泻更为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食品种类多,包括肉、鱼、蛋及其制品。此外,剩饭、糯米糕及凉粉等米面制品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时有报道。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有腥臭味,水样,黄或暗绿色,粘液较少,少数有血便。常有中毒症状如发热,呕吐等。预防金葡菌应在低温及通风环境下储存食品,隔顿食物食用前需彻底加热。金葡菌较为耐热,需80℃加热30分钟才能被杀死。
如何防治细菌性腹泻
治疗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必须的。预防,除了避免“病从口入”之外,加强免疫力及建立肠道菌群平衡也是抵御致病菌侵袭的一种方法。益生菌制剂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利用占位效应及生物活性物质来抑制致病菌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益生菌对已经发生的腹泻还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研究证明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双岐杆菌、蒙脱石散、山莨菪碱三者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性腹泻,较常规疗法的有效率明显提高。Heplant好高益生菌粉,每袋产品中添加 80 亿活性益生菌,采用微囊专利保护,快速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会损伤有益菌群,使人体体内的菌群失调,容易导致腹泻和便秘,并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宝宝爱吃饭,麻麻少担心。
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1)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食物本身、用具、容器、冰箱等食物保存场所、环境的清洁。
(2)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均衡营养,增强体质。
(3)作息规律,注意休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接种疫苗预防小儿腹泻
误区1:把病毒误认为菌痢
宝宝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其实,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
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所以叫“秋季腹泻”。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误区2:不知道有传染性
许多人不知婴幼儿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所以也就不知怎样预防。其实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因照管人员双手不洁,污染奶瓶、玩具、奶制品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人们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孩子前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病孩应家庭隔离,粪便妥善处理,便器、尿布彻底消毒。
误区3:不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疫苗在我国近两年开始应用,属于自费疫苗,所以多数家长还不太了解。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但由于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获得免疫维持时间较短,轮状病毒又有a、b、c、d4个亚型,相互没有交叉免疫,疫苗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种一次,保护率可达75%至80%。
接种方法:
1、疫苗内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入小儿口内并使其咽下。应一次服用完。
2、疫苗已被调制成适宜婴幼儿的口味,可直接口服,也可以掺入5—10ml牛奶中,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禁忌症:
1、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
2、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暂缓接种。
副反应:一般轻微,个别小儿反射性呕吐,极个别小儿低烧和一过性轻微腹泻,一般不需处理。
误区4:滥用抗生素
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以为秋季腹泻也不例外。于是多种抗生素一起上,结果反倒伤了免疫系统,使得病毒有机可乘。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另外,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误区5:不重视补液
由于频繁的腹泻,患儿容易脱水。家长只顾忙乱喂药,忘了给孩子补充液体,不知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没有足够的耐心。其实早期可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腹泻较重,脱水明显,就应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
夏季预防宝宝腹泻胃肠道应内外结合
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细菌感染占了“大头”,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一些凉拌菜或是隔夜菜就会增加细菌入侵宝贝肠道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患上感染性腹泻宝贝的便便会出现粘胨、带血等情况,多为稀稀黏黏状。非感染性腹泻多是消化不良以及着凉引起的,如果家中的宝贝是“贪凉型”,父母可就要提高警惕了。冰饮料、冰水果及生冷菜肴都是引发小儿腹泻的“小地雷”,一旦孩子消化系统较弱时,就会“引爆”腹泻,引起肠胃消化问题,给宝宝健康带来危害。
肠胃出状况不可“因噎废食”
过去遇到孩子腹泻所采取的“饥饿疗法”现在已经不主张了。不少父母认为“少吃少拉,不吃不拉”,就自作聪明地对孩子实行“禁食”的策略并不科学。特别是对于非感染性腹泻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肠道系统并没有被细菌影响,消化功能还是很好的,如果父母实行“禁食”,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饥饿状态下增加肠蠕动,反而易使腹泻加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腹泻期间可以给孩子选择稀饭、烂面条等相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需避免高蛋白高脂以及油腻的食物。对于小婴儿应该继续母乳喂养或稀释配方喂养2—3天,随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贪凉宝贝室内加件“小肚兜”
夏季时节,宝宝不能捂得太多,但是也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父母可以选择小毯子或是给孩子穿上一件小肚兜加盖在腹部,这种“局部保暖”的措施对于预防孩子夏季腹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外部的预防措施外,对内的预防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防止孩子肠胃问题可要管好孩子的嘴。首先,对于孩子夏季钟爱的冷饮父母也要把好关。冷饮本身对孩子的营养没有益处,只能起到降温和解馋的作用,建议一天不要超过两支,不然对胃肠道刺激很大,还可能增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次,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防暑降温的食品时,可以考虑西瓜、绿豆汤等。但如果是从冰箱中直接取出的,建议在给孩子食用之前最好常温下放10—15分钟“解冻”。
小儿腹泻不建议用“止泻药”
现在电视上有不少止泻药的广告,但父母千万不能轻信盲从。圣瑞康肠道健康专家建议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给孩子轻易使用止泻药,孩子出现腹泻后可以分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治疗:如果孩子便便只是稀糊状,并不伴有发热等病情,没有其他症状,主要采取护理治疗调理肠胃功能。可以让孩子早晚空腹服用圣瑞康调理液,西安圣瑞康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圣瑞康调理液能够增殖肠道益生菌,抑制病菌病毒,同时改善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道健康,从而解决腹泻问题。
如果孩子是感染性腹泻,便便有粘胨甚至伴有出血则要做抗感染治疗;如果便便比较稀可以选择一些肠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所以给宝宝解决腹泻问题时滥用止泻药,反而还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婴儿,止泻药会抑制肠道内毒素的排出,加重病情。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患有感染性腹泻以后,首先就是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护理,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患有感染性腹泻的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要怎样做呢?
1、用药。遵医嘱服药。在医院查明病因以后,要遵从医生的遗嘱进行用药,切不可胡乱用药。
2、饮食。忌食油腻、油炸、生冷、辛辣、甜腻之品及含碳酸等的产气饮料。烹调方法以蒸、煮,炖为宜。
3、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生活起居。起居有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脾胃虚寒者,注意腹部保暖。
5、情志。调摄精神,保持情绪安定,力戒嗔怒。要多和宝宝在一起,陪着宝宝一起玩耍,保持宝宝的心情舒畅。
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期复查,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呈稀水样时,应及时就医。
怎样防治婴幼儿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夏秋季节发病数量高,得病年龄多在1岁半以下。目前婴幼儿腹泻从病因上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前者可由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感染引起,后者主要是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导致。在感染因素引起的腹泻中,以细菌的病毒感染最为多见。下面谈谈由不同原因导致腹泻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一、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以夏季发病数量高。在人工喂养时,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幼儿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可以导致发病。此外,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由于引起腹泻的细菌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1、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况。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3、 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预防细菌性腹泻主要是注意严格消毒喂养婴儿用的奶瓶、奶锅等物。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牛奶要煮沸饮用。禁止给幼儿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及饮料和不干净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关于细菌性腹泻的治疗,首先要避免滥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二、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开始多在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当日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常有粘液,无腥臭味。小儿脱水比较严重。这种腹泻为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应给以对症治疗或服用中药。
三、 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由于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如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食物易在肠道内发酵而造成腹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饮食因素导致的腹泻不要使用抗生素,只要适当地调整食物的比例和量,停止吃那些不适宜的食品,多饮水,防止发生脱水,大部分病儿即可自愈。
四、 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在冬季要注意小儿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夏季小儿的水分蒸发较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不要以奶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对待小儿腹泻的5大误区
误区1:把病毒误认为菌痢
宝宝突然发热、咳嗽、呕吐之后发生频繁的腹泻,很容易被想象为细菌性腹泻或中毒性痢疾。其实,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病毒形似车轮而得其名。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腹泻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小儿,尤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所以叫“秋季腹泻”。婴幼儿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误区2:不知道有传染性
许多人不知婴幼儿秋季腹泻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所以也就不知怎样预防。其实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因照管人员双手不洁,污染奶瓶、玩具、奶制品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人们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孩子前认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病孩应家庭隔离,粪便妥善处理,便器、尿布彻底消毒。
误区3:不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小儿秋季腹泻的疫苗在我国近两年开始应用,属于自费疫苗,所以多数家长还不太了解。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但由于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获得免疫维持时间较短,轮状病毒又有A、B、C、D 4个亚型,相互没有交叉免疫,疫苗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所以疫苗需要每一年到一年半接种一次,保护率可达75%至80%。
接种方法:
1、疫苗内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入小儿口内并使其咽下。应一次服用完。
2、疫苗已被调制成适宜婴幼儿的口味,可直接口服,也可以掺入5—10ml牛奶中,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禁忌症:
1、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
2、一般疾病治疗期、发热者暂缓接种。
副反应:一般轻微,个别小儿反射性呕吐,极个别小儿低烧和一过性轻微腹泻,一般不需处理。
误区4:滥用抗生素
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以为秋季腹泻也不例外。于是多种抗生素一起上,结果反倒伤了免疫系统,使得病毒有机可乘。轮状病毒跟其它病毒一样,是不怕抗生素的。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继发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等。另外,应用抗生素对于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误区5:不重视补液
由于频繁的腹泻,患儿容易脱水。家长只顾忙乱喂药,忘了给孩子补充液体,不知补液是最重要的治疗,没有足够的耐心。其实早期可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腹泻较重,脱水明显,就应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
解密小儿腹泻病因
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除轮状病毒腹泻外,引起婴儿腹泻的原因还有饮食因素(如喂养方法不当、食物不适宜或突然改变、食物量过多或过少),肠道内感染、环境因素、体质因素(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都有腹泻症状。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调所致。如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儿,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也有由于不定时喂养,或由于食量过多过冷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均可以引起腹泻。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
小儿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最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
哪些方法能有效预防腹泻
慢性腹泻治疗不当可导致并发症
每个孩子出现腹泻症状表现不一,持续时间也不同,如果只是生理性腹泻,孩子大便次数几次到十几次,一般不影响孩子正常发育,而如果是病毒、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家长要注意认清腹泻种类,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病情严重,影响后期治疗效果和孩子的正常发育。
儿科专家指出,一般孩子腹泻症状较轻时,一天大便三到十次,有酸臭味,孩子偶尔有恶心、呕吐,但精神状态好,无明显口干、尿少等脱水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未及时采取调整饮食、控制感染,可能转化为重型腹泻,大便次数达每天10次以上,会伴有频繁呕吐、高热,甚至出现脱水症状。
小儿腹泻很常见,不论是病程在两周内的急性腹泻,还是时间更长的慢性腹泻和迁延性腹泻,治疗处理不当均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病程较长的腹泻会影响婴幼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其中有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孩子更易发生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有的还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
季节性腹泻多为轮状病毒引起的原因很多,但最近高发的以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居多,大都是半岁到2岁的患儿,基本都是轮状病毒导致的。
儿童医院每日门诊量超过2000人次,就诊的小患者中,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慢性腹泻居多,该院消化科近50张病床全部住满,其分布在西安市内的几家门诊部每天也人满为患,腹泻儿童较多。交大一附院、高新医院儿科门诊每天接诊的腹泻患者近百名。
儿童发生腹泻原因较多,饮食、肠道内感染、环境、体质等非感染性原因可能引起生理性腹泻。而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其中较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也叫秋季腹泻,11月左右是发病高峰治疗对症不可滥用抗生素
幼儿疾病腹泻最重要的是做好早期预防,注意调整饮食的结构及其卫生状况,规律饮食。,对已感染病毒并发生腹泻的孩子,如果大便次数和量不多,也无明显失水症状,可以照常进食,如继续用母乳喂养或选择平时习惯的饮食,还可给予新鲜的水果汁以补充钾盐,不吃生冷食物,保持患儿口腔和皮肤清洁。同时,有脱水者需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
另外,提醒家长,孩子出现腹泻时,若要选择抗生素,一定要根据病原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不可滥用抗生素。确诊是轮状病毒肠炎的不必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腹泻无效,只是在继发呼吸道等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才有效果,而即使是细菌性腹泻也应尽量少用抗生素。腹泻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发生轻度腹泻要给孩子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多喝稀饭等预防脱水,而感染性腹泻需要抗感染治疗,但抗菌药物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腹泻加重。
腹胀腹泻的误区
1、 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婴幼儿腹泻的病因较为复杂,除了个别情况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治疗外,绝大多数都是病理性的,这其中少数是由于气候变化、饮食改变、腹部受凉、肠道过敏等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其余均为感染性腹泻。炎热季节(3—9月)细菌性肠炎约占70%,寒冷季节(10月—次年2月)病毒性肠炎约占50—80%。非感染性腹泻只需进行脾胃功能的调理,而感染性腹泻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要有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不能滥用抗生素。
2、严格控制饮食,保障水分供应。
饮食控制包括乳母和患儿二个方面,乳母在此期间应选择相对清淡的饮食,忌食生冷食物;患儿忌食鱼、虾、肉、蛋及水果,以米粉、大米稀饭、烂面条、稀释奶为主。〈4月的患儿,若病程在2周以内,应坚持母乳喂养,超过2周,应改用腹泻专用配方奶粉喂养。在控制饮食种类及数量的同时,要注意保障水分和盐的供应,以防止脱水的发生。腹泻恢复期一般需1周左右的时间,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缓慢恢复至正常饮食。
3、了解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特点,配合医生治疗。
婴幼儿腹泻与成人腹泻完全不同,成人因其胃肠功能发育完善,感染性腹泻抗感染结束后,病情基本就痊愈了。而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感染阶段,应用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经过化验检查确定感染已被控制(此时可能大便次数和性状仍无改善,这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即应停用抗感染药物,但这并不是治疗的结束,应及时进入第二阶段,调节脾、胃、肠的功能,直至腹泻痊愈。
小儿感染性腹泻有哪些特点
小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引起腹泻。小儿腹泻通常突然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情进展快,宝宝腹泻时,由于呕吐、腹泻丢失大量身体里的水分,加之呕吐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威胁宝宝健康。因此,小儿出现腹泻后,如怀疑为感染性腹泻,因及时就医,根据病因给予恰当治疗。
得了小儿腹泻家长莫恐慌
小儿发生腹泻,应及时就诊,弄清腹泻原因。
若为细菌感染性腹泻,就要使用抗生药,首选对细菌敏感的抗生药,慎用有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氟哌酸等。不能频繁换药,一般需用药3天若无效才考虑换药,也不能稍有好转就停药,应待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2-3天方可停药。
病毒感染引起腹泻,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7-10天。一般不用抗生素,注意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即可,可用简易口服补液防止脱水。若为功能性腹泻,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忌食生、冷、硬及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补充肠道益生菌,亦可适当用物理疗法和服用助消化健脾胃的药物。
对家长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做好小儿腹泻的预防。婴幼儿最好母乳喂养,添加辅食不可过急,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每次只添加一种,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孩子食欲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再考虑添加第二种。夏季是病原菌滋生的季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对于预防夏季小儿腹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