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预防的四大原则
心血管病预防的四大原则
1、控制血压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冬季血压比春夏时高许多,且有波动,这对于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是十分危险的。因而冬季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坚持服用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大药效,出现波动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冠心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肌梗塞、脑卒中的风险。
2、饮食清淡
冬天围着吃火锅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心血管患者应少吃,因为火锅是高脂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和太多进补。
3、注意保暖
冬季内外温差大,应做好外出准备,及时添衣,注意保暖。尤其是生理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容易复发。
4、避免晨练
冬天早晨寒冷,空气质量也差,心血管患者应避免晨练,如果要运动应尽量选择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控制好运动量,循序渐进。避免强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快跑、打球等。运动时以身体不感到劳累、不适为标准。
呕吐的预防原则
1、少吃辛辣食物
平时在饮食的时候要注意尽量少吃些油腻的食物或者是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都非常的不易消化,很容易引发呕吐的状况。
2、保证充足的睡眠
平时生活要保证睡眠时间的充足,晚上不要熬夜,熬夜过多很容易引起食欲不振,造成呕吐的情况。平时要多喝水,多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3、饭后吃几片健胃消食片
如果感觉平时的消化不太好,那么我建议你在饭后吃几片健胃消食片,这样可以很好的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就不容易形成呕吐的状况了。
4、呕吐较轻者,可以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呕吐较重者,暂予禁食。
5、给药时药液不要太热,服药宜缓,可采用少量多次服法。
心血管疾病预防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原则
1、合理膳食:可概括为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二、三、四、五:
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且可补充人体所需钙约300mg,而我国膳食普通缺钙,一般在500mg左右。牛奶宜从一岁开始,坚持终身饮用。
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6两,此量因人而异。可少至3两,多至1斤,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三是指每日三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四份。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相当于一两瘦肉,二两豆腐,一个大鸡蛋,半两黄豆,二两鱼虾,或二两鸡鸭。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份饱。
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
红、黄、绿、白、黑:
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100ml,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绍兴酒也可,啤酒不宜超过300ml,白酒不宜超过25ml。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
绿指绿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最多,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抗动脉粥硬化和防癌的作用。
白指白燕麦粉及燕麦片,它有降甘油三酯的作用。
黑指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胆固醇的作用。
2、适量运动:运动要坚持三个原则:有恒、有序、有度。指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近地、持之以恒,按各人具体情况适度地运动才能收到最大效果。通常应坚持“三、五、七”的原则。“三”指每天步行三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五次以上,只有有规律运动才能有效果。“七”指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属中等度。这样,既有利于健康又不会因过度运动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3、戒烟限酒:吸烟被认为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保持心理平衡:研究表明:所有的保健措施中,保持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快乐的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它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原则只要认真做好以上几项原则,把身体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就能让众多疾病远离你的身体,健康就能永远伴随在你的左右。
喝啤酒能预防心血管病
啤酒的历史虽然没有白酒那么长,但是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更多的人的青睐,而且,因为啤酒的酒精含量更低,口味更好,好处更多。因此,现在成为人们日常都喜爱饮用的酒之一。啤酒是一种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才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而从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现在,每天我们都会在电视上见到各种各样的啤酒广告,特别是体育类频道,更是频繁轰炸。各种品牌也是琳琅满目。生活中,特别是在日常聚餐中,经常见到一大群“称兄道弟”的人互相吆喝着敬酒,甚至喝到呕吐仍然坚持“酒桌战斗”,所以很多人习惯性以为喝酒一定伤害身体。其实不然,喝酒也是有好处的。
很多科学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包括啤酒,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心脏病是头号杀手,在生活方式健康的男性中,适度饮酒者比禁酒者的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了40%-60%。
啤酒,不止是夏秋季防暑降温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适量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具有健康促进意义。据医学和食品专家们研究,啤酒含有4%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含有二氧化碳,饮用时会让人们感觉有清凉舒适感。此外,啤酒还能帮助消化,促进饮用者“胃口大增”。
啤酒,来源于大自然材料,许多医疗功效。啤酒花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苦味素、树脂等,具有强心、健胃、利尿,镇痛等医疗效能,对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结核病等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生完宝宝的妈妈们喝啤酒,可以增加母体乳汁,让婴儿得到更充分的营养,当然切记要适量,要不然不保证小婴儿也会醉醺醺。
啤酒功效一直在研究发掘中。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人员加入啤酒应用研究,目前已发现的,喝啤酒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以预防缺血性脑中风;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或消炎作用,以降低糖尿病风险;可以让促进大脑,以提高认知能力;可以预防骨质流失,以使男性骨骼强壮;可以起到预防冠心病和中风的作用,让人保持活力。但是,啤酒虽好,也不要贪杯呀。
心血管病与饮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挪威与荷兰被德军占领,居民饮食不足,冠心病明显减少。研究他们的饮食,发现他们吃脂类少,特别是吃饱和脂肪酸少。后来发现亚非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饮食中脂肪少,而且用的是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他们患冠心病远比欧美人少。这说明少吃动物脂肪多用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类健康大有好处。冠心病病人血胆固醇比正常人高。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又能使血胆固醇增加。于是得出结论:血胆固醇升高能损害动脉,故与冠心病有直接关系。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油中的亚油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但它对甘油三酯的影响很小;而鱼类脂肪中的亚麻酸则对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果比亚油酸高出2-5倍。此外,亚麻酸和其它ω-3型多烯酸还有减少冠心病另一种风险因素的功效,即它能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凝固的作用,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当然,影响血胆固醇含量的还有其它因素;①食物中胆固醇含量高能使血胆固醇升高,但其作用并不太大。因为胆固醇吸收不一定多,而且从食物中来的胆固醇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然而,平时还是少吃高胆固醇食物为宜。②蔗糖吃多了使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增加,这种作用远比葡萄糖或淀粉大。因为果糖在肝内很快变成丙酮酸,再转化成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载进入血液循环中。③粗纤维在消化道中能与胆汁酸盐结合,使得更多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盐排出体外,引起血胆固醇下降。④酸奶因子或牛奶因子能降低血胆固醇。⑤在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时有维生素C参加,维生素C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应。⑥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多时,大便中排出的胆盐和胆固醇也多。
对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其发生、发展与饮食习惯有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调配以及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某些学者给家兔喂饲胆固醇,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实验观察发现,建立模型过程中先有血脂的异常升高,继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说明饮食习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通过脂质代谢异常而发生关联的。
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平素爱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胆固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此外,饱和脂肪酸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形成倾向,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再如,有人习惯高盐饮食,而高盐饮食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饮食因素之一。一般西方人食盐日常摄入量为2.5-10克,而中国人食盐的摄入量颇高,为15克左右,因此,我国高血压患者也相应增多。可见,从早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角度出发,应从儿童乃至婴儿开始,养成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
冬季脑血管病预防的要素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3)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
4)调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
6)控制危险因素;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身体检查;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等药物。
7)日常生活小节: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请家人将室内变暖和。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等,注意保暖。先让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
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吸烟、血糖高等危险因素的增加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餐桌上大多以粗粮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蔬菜反而吃得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摄入胆固醇的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此外,国人大多嗜咸香,口味较重,食盐摄入量偏高,造成人们的血压也逐渐升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饮食上应遵循“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膳食结构均衡,多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食物,比如坚果类、豆类、深海鱼、菠菜、花生、土豆、芹菜、橄榄油等。
年轻人无需担忧心血管病吗
误区一:年轻人无需担忧心血管病
解答:当下若不注意,未来一定会出问题。要想远离心血管病,现在就要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误区二:我的父母有心血管病,我一定也会得病,预防无用
解答:有家族病史仅仅表明,自己未来的危险高于其他人,但若及早预防,如多运动、健康饮食、控制糖摄取,对预防心血管病仍有奇效!
误区三:我还年轻,无需担心胆固醇过高,也不用查
解答:指南建议,20岁就应该查血脂,之后每5年查1次;若家人肥胖或胆固醇过高,开始查血脂的时间还应更早。
误区四:有心脏病的人,为减轻心脏负担,一点活动都不能做
解答:大错特错!在心脏病发作之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规律的活动;有慢性病的人,每周至少要有2~2.5小时中等程度的活动。
误区五:有心脏病的人,会感觉到胸口疼痛。只要有胸口痛,就是心脏病
解答:不一定。很多时候,心脏病发作之前,没有胸口疼痛的感觉,而是气短、想吐、头晕眼花等。为谨慎起见,有不舒服的话,还是到医院检查的好。
误区六:我的腿有点痛,年纪大了就会这样,不可能与心血管病有关系
解答:腿部感觉疼痛,尤其是走路时出现的疼痛,很可能是下肢血管出了问题。下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如心梗、脑中风等。有“病在腿上,险在心上”的说法。
误区七:有高血压,就应该有不舒服的表现。身体不痛不痒,就是没事
解答:高血压的绰号是“沉默杀手”,不量血压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高血压。除高血压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都不会有症状。甚至有些严重的心血管病,都没有表现。
误区八:心力衰竭就是心脏停止跳动
解答:心脏突然不跳了,叫心脏骤停,不叫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没劲儿了,有呼吸困难和憋气、水肿等症状。心脏不跳了,人就不行了。
误区九:心跳快就是心脏病的前兆
解答:心跳快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有心脏病,比如、甲亢、运动、情绪紧张和发热等。有些心律失常也表现为心跳快,需要至医院检查才能确定。
误区十:有糖尿病的人,只要按时吃药控制血糖,就会预防心脏病
解答:就算血糖值控制稳定,只能延缓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法完全避免。有糖尿病的人还要控制高血压、服用他汀控制血脂,以及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才会最大程度地预防心脏病。(
椎间盘膨出的注意事项
1、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2、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体力活动前先做准备活动。
3、卧床休息,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4、避寒保暖。
5、椎间盘膨出是运动系统疾病,预防原则要求减少运动,放松休息。
6、平时应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
鱼鳞汤预防心血管病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其实是个特殊的保健食品,可以预防心血管、骨质疏松症等疾病。此外,鱼鳞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还有铁、锌、钙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其中钙、磷的含量很高,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与骨折。老年人如果烹饪条件方便可以适当吃一些。
烹饪方法: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鱼鳞并备好,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味)。以500克鱼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胶冻状待食。可做成鱼鳞汤:锅内放入少许油,以姜片、黄酒和葱等爆锅,加入适量水,鱼鳞冻切块放入锅内再煮沸。放入适量调味料即可食用。
还可做成凉拌鱼鳞冻:先将鱼鳞冻切片,根据自己喜好,可加入蒜泥、醋、白糖、辣椒油、香油或芝麻酱为作料,和适量时鲜蔬菜拌匀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