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
(一)苏木的作用
对循环的影响
苏木水煎醇提液能显著促进微动脉血流,促进微动脉管径的恢复。苏木能降低冠脉阻力,增进冠脉流量,减慢心率。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苏木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IL-2活性,并呈量效关系。苏木可提高机体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对DNCB所致DTH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低下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形成有增强作用。
对血液的影响
苏木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对于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苏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中枢抑制作用
适量苏木水,用不同给药方法,对小鼠、兔、豚鼠均有催眠作用,大量尚有麻醉作用,甚至死亡。能对抗士的宁与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吗啡的兴奋性。
抗菌作用
苏木煎液(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作用较强,效价均达1:1600(纸碟法及试管法)。浸、煎剂对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显著,对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亦有作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抗炎抗惊
本品所含巴西苏木素有抗炎作用。巴西苏木素、苏木精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水煎剂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抗癌
苏木水提液对小鼠淋巴细胞瘤株Yac一1、人红髓白血病细胞株K562、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苏木对HL-60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苏木还有抑制诱变作用
其他
镇静苏木对小鼠、兔有催眠作用。剂量加大有麻醉作用。并能对抗可卡因的中枢兴奋作用。
(二)苏木的功效
【性味】 甘咸,平。
①《唐本草》:"味甘咸,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凉,味微辛。"
④《汤液本草》:"甘而酸辛,性平。"
⑤《会约医镜》:"味甘辛咸,微温。"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三阴经血分。"
②《本草经琉》:"入足厥阴、手少阴、足阳明经。"
③《药品化义》:"入肝、胃、大肠三经。"
【功能主治】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治妇人血气心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痛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扑损瘀滞作痛。
①《唐本草》:"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
②《本草拾遗》:"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
③《海药本草》:"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瘥。"
④《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侯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⑥李杲:"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
⑦《医林篆要》:"补心散瘀,除血分妄作之风热。"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了苏木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了吧。它对于循环、免疫、中枢等系统的作用是我们当引起重视的。通常情况下,是把苏木用时刨成薄片或砍为小块,或经蒸软切片用。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苏木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苏木含无色的原色素-巴西苏木素约2%,另含苏木酚、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水芹烯及罗勒烯。还含鞣质。
1. 苏木水煎醇提取液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少心率,减低左室作功,但增加心肌耗氧量。
2. 苏木注射液在试管内能显著降低血液粘度,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3. 苏木可抑制HL-60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此作用也随药浓度增加而加强。此外,苏木还有抑制诱变效果。
4.苏木混剂和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及副伤寒丙杆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木耳的功效作用
具体有以下几种功效:
1、强身健体:木耳是一种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脂肪、热量都比较低,可以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2、吸附排毒:木耳含有大量的酶和植物碱,对纤维织物等异物具有催化作用,可使人体内被吸收的纤维、粉尘等有害物质在短期内被溶化或分解掉,黑木耳中所含胶体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将体内和肺部的纤维、粉尘等积污吸附后排出体外。
3、软化血管:木耳有阻止血液中胆固醇沉积和凝结的作用,能减少血管中淤血凝块,可以防止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病有较好的辅助性疗效。
苏木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抗凝血
苏木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对于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就是说,苏木具有抗凝血的功能,这对于防治血栓疾病有好处。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辛,温。归肺、脾经。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苏子还有以下作用:
1.苏子可增强学习记忆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苏子油。
2.苏子有降血脂作用。
3.苏子有降血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4.苏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亚麻酸。
5.苏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品和药物的长期贮存。
6.苏子有抗癌作用。
7.苏子有抑菌作用,0.1%紫苏子油对变形杆菌、酵母菌、黑面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种霉菌均有抑制作用。
苏打水的功效作用
维持人体酸碱平衡
苏打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物质,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很多人喜欢吃大鱼大肉,这些肉类吃多了会导致人体内酸碱失衡。因此,喝点苏打水能够改善这种失衡状态,帮助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所以,平时肠胃较好,又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人可以适当喝点苏打水来调理身体。
中和胃酸
生活中有不少胃病患者是由于胃酸过多导致的,喝苏打水可以中和胃部的胃酸,有利于帮助养胃。但是,如果是胃酸分泌过少的人则不适合喝苏打水,否则容易对胃造成伤害。
美容养颜
苏打水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延缓皮肤衰老,不少女性喜欢偶尔喝点苏打水,里面再加点柠檬,不仅口感好,而且还能够帮助皮肤保持年轻,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苏打水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苏打水外用功效
用苏打水洗脸可以软化粗糙的皮肤,加速死皮脱落,洗脸后再进行日常护肤过程,能让肌肤变得更为细腻,光滑,清爽,因为苏打水有氧化作用,能够防止皮肤老化。
用柠檬榨汁后加苏打水制成洗发水,按照平时洗头发次数,用柠檬苏打水来洗头发,无需再用添加化学物质的护发用品,有助于彻底清洁头发,并且不会损伤发质。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苏叶的功效:
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苏叶有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的功效,苏叶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紫苏、紫苏叶,苏叶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苏叶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苏叶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苏叶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苏叶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苏叶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苏叶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苏叶常与半夏、厚朴同用。苏叶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脾经。
功能: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
来源: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
苏叶的作用:
苏叶也叫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苏叶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1、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可解食鱼、鳖中毒。
2、苏叶治疗寻常疣:鲜紫苏叶外擦患处,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3~5次可愈。
3、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治寒泻。
4、苏叶治疗子宫出血: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分装成5ml安瓿。使用时以无菌棉球、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
5、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对子宫下垂有疗效。
6、苏叶用於急性胃肠炎:紫苏叶 10 克,藿香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7、苏叶用於胸膈痞闷、呃逆:紫苏梗 15 克,陈皮 6 克,生姜 3 片,水煎服。
8、苏叶用於感冒:紫苏叶 10 克,葱白 5 根,生姜 3 片,水煎温服。
9、苏叶用於外感风寒头痛:紫苏叶 10 克,桂皮 6 克,葱白 5 根,水煎服。
10、苏叶用於孕妇胎动不安。麻根 30 克,紫苏梗 10 克,水煎服。
11、苏叶用於食蟹中毒:紫苏叶 30 克,生姜 3 片,煎汤频饮。
12、苏叶用於阴囊湿疹:紫苏茎叶适量,水煎泡洗患处。
13、苏叶用於妊振呕吐:紫苏茎叶 15 克,黄连 3 克,水煎服。
14、苏叶用於水肿:紫苏梗 20 克,蒜头连皮 1 个,老姜皮 15 克,冬瓜皮 15 克,水煎服。
苏叶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苏叶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苏叶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