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说胃肠道怎样保养
中医说说胃肠道怎样保养
1、胃肠道和消化系统活动是由植物神经调节的,而精神与植物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对胃肠道的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每餐只吃八分饱。如在吃下顿饭前稍有饥饿感,可始终持有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每餐粗细粮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营养,又能保证每天摄入必要的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可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保持肠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促进消化,防止便秘。
3、提倡戒烟和适量饮酒,如已有消化系统疾病应烟酒立断。
4、不要乱服损伤胃肠的药物,如因病需长期服用,最好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损害。
5、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吃街头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冷食吃得过多,也会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胃肠道遇寒冷刺激时易出现痉挛,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故应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夏天入睡时也应将腹部盖好,防止受凉。
除了以上几点外,人们还可通过腹部按摩或艾灸的方法,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肠道。
从亚健康说中医养生文化
“和”为精魂的养生文化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的内涵是延长生命的时限和提高生活的质量。中医养生文化以达“和”为精魂,即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类本身应“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和”。
为达此“和”态,中医养生文化从理念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未病先防、形神共养、动静互涵、调和脏腑、畅达经络等 在策略上拥有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等 在具体方法上拥有饮食、针灸、按摩、推拿、足浴、音乐等。中医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即“灌其根,培其本,善其后”,防亚健康于未然。
“灌其根”——做好产前养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和体质因素与亚健康的发生密切相关。体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气虚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由于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元气不足而导致亚健康状态的更为多见。
21世纪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前移,其内容包括 从单纯重视生命后期到重视生命全过程,尤其重视生命前期,以至个体发生之前,尽可能将遗传性疾病控制在受孕之前。
中医养生学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开始重视性与生育的卫生。首先,避免近亲结婚。《曲礼》中指出 “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其次,反对早婚早育。提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再次,重视胎教。如夏商周时期的《列女传》已记载了最早的胎教 “太妊者,文王之母也,及其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 最后,现代社会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增强新生儿的体质,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提倡多角度注意养生。一方面男女双方在孕前应注意自身体质,做好产前检查,以保障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 另一方面,要注意房事养生。房事应在安静、舒适、健康、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男女双方患病时不宜同房。
“培其本”——后天的调养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六合之中,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首先要做到顺时养生,顺应气候与阴阳的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各方面综合调养 其次注重调神养生,尤其在现代社会,社会压力大、信息量广,更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过度悲喜,适度缓解心理压力,以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再次,性养生是养生之本,其重大意义在于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惜精护肾,顾护人体生命之本 此外,重视饮食调养,利用食物的属性合理膳食,可有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 最后,传统健身养生、药物养生、针灸推拿养生等,也在现代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善其后”——对尸体的妥善处理
在中医养生学中,尸体的妥善处理是不能忽视的一环。人死后必须严格做好尸体的处理工作,防止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特别是对于生前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的尸体,更要慎重对待。
现今尸体的处理以火化为主,但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还有不少地方存在土葬。腐烂的尸体会对周围的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身体健康。这种环境污染因素对亚健康的产生有加速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养生类纂》曰 “积水沉之可生病,沟渠通浚,屋宇清洁无秽气,不生瘟疫病。”
嘴角起泡中医怎么说
1、口唇疱疹是由于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中医被称为"上火",好发于口唇,口角,常由感冒,发热,疲劳,睡眠不足,心情抑郁,紧张焦虑等因素,致使免疫力下降,使潜伏于体内的疱疹病毒大量繁殖,导致嘴角起泡而发病。开始有灼热感,继而群集水泡,糜烂,结痂,病程约一周左右,可复发。
2、口唇疱疹常在口唇黏膜处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常为一群,也有两三群,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历时一周左右可自愈,亦可反复发作。如果疱疹出现后因机体免疫机制的调整不当,或破溃后而继发感染,会延长病程。
中医说8个养肾方法超有效果
1、深呼吸
方法:
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
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可以再做。
2、热水泡脚
方法:
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
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3、撞背
方法: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身放松,身体后仰,用整个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撞击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
好处:这样可强壮腰肾、疏通经络、循行气血、平调阴阳。
4、握固
方法: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5、用脚后跟健走
方法:
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
好处: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6、提踵颠足
方法:
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
好处: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
7、三元式站桩
方法: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与脐同高,两臂抱圆;同时两膝微屈,重心下沉,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门穴打开。这样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圆,整个人显得十分圆融。
好处:这是一个补益元气的基本站桩法。常做能使肾元充沛、筋骨劲强。
8、摩肾腧
方法:
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由此看来,随处都能做的养肾小动作是超有效的养肾方法,知道怎样养肾吗,中医说8个养肾方法超有效果。
中医说干咳不愈看看耳道
卷一个纸捻轻搔你的外耳道,你会感到喉头作痒,或引起几声干咳,这就是耳咳反射。这一发现始于19世纪德国解剖学家阿诺德的研究,所以又叫阿诺德反射。它像膝腱反射、眨眼反射一样,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因此而发生干咳病,临床上将之称为耳咳反射综合征。
有一位农妇因顽固性干咳,经多次胸部x线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经多种治疗也无效。后来,一位细心的医生从其右侧外耳道内取出一麦壳后,患者干咳即愈。经追问得知,农妇病前曾有打麦史及异物入耳史,但当时未能取出异物。
人的外耳道分布着迷走神经耳支,它与分布于喉头气管的迷走神经有关联,一旦耳支受到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干咳。除了纸捻、麦壳等外来异物刺激外耳道能引起干咳外,外耳道正常分泌的耵聍有时也能引发干咳,但此致病因素常被忽略而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又因病因不明难以诊治,乃至数年不愈,而清除耵聍后顽咳霍然而愈。据统计这种病的发病率约为1/800到1/600。
人们难以想象小小的外耳道异物,竟会使人遭受多年干咳的折磨和虚耗昂贵的诊治费用。由此也可以看出,医生在诊治中细查、细问、多多掌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
看看老中医怎么说润燥养生
同是秋燥也分温凉
“首先得顺应自然规律。”浙江省养生保健协会理事、嘉兴市名中医、嘉兴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陆文彬说,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又有24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特点,顺应这些特点来养生就能让身体更健康舒适,秋天以凉、燥为主要特点,应该抓住这一点进行生活节奏的调整和饮食调理。
陆文彬说,秋天的3个月,润肺非常重要,以秋风为界,可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特征。秋分之前,逐渐从夏天的炎热向秋季凉爽转化,此时的“燥”是因为夏季火气犹在而产生的,因此要用“凉润”,既要降火,也要润燥;而到了秋分以后,气温越来越低,此时的“燥”是因为秋风起而产生的,因此要用“温润”,一些太凉的东西就不适合了。
从生活节奏来看,入秋以后,一定要在晚上11时前入睡,因为夜晚11时到凌晨1时是阴阳转换之时,此时入睡有利于身体自我调节阴阳平衡,而一些年轻人每天都要熬到凌晨1时以后睡觉,就会很伤身体。
润燥佳品推荐
秋分前后吃法也不同
秋分之前,可以吃一些雪梨、杏仁露、紫苏子、莱菔子(也就是萝卜籽)等食物,都具有凉润的功效。
秋分之后,则适合吃猕猴桃、火龙果、山药、丝瓜、冬瓜、芹菜、莲子等食物,可以起到温润的效果。
不论秋分前后,都可以吃梨、石斛、银耳。梨最好连皮吃,挖去梨核,填入冰糖一起煮炖,尤其在秋分之后,这样可以消解梨的凉意,如果有咳嗽还可以加一些川贝一起炖。
石斛得煮水泡茶喝,在秋分之前可以加入菊花一起煮,秋分之后则适合加枸杞、百合一起煮,一般先煮15分钟,再泡水,润燥效果会很好。
银耳则可以加入红枣一起煮,整个秋天都会很合适。而秋季吃莲子则须把莲心去掉,既润燥又不会太凉。整个秋天都应该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比如食醋,可以保肝清肺。
吃蟹、泡脚都有讲究
秋风起蟹脚痒,这个季节嘉兴人都很喜欢吃螃蟹。陆文彬说,吃螃蟹也要看体质,如果本身身体比较虚寒,容易腹泻,那么就少吃一些,而且烧煮的时候要放一些紫苏、生姜,吃的时候要沾醋和姜末。
秋冬季许多人喜欢用热水泡脚,感觉能放松身心,而陆文彬也建议,不要用过热的水来泡脚,最好水温不超过40℃,因为泡脚的主要作用是导引火气下行,助睡眠、宁心安神,如果水温过高,容易让火气逆行,反而不利健康。
中医如何解说亚健康
中医学虽无亚健康状态一词,但中医“谨微防病”、“消患于未兆”的预防学理论形成久远,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由来已久。
中医所谓的“未兆”,不是无病,也不是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气血充盛调畅是健康的根本保障。若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气血失调,形神失养,进而出现亚键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早在《内经》中就阐述了人体阴阳平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并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如果阴阳失衡,即可产生亚健康状态乃至疾病。因此,中医学将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归结为饮食、起居、情志、劳逸失常所致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紊乱,气血阴阳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牡蛎的中医之说
1、张元素: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2、《汤液本草》:牡蛎,入足少阴,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以茶引之,能消结核;以大黄引之,能除股间肿;地黄为之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之药也。
3、《本草纲目》:(牡蛎)补阴则生捣用,煅过则成灰,不能补阴。
4、《本草经疏》:牡蛎味咸平,气微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少阳经。其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烦满、气结心痛、心胁下痞热等证,皆肝胆二经为病。二经冬受寒邪,则为伤寒寒热;夏伤于暑,则为温疟洒洒;邪伏不出,则热在关节去来不定;二经邪郁不散,则心胁下痞;热邪热甚,则惊恚怒气,烦满气结心痛。此药味咸气寒,入二经而除寒热邪气,则营卫通,拘缓和,而诸证无不瘳矣。少阴有热,则女子为带下赤白,男子为泄精,解少阴之热,而能敛涩精气,故主之也。
5、《本经逢原》:牡蛎,《本经》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蛎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栝萎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之怒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痿、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
牙龈肿痛的中医疗法
1中医说我二哥是牙龈肿痛,是由于胃火上盛所致的。牙龈肿痛和牙齿疼痛是不一样的,必须区分清楚。所以老中医就给二哥开了一些降火的中医,清热解毒,调理中气。药材我记得有一味是参地。药太多了,又都被碾碎了,认不出来。中医说,那个西医开的消炎药还是可以服用的。
2老妈回家给二哥熬制中药,熬中药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火候,不要熬干了,=熬干了喝的话可能结果适得其反。药水熬出来很苦的,二哥不想喝了。老中医说可以在中药水里面加一点蜂蜜,保证不会那么苦又可以通肠道。坚持喝了一段时间的中药,再加上消炎药,果然,二哥的牙龈消肿了,不疼了。
3因为是胃火所致的牙龈肿痛,所以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可以补充维生素c和多食用些粗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面包卷什么的,可以通肠道,保证大便畅通,排毒。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多吃南瓜、西瓜、萝卜、芹菜等。
4切一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时重复使用,即可止痛。
注意事项:并不是所有的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的,具体情况要咨询医生才可以,遵从医嘱。 睡前不要吃甜食。
为什么会经常失眠
1、胃肠不好
在睡眠的时候,会因为身体内部必须的血液流向心和脑部的影响,以至于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上的好的睡眠质量。如果在生活上,对于自己的习惯上,出现了睡前胃内的食物没有消化完,就会导致很多血液仍聚集在肠胃帮助消化,而减少供应心或脑的血液量,于是睡眠不好产生了。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精血不足
中医认为,体内所有的物质分为阴和阳两大类,阳类意味着运动的、兴奋的、温热的,阴类主要是静止的、镇静的、寒凉的。白天属于阳气的天地,体内的阳气随之旺盛,所以我们不会困倦;夜晚属于阴气的天地,体内的精血这类属阴的物质会震摄阳气,阳气被强行压住,我们会睡眠。如果体内的精血不足,到了夜晚不足以震摄阳气,就会睡眠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