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浸泡引起脚上脱皮 角化鳞屑型足癣
长期浸泡引起脚上脱皮 角化鳞屑型足癣
角化鳞屑型足癣是脚脱皮的因素之一,表现为:
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抗真菌药物外用或口服治疗有效。
这些因素导致手脚脱皮
1、角化鳞屑型足癣
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
3、慢性湿疹
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
手癣和足癣护理
手癣称“鹅掌风”,足癣俗称“脚湿气”,都是由霉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不易彻底治愈。通常或分为水疱型,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水疱型,多在指(趾)间及掌足出现散在或成群针头大小的水疱,并可相互融合,搔抓后水疱破溃渗液,形成糜烂。
糜烂型,在水疱型的基础上,指(趾)间的表皮角质层因受潮湿,形成浸泡性白色腐皮。搔抓后若有细菌感染,可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肿大、蜂窝组织炎和丹毒。
鳞屑角化型,多在掌部,皮肤过度角化、皲裂和脱屑,冬季加重,行走时可有疼痛感。
足癣一般通过接触传染,如拖鞋、洗脚布、袜子等,同时,由于足部局部皮肤湿热,最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故趾缝间霉菌最多,皮损往往容易从趾间开始,可出现水疱。手癣常无明显的水疱,手掌皱纹变宽,皮肤变粗,并有小块脱皮。
患者主要应防止自身感染,避免搔抓传播。足癣往往是自身感染的来源,用手搔脚后即可致霉菌感染,而发生手癣、甲癣和体癣。
治疗手癣和足癣的原则是外用制霉菌药物。
水疱型可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或外搽6%苯甲酸搽剂,每天2次。
糜烂型大多上皮脱落,露出糜、烂面,渗液较多,感觉疼痛,可用0.1%雷佛奴尔溶液冷湿敷。治疗原则以消炎、控制感染。冷湿敷后,外涂0.5%新霉素糠馏油糊剂,在上皮形成后再用制霉菌药物。
鳞屑角化型也称为慢性手足癣。外用药以角质剥脱剂为主,可用10%冰醋酸浸泡,然后外用3—6%水杨酸或6—12%苯甲酸软膏,每天2次,晚间用药后戴上手套,穿上袜子,以免沾污被褥。
除糜烂型足癣外,民间常用温食醋泡洗治疗癣,也有一定疗效。易出脚汗者,可用足癣粉撒在趾间,并每天洗足2次以上。
预防手癣和足癣,平时要注意皮肤卫生,每晚洗脚,袜子洗后在阳光下曝晒。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的毛内、浴巾、拖鞋等。
手癣的症状
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手癣的发病率一般会伴有瘙痒,皮肤症状,手癣在我国发病率高,主要为棕榈有水疱、丘疹、鳞屑,脱皮,发红,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不对称两手掌发病,有些激烈的瘙痒,一般不痒,手掌发病多于手背,有的甚至蔓延到手腕。一般冬季干裂、皲裂现象常年发生一些严重的。
手癣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汗疱型
初发多在掌心和拇、示指间部位,起病急,以水疱为主,群集或散在。水疱部位较深,壁厚而不易破溃,数天后疱液吸收脱屑,鳞屑呈领口形,皮损再向周围蔓延扩散。
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疱及继发湿疹样改变。瘙痒剧烈。多在夏季发病,以须癣毛癣菌为主。
2、鳞屑角化型
开始如皮疹或水泡,起病缓慢,泡罩位置相对较浅,二次细菌感染少,泡壁容易破裂,形成垢痒。
病程反复迁延者出现角化增厚,往往双手受累,波及整个手掌甚至手背。皮损特征为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少汗,明显的角化过度伴有脱屑,由于皮肤粗糙肥厚容易出现皲裂、疼痛,冬重夏轻。常培养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3、水疱鳞屑型
起病多为单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特别是掌心,食指及无名指的掌面,侧面及根部,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4、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跖部若为足癣,则为足跟。皮肤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容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手背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5、浸渍糜烂型
又称摩擦型,好发于手指和脚趾。浸渍呈浅皮,柔软的表面易于剥离,冲洗暴露的侵蚀面甚至骨折。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有异味。
6、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双手,皮损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易皲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适当的治疗有关。
脚后跟脱皮鉴别诊断
足底脱皮的鉴别诊断:
有不少疾病可以引起脚脱皮,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角化鳞屑型足癣: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
3.慢性湿疹: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
4.其他疾病如掌跖脓疱病、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除有全身性或散发性皮损外,手或足也可同时有脱皮。
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患者每年春末与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手脚心就会发生此种脱皮现象。
刚开始脚心出现一些小的白点,以后小白点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像干涸的水疱,表面出现一层发白的角质层,可以自然破裂,脱落下来像一层半透明的薄纸一样。如果不断脱落,留下的就是像地图那样的大片粉红色的新生长的表皮。如果没有等到自然脱落而去撕脱,就会出现出血、疼痛。
脚气脱皮的原因
1.角化鳞屑型足癣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抗真菌药物外用或口服治疗有效。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治疗可外用10%尿素霜,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等。
3.慢性湿疹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
4.其他疾病如掌跖脓疱病、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除有全身性或散发性皮损外,手或足也可同时有脱皮。其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性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服用及皮损局部处理。
手足癣疾病痒吗
丘疹鳞屑型手足癣:皮损位于足缘、足根、足底、红斑、丘疹.
浸渍糜烂型手足癣:皮肤损伤处浸软变白,露出红色
糜烂面,常有剧烈瘙
痒.
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皮损由于角化过度而致皮肤增厚,粗糙、殴裂、疼痛.
水泡型手足癣:好发于足底,疱壁厚不易破,成群分布,内容透明,有瘙痒.
手足癣主要症状
丘疹:是指高出皮面,有米粒大小隆起的小疙瘩,位于表皮和真皮浅层之间。
红斑:其外形有圆形、环形、图环形、半环形等。颜色有深有浅;能够一个一个的发生,也可为多发性,在一个区域内发生多个;有的患处连成一片。
鳞屑:是脱落的角质层细胞,多为白色或灰白色,分为鳞片、核状、等,
用手搔痒,可随之脱落。
浸渍:是指用处皮肤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使皮肤变软、发白、起皱,经摩擦可破裂或脱落,多发生于手足趾缝等处。
教你辨别手足癣:
(1)足癣根据皮肤形态分为水疤型、擦烂与鳞屑角化型。自觉发痒,发生皲裂时可引起疼痛。足癣可反复发生,不易治愈,也可因搔抓继发细菌感染而形成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或丹毒。搔抓及用药不当可引起湿疹样改变。
(2)手癣皮肤损害主要为水疤型和鳞屑型,常单侧发病于手指端屈侧,表现为小水疤、干燥脱屑、粗糙增厚,并逐渐扩展至手掌心及邻近手指及甲板,自觉发痒。由于摩擦及化学刺激可继发湿疹样改变。
(3)甲癣真菌自甲缘或甲侧侵入,向内蔓延,使甲变型、增厚及凹凸不平,呈灰白色或污黄色,无光泽,本病系由手癣传染而来。
手足癣有哪些临床表现
【病因】
致病菌主要是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的原因是在公共浴池洗澡,穿患者使用过的鞋、袜、手套、浴巾等而感染本病。由于红色毛癣菌等致病菌在外界抵抗力强,加之能在损害部位引起角层增厚侵犯毳毛,不易治愈。同时由于病变损害不严重,患者往往不重视及时就医,因此,使本病迁延不愈,不易控制。
【诊断】
1、临床表现
(1)足癣:多见于成人,常在夏季加重,根据皮损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四型,但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
水疱型:以小水疱为主,散在或成群分布,水疱干燥后可有脱屑,多发生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瘙痒剧烈。
丘疹鳞屑型:最常见,多见于趾间,皮损为丘疹鳞屑,界限清楚。足跖及其侧缘反复出现针头大小丘疱诊及疱疹,有不同程度炎性反应和痒感,疱干后脱屑,反复发生,病情稳定时常以脱屑表现为主。
浸渍糜烂型:以4~5和3~4趾间最常见,表现为趾间糜烂,浸渍、发白、糜烂,瘙痒剧烈,可继发细菌感染。
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跟、足跖及其侧缘。表现为粗厚、脱屑、干燥、皲裂。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
(2)手癣:临床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初起为水疱,以脱屑、粗糙、角化增厚。从小片开始,逐渐扩展成大片。常限于一侧手掌。
2、实验室检查:取皮损鳞屑作真菌直接镜检,结果阳性可确诊,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
脚脱皮的治疗方法
一、脚脱皮的原因
1、脚脱皮与角化鳞屑型足癣
1)角化鳞屑型足癣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脚趾、脚底、脚的边缘以及脚跟部皮肤组织上;
2)角化鳞屑型足癣的主要症状是发病部位的角质增厚,皮肤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脱皮的现象,所脱落的表皮主要呈鳞屑形的片状或小点状,并且反复脱落。
3)冬季趾缝间的皮肤,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出现裂隙;夏季也会因为天气的原因产生水疱,伴有疼痛感。如果进行搔抓,还会引起继发性感染。
4)足癣就是通常所说的脚气。要判断脚脱皮是不是由脚气引起的,有以下三个指标:脚脱皮,长泡,瘙痒。如果三证齐全的话,就应该到医院去接受治疗了。
二、脚脱皮的治疗方法
1、用掏米水洗脚,再将一个新鲜鸡蛋蛋壳内的薄膜取下,贴在患处,一天一次,一个礼拜开始见效。
2、把新鲜鸡蛋数枚煮熟,取出蛋黄在铁锅内用文火加热,等蛋黄变焦,渗出蛋黄油后,把蛋黄油敷涂在患处,反复搓擦,每天两到三次,剩下的可密封保存,继续使用。
3、乌梅白芨去癣:首先要准备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每天2次。
4、用金毛狗脊30克,苍耳子、金钱草、五倍子、苦参、当归各15克,加水煮沸,不烫手后浸泡患足,连续数次。
脚上长鸡眼怎么办 鸡眼的形成
鸡眼是一种圆锥形的角质增生物,一般长在脚底,因足底或者足趾长期摩擦和受压而形成。鸡眼有角质中心核,基底露在外面,而其尖端深入皮下。一般走路多或者长期站立的人很容易有鸡眼。一些较瘦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当脚部受压或者摩擦时,更容易使足部的角质增厚,进而形成角质栓。此外,患有慢性角化鳞屑型足癣的人也会伴发鸡眼。
手脚脱皮的几种原因
1.角化鳞屑型足癣 表现为片状红斑,伴角质变厚、粗糙、脱屑,表面覆盖有鳞屑,边缘尚清,多发生在足趾间、足底、足跟和足侧缘,常为双侧,也可单侧发病,有痒感,真菌镜检和培养为阳性。抗真菌药物外用或口服治疗有效。
2.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损初为针头大小白色水泡,可逐渐扩大,中央破裂形成薄纸样皮屑,也可融合成大片表皮剥脱,缺乏炎症特征,常于手脚特别是掌处对称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数周后自愈,易在暧热季节复发,往往合并有汗泡及局部多汗症,病人多为成年人。治疗可外用10%尿素霜,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E等。
3.慢性湿疹 有些人手掌足底反复发生急性、亚急性湿疹后转变成慢性,皮损表现为患处皮肤肥厚、粗糙,其表面有少量菲薄的屑,多对称发生,剧痒。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其他疾病 如掌跖脓疱病、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除有全身性或散发性皮损外,手或足也可同时有脱皮。
手足癣有哪些表现
常见症状:足癣、异常鱼鳞癣、疱疹、皮肤轻度糜烂、鳞屑、手足皲裂、瘙痒、脱屑、掌跖角化过度、表皮角化、手掌及足趾皮肤过度角化、角质层过度增厚 1.浸渍型
多见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
2.水疱型
多见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破脱屑。
3.鳞屑型
多以脱屑为主,间有少数水手足癣疱,疱干脱屑,边界清楚,炎症不明显。
4.增厚型
多见掌跖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往往是夏季发作或加重,冬季气候干燥时减轻或症状消失,故冬季是治疗手足癣的最佳时机。
手癣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手癣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汗疱型
初发多在掌心和拇、示指间部位,起病急,以水疱为主,群集或散在。水疱部位较深,壁厚而不易破溃,数天后疱液吸收脱屑,鳞屑呈领口形,皮损再向周围蔓延扩散。
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疱及继发湿疹样改变。瘙痒剧烈。多在夏季发病,以须癣毛癣菌为主。
2、鳞屑角化型
开始如皮疹或水泡,起病缓慢,泡罩位置相对较浅,二次细菌感染少,泡壁容易破裂,形成垢痒。
病程反复迁延者出现角化增厚,往往双手受累,波及整个手掌甚至手背。皮损特征为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少汗,明显的角化过度伴有脱屑,由于皮肤粗糙肥厚容易出现皲裂、疼痛,冬重夏轻。常培养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3、水疱鳞屑型
起病多为单例,先以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特别是掌心,食指及无名指的掌面,侧面及根部,开始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自觉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边缘清楚、病程慢性、持续多年,直到累及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甚至对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
4、角化过度型
好发于掌跖部若为足癣,则为足跟。皮肤处多干燥,角质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容易发生皲裂,皮损可向手背足背蔓延。一般无瘙痒,有皲裂时疼痛。
5、浸渍糜烂型
又称摩擦型,好发于手指和脚趾。浸渍呈浅皮,柔软的表面易于剥离,冲洗暴露的侵蚀面甚至骨折。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性细菌感染时有异味。
6、角化增厚型
多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成,患者有多年病史,常已累及双手,皮损无明显的水疱或环形脱屑,掌面弥漫性发红增厚,皮纹加深,皮肤粗糙,干而有脱屑,冬季易皲裂,裂口深而有出血,疼痛难忍,影响活动,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适当的治疗有关。
一、局部治疗
鳞屑角化型
复方苯甲酸软膏、3%克霉唑霜、1%益康唑霜或1%联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
水疱型
0.2%醋酸铅浸泡,干燥后再涂擦上述外用药。
浸渍糜烂型
先用1%依沙吖啶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然后撒足癣粉,干燥后外用上述霜剂和软膏。
水疱鳞屑型
每日用热水泡手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手气爽或癣敌膏;角化增厚型:可外用手气爽、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角化过度型
一般宜选用抗真菌软膏或霜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咪唑类霜剂或其它抗真菌药物。不论用何种药物都应耐心坚持治疗1~2个月。如伴发细菌性继发感染或病久继发湿疹样变者均应作相应处理。
丘疹鳞屑型
先将皮疹手干后,再选用温和的药物,如果继发了感染,先将感染控制,再用抗真菌藥物。
二、内服治疗
手癣严重者可口服灰黄霉素或酮康唑。氟康唑每周150mg或每日50mg顿服,连用2-6周。伊曲康唑每日200mg顿服,连续1-2周。特比萘芬每日250mg顿服,连服2周。
消灭传染因素
一般的手足癣癣患者其自身还患有其他疾病,如足癣、头癣等。为避免手癣的不断复发,专家建议,这些癣类疾病还是一起治疗比较好。否则即使治疗好了体癣也会因再次感染真菌而复发。
坚持正确用药
其实现在的一些药物可以治疗手、手足癣癣,但是由于患者不坚持用药,同时总是换药,用法又不当,导致手癣很难治疗,只能缓解,一旦有真菌适宜的环境马上就开始复发。
什么人容易长鸡眼
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鸡眼可压迫局部的感觉神经,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致使病人走路艰难。鸡眼一般长于脚上,也有长在手、胳膊上的。主要因摩擦挤压而形成的小圆硬块,形态像鸡的眼睛,按压有疼痛!什么样的人容易长鸡眼呢?
1. 长期行路或足部畸形者
长期机械摩擦或压迫,使局部角质增生,呈圆锥状嵌入真皮。多发生于穿着紧鞋靴,长期行路或足部畸形者。
2. 与职业有关
鸡眼是足底或足趾长期被挤压或摩擦而发生的圆锥形鸡眼状的角质增生物,经常行走或长久站立的人尤其多见,往往与职业有关。这是因为长期站立或行走,足部易受压或摩擦,以致局部皮肤的角质逐渐增厚而形成角质栓。
3. 较瘦的年轻人
较瘦的年轻人,由于皮下脂肪少,故更易发生。慢性角化鳞屑型足癣也常伴发鸡眼。
预防发生鸡眼,应减少摩擦和挤压。鞋靴宜柔软合脚,鞋内可衬厚软的鞋垫或海绵垫,在相当于鸡眼处剪孔(有孔鞋垫)。足趾畸形者应进行矫治,如有足部外生骨疣应予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