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璇玑在身体上的部位 璇玑的功效与作用

璇玑在身体上的部位 璇玑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

2、按摩璇玑穴的功效:宽胸利肺、止咳平喘。

璇玑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璇玑穴的作用

璇玑穴,又名旋机,为任脉之腧穴,本穴具有宣发上焦气机,通滞去瘀,消肿止痛,润燥滋枯,下气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喉痹,咽肿,胸胁满痛,咳逆上气,咳嗽,气喘,肺痈,水浆不下等症。

中医璇玑位置 璇玑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内侧神经(第3至第4颈神经纤维组成)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布和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胸廓内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沿胸骨外侧缘约1.25cm垂直下降,至第6肋间隙处,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两终支。胸廓内动脉前穿支是自上位第5-第6个肋间隙穿出,共5-6个小支,在女子,小支至乳腺内侧部,特称为乳房支。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

3.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皮下,为扇形扁肌,由胸前内,外侧神经(第5至第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纤维组成)支配。

4.针的深面为胸骨柄。

璇玑的意思是什么 璇玑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璇玑穴,直刺0.3—0.5寸

3、艾灸方法:璇玑穴艾条灸5—10分钟,璇玑穴,艾炷灸3—5壮。

4、按摩方法:找到穴位后,以中指指腹按揉该穴位20分钟左右,在揉动的同时深呼吸3次。

璇玑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璇玑穴属于归属任脉,在人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强的,位于于人体的胸部,胸骨上窝下1寸,前正中线上。

璇玑穴又名旋机,属于任脉之腧穴,生活中适当进行按压,具有一定宣发上焦气机、通滞去瘀、消肿止痛、润燥滋枯以及下气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前、咽喉肿痛、积食等症状。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按摩璇玑的好处

用双手沿胸肋自上而下向左右两旁分推,再自鸠尾处向脐上直推,最后摩腹部,称开璇玑;开胸3-5次,开璇玑50-100次。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发热,气急,痰喘,胸闷,呕吐,厌食,腹泻。开胸和开璇玑涉及腹腔多个穴位,可起到宽胸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消食止泻的作用,对于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均有良好效果。

璇玑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璇玑对症配伍治疗

璇玑宣发气机,通滞祛瘀,消肿止痛,止咳平喘;气海调气补气,培肾补虚,温阳固精,散寒止痛,利湿消肿,止血止带,纳气平喘,璇玑位于上,以宣通肺气为主,气海居于下,以培补元气为要。二穴合用,一上一下,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互制其短,各展其长,通宣理肺,纳气平喘之功益彰。主治慢性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症。

璇玑为任脉腧穴,位于天位,有宣通胸阳,降逆止咳之功;巨阙为任脉腧穴,心之募穴,位于上腹,有和胃利膈,调气安神之效,璇玑走上,宣通肺气,巨阙行下,清心安神,二穴配伍,一上一下,一肺一心,宣导宗气,宽胸利膈,宁心安神之效益彰,主治咳嗽证属痰饮为患,宗气不宣者;胸痹诸症,证属痰浊,血瘀等阴邪凝结,以胸阳不振,气机闭阻,络脉不通者;呕吐,呃逆,食管痉挛者。

璇玑为任脉经穴,位于胸腔上部,起下气平喘,降逆止呕,消肿止痛,宣通阳气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乃本经脉气会合之处,有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之功。璇玑以宣通上焦气机为主,足三里以调和中焦气机为要。璇玑升清,足三里降浊,二穴配伍,一升一降,调和上,中二焦,消食化积,开胃增食之功益彰。主治脾胃不运,消化力弱,饮食不节,积滞内停,脘腹胀满,嗳气酸臭,恶心厌食,大便不爽,舌苔白腻,咳嗽,气喘等症。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片 璇玑穴的功效与作用

璇玑属任脉,位于胸部,内应肺脏气道,当人吞咽之时,喉骨环圆转动,穴当其处,故本穴可宽胸理气,清肺利咽,主治咽喉诸疾。

璇玑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璇玑穴取穴方法

具体如下:

保持身体仰卧位,在胸部,取胸骨角中点与胸骨上窝中央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相关推荐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片 璇玑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处。 简易取穴:仰卧或正坐,在胸部,于前正中线上,胸骨柄中点处取之。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肝气犯胃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攻撑作胀,痛连胁肋,嗳气频繁,或兼呕吐酸苦,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发作常与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期门,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平补平泻法。 针灸方义:本病以肝气郁结为本,故以俞募配穴法,取肝俞(筋缩八阵),期门相配,并配以至阳八阵,脊中八阵以疏肝解郁,理气痛经,条达气机;足三里,内关配以河车路和调胃气,疏通胃络,全方共具舒肝和胃定痛的功效。 脾胃虚寒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隐

下脘痛咋回事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

胃疼针灸哪个位置 伤湿食型胃疼针灸

证候: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矢气臭秽,舌苔厚逆,脉滑,一般有伤食病史。 治法:行气导滞,和胃止痛。 针灸处方:至阳八阵,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中脘八阵,璇玑,足三里,内关。 手法:杵针用泻法。 针灸处方:因食滞所伤,治疗首当行气导滞,气行滞消则胃和,胃和则络畅而痛止,故选璇玑配胃的募穴中脘(八阵),至阳八阵,功专调理胃腑气机,导除积滞,足三里,内关,筋缩八阵,脊中八阵,河车路善于调理肝,脾,胃之气机,和络止痛。生冷而致积滞者,加公孙,关元八阵,杵针加灸

手三里穴针刺怎么操作

手三里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或侧卧位,前臂外侧缘,肘横纹以下2寸距外上髁2.2寸,桡骨外侧缘处。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手远侧端。 作用主治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腰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 常用配伍疗法 1.

支气管哮喘按摩哪里

寒哮的按摩方法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白而黏,或者稀薄多沫。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暗,背部寒冷,口和不渴,或渴喜热饮,或伴随发热,恶寒,头疼,舌苔白滑,脉浮紧。 按摩取穴:膻中,天突,璇玑,列缺,太渊,风池,风门,丰隆,肺俞,定喘,胸部,腹部。 按摩手法: 1.患者取坐位,推拿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拇指,食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穴各1分钟;再以拇指按,揉或禅推法推肺俞,定喘,风门诸穴。反复推拿各1分钟。 2.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站于患者右侧, 用拇指按,揉丰隆,列缺,太渊诸穴。每穴持续按压1分钟,以得气为度

魂门的位置在哪里

魂门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2个椎体即为第9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4横指(即3寸),平肝俞,按压有酸胀感。 魂门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 主治病证: 1.肝气不舒,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呕吐,泄泻,黄疸诸病症。 2.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诸症。 3.饮食不下,消化不良,肠鸣,癔病,肝胆疾病。 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

小儿咽喉肿痛怎么推拿

肺胃热盛型咽喉肿痛推拿 主证:咽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或咽部两旁状如蚕蛾,声音嘶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时有痰鸣,可伴随面赤,唇干,咳嗽,舌红,苔黄而干,脉促,指纹青紫,见于气关。 治则:清热消肿,开关利咽。 推拿处方:揉小天心,一窝风,清胃经,清肺经,开璇玑,退下六腑。 推拿方义:小天心通经活络,利咽散结,一窝风发散解表,透邪外出;清肺经,清胃经推肺胃积热,配退下六腑以釜底抽薪,引热下行;开璇玑通上,中,下三焦,开关散结,降气除热,共奏清热消肿,开关利咽之功。 肺肾阴伤型咽喉肿痛推拿 主证:咽部不爽或疼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

云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云门穴位于人体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1)、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距前正中线(璇玑)6寸,当锁骨外1/3折点下方一横指,中府上1寸。 (2)、两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正中处即是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