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肾衰竭的三个分期表现

急性肾衰竭的三个分期表现

一、少尿期

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③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④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

⑥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三、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的临床特点是肾功能迅速(数天至数周)持续减退(氮质血症)时出现的临床情况,少尿可有可无。急性肾衰(ARF)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病因如果诊治得早,是有可能逆转的;某些引致急性肾小球血管性和小管间质性肾病的肾性病因,如恶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细菌感染,药物反应及代谢疾患(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也是可以治疗的。

肾前性氮质血症约占ARF病因的50%~80%;肾灌注不足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外液丢失或心血管疾病。肾后性氮质血症约占5%~10%。泌尿系统排尿和集合部分的各种梗阻是其原因。ARF的肾内在病因常与肾脏长时间缺血(出血、手术)或肾毒素有关。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ARF。

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有什么区别

肾功能衰竭三个月以上可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到最晚期,称之为尿毒症,一般肌酐大于707微摩尔每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纠正贫血,降毒素,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是可以维持不需要透析治疗的。当发展到尿毒症期的时候,患者就要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说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

肾衰竭的科学诊断措施是什么

在临床上,肾衰竭疾病分为了少尿期、非少尿期等几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患者的身体状况是有差异的。为此,大家一定要对肾衰竭的相关病因进行了解,然后远离此病。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肾衰竭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是什么。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血尿等临床表现。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5)B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6)ARF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以上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2.AFP的诊断思路 临床上要正确诊断AFP还应参考按下列思路进行:

(1)区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如临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动态观察资料,就诊时即表现为肾衰竭者,需认真鉴别是急性肾衰竭(ARF)还是慢性肾衰竭(CRF)。下列方法对鉴别有益。

①病史资料:夜尿量增多超过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数增多(此种情况需除外前列腺肥大等影响因素),既往肾脏病、高血压、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肾衰竭。

②化验检查:贫血可见于慢性肾衰竭,也可见于肾小球性或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而肾小管性ARF多无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为肾小管性ARF。急性肾衰竭多无明显的钙磷代谢异常。

③B超检查:肾脏体积大小对鉴别ARF和CRF意义重大,操作方便。一般情况下,肾脏体积增大提示为ARF,此时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变等;若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诊断CRF无疑。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及肾内结构对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须注意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应由操作熟练、经验丰富者完成,必要时应重复此项检查。若肾脏体积及肾实质厚度接近正常,鉴别困难,须借助其他检查。

④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⑤肾活检:肾衰竭时行肾穿刺活检应严格把握指征,充分评估肾穿刺的获益和风险,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病理诊断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明确急性肾衰竭的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慢性肾衰竭表现为硬化性肾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急性肾衰竭则可有新月体肾炎、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等表现。

(2)区分肾实质性ARF与肾前性、肾后性ARF:因3种ARF的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①肾前性ARF具有以下特点:A.存在脱水、失血、休克、心衰的基础病因。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这是由于两种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的机制不同所致。C.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钠排泄减少。D.补液试验,具体方法为1h内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观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为肾前性ARF。

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肾前性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应用尿诊断指数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应用利尿药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②肾后性ARF的特点: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B.表现为突然无尿或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C.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梗阻、反流等表现。

若能除外肾前性及肾后性ARF,则为肾实质性ARF。

③肾实质性ARF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其病变部位。常见的肾实质性ARF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

A.肾小球性ARF:见于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常伴有高血压。病史中往往缺少肾缺血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因素。

B.肾血管性ARF:见于肾脏小血管炎或微血管病,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但肾外表现常见,如肺部病变、外周神经损害等,常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血沉增快、贫血。

C.肾小管性ARF:即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肾脏缺血、中毒等明显诱因,如脱水、休克、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功能恶化迅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ARF,多无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D.肾间质性ARF: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肾小管功能损伤较重,常伴有肾性糖尿、尿比重下降、白细胞尿等表现。另外,肾皮质坏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肾乳头坏死常有明确诱因,诊断不难。

肾衰竭疾病只有经过了诊断工作才能够得到确诊,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肾衰竭疾病影响到的不只是患者本人,而是整个家庭。许多人面对肾衰竭疾病的发病率往往是战战兢兢地的。为了避免伤害加剧,最好是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急性肾衰竭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急性肾衰竭(AR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肾功能下降可发生在原来无肾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原以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突然肾功能急剧恶化。2005年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网络(AKIN)将急性肾衰竭命名为急

性肾损伤(AKI):肾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突然(48小时以内)下降,表现为血肌酐绝对值增加≥0.3mg/dl(≥26.5μmol/l),或者增加≥50%(达到基线值的1.5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小时(排出梗阻性肾病或脱水状态)。AKI概念的提出与诊断分期,对危重症ARF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均有其积极意义。

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有什么区别吗

一、临床诊断不同。这里说的诊断,并不是根据患病时间的是非来判定,事实上,很多的研究表明:病期是非作为论断依据尤其是慢性肾衰竭并不可靠。而是指根据病史是非,并参照其他指标,如 急性肾衰竭 尤其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酶、刷状缘抗原,尿腺苷结合蛋白水平会上升。

二、病理诊断不同。肾 活检 病理诊断是鉴别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标准。

三、预后不同。急性肾衰竭病情进展多较迅速,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但急性肾衰竭若能正确诊断公道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常能痊愈或缓解。

慢性肾衰竭做哪些检查

一、基础疾病的诊断 早期的慢肾衰的基础疾病诊断较易,这主要是肾脏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危险性较小,而诊断意义较大。晚期的慢肾衰则诊断较困难,但仍是重要的,因有一些原发病,可能仍然有治疗价值,如狼疮肾炎、肾结核、高钙血症肾病等。

二、寻找促使肾衰竭恶化的因素 肾脏有强大的贮备能力,当肾功能只有正常肾功能的25%~35%时,在通常情况下,患者仍可无慢肾衰的症状。但在此时如稍加重其损害,则患者即可迅速出现慢肾衰的症状。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有:①血容量不足: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慢肾衰,常见于有钠水丢失的患者。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表现者,则血容量不足的可能性极大;②感染: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伴低血压时对慢肾衰影响尤大;③尿路梗阻:最常见的是尿路结石;④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⑤肾毒性药物: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x线造影剂等;⑥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⑦高血压:如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的降压过快过剧;⑧高钙血症、高磷血症或转移性钙化。

三、影像学检查

虽然各种影像学检查都能检测肾脏大小,但是临床常用B型超声检查。B超检查除能准确测量肾脏体积帮助鉴别外,观察肾实质回声高低对鉴别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急性肾衰竭时肾脏常明显充血、水肿,故双肾体积常增大,肾实质中锥体呈低回声清晰可见;而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硬化、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故双肾体积常缩小;肾实质回声普遍增强。

四、实验室检查

用于鉴别急、慢性肾衰竭的化验主要是指甲肌酐检查及头发肌酐检查。指甲(头发)肌酐化验常只在肾脏影像学检查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无帮助时(即肾脏大小正常时)才应用。指甲(头发)肌酐正常而Scr明显增高者,提示急性肾衰竭;指甲(头发)肌酐及Scr均增高者,提示慢性肾衰竭。指甲(头发)肌酐化验较易出现误差,具体应用时一定要有严格质量控制。

五、分期

慢性肾衰竭确诊后,尚应根据GFR或(和)Scr水平进行分期。其分期标准各国不同,现将我国肾脏病学界1992年制订的标准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0年于K/DOQI(Kiden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中公布的标准作一简介。

肾衰竭的原因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肾衰竭不及时治疗易致尿毒症

肾脏从出现病变开始是呈逐渐发展的态势,若不进行治疗,肾脏会逐渐的丧失肾功能,导致肾衰竭,严重的会引发尿毒症,相信大家对尿毒症的危害一清二楚,所以希望大家抓紧治疗,务要耽搁。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通常来说,肾脏从出现病变开始,患者会逐渐的丧失肾脏功能,起初可能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肾衰竭的出现,肾脏的损伤越来越严重,进而可能会引发尿毒症。

为此我们先了解一下肾衰竭的分期。

肾衰竭主要是由于肾脏出现未知的病变,而且这种病症没有得到很多好的治疗。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功能逐渐减退,从而造成了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1、肾功能代偿期,对于这个时期的,一般会出现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水及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

2、氮质血症期,对于这个时期的患者,患者一般会出现肾功能损伤,肾浓缩功能障碍,临床上可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及全身轻度的不适,均可致肾功能迅速减退而衰竭。

3、肾功能肾衰竭期,这个时期的肾衰竭,一般表明肾脏严重受损,肾贮备能力丧失严重化,不能维持机体内的代谢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尿毒症期,此期已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晚期,即尿毒症期,临床表现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全身多脏器管功能衰竭。

哪些饮食因素会导致肾衰竭

很多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了肾衰竭,肾衰竭容易发生于中老年人。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病因:

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诱发慢性肾衰竭疾病的病因有:

1、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引起各种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肾小球肾炎,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可以在几个月内出现,也可以迁延几年,直到血清尿素和肌酐上升,肾功能降至正常人的一半,症状才会出现。有时发病后几年,直到可怕的尿毒症症状出现后,才诊断患有肾小球肾炎。

2、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占慢性肾衰发病率的第二位。肾小管萎缩、纤维化、瘢痕化导致肾小球血液供应减少和肾功能减退,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之一。

3、糖尿病性肾病

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人可出现肾脏并发症,特别是青年型或I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这常常是肾脏受累的第一个指征。出现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大约一半在5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网状内皮系统、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可同时出现。

急性肾衰竭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按传统分发可分三类:

1、肾前性:主要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肾缺血。

2、肾后性:肾后性因素多为可逆性,及时解除病因常可使肾功能得以恢复,常见因素有尿路结石、双侧肾盂积液、前列腺肥大和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肾实质性:(1)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肾衰竭类型,约占75%-80%,大都可逆。(2)急性肾间质病变常见的病因有过敏性,主要由药物引起(如二甲氧苯青霉素、利福平、磺胺类等)、感染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病毒等)、代谢性(如尿酸肾病、高钙血症等)、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3)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多发性小血管炎、肾皮质坏死等。

肾衰竭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血容量不足

1)消化道失液:如呕吐、腹泻。

2)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大量出血会引起的休克或血容量不足,有时两者也会共存,肾严重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变性及坏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肾衰竭的原因。

3)皮肤大量失液:见于中暑或大量出汗之后未及时补充血容量。

4)第间隙失液: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大量液体进人第间隙引起严重血容量不足,导致肾衰竭。

5)过度利尿:利尿可引起失水失盐。

肾灌注不足

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血量严重不足而导致肾灌注不足,见于:

1)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时更易合并急性肾衰竭。

3)心包填塞:此时体循环淤血,严重影响心排血量。

4)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5)大面积肺梗死。

6)严重心律失常。

肾衰竭的科学诊断措施是什么

在临床上,肾衰竭疾病分为了少尿期、非少尿期等几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患者的身体状况是有差异的。为此,大家一定要对肾衰竭的相关病因进行了解,然后远离此病。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肾衰竭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是什么。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5B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6ARF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以上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2.AFP的诊断思路 临床上要正确诊断AFP还应参考按下列思路进行:

1区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如临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动态观察资料,就诊时即表现为肾衰竭者,需认真鉴别是急性肾衰竭ARF还是慢性肾衰竭CRF。下列方法对鉴别有益。

①病史资料:夜尿量增多超过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数增多此种情况需除外前列腺肥大等影响因素,既往肾脏病、高血压、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肾衰竭。

②化验检查:贫血可见于慢性肾衰竭,也可见于肾小球性或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而肾小管性ARF多无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为肾小管性ARF。急性肾衰竭多无明显的钙磷代谢异常。

③B超检查:肾脏体积大小对鉴别ARF和CRF意义重大,操作方便。一般情况下,肾脏体积增大提示为ARF,此时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变等;若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诊断CRF无疑。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及肾内结构对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须注意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应由操作熟练、经验丰富者完成,必要时应重复此项检查。若肾脏体积及肾实质厚度接近正常,鉴别困难,须借助其他检查。

④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⑤肾活检:肾衰竭时行肾穿刺活检应严格把握指征,充分评估肾穿刺的获益和风险,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病理诊断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明确急性肾衰竭的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慢性肾衰竭表现为硬化性肾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急性肾衰竭则可有新月体肾炎、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等表现。

2区分肾实质性ARF与肾前性、肾后性ARF:因3种ARF的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①肾前性ARF具有以下特点:A.存在脱水、失血、休克、心衰的基础病因。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这是由于两种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的机制不同所致。C.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钠排泄减少。D.补液试验,具体方法为1h内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观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为肾前性ARF。

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肾前性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应用尿诊断指数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应用利尿药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②肾后性ARF的特点: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B.表现为突然无尿或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C.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梗阻、反流等表现。

若能除外肾前性及肾后性ARF,则为肾实质性ARF。

③肾实质性ARF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其病变部位。常见的肾实质性ARF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

A.肾小球性ARF:见于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常伴有高血压。病史中往往缺少肾缺血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因素。

B.肾血管性ARF:见于肾脏小血管炎或微血管病,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但肾外表现常见,如肺部病变、外周神经损害等,常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血沉增快、贫血。

C.肾小管性ARF:即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肾脏缺血、中毒等明显诱因,如脱水、休克、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功能恶化迅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ARF,多无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D.肾间质性ARF: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肾小管功能损伤较重,常伴有肾性糖尿、尿比重下降、白细胞尿等表现。另外,肾皮质坏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肾乳头坏死常有明确诱因,诊断不难。

肾衰竭疾病只有经过了诊断工作才能够得到确诊,相信大家都是了解的。肾衰竭疾病影响到的不只是患者本人,而是整个家庭。许多人面对肾衰竭疾病的发病率往往是战战兢兢地的。为了避免伤害加剧,最好是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以表现为乏力, 这主要是由于贫血导致的,在慢性肾衰竭三期以上的病人一般都合并有贫血,会导致患者乏力、心慌、面色苍白。 同时患者可以有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毒素的升高引起来的。 另外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水肿、 喘憋,这是因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一般都存在有尿量减少的情况。 出入量明显大于出量,时间长了以后患者的循环血容量增加导致心衰。

相关推荐

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肾衰竭 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急性肾衰竭也是肾衰竭的一种,它病情来的比较快速,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身体。 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 2.慢性肾衰竭 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着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这跟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身体有不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就医。 慢

肾衰竭病因有哪些

常见的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原发病有:创伤、感染、其他脏器病变及细胞质中毒等。 创伤:战争中创伤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和战伤死亡率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由于运输工具的发展,使伤员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就可到达医院,严重创伤如挤压伤、烧伤、创伤休克、创伤感染等都能及时处理。因此,死亡统计中急性肾衰竭的数字已大为下降。 感染:胆道或胃肠道手术后,一些对抗菌素有抗药性的细菌往往引起败血症或毒血性休克;严重的急性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均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往往甚难治愈。 其他脏器的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腹腔内脏穿孔,均可

肾衰竭和尿毒症有什么区别啊

肾衰竭和尿毒症都是由于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而引起的,都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很多患者认为他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不是的。那么尿毒症和肾衰竭有什么的区别呢,以下为作了详细介绍。 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不是一回事是肾功能不全的两种不同的症状,尿毒症是肾衰竭进一步恶化的最终肾病形态,也就是说,尿毒症要比肾衰竭严重的多。 肾衰竭即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肾衰竭在医学上共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排泄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尿素氮及血

肾衰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肾衰竭可以算是一种常见的肾病了。肾衰竭,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导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疾病,其中的危害不说大家也都明白了吧。试想下如果人们没有肾脏,那就像联网的电脑没有防火墙一样,当初都是病毒。听了这么多介绍,很多患者不免问道:肾衰竭的原因是什么? 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权威专家称: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则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原有肾脏病变的老年患者尤为多见。心肺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间较肾毒性者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可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 防治急性肾衰竭时应注意维持有效的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若注射呋塞米后仍然无尿或少尿,则提示急性肾衰竭。此时应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急性肾衰竭有什么类型

一、感染型肾衰竭 对于有病毒、细菌引起的肾衰竭,我们称它为感染性肾衰竭。好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毒感染主要有病毒性肺炎、脑炎、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感染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 二、休克型肾衰竭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而引发的肾衰竭,我们称之为休克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有出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源性循环衰竭等。 三、压型肾衰竭 由于肾脏内部严重的挤压,而形成的的肾衰竭,我们称之为压型肾衰竭。其肾衰竭病因及临床过程极为复杂。它是临床上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类型。 四、溶血型肾衰竭 血型不配合

急性肾衰竭的分类

分类: 肾脏病及相关知识 又到春节来临时, 每年这段时间, 肾脏科总要忙碌一阵子,因为, 总有几个需要做透析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这就奇怪了,过春节怎么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上升? 因为生鱼胆中毒,过年了,杀鸡宰鱼,有人就会顺便吞几个生鱼胆,清热解毒,这下坏了,搞了个急性肾功能衰竭,到医院去过年.切记, 生鱼胆不但不能清热解毒而且肯定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千万不能吃!那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如何发生的? 又是如何治疗呢? 急性肾衰竭(ARF)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坏转,

诱发急性肾衰竭的因素有哪些

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什么?急性肾衰竭(arf)很常见,涉及内、外、妇、儿、传染和创伤等各个学科。arf发生之前往往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具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可称为属于易致arf的高危人群,重视这些危险因素,予以正确的处理,可预防急性肾衰竭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有: 1、老年人及幼儿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老年人肾脏功能退化、且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下降,对肾毒性药物的敏感性高,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幼儿易,出现脱水、低血压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低血容量:各种原因所致大出血;肾脏及胃肠道液体丢失,皮肤液体丢失(如烧伤、过度出汗)等造成

关于肾衰竭啥时候发作的回答

情况一:患者起初是急性肾衰竭,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衰竭。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百分之十左右。 情况二:有过急性肾衰竭的,经过治疗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衰竭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情况三: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衰竭病史,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

慢性肾衰竭分为这样三个时期

一期:肾功能代偿期:在这个时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比正常人下降好几百倍,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出现明显的退化。此期肾单位减少约20%-25%。肾贮备能力虽已丧失,但对于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力尚好,故临床上无特殊表现,血肌酶及血尿素氮通常正常或有时轻度升高。二期:氮质血症期:这时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进一步下降,肾单位会减少一半以上,肾浓缩功能也会出现明显的障碍,出现夜尿或多尿,不同程度的贫血,常有氮质血症,血肌酐、尿素氮增高。临床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全身轻度不适等。此期如忽视肾功能保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