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与乳头状瘤病
子宫颈癌与乳头状瘤病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宫颈癌可能是由量种性关系传播因素所触发.1966年Naib等用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生殖吕疱疹病毒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生率,结果比一般住院病人高4倍,首先观察到HSV-Ⅱ型病毒与宫颈癌间存在的关系.而后不少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许多资料,并且认为HSV-Ⅱ型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潜在致瘤因素.在宫颈癌病毒病因研究中,HSV-Ⅱ型受到不少研究者的重视,其根据在于:宫颈癌病人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HSV-Ⅱ型特异性抗原(AG4)的抗体,但是即便用最灵敏的方法,仍有部分宫颈癌病人血清呈阴性;HSV-Ⅱ型可诱发啮齿类动物宫颈和阴道产生肿瘤,并在体外转化仓鼠细胞;通过DNA-RNA原位分子杂交,在癌前期或恶性宫颈组织中,发现了HSV-Ⅱ型特异的mRNA,阳性率为35-67%;子宫切除后,HSV-Ⅱ型中和抗体保持低水平;1972年Frenkel等报道,在人宫颈组织中测出了HSV-Ⅱ型病毒的DNA;宫颈癌组织或癌前期细胞中测出HSV-Ⅱ型的抗原.上述资料显示了HSV-Ⅱ型与人类宫颈癌的关系,但是由于实验中仍有不少阴性结果的病人,特别是HSV-Ⅱ型病毒DNA的检测,除Frenkel等报道的阳性结果外,未能在宫颈活检样品中测出,即使应用灵敏的杂交技术,也未得阳性结果.因此对HSV-Ⅱ型是宫颈癌病毒病因的假说,需重新评价.动物乳头状瘤病毒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已经确定.长期以来,已知人类乳头状病毒(HPV)可引起人灯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近年来许多实验资料显示,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Meiselo和Purola两个实验室分别报道了在宫颈癌病人的癌细胞中发现有乳头状瘤病毒颗粒和抗原,首先提出了HPV感染与宫颈细胞恶化的关系.HPV是一组不同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1982年美国冷泉港会议报道,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鉴别了15种亚型.但也有文献报道已鉴别出51个亚型。人类宫颈感染乳头状瘤病毒后,多以非乳头湿疣形式出现,它和尖锐湿疣是同一性质的病变.宫颈非乳头湿疣有多种名称,如扁平湿疣(flat condyloma)、非湿疣性宫颈疣性病毒感染(noncondylomatous cervical warts virusinfection)、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subclinical papillomators virus infection)和非典型湿疣(atypical condyloma,下称湿疣).据估计每年约有7%的宫颈湿疣会发展成宫颈侵润癌.
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口腔癌
乳头状瘤病毒可诱发口腔癌——乳头状瘤是诱发子宫颈癌的常见病因,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乳头状瘤与口腔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斯德哥尔摩4月12日专电 瑞典等一些北欧国家科研人员最新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诱发子宫颈癌的乳头状瘤病毒也是导致口腔癌的罪魁祸首。癌症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据《瑞典日报》12日报道,瑞典等一些北欧国家的研究人员对北欧四大血清库所保存的292名确诊为口腔癌患者的血样和1600名健康人的血样进行了对比化验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感染上乳头状瘤病毒的人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比未感染者要大一倍,其中患舌根癌和扁桃体癌的危险性分别要大20倍和14倍。可见乳头状瘤病毒诱发口腔癌是不争的事实。
瑞典马尔默市马斯教学医院的约·迪尔奈尔副教授也参加了这次调查研究。他说,他和其他北欧国家的同行此次从血样中,共发现了4种不同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其中只有一种被称之为“HPV16”的病毒被确定为具有诱发口腔癌的危险病毒。相关推荐:癌症专家:口腔癌术后饮食护理
他还说,国际医学界长期一直怀疑,这种容易诱发子宫颈癌和其他性器官癌的乳头状瘤病毒也具有诱发口腔癌的危险性,但却始终没有定论,此次的研究成果终于第一次给予了明确的证实。
宫颈乳头瘤的临床特点
(一)主要症状
1.白带增多,呈白色或淡黄色。
2.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表面有乳头状突起,多为单发,有蒂,直径常小于1cm。
(二)次要症状
1.有接触性出血。
(三)误诊分析
1.尖锐湿疣尖锐湿疣亦可表现为乳头状突起,且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瘤病毒(PHV)感染引起,主要经性接触传播,病灶常为多发性,除子宫颈外,常可累及阴道和外阴,乳头状突起,基底可融合成团块,导致基底较宽,直径大于1cm。尖锐湿疣有时可自动消失,而乳头状瘤并不会自行消退。病理检查可以确诊,镜下尖锐湿疣可见细胞呈空泡,有时挖空细胞,电镜检查可找到病毒颗粒。
2.鳞状细胞疣状瘤外观上乳头状瘤与疣状癌很相似,但乳头状瘤质地软但不脆,而疣状癌质脆。触之易出血。镜下所见疣状癌细胞有浸润生长,而乳头状瘤细胞无恶性变证据
阴道鳞状上皮癌发病原因
阴道鳞状上皮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明了。流行病学资料研究认为与如下的因素有关。
1.慢性刺激 原发性阴道鳞癌常发生于后穹隆,认为可能与子宫脱垂患者长期使用子宫托有关,子宫托的长期刺激可能会导致阴道癌。但由于使用子宫托的病例不多,且阴道癌发生率不高,而很少列为致病因素。
2.盆腔放射治疗 原发性阴道癌约有20%的患者曾经有盆腔放射治疗史。大宗资料表明宫颈癌经放射治疗后,有0.180%~1.545%发生原发性阴道癌。一般认为宫颈癌放射治疗后10~40年可发生阴道细胞结构不良或阴道癌。40岁以下盆腔放射治疗的妇女,阴道癌的发生率较高。
3.病毒感染 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的病因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1%~3%的宫颈癌瘤患者可同时或迟些发生阴道癌,因此乳头状瘤病毒,尤其是16和18型可能被认为是这些癌瘤的启动因子。
4.免疫抑制 凡先天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和人工性的免疫抑制患者,癌瘤的发生率较高。阴道癌瘤亦不能例外,其发生率在免疫抑制患者较高。
5.雌激素缺乏 阴道鳞癌好发于年迈的妇女,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阴道黏膜上皮萎缩,为致癌因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关。
多长时间做一次妇科检查
有性生活的女性一年需要做一次妇科查体,2~3 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如属高危人群,至少一年复查一次。
高危人群包括:有宫颈癌家族史、CIN I 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I 级,即子宫颈上皮细胞轻度异形改变),后者需进一步进行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检测。
什么人不能打宫颈疫苗 4价宫颈癌疫苗有效几年
5-10年。
四价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预防6型,11型,16型,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可以预防尖锐湿疣和两种是对最容易引起宫颈癌的病毒感染,他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并不是终身的,一般可以有效预防时间在5-10年,所以定期做妇科体检和宫颈癌筛查是有必要的。
被动吸烟容易诱发宫颈癌
宫颈癌是女性健康的杀手,预防宫颈癌是最关键的。而要做好预防宫颈癌的工作,首先要了解导致宫颈癌的原因,才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
被动吸烟容易招致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但研究发现,吸烟是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者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吸烟时间越长,每天吸烟量越多,风险越高。
其中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15支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为80%。这是由于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吸烟还会影响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机会。
被动吸烟也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被动吸烟的女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相对于不吸烟的女性也有所增高。专家建议,现代女性应当戒烟,远离被动吸烟的环境。
温馨提醒:
宫颈癌不是一种遗传性特别明显的疾病,但是跟早婚、早育、多产、卫生习惯不良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性生活过早,多孕早产,自身有多个性伴侣或配偶有多个性伴侣,曾经患有生殖道HPV、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毒感染或其它性病的女性都容易患宫颈癌,更要特别注意预防宫颈癌。
多少岁接种宫颈癌疫苗有效果
多少岁接种宫颈癌疫苗有效果。对于全球唯一一个可以预防癌症的疫苗——宫颈癌疫苗,我们还是很好奇的,因为毕竟是真真切切能预防宫颈癌症的。但是有人就问了多少岁接种宫颈癌疫苗有效果呢?
肿瘤科医院的专家说,对于多少岁接种宫颈癌疫苗有效果这个问题,其实宫颈癌疫苗跟年龄是无关的。对于没有性行为的女性可以接受宫颈癌疫苗的接种;另一种情况是,宫颈癌疫苗是针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所以对于还没有感染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女性也是有效果的,这就像是乙肝疫苗的接种,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再打乙肝疫苗就没有什么效果了。同样的已经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女性就不要再打宫颈癌疫苗了。
宫颈癌疫苗可防四种HPV变异
子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体内4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变异。在这4种变异中,有两种变异有75%的机会会导致女性患宫颈癌,而另两个变异则有50%的机会导致患其它的生殖系统疾病。专家指出,由于存在疫苗持久性和成本效益等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针对HPV16、18、6、11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16和18型的二价疫苗。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抵抗所有的HPV感染。另外,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一旦宫颈瘤病变发生,疫苗可以逆转子宫颈癌的形成,并且也不能确定疫苗是否终生有效,因此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而让人盲目乐观。对于已经感染了HPV的妇女,目前开发成功的预防性疫苗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