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即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一、对抗手足口病,父母应该掌握的四个基本点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2、密切观察孩子,警惕重症病例

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另,既往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仍有可能再次被传染,父母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内,应进行隔离。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接触患儿及其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患儿吃剩的食物,切不可再食用。

患儿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污染的玩具、桌椅、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消毒。

二、防控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不可忽视的四个重点

1、落实晨检

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对缺勤的孩子,托幼机构应电话问询家长,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登记报告。

2、掌握正确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3、明确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把握好停课原则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全面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传染

据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主要为EV71为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发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但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因此,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人群密切接触是传播主要途径

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介绍,尽管手足口病传染方式多样,但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所以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病,则很容易传染。

实际上,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机身的完善,大多数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而儿童则因为免疫能力较差,容易被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积极采取措施防控手足口病

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各单位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版要求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继续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系,推进学校防控工作开展。落实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防疫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传播。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随着季节变化,手足口病将进入每年的高发期。新安晚报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了解到,为了防止手足口病,今年我省将对重点场所、重点地区加强防控,其中小学、托幼机构将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手足口病是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2013年我省总发病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部分地区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较往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增加,其中阜阳、宿州、滁州、合肥、蚌埠等地发病和重症病例较多,宿州、阜阳、亳州、六安等地死亡病例较多,南方部分地区有发病上升的趋势。

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疫情以及聚集性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农村地区散居的0~3岁儿童是重症和发生死亡的重点人群,病例较多,重症和死亡个案较多的市、县是防治的重点地区。

预防手足口病不仅是孩子的事

家长注意个人卫生

成人的活动范围广,接触病毒的可能性远大于孩子,所以家长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高发期间少出入公共场所

传染病在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下都极易传播,手足口病也不另外,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家长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自己也尽量不要经常出去公共场所,即便到了公共场所也尽量注意不要触摸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以免携带会病毒,传染给宝宝。

吃饭不要混用餐具、不要相互夹菜

呼吸道分泌物传染是手足口病毒的一个传染渠道,家长在不知自己已是隐性传染者的情况下,与孩子混用餐具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宝宝。家长更不要在餐桌上,用自己使用过的筷子给孩子夹菜,自己使用过的筷子,肯定是有了自己呼吸道分泌物,如果自己是隐性传染者,这种情况下必然是会传染给宝宝。

孩子用品专人清洗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经常清洗消毒,这是很多家长都知道的,但是很多时候是谁有时间谁就顺手做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将病毒传染给宝宝了。因为越多人接触宝宝的物品,宝宝越有可能被感染。

不随意抱别的小孩

因为抱的这个小孩可能已经感染了手足口病,只是还没有发现,成人了抱了这个孩子,在与嬉戏逗乐过程很有可能将病毒感染到自己身上,这样自己成隐性传染全然不知,回家后,还如往常一样照顾自己的宝宝,与宝宝亲密接触,这样一来就会将手足口病传染给自己的宝宝。

当然,也尽量不让其他人抱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有亲密接触,以免将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宝宝。

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常识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科疾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而且以婴幼儿为主。手足口病常识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块了解一下。

患儿表现为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手足口病例全年均可发生,病例往往从4月份开始增多,夏季达到高峰。勤洗手、常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据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预防手足口病,市民可记住15个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由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肠道、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等途径传播,勤洗手、常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正确洗手的方式就是使用肥皂液或洗手液在双手揉搓15秒钟以上。同时注意婴幼儿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也可以提高免疫力。

托幼机构应做好预防工作,如搞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并实行严格的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了解手足口病常识。关键是在家长,家长要做好幼儿的卫生工作,将病毒彻底杜绝掉。

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手足口病的发生基本上都是在小孩子的身上。而且手足口病的发生高发季节也是在每年的春天,春天随着气温的增高,细菌也随之增加,小孩子有贪玩的天性。除了在大人的指引下注意卫生外,很少注意卫生问题,所以很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的预防

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扫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帮孩子筑手足口防火墙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孩子的妈妈们,您阅读完全文后,希望对您预防手足口病有了一定的做法了。根据上述做法,就能大大的减少宝贝们患上手足口病的几率。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类是目前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及隐性感染着均有传染性,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的粪-口传播,其次为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传播。是否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清楚。

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尤其是托幼机构的儿童。成人亦可感染,但相对较少。

手足口病能预防吗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染的关键。

预防原则该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相关推荐

宝宝手足口病潜伏期有多久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在预防上,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饭前、饭后、便后以及处理尿片或其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手足口病高发期还做好以下10点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感染病情,因此在病症高发期期间,我们不知道对方身上有没有携带手足口病病毒,无论对方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避免接触,拥抱甚至亲吻都是不可以的,防止传染或被传染,另外就医时,医院的设备也不要随意乱摸,容易感染病菌。 他人或公用的物品,对于正在手足口病高发期来说很容易沾上手足口病病毒,而且我们不确定这些物品有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为了避免感染手足口病,要禁止使用他人或公用物品。 上厕所后或日常吃东西前都要勤洗手,在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干净双手。自己的唾

手足口病应与口蹄疫相鉴别

一,病原体不同,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人畜共患病原体,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二,传染源不同,口蹄疫病毒只引起偶蹄类(两半蹄子)动物牛,羊,猪,鹿,骆驼等发生口蹄疫,成为人患口蹄疫的传染源,只有先出现兽疫,才有可能使人患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肠道携带病毒的人,属于人类疾病。 三,传播途径不同,口蹄疫是通过接触病畜口腔,蹄冠部的溃疡烂斑,经皮肤粘膜感染的;偶而也有食用了被病毒传染而又未加热(巴氏消毒)的奶感染的,因此,人患口蹄疫是极为散在发生的,手足口病是由于接触病人,通过日常生

小儿手口足病预防措施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目前对患病者的隔离一般不少于2周(由于手足口病患者的排毒期限迄今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告,因此尚难确定其传染期)。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托幼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5岁以下儿童易感,早产儿、婴儿期未能母乳喂养者均更易患病,3岁以下幼托机构儿童是高危人群,男孩由于好动,自身卫生情况较女孩差,因此患病高于女孩。 婴幼儿喜欢吸吮手指、咬玩具,这种特性容易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生。饭前、便后或者没有良好洗手习惯的儿童极易发病。 居住环境卫生差,环境拥挤,空气流通不畅,或有人粪堆积,污水、垃圾滞留均使儿童易感手足口病。 由于病毒喜欢闷热潮湿的环境,因此夏秋季是该病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要严格注意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疫苗有必要打吗 正在手足口病高发期还有必要打疫苗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感染手足口病的话,建议打疫苗。 手足口病的疫苗是只要一经注射就会逐渐在人体产生抵抗力,虽然此时正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但只要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就能获得一定的抵抗力,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此建议打疫苗。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小孩高发期能去动物园吗

最好不要去。 即使家长之前给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但由于手足口病可因20多种病毒感染引起,而疫苗只针对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才有预防效果,因此即使给宝宝提前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也还是会感染上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所以打了手足口病疫苗的小孩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也最好不要去动物园,这种人口密集、容易感染疾病的地方。

手足口病传染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所以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病,则很容易传染。实际上,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大多数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而儿童则因为免疫能力尚不完善,容易被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手足口病高发期可以带小孩去动物园吗

慎玩,避免感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极容易传染的病症,尤其是外出游玩时,不大方便,可能因为孩子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或接触了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而被传染手足口病,而且在病症高发期期间,去动物园这种人口密集的场所,被感染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建议不要去。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动物园、超市、集市、医院、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场、幼儿园等这些人口集中、手足口病患者多的地方都是要避免带小孩子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