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用药五点特别注意

老人用药五点特别注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全球有1/7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不合理用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9.9%。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用错药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下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1.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药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服药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药物一起吃,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药。用药前也可咨询药师。服药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3.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药、降糖药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药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药的时间、种类、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药物分装在小药盒的方法记住服药。万一漏服药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一半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4.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一些药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例如安定等安眠药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老人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症状,如果服药后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明显异常,应及时停药就诊。

老人用药也应酌减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都有“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日前,国内一些药学专家纷纷提出,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医生和病人都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用药。而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代谢功能差,在药量上也应酌减,但不要随意将一粒药分成几份服用,最好选择片剂上有划痕的药物进行分割。

国外有报告指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年轻人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70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用药应适当减量。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60—80岁者用成人量的3/4—4/5;80岁以上者用成人量的1/2。也就是说,80岁老人的用药量与10岁儿童的用药量大致相当。

专家建议,对于处方药,老年人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按照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服药。对于那些非处方药(OTC药),老年人应减少服用剂量,但千万不要把一粒药丸割成几份服用,这种做法常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毒副反应。一些药丸被分割后,药剂在体内分解速度改变,生物利用度会有明显变化,药物作用与服药量之间失去定量关系。

老人用药前“三查”

不少老年人因身体不太好而需要定期服药。为防止老年人滥用药,引起不良反应,老人每次用药前应认真进行如下检查:

1、所用药物是否确为病情需要。

2、对所用药物有无过敏反应,有无耐受性。

3、药物剂量、用法是否正确。

需要注意的是,滋补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类药物,均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不可滥用。如鹿茸有补精壮阳的作用,但服用过多,则可发生鼻出血、头晕等症状。又如夜盲症患者,服用适量维生素A可起到治疗作用,但如长期大量盲目服用,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毛发脱落、皮肤干燥、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中毒表现。

老人嗓子痛如何正确用药

首先,老人用药量要小。老人嗓子痛并不是大病,如果用药量过大,就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一般老人的用药量是成人剂量的二分之一,用药时间根据老人的肝脏功能状况而定。老人嗓子痛,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直到个人最适合的剂量,才会产生比较好的疗效。

其次,老人用药种类和用药次数要合理。老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的机会与用药种类也增多。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用了两种药。老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次数多,治疗疗程长,对药物的依赖性也会变强。老人应合理用药,减少对肝肾的负担。

最后,老人用药时间要短。老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年轻人要慢,容易导致药物蓄积,使药物吸收少,因此老人嗓子痛,用药的时间要短,不宜长期用药。

老人用药有新知

有的老人还相信广告的不实之词,哪种药广告见得多,就买那种药。更有甚者,许多老人听信那些街头游医、江湖骗子、“祖传名医”等人的话,买回一些“偏方秘方”。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它们由旺盛逐渐走向衰退,身体的各种疾病也会随之增多,药品的使用也就自然多了起来。但由于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弱势,他们中的部分人往往会凭自己以往对某种疾病的经验,自主购药,简单选用。有的老人还相信广告的不实之词,哪种药广告见得多,就买那种药。更有甚者,许多老人听信那些街头游医、江湖骗子、“祖传名医”等人的话,买回一些“偏方秘方”。这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中总认为多服药比少服药好,服了没有坏处。还有些老年人喜欢经常食用一些“保健品”,他们认为服用保健品的好处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其结果也是危害深重的。老年人用药必须三思而后行,绝不可盲目。

一般说来,老年人用药的种类分为两类:老年疾病治疗用药和抗衰老保健用药。这些药物的使用通常有以下几点值得广大老年人注意:

首先,老年人要依据自己的年龄变化适量用药。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老年人的肝脏因为退行性变化,其解毒功能和代谢功能明显下降,药物容易积蓄于体内,发生药物中毒的可能性会加大。老年人的。肾脏同样也会因为年龄的关系日趋老化,从而产生肾小球动脉硬化症,使肾血流量减少。而肾脏是药物和代谢产物排泄的重要脏器,老年人肾脏功能的显著减弱,也会使药物蓄积体内而中毒。还有,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比年轻时差,有些药物用多了,会引起老年人精神上的反应或者使其失去对药物的敏感性,用少了又达不到目的,如安眠药、抗生素类有毒副作用的药物,用时必须慎重考虑其剂量。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人药物剂量应在壮年人的用量上减少5%,70岁以上减少10%,80岁以上减少20%,具体用多少,老人应按医嘱或根据自己体质的情况来掌握。其实,多大年纪用多少药,教科书和药物说明书上都不会有很详细的介绍,这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自己以往的药物使用情况来判断。对于保健品一类用药,老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保健品当中含有一定的激素类药物,使用时也必须相应减少用量。

其次,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药物。老年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把每次看病以及用药的详细情况记录保管好,不要到需要时手忙脚乱。比如说,肝、肾功能情况,有没有慢性胃肠方面的疾病,有没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对药物有没有过敏史,何种血型以及血压多少等,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服药方面要按医嘱按时按量,不要稍好一点,就停止服药,或者情况加重,就加重剂量,这都是用药之大忌。用药中如果出现用药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红斑、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心率变化等,都必须及时告知医生,不要擅自主张,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再次,老年人要明白“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在临床上,笔者发现很多老年人,喜欢动不动就用“三大素”:维生素、抗生素和激素,以为这些药是万能药,什么疾病都可以治疗。他们殊不知,任何药物用久了,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后果,因此,这些药物没有必要时就不要随便使用。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一定要正确掌握一些常规用药知识,包括一般疾病的常用药有哪些,怎样使用等,像急性心绞痛发作,老年人除了知道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外,还要了解怎样使用以及常规使用量等。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人还应担负起监护老人用药的重任,即认真执行好医嘱,按时给老人服药。对于神志不清的老年人,家人更要认真护理,而且要把药物放在老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以防老人多服、误服。

老人用药分清先后

一、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二、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三、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四、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五、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老人用药要有先有后

1.先取食疗,尔后用药 能用食疗的应先用食疗,此乃一举两得。例如,喝姜汤红汤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菠菜粥可治疗便秘。食疗后仍不见效,可再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不行了再用药。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得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譬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用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其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于进口药物,更要慎重。

老人用药四大坏习惯

一是四五种药一起吃。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

二是偏听偏信。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很多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能尽量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三是不遵医嘱。主要有两种情况:超量服药和减量服药。前者是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治病心切,擅自增加用药剂量,以为这样可以好得快一些,结果常常是增大了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另一种情况是老年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了解,担心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擅自减少用药剂量,甚至认为症状减轻就可以停药,结果却耽误了治疗。

四是乱用补药。老百姓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以人参为代表的滋补品再怎么吃都对身体有好处。可实际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有明确的虚证才需要服用相应的补品。但也不宜久服,长时间服用会引起腹泻、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性欲亢奋、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老人用药应遵循五个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

老人用药杜绝这些坏习惯

四五种药一起吃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服药的种类也不少。但在同一时间内用药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越大。因此,开药时一定要问清医生,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间隔开。 偏听偏信 许多老年人患病初期,都抱有希望尽早治愈的急切心理,一旦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疗效,便更换医院、更换药品,或者偏听偏信,根据别人用药经验进行治疗,甚至听信小广告的虚假宣传,滥用“祖传秘方”、“灵丹妙药”。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绝大多数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

老人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1.不宜任意滥用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2.不宜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就越大。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1次不超过3~4种。 3.不宜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实际上,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4.不宜时间过长 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对于毒性大的

老人用药有什么禁忌

一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二忌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三忌用药过量。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四忌时间过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

老人用药讲究“四不要”

1、不要乱用解热止痛药。解热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消除病因。老年人发热或某处疼痛的原因很多,未查明病因,用解热止痛药虽然能缓解一些症状,但可能掩盖病情,给确诊带来困难或延误治疗时机。有些解热止痛药如去痛片、阿司匹林还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2、不要常服泻药。老年人由于消化器官的功能衰退,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如果常用泻药排便,容易导致结肠痉挛,同时还会影响食物中维生素和钙的吸收,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等。因此,老年人应多食些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肠蠕动,

老人用药要注意哪些事项

同时最多服4种药。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计算用药量不能简单地用“加法”,最好用“减法”。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同时4种以上配伍使用。 不可滥用保健品。不要迷信所谓名、贵、新药,轻信广告滥吃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缓衰老药或保健品之类的东西。多数抗衰老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延年益寿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还有不少骗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看病记录别丢掉。老年人应该保

老人用药的八大注意事项

1、注意药种类不要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2、注意不要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3、注意不要长期用一种药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4、注意不要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5

高血压老人用药注意事项

多头开药。 一般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四处求医,在治疗各种慢性疾患的同时多兼顾开一两种降血压药,多数患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有的多达十几种,无形中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 擅自用药。 有的人认为“久病自成医”,凭着感觉自行增减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常常导致血压骤然变化甚至引发反跳性高血压及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重复用药。 不少降压药是一药多名,甲医生与乙医生开的药尽管药名不同,但是同为一种药,患者并不知晓,长期同时服用,等于加大了药物剂量,从而加大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

老人用药多留个心眼

退休的张总工近古稀之年,患高血压病二十多载,一直服用降压药控制。最近半年来排尿费力,尿不禁,夜尿每晚四五次,经常因尿淋漓不尽弄湿裤子而让他十分尴尬。 到医院看医生,经直肠检查、B超检查等,被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接诊的是一位年轻的泌尿外科医生,给他开了四喃唑嗪(别名:特拉唑嗪、降压宁),嘱他临睡前服用,起初从1毫克(半片)开始,以后根据症状逐渐增量。 张总工取了药,当天临睡前吃了半片,午夜时分,因为尿急,他急忙翻身起床,还未走到卫生间,只觉一阵眩晕眼花、身子无力,一不留神摔倒在地,大腿疼痛难忍。家人打1

老人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

1、老人应该不用或少用药物 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 2、老人需要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