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是用于计算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的必要素之一,有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达0.80L/L)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可用于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输液及输液量;
减低:见于各种贫血。由于贫血种类不同,血细胞比容减少的程度并不与红细胞计数值完全一致。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大细胞性贫血 (MCV)94~160fl(>94fl) ,(MCH)32~50pg(>32fl),(MCHC)32~36%
正细胞性贫血 (MCV)80~94fl ,(MCH)26~32pg,(MCHC) 31~35%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72~80fl(<80fl),(MCH)21~25pg(<26fl) ,(MCHC)31~35%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MCV)50~80fl(<80fl) ,(MCH) 21~25pg(<26fl) ,(MCHC)24~30% (<31fl)
正常参考值:
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平均红细胞蛋白量(MCH):27~33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6%(320~360g/L)
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目前我国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20g/L或红细胞比容小于0.42,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10g/L或红细胞比容小于0.37。即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色素水平低于上述水平就认为存在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的诊断明确后,还应当对患者的贫血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贫血的其他可能原因(如消化道出血、绝经前妇女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以及探讨贫血的临床影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透析患者透析剂量,评估患者的铁状态及炎症状态等。
贫血的基本检查应包括:红细胞压积/红蛋白、红细胞指数(平均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网织红细胞数、铁指标(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粪隐血试验等。当排除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外的贫血原因以后,非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45ml/min时,此时出现的贫血可诊断为肾性贫血。
水中毒诊断标准
依据有引起水过多和水中毒的病因,如ADH分泌过多、急性肾衰竭等及输入过多液体的病史,结台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所见,如血浆渗透压、血清钠降低,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一般可以作出诊断。诊断时要注意几点:①判定水过多的程度,注意体重变化、24小时出入水量、血清钠浓度;②有效循环容量状态;③血浆渗透压的高低;④起病的急缓;⑤心、肺、肾功能状态;⑥引起的原因等。这些对治疗有指导作用。应注意与其它低钠血症鉴别,本症时尿钠一般大于20mmol/L,而缺钠性低钠血症尿钠常减少或消失。水中毒的诊断:
一、检查
1.电解质
血钠降低,血钾多正常。
2.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降低。
3.尿钠
无明显减少,常大于20 mmol/L。
4.血常规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
5.尿常规
可有尿比重低、蛋白尿等。
6.肾功能
肾衰竭引起水中毒者有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
7.血气分析
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大便化验常规包括7项内容,各种结果代表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4、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7、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 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20)×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而减少;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
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系统恶性疾患、血液病、慢性白血病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可高达10%以上,并可见有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
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如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后者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初生婴儿、儿童属生理性增多。
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人群。严重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低。
单核细胞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
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稚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核细胞增多。
水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检查
1、电解质
血钠降低,血钾多正常。
2、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降低。
3、尿钠
无明显减少,常大于20 mmol/L。
4、血常规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
5、尿常规
可有尿比重低、蛋白尿等。
6、肾功能
肾衰竭引起水中毒者有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
7、血气分析
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二、诊断
依据有引起水过多和水中毒的病因,如ADH分泌过多、急性肾衰竭等及输入过多液体的病史,结台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所见,如血浆渗透压、血清钠降低,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一般可以作出诊断。诊断时要注意几点:
①判定水过多的程度,注意体重变化、24小时出入水量、血清钠浓度;
②有效循环容量状态;
③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④起病的急缓;
⑤心、肺、肾功能状态;
⑥引起的原因等。
这些对治疗有指导作用。应注意与其它低钠血症鉴别,本症时尿钠一般大于20mmol/L,而缺钠性低钠血症尿钠常减少或消失。
婴儿大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2、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4、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5、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7、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