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补肾防御致命误区
冬季补肾防御致命误区
误区一:补肾保健品暗示能“壮阳”
较近,网上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号称可“保肾”、“护肾”、“补肾”的保健品,还纷纷打着“壮腰补肾”、“补肾补精”的旗号。在一些广告语中,甚至还直截点明“肾好,你好我也好,才能大家好”、“让男人重振雄风”之类的暗示性语言,以宣传工效。也因此,不少人以为,肾脏就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主要器官,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就能补肾壮阳。
误区二: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就想“补肾”
在医院肾脏科门诊中,医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由于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忘却等来求治,并提出要求,想要“补肾”。有的病人还轻易听信了不法广告中的宣传,任意买,盲目补肾,出现了不良反应后才来就诊。
误区三:肾虚、保肾只是男人的事
不少人以为补肾、保肾就是男人的事,女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实在不然,事实上,女性才是肾病高发的人群,肾病与女性关系更大。
误区四:肾病患者不能正常怀孕
李小姐较近有点烦,自从在医院被查出患有早期肾病综合症后,她一直不敢和丈夫过夫妻生活。夫妻两人原本打算生个“牛宝宝”的计划也被临时搁浅。除了肾病患者,不少肾虚的男女都担心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还能个健康宝宝吗?
喝酸奶八个致命误区
1.酸奶比牛奶更营养
很多人都认为牛奶经过发酵变成酸奶后会更有营养,事实上从营养价值来说,两者差异不是很大。不过,酸奶与牛奶相比,酸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使得它的营养素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此外,牛奶中所含的糖分大部分是乳糖,有部分成人的消化液中缺乏乳糖酶,影响了对乳糖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造成这些人喝牛奶后胃部不适甚至腹泻,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此时可以用酸奶来代替牛奶。
贴心Tips: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如果在喝牛奶的同时,搭配一些淀粉类的食物,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2.喝酸奶多多益善
酸奶,是不是可以随便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呢-当然不是!喝酸奶要注意适可而止,否则很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破坏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尤其是平时就胃酸过多、常常觉得脾胃虚寒、腹胀者,更不宜多饮。
贴心Tips: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每天喝一两杯,也就是说,一天大约食用250-500克是比较合适的。
3.酸奶和酸奶饮料是一回事儿
如今,不仅酸奶的品种琳琅满目,而且酸奶饮料也层出不穷,你很有可能把不是酸奶的"酸奶"买回了家。酸奶是由优质的经过乳酸菌发酵而成的,本质上属于牛奶的范畴;而酸奶饮料,只是饮料的一种,不再是牛奶。
二者的营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酸奶饮料的营养只有酸奶的1/3左右。按照乳品行业的规定,100克的酸奶要求蛋白质的含量≥2.9克,而酸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却只有1克左右。
贴心Tips:酸奶饮料可以作为消暑、解渴的饮品,它在解渴的同时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绝不能代替牛奶和酸奶。
4.酸奶可随意搭配
酸奶和很多食物搭配起来都很不错,特别是早餐配着面包、点心,有干有稀,口感好还营养丰富。但千万不要和香肠、腊肉等高油脂的加工肉品一起食用。
因为加工肉品内添加了硝,也就是亚硝酸,会和酸奶中的胺形成亚硝胺,是致癌物。酸奶还不宜和某些药物同服,如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它们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贴心Tips:爱喝酸奶的你请记住,酸奶很适合与淀粉类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米饭、面条、包子、馒头、面包等。
5.多喝酸奶能减肥
酸奶确实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够有效地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胃肠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而长期便秘和体重增加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酸奶还具有一定的饱腹感,轻微饥饿时喝一杯可以有效缓解迫切的食欲,从而减少下一餐的进餐量。
但是不要忘记,酸奶本身也是含有一定热量的,其热量要比牛奶高一些,如果在塬有膳食基础上额外多吃,同样会引起体重增加。
贴心Tips: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标有脱脂和低热量字样的酸奶,虽然它们的味道不如全脂酸奶那么浓郁醇厚,可是热量低,不会使热量在体内很快堆积而发胖。
6.用酸奶充饥
当你饥肠辘辘时,常常会马上抓起一杯酸奶,一饮而尽-!这样确实能够缓解一下饥饿的感觉,但是最好别拿酸奶充饥。
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大(pH值是2),酸奶所特有的乳酸菌易被胃酸杀死,其保健作用会大大减弱。
还是在饭后l~2小时的时候再喝吧!因为这时胃液被稀释,胃内的酸碱度最适合乳酸菌生长。另外,在晚上喝酸奶好处也更多一些。
贴心Tips:记得喝完酸奶后,特别是晚上喝完后,要及时刷牙,因为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酸性物质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
7.喝酸奶老少皆宜
事实上,酸奶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在肠道损伤后喝酸奶时要谨慎;1岁以下的小宝宝,也不宜喝酸奶。
此外,糖尿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最好别喝含糖的全脂酸奶,否则容易加重病情。
贴心Tips:适合多喝酸奶的人群有:经常饮酒者、经常吸烟者、经常从事电脑操作者、经常便秘患者、服用抗生素病人、骨质疏松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8.酸奶拒绝加温
很多资料上都说酸奶不能加热喝,怕加热后酸奶中最有价值的乳酸菌被杀死,而且口味和口感都会改变,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会降低。
但若只把酸奶加热到微温,酸奶中的乳酸菌就不会被杀死,反而会增加乳酸菌的活性,其特有的保健作用会更大。
贴心Tips:你可以把酸奶连袋或杯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缓慢加温,随着加温晃动,感觉其温和了,就可以饮用了,这可比在寒凉的冬天喝一杯冰凉的酸奶让人舒服很多。
冬季御寒误区多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粘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又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粘膜的面积,使得加温作用进一步增强。这样一来,人体吸入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
误区3:蒙头睡觉比较暖和
有些人吸管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来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全身疲乏无力。
误区5:用热水洗脸更温暖
女性一般比较怕冷,习惯于冬季用热水洗脸,但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一定学过,人体的皮肤也遵循着这个原理。冬季,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还会是皮肤容易产生你最怕看到的皱纹。
正确的方法是最好能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折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误区5:多饮酒可以御寒
数九严寒,及时平常不善饮酒的女性,也喜欢喝家人团圆或与朋友聚会时饮酒,觉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每个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惬意。饮酒后确实会使人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 但酒劲过后,因此大批热量散发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刚喝过酒后出门,更容易因外冷内热引起感冒着凉。
误区6: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在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更容易形成冻疮。
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他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老人冬季御寒就吃7种食物
冬季御寒的食物:羊肉
羊肉是最适合冬季食用的肉类食品,它既可以御寒,又能够补身体,一举两得。羊肉性温,入脾、肾,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冬季御寒的食物:狗肉
狗肉性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铁、钙等营养成份,有温补肾阳、强筋壮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是冬季很好的御寒食物。冬天常吃,也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哦。
冬季御寒的食物:海带
海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在冬季还有御寒的作用哦。从中医角度来说,海水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还有温补肾气的作用。所以,海带可是冬季的很好御寒食物哦。
冬季御寒的食物:韭菜
韭菜性温,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的功效,也是很好的御寒食物。推荐食谱:韭菜炒鸡蛋。韭菜200g,鸡蛋3个,盐、植物园适量,将韭菜洗干净后切断,鸡蛋打在碗里,加盐搅拌均匀。平底锅下油烧热,加入蛋液,炒熟后盛出备用。锅中再倒油,下韭菜翻炒,快熟的时候加盐、倒入鸡蛋拌匀即可。
冬季御寒的食物:糯米
糯米即“江米”,营养丰富,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是冬季很好的御寒、温补食物,可用来煮糯米饭、煮粥等。
冬季御寒的食物:桂圆
桂圆,性温,属于温热性的食物,有补气血、安神、益心脾的功效,冬天适量的多吃,也可起到御寒的作用。
冬季御寒的食物:核桃
核桃,性温,入肾、肺、大肠经,有健脑、补虚强体、润肠通便、防癌抗癌等功效,同样也是不错的冬季御寒食物哦。
男人夏季补肾的4个致命误区
误区一:补肾保健品暗示能“壮阳”
最近,在网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号称能"保肾"、"护肾"、"补肾"的保健品,还纷纷打着"壮腰补肾"、"补肾补精"的旗号。在一些广告语中,甚至还直接点明"肾好,你好我也好,才能大家好"、"让男人重振雄风"之类的暗示性语言,以宣传功效。也因此,不少人以为,肾脏就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主要器官,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
误区二:腰酸乏力就想“补肾”
在医院肾脏科门诊中,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因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等来求治,并提出要求,想要"补肾"。
有的病人还轻易听信了不法广告中的宣传,随意买药,盲目补肾,出现了不良反应后才来就诊。
误区三:年轻人不会得肾病
半年前,25岁的小王开始出现头晕,血压升高。他自行服用降压片,并没引起重视。
就在一周前,小王突然视物模糊,剧烈头痛还伴有双下肢浮肿和恶心呕吐。到医院测量血压,竟然高达210/120毫米汞柱!再进一步检查,原来是肾性高血压!
如今,不少像小王这样的白领都认为自己年纪轻,经常忙于应酬,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虽然也会感到疲惫,但自以为年轻体健,也不在意。他们往往觉得肾虚、肾病总是40岁之后的中年人才会得的病,也未加以重视,更忽略了每年的体检,发现时已是肾病晚期。
误区四:肾虚、保肾只是男人的事
不少人认为补肾、保肾就是男人的事,女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其实不然,事实上,女性才
冬季进补谨防五误区
误区一:不调脾胃就吃大餐
“虚不受补”是人们放弃进补计划的最常见原因。其实,这一认识有一定的错误。黄启辉指出,问题出在进补前没有做好“引补”(先把脾胃功能调好,可吃些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然后再吃大餐),导致脾胃无法耐受“大补”。
误区二:人人都说好 我也买回家
人人都说好的补品,最好别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经常有些人不辨体质,看到别人进补什么自己也跟风,或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结果往往收不到进补的效果。
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淤质、特禀质。而人们的体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体质的混合,如有些人可能既有阳虚,又有气虚,同时还有痰湿。混合体质者和单纯的阳虚者或气虚者进补方法不同,如果辨证错了,就会让人觉得进补没用。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时不能进补,不管是温补的人参、鹿茸,清补的沙参、玉竹,还是平补的枸杞、燕窝,都不能食用。
误区三:一家人分享两片黄芪
补品虽好,但要细水长流。有些人喜欢一次用较多的药材,导致出现“上火”,也有些人“惜药如金”,用一点药材煲汤给全家人喝。进补的药材,必须遵循量要少、持续时间长的原则。人参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过5克,每周服1~2次;阿胶每人每次服用不要超过10克。剂量大了会出现副作用,而剂量太小则不会奏效,曾有一位老伯,听说黄芪能补气,于是每次煲汤,不管用什么汤料,都要往里面放两片黄芪,煮上4000毫升水,让全家人喝两天,这样的用法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
误区四:浓茶送药 不如不补
进补要遵循服药的原则,不能用浓茶送药,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原则,以免药物相互作用,给人体带来伤害,这些服法禁忌大有讲究,详情可咨询中医师。
误区五:进补=喝药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很多人重视进补的方剂,却忽视了日常饮食里也有很多效果较好的进补原料,如羊肉是治疗气血两亏的食物,而雪梨则可以滋阴润燥,是养阴的好帮手等。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不可或缺。
老人冬季当心身体养护区
冬季是个寒冷的季节,也是一个老年人疾病多发的季节,同样也是一个适合进补的季节,因此在这个矛盾的季节里,老人要认清冬季保健的几大误区。
1、两肾保健区 肾主水属冬,每到寒冬腊月,冷气袭人,寒风刺骨,这时护肾至关重要。 (1)推搓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手搓热,劳宫穴对准肾俞穴上下来回推搓,搓热搓红为度。肾气充盈,焕发生命活力,增强免疫功能,抗寒能力特强。
(2)转腰。 腰肾之府,转腰是强腰护肾妙法。俗话说: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两手叉腰,拇指按在腰眼上,四指在前,顺、逆时针各转36次。旋转时要到位,顺时针从左后左前到右前右后,逆时针则由右后右前到左前左后。向左转时左拇指用力按压;向右转时右拇指用力按压。
2、头部保健区 进入冬季人体散发的热量,头部要占50%以上。天气越冷,头部散发热的比例还要加大。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像年轻人那样随便不戴帽子。如何呵护头部,提高其抗寒能力呢 (1)冷水洗脸。 要养成用冷水洗脸的习惯,不仅增强面部功能,也是抗寒妙法。 (2)揉按面部。 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由下而上外旋36次,再从上到下内旋36次。眼、鼻、口整个面部都得到按摩,满面红光,精神焕发,抗寒功能大增。
(3)抓梳头部。 手指沿大脑中线,经过百会,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让头皮有热感。头部有很多穴位,百会穴居中,百会穴是百穴之汇,激活百会,一通百通。大面积抓梳,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
冬季补肾
第一、羊肉汤
羊肉、枸杞、胡椒粉。调理方式:将羊肉洗净后切碎,放进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熬煮,等肉煮熟时,加入枸杞继续将羊肉煮至烂熟,接着放入葱、姜、盐、胡椒粉调味即可。 保健功效:补肾壮阳、养血益精。适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肾虚阳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老年体虚等病症患者。
第二、山药汤圆
材料:山药、糯米、红糖、胡椒粉。 调理方式:将山药研磨成粉末,放进蒸锅里蒸熟,再加入红糖和胡椒粉做成肉馅。将糯米浸泡片刻,磨成糯米粉,再将山药馅和糯米粉做成汤圆放进锅里煮熟即可。 保健功效:健脾补肾。适用于肾精亏损、脾虚少食等病症患者。
第三、双耳汤
材料:黑木耳、银耳、冰糖调理方式:先将木耳和银耳以温水泡发,清洗干净后一起放到蒸碗里,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放到蒸笼中蒸熟即可保健功效:补肾、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喘及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等病症患者
老人冬季保健原则和误区
精神: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冬季主蛰伏闭藏,所以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为了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以保护人体的精气和精神。冬季之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所以,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起居: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应以18℃~25℃较合适,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特别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严寒的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特别是在天气晴朗时要及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
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3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应适量增强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运动:适度锻炼,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药物:益气助阳,滋阴补肾
有民谚称:“冬天进补,春天打虎”,意思是说在冬季适当进补,来年春季身体可以强壮得像武松一样。如今虎是不让打了,但根据自身的状况,适应冬令季节,通过进补以增强体质还是可取的。
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冬季养阴补肾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而滋补肾阴也应注意选择偏于温性的补益中药,如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等。最好用药膳等药食结合的方式。
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成药,具有携带和服用方便的特点,也是冬季进补的较好选择。如肾阴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服用肾气丸、鹿茸膏,气血两虚者服用十全大补丸等都有较好的进补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中药养生保健要遵循中医药的理论原则,首先要辨证论治,再根据具体的证候进行调补,所以各种保健活动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保健误区
误区一: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自己点名要药。
这类多为一些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他们自认为久病成医,当医生提出根据病情需做必要的检查时,他们常常觉得麻烦,没有必要。哪里不舒服,拿点药吃,症状减轻了也就算了。
误区二:略懂一点医学知识,盲目地为自己下结论,跟着广告走。
这类人多为一些有文化、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中老年患者。他们比较注重收集信息,了解情况,往往会因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异常或是长了什么东西而整日不思茶饭。还有一些中老年患者,把药品广告中的适应症硬往自己身上套,一味跟着广告走,千方百计要求医生多用“好药”、“贵药”、“新药”。有的患者更是一种药还没用完一个疗程,就要求医生另换一种药。
误区三:依赖和滥用保健品。
众所周知,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况且有的保健品只是“食”字号。而有些中老年患者明明患有某方面的疾病却不遵医嘱,一味依赖和滥用保健药品。
误区四:很少关注自己。
他们即使有病去看医生,也不愿详细述说病情。有的患者甚至在初诊中已发现有点疑问,需做复查确诊的,也视作儿戏。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好,没有什么不适感觉,思想上放松了警惕,其结果是小疾酿成大病。
男人中年补肾的致命误区
误区一:补肾其实就是壮阳
中医补肾涵盖全面。调补中医的补肾,涵盖了全面调补“肾”概念中的人体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组织、器官,起到调节人体功能,为机体提供“元气”。
肾虚症状中,生殖功能衰退只是其中一种症状。补肾不仅用来解决生殖功能衰退,更是为了身体的其他症状得到改善和康复。
误区二:都是肾虚,只要补肾效果好,吃什么都一样
肾虚分阴、阳,补肾先要对症。中医把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不同类型的肾虚必须使用不同的配方治疗。
有些肾虚者表现为肾阳虚,5大症状是神疲倦怠、腰背酸痛、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典型症状是夜尿频多,其中女人更易畏寒肢冷。有的人表现为肾阴虚,典型症状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
肾阳虚人群占大多数。如果阴虚阳补,阳虚阴补,不仅达不到效果,越补越虚甚至会产生严重疾病。
所以补肾前要先辨明体质属于肾阳虚还是肾阴虚症状,选择适合症状的补肾药。
肾阴虚人群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代表产品,肾阳虚人群宜服用温补产品,其中含有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等。
冬季御寒误区多
误区1:关紧门窗感冒少
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而仅从呼吸道排除的就有149种之多。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空气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误区2:戴口罩可以抵挡寒气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这是因为,人的鼻粘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又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粘膜的面积,使得加温作用进一步增强。这样一来,人体吸入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
误区3:蒙头睡觉比较暖和
有些人吸管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来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全身疲乏无力。
误区5:用热水洗脸更温暖
女性一般比较怕冷,习惯于冬季用热水洗脸,但热胀冷缩的原理你一定学过,人体的皮肤也遵循着这个原理。冬季,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会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感觉面部皮肤紧绷干燥,还会是皮肤容易产生你最怕看到的皱纹。
正确的方法是最好能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折可以逐渐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如同按摩的作用。
误区5:多饮酒可以御寒
数九严寒,及时平常不善饮酒的女性,也喜欢喝家人团圆或与朋友聚会时饮酒,觉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每个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惬意。饮酒后确实会使人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 但酒劲过后,因此大批热量散发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刚喝过酒后出门,更容易因外冷内热引起感冒着凉。
误区6: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在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更容易形成冻疮。
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他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8:皮肤干燥瘙痒一个劲抓挠
冬天的干燥多风很容易使人皮肤上的水分快速流失,缺水的肌肤也就经常会起皮屑和发痒,对付皮肤瘙痒,我们习惯用手去挠,但这样做会更加刺激原本已经很干燥的皮肤,使脱屑情况加重,甚至引起皮肤继发感染。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果,少吃酸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可以在洗澡时用滋润功效强的浴液,并在洗澡后身体皮肤上水分未干时抹些润肤乳液。
误区9:穿双厚靴子脚暖和就行,衣服穿薄点无所谓
老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爱美的女性三九天还常穿裙子,再配双高靴,觉得这样就够了,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当我们身体受冷时么其实首先感到的是心脏仿佛被冻得收缩成一小团,然后才是身体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护好心脏很重要。另外,受凉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天更易患的急病,尤其是月经期间,身体的保暖尤为重要。因此,只有脚暖和是远远不够的。
冬季补肾正当
虽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主张冬季尽量减少性生活,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寒冷的冬季合理规律的性生活不但会使夫妻双方解除生理上的性压抑,而且可以使夫妻双方心理上得到充分满足,同时辅以补充适当的食物和药物,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尽可能排除不利因素,两者结合最终可以达到 “性命双修”的境界。
冬季性爱必不可少
古代有关冬季减少性生活的说法,多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严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多的性生活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而又无法得到有效地补充,于是出现身体抵抗能力的下降,最终影响身体健康。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条件比古人优越得多,对性的要求也更为强烈,因此即使在冬季,性生活的次数和时间也不必大量减少。反而,科学合理的性生活会使夫妻双方身心更加健康,因为长期缺乏适当的性爱活动会使人产生多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需要强调的是,冬季不限制性生活次数,并不是说可以毫无限制的放纵自我,同样要求遵循适度原则。因为人体各有差异,所以冬季性生活的频率因人而异,检验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看通过性生活是否可以使双方身心愉快、精力充沛、增加夫妻感情,如果可以则说明性生活频率是合理的,否则即为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
古人有关冬季禁欲的说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由于冬季寒冷,人体阳气内敛,适当减少性生活确实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性生活时夫妻双方往往随心所欲,赤裸相见,在性生活过程中,全身许多脏器和组织都处于紧张的状态,神经系统高度兴奋,高潮过后身体疲乏,机体御寒能力下降,冬季寒冷的天气容易使人伤风受寒,继而可能引发男性前列腺的疼痛不适,严重影响性生活质量,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冬季进行性生活的前提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寒冷因素的影响,在尽情享受性爱的同时,保护身体健康。
冬季补肾正当其时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才能有效抵御寒冷,因此冬季营养物质在体内最易吸收和储存。健康的身体是尽情享受完美性爱的前提,而冬季是一年中最容易通过调补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季节,例如中医就有“夏病冬治”的理论。因此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节。冬季补肾可以采用食补和药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学的观点,人体的体质各不相同,在采用食补补肾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补充。如肾阳虚者,应以温补肾阳的食物为主,因为羊肉、狗肉性温热,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所以对于肾阳虚体质的人应多食用羊肉、狗肉等。肾阴虚者,则以补肾阴为主,其中鸭肉、鹅肉能够滋阴补肾,为肾阴虚体质的首选。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及海鲜、栗子、干果等都可以作为冬季补肾的常用食物。药补的作用相对食补更为明显,因此在选择食补的同时,可以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接受中药治疗,药补和食补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最大限度提高冬季补肾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为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性命双修”注意事项
寒冷的冬季人们多喜欢通过饮酒助“性”,他们认为一方面饮酒可以使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人产生明显的发热感,降低寒冷天气对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饮酒可以使人产生麻痹感,延长性生活时间,增加性生活频率,即所谓的“酒后乱性”。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医自古就有禁止酒后房事的要求,酒后性生活动作往往比较粗暴,女性多半是在没有充分准备下被动进行性爱活动,严重影响夫妻关系和谐,甚至造成女性性器官的损伤。现代医学同样证明,过量饮酒会严重影响男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对男性性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冬季性生活前严禁饮酒是“性命双修”的前提。
冬季寒冷的天气是影响性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性生活前可以适当做些热身活动,加快体内血液循环,调动全身器官,提高自身体温,或者性生活前可以进行温水沐浴,温水沐浴不但可以提高自身体温,而且还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使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性爱活动中。同时,充分的性前戏也是冬季进行性爱活动的有效前提。充分的性前戏可以有效调动性爱双方的性冲动,加速血液循环,提高体温,增进性爱双方的感情,使性爱双方放松,尽情享受性爱的美好。总之,冬季性爱活动前,要尽可能的改善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最大限度降低低温环境对性爱的影响,在尽情享受性爱的同时,达到“性命双修”的最高境界。
性和命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需求,正确处理性和命的关系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前提。冬季气候寒冷,使“性命双修”显得更为重要。科学合理的性生活频率、良好的外部环境、丰富的食物补充、适当的药物治疗是保障“性命双修”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寒冷的冬季,按照“性命双修”的要求进行性爱活动,是提高性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