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怎样教会儿童保护身体隐私

父母怎样教会儿童保护身体隐私

关于幼儿被性伤害的事件经常有发生,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是爸爸妈妈应该重视并要做好的事情。

我在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爸爸妈妈们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参考和借鉴:在一张纸上画出男孩和女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画出就让孩子自己画,如果孩子年龄小,就由爸爸或妈妈画,画好以后,让孩子用红笔标记出男孩和女孩身体的隐私部位,在用语时不要直接说“隐私部位”,因为孩子不能够听懂,要说“不能够让别人随便看和随便摸的部位”这样孩子就能够听懂了,也能够按照你的指示进行操作。

在我的经验中,一些孩子是能够正确的标出男孩和女孩的隐私部位,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清楚这些部位,他们标记的隐私部位是眼睛、手和脚等,这些孩子没有建立隐私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让孩子做标记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概念了。

在孩子标记完成后,如果不正确,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同时告诉孩子:别人身体的隐私部位你也不能够随便看和随便去摸。

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子的妈妈在一次给孩子冲凉的时候,发现孩子阴部有点擦破皮,就问这个孩子,她还说是睡她旁边的一个男孩子弄得,我们当时真是晕了,还好后来给那个女孩子检查没什么严重问题,我们又再三道歉,那个男孩子的家长还把那个男孩子打了一顿,那个女孩子的家长才罢休。在幼儿园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对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可以进行这样的教育了。另外,在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男孩和女孩的父母都没有尽到帮助孩子的责任,男孩被打,女孩也许被骂,他们仍然不知道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打骂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也的最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应该从这个事件后,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的是:如果有人摸了自己的隐私部位,应该立即告诉爸爸妈妈。很多孩子不知道这样做,所以使罪犯多次对孩子进行性伤害。

目前,对男孩性伤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所以对男孩进行保护隐私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子也有隐私吗?

针对这种现象,有家长称:孩子是自己家的,在父母面前不应有隐私。广州有关专家分析, 维护儿童隐私权,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转变观念,积极支持。

孩子:防偷看备真假日记

胡亘周是江门市景贤学校七年级学生,他提案呼吁维护儿童隐私权,保护儿童心理健康。胡亘周首先讲述了一个他所知道的案例:一位少女曾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性幻想,其实这只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反映,并非什么不正常的心理。可是她的母亲偷看到以后,不仅不认为自己偷看女儿日记是不对的,反而激烈地责骂女儿,还把日记交给了老师。那个女孩感到没脸见人,最后跳楼自杀。而据胡亘周介绍,如今一些同学为了防备自己父母偷看日记,特意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是写给父母看的,尽是些好好学习之类的假话;另一个则是自己真正的心里话,当然也有对异性同学倾慕的话。

家长 孩子不应对我们有隐私

针对孩子在家庭中保护自己隐私权如此尴尬的现状,广州市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们的隐私权应该由社会保护,但不应该针对父母,在父母面前未成年的孩子应该没有隐私。

汪先生表示,他从来不认为孩子有什么隐私权,他说,自己上初中的儿子天性贪玩,静不下心学习,后来他经常到儿子书房翻阅抽屉信件,掌握儿子心理,还常常察看儿子上网纪录,一发现不良苗头,立即批评教育,在他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下,儿子的玩性逐渐收敛,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专家:尊重隐私有利孩子发展

针对隐私权的问题,广州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应该给他们独立的空间,任何人都不应该任意限制他们,也不应该举着各种美丽的幌子去任意揭露他们的隐私。事实证明,那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梁律师介绍,国内国际多项法律已经为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针对儿童的隐私权做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6条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

父母应该教给宝贝哪些原则

1.以恰当的方式让宝贝了解男女的区别

一般从1-2岁开始,宝贝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宝贝开始询问与性别相关的词汇。当宝贝询问:“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等问题时,父母最好告诉宝贝相应部位的正式名称,或者正式名称加上俚语中的名称,并从这些词汇开始逐渐扩展,让他对有关性的问题有个科学而系统的了解。不少性教育专家认为,一定要给予性器官以正确的名字,要把阴部叫得跟身体其他部位一样自然,而不要用小弟弟、小鸡鸡来取代正确的叫法。

研究表明,和宝贝谈论性越早开始越好。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对宝贝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样的做法会给宝贝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他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父母会给他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信息。

2、让宝贝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当宝贝进入性蕾期,他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这时,大多数父母往往会以“羞羞”这样一个含糊的字眼,或者严厉的呵斥来制止宝贝的行为。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教给宝贝正确的做法,还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正确的方式是告诉宝贝,那个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如果他想碰触的话,可以回到自己的卧室去。这样说不会让宝贝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宝贝明白:他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3、让宝贝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在很多成人眼里,很小的孩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他们往往拿孩子当活玩具,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都要随意逗弄他们。如果宝贝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他就很难学会反抗成年人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因此,从宝贝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尊重宝贝的身体,教给他关于身体接触的一些基本原则,潜移默化地提高宝贝的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应该教给宝贝以下原则:

·他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如果别人不喜欢他触碰身体,他就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

·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

·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不要让任何人触摸宝贝的隐私部位

·如果有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要离开对方并要求对方停止这种行为。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

满足好奇心。4岁前,可以暂时不强调隐私概念,应该满足孩子对他人或自己身体的探索,有利于孩子了解两性身体特征的差异。孩子的性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儿童成长中的正常需要。

不羞辱、不评判。当孩子有“不当”做法时,父母不要羞辱他,不要用成人社会的伦理标准去评判,或者告诉他这是不好、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或者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建立隐私意识。4岁之后,要逐渐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男人和女人,然后用彩笔标记出哪些身体部位不可以让他人看、摸,自己也不可以去看或摸他人的这些部位。

明确身体界限。不管是多熟悉的人,如果要看或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都要大声地对他说“不可以”,并立即告诉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

制止性游戏。孩子了解隐私和身体界限之后,应该制止他们之间的性游戏。父母的语气应坚决果断,不宜多做解释。

减少性伤害。夫妻生活要回避孩子,注意避免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看到成人性爱镜头。若孩子无意中看到,不要躲闪,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大人表达爱的方式,小朋友可以通过拉手、拥抱表达喜爱。

建构正确的性别认知。按照传统的性别观念养育孩子,不要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同时,强调两性的平等性,女孩也有“小鸡鸡”,只不过长得跟男孩子的不一样。

引导情感走向。孩子提出要跟某位小朋友谈恋爱或跟妈妈结婚时,首先要肯定孩子良好的情感愿望,同时可以引导他“可以跟小朋友做最好的朋友”,而“即使不结婚,妈妈也会陪伴你很久很久”。

预防儿童性侵犯家庭性教育先行

近来发生儿童性侵害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受害儿童年龄偏于低龄化,不仅是小女生被侵犯,男童也不放过。因此,父母和学校都应该做好性教育工作,有利于预防这类案件的发生。

湖北7岁男童遭老师性侵害半年感染性病。母亲称儿子说老师每天都买好零食让他在厕所等,性侵害半年之久,孩子被查出患有尖锐湿疣。

看到这事件很是震惊,对孩子伤害的不是陌生人,通常是孩子熟悉、信任、尊重的人。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这说明家长对孩子关心和观察得不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作为监护者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被侵犯,也是监护人的失误。

儿童的父母往往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年幼子女,常常放任其长时间单独玩耍疏于照顾,缺乏全面保护、管理,容易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受到侵犯的孩子,遭遇的犯罪对象都是身边看起来无害的熟人——经常给孩子买糖果和小礼物的关心孩子学业的温和老师……。孩子觉得老师是权威,老师总是对的,不会怀疑也不敢得罪,从而不敢反抗。让嫌疑人逍遥法外,甚至多次作案。

有的家长平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太注意回避性别差异,比如父亲给女孩洗澡,母亲给男孩洗澡的现象很普遍。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以为熟人看自己的隐私部位是被允许的,也会降低孩子的性防范意识。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对教师队伍的监督和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男性教师可以随意将学生唤至自己的宿舍单独辅导,或以打扫卫生、看管物品为由,安排学生留校,这极易诱发犯罪。

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高发的原因时,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是直接原因。父母很少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对孩子在校情况疏于过问。多数家长往往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与孩子谈心交心,对孩子发生异常情况难以知晓,这也是孩子遭受性侵害的原因之一。

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性侵犯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对此疏于防范和教导。很少告诉孩子,自己身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让外人碰的,如果被人碰了,更要告诉家长。

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不能随便让别人触碰,只要是衣服遮住的地方都不可以,不管是熟悉的人,还是不熟悉的人。告诫孩子要提防别人的不良企图,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容侵犯 。

家长如果发现有的男子喜欢单独带孩子去玩耍,就应当多留心了,要多问问孩子去哪里玩了?做了什么事等等。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家长有职责对孩子开展性教育,家长必须告诉孩子,和老师相处也要有所注意,尽量避免和男老师单独待在办公室或教室,如果老师随便触摸自己,要勇敢地举报。

家长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一旦发现孩子受到性侵害,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家长要保持冷静,注意保存好孩子受害时的证据!不要自己大张旗鼓教训嫌疑人,避免造成孩子隐私泄露。 家长要充分承担起合格监护人职责,对孩子加强性安全防范教育,尤其要改变传统观念,对男童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随时留意观察孩子,注意发现异常。

性侵犯对儿童青少年可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上的伤害,这将严重地影响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安全,教给孩子预防性侵犯的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怎样让孩子避免性侵害:

1、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部位,对隐私的地方,如胸部、下体是不能被人随意触碰的,要教会孩子有权拒绝最亲的人所触摸。

2、不刻板规定孩子一切要听大人的话,要教他们适当地拒绝别人的要求。

3、侵犯者包括熟人和陌生人,不应教孩子只提防坏人,而是增强他们对事情的分析力和警惕性。

4、从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以游戏来扮演侦探,记住他人相貌,也可根据情景,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5、教导孩子的秘密有多种性质,安全的秘密会给你带来惊喜,但危险的秘密则伤害自己,是不应遵守的。

6、评估孩子平时上学路线或玩耍的地方是否安全,这有助于孩子确定哪里比较安全。

7、不要轻易让陌生人得知孩子的名字,免得孩子被误叫时,以为是熟人而减低防范。

8、帮助孩子列出他们认为可以信赖和求助的大人名单,如亲友、老师、邻居等,并写下应急的联络电话。

9、鼓励孩子表达感受,接纳他们有惊慌哭泣和发怒的时候,多了解他们的情绪,建立信任和支持的亲子关系。

10、父母平时多拥抱孩子,让孩子感受正常关爱的接触,以区别侵犯性的触摸。

11、父母在平时不要让孩子单独出去,平时要去哪里父母必须清楚。孩子在游戏中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躲猫猫”时,躲得太过隐密,反而给陌生人侵犯的机会。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在遇到性侵害的行为时,要反抗和大声呼救。

12、父母要以自然、正常的态度教导孩子有正确的性观念,并且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隐私,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如:喂奶,母乳喂养对密切亲子感情当然最好,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让孩子在成长中接受性教育

换尿片:

换尿片是亲子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机。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

洗澡时的身体接触是沟通亲子情感的好机会。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

近年来婴儿抚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关于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包括:

1.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

2.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隐私部位不宜当众进行;

3.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

4.不可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有些对儿童进行性骚扰者就是要求儿童触摸他们的隐私部位);

5.除了父母、其他特别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得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

6.如果任何人的接触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自己的亲友师长,自己都有权要求中止。

爸爸回来了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一、被指责派:

1、给孩子洗澡,将孩子的隐私暴露在公众

吴尊公布自己已结婚生子后,女儿neinei首度露出“真面目”。没想到吴尊“藏了”三年多的女儿一亮相就萌态百出,而且还被节目全程记录洗澡过程。虽然节目组在播出时,对neinei的部分身体部位有用树叶作为马赛克遮挡,但还是引起了部分网友争议。

很多网友都质疑吴尊:“在女儿不懂事的时候拍这些(洗澡)镜头还播出来,不怕孩子长大后留下阴影吗?”

联想到《爸爸去哪儿》里,节目安排爸爸互换,让森碟和王诗龄和别人的爸爸睡觉(虽然最后换回去了)引起的议论,都让我们明白:孩子的隐私教育和性别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如果家长将儿童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公众面前,既不利于保护儿童隐私,也不利于儿童隐私观念的形成,

2、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

乃亮带着女儿甜心回到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排练厅里,看到学弟、学妹们青涩地一遍遍试戏,“爱演”的贾乃亮一时技痒,主动要求为同学们示范。哪知与女学生对戏时,“入戏太深”的老贾时而瞪大眼睛怒视对手,时而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打骂。

平日里温柔友善的爸爸突然变得狂躁,甜心也开始不安,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爸爸和阿姨当看到爸爸的大手“打”到阿姨时,强悍的“抠脚妹”再也承受不住眼前“惊悚暴力”的场景,撇嘴大哭。

很多观众看完这段后,都指责贾乃亮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这种行为容易造成孩子恐惧。长期受到恐吓的孩子,容易变得胆小、内向。

所以,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过激的行为。如果父母自己因工作或者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尽量转移注意力,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其他东西方面,不要把烦恼带回家。

3、王中磊太忙,没时间陪伴威廉

提到王中磊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会先愣住,可是说起华谊兄弟,这个在娱乐圈数一数二的传媒集团,你一定不会陌生,王中磊正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在工作中,王中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甚至因为工作而多年没陪伴儿子。

在《爸爸回来了》的录影的时候,王中磊的手机就一直都不曾离手,不是接电话就是发语音,观众表示,就算是这个48小时的亲子节目,王中磊还是忙于工作,没有实际陪伴威廉,足以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他也难以尽父亲的义务。

二、饱受争议派:

1、孩子很小就学英语

在观看节目时,我们可以奥运冠军李小鹏和他妻子,和孩子道别或者进行交流时,都采用英语方式交流。观众表示,虽然李小鹏经常参加国际赛事,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妻子是英国留学生,英文水平也很强,但是,他女儿才3岁,就进行英语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

反对派:孩子太小,语言系统还没健全,学习自己的母语也许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是让孩子过早的在学习另一种语言,容易让孩子吃不消,甚至让他有“失语”的危险。

赞成派:6岁前的大脑侧向化尚未完成,宝宝在学习英语时,是用整个大脑学习的,比长大后用部分大脑学习英语会更快速和熟练。所以,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也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例如,第三期节目中,威廉的表现也令王中磊第一次为儿子感动自豪,仅学2年英文的“威廉弟弟”英语流利程度不仅惊呆了老外,更是惊呆无数网友,能够与外国人长时间交流,毫无障碍。

三、赞同派:

而在这几位星爸中,“厨房技能为零”的不靠谱老爸李小鹏可谓进步神速,大秀厨艺的同时还展现了对“萌神”女儿小奥莉的教育观点:不放纵、不溺爱,赏识教育、理性惩罚,迎来了社会各界的猛烈“点赞”,更被冠以“最靠谱老爸”称号。

带女儿奥莉逛超市时,李小鹏会引导孩子“理智消费”;当奥莉玩手机游戏难以自控时,他会严格要求奥莉将“说到做到”进行到底;面对女儿的逆反,李小鹏并没有像大多数“心软”的父亲一般骄纵,而是“狠下心来”让奥莉面壁并向爸爸道歉。

观众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做到赏罚分明,不溺爱孩子。如果好像吴尊那样过于溺爱孩子,就会容易造成孩子骄纵,过分依赖家长。

中国父母的八个教育误区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8.撒娇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爱或撒娇看成是“提要求”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情感内敛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物质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根据心理学的期待效应,多正面看待孩子,他们会回馈给你惊喜。

家庭环境决定儿童的心理素质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理应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分歧,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在这样合作、谅解的氛围中,儿童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也会得到和谐发展,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在专横的旧式家庭环境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的个性特征,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有些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过分娇庞,有求必应。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有些父母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儿童因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表现为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家庭中能互相爱护、关心、随和谅解,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立,对别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心理产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些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单亲家庭不断出现。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更使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从而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如何教会幼儿保护身体的隐私

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的,应该被尊重。可以抚触自己的身体,但抚触有些部位不宜当众进行。不能随意接触别人的身体,如果在接触时别人表示反对,应该及时中止。不可接触别人的一些部位。除了父母、亲近的照看者和医生以外,任何人不能接触自己的隐私部位。如何任何人的接触让你感到不舒服或"不对",即使是亲友师长,孩子都有权要求中止。让孩子树立隐私感。

人格障碍与家庭因素有何关系

儿童时期,人格还未形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父母离异、死亡等不幸之事,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如父母或祖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度地保护的纵容,会使儿童形成人格幼稚和神经质,孩子可能变得极为自私,不知助人,自我中心,认为一切都不合己意,而性情暴躁,易发脾气或情感脆弱。对儿童管教过严则会形成畏惧、胆小怕事、依赖、缺乏自信心,或对抗、粗暴及违拗等特点,若从小生活在极不和睦的家庭中,常被打骂,常看到父母争吵、斗殴,或被父母遗弃等,都会使孩子的人格变得冷酷无情、脾气暴躁、好斗或者变得胆小、畏缩、消沉,不知互助互爱,无同情心,且会象父母样粗暴地对待别人,以发泄自己的积愤,可能无故打人或破坏东西。如任其发展下去,可形成人格缺陷,从而影响其前途,同时也使社会受损。另外,父母教养态度无常或不一致,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难以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其他不良的家庭影响,如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父母的不良榜样,父母分居或离婚,寄居他家,孩子自身的畸形或伤残等,均可能对其个性、心理发育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采取民主方式的管教,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家庭气氛,可使孩子形成热情、直爽、独立、合作、社会行为适应良好的个性特征。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品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应加强家庭心理生理教育,重视家庭内部亲子间情感与言语方面的交流,协调家庭的亲密性和家庭的适应能力,促使其性格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形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长的无私居然导致了孩子的自私

家长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己的玩具从来都不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有好吃的都霸着自己吃。

爸妈们禁不住会问“我真不懂,我和他妈妈对孩子都是无私的,什么都问问他要不要,但为什么他却那么自私,什么都要留给自己呢?”

父母的无私让孩子不懂付出变得自私

儿童产生自私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儿童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儿童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

而有些孩子所出现的自私行为,则是家长对孩子无私的爱造成的。有专家分析,现代的独生子女,统统处于4:2:1氛围,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呵护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观念增强,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玩要玩高档的玩具,家中一切必须以他的情绪变化和要求为中心,如果达不到要求,动则耍脾气,家长一见家中的“小皇帝”抖脾气了,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听从孩子,这就是滋长儿童自私观念的温床。

因此,不能对孩子予取予求,防止孩子出现自私的行为,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另一方面是父母要把握好对孩子宠爱的度,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予取予求。

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家长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义务。

言传身教纠正自私行为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自私行为,父母要及时寻找方法给予纠正。包括帮助孩子增强利他的价值观,又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自私行为的恶劣后果。而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是至关重要。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着想。

儿童性侵犯离我们有多远

性侵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听起来仿佛非常遥远。我们可能根本不相信这种遭遇会与我们的孩子有什么关系。不过这毕竟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为了庇护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我们也应该了解必要的知识和有效的保护措施。

肖肖是个4岁的男孩儿,每周末都会去体育馆上两个小时的游泳课。一天,肖肖被保姆接回家后嘴里就嘟囔着:“我不喜欢石老师……”石老师就是他的游泳教练。

“为什么呢?”妈妈边给这个淘气的“小花猫”擦脸边问,心想,肯定是今天又挨批评了。但是,肖肖说出的结果让妈妈愣在当场。他说他的游泳教练在洗澡的时候总是摸他的小鸡鸡,这让他很不舒服,他不想再去学游泳了。

性侵犯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我们甚至听到过这方面更可怕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虽然有所触动,却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这种遭遇,总觉得它离我们还远。但是,虽然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但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受到过性侵犯;而12岁以下的儿童中,4岁宝宝被侵犯的情况最为严重。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界定某种骚扰行为是不是性侵犯,但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天使一尘不染,希望他的周围没有乌云围绕。下面提供一些信息,帮你警惕孩子身边这种难言的危险。

陌生人VS好邻居:谁对孩子威胁更大

父母们通常认为陌生人对孩子的威胁最大,实际上大多数侵犯者都认识受害者。这些人一般看上去不像坏人,甚至有可能是非常受欢迎的老师或者辅导员,也有可能是我们熟悉的人,比如亲戚、邻居、继养父母或者朋友。根据美国司法部统计,这些侵犯者大多是男性,但是在对6岁以下儿童进行性侵犯的案例中,女性占了1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性骚扰者中约有20%是青少年。

儿童性侵犯者通常是恋童癖,他们可能是性无能,也可能与常人无异,可能未婚也可能已婚。他们中有的在未成年时期曾遭受性侵害;有的沉迷于儿童性侵犯的色情片并加以模仿;还有的本身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他们的欲望强烈但在成人的世界里却得不到满足,所以转向了容易受诱惑和恐吓的儿童。这些人的性侵犯行为往往持续多年,他们事前有预谋、侵犯行为固化。他们丝毫没有罪恶感,所以难以改变。

保护孩子的方法

1、明智的告诫

由于性侵犯会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发生,因此建议家长从孩子3岁起使用一些既简单易行又不会吓着孩子的做法来保护他们。

●“在我们家里没有秘密。”

向孩子解释,不论是成年人或是比他(她)大的孩子都没有权利让他(她)保守秘密——如果有人这么要求他(她),必须立刻告诉家长。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惊喜和秘密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所以你要向他(她)解释,“秘密是指某些永远不可告人的事情,而惊喜是别人最终会知道的,比如生日礼物。”研究发现,遭遇过性侵犯的儿童通常不愿意泄露秘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别人不会相信他们,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揭发”大人感到很不自在。

●“如果你不愿意的话,没有人可以亲你或抱你。”

如果你想抱抱孩子,但是他(她)却拒绝了你——因为他(她)正忙着玩耍或是因为心情不好——你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他(她):“你是对的。只要你不希望别人碰你或亲你,别人就不能这么做。”如果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别人做出这种亲昵的动作都是因为喜欢他(她),那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丧失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游泳衣遮挡的身体部分是你的隐私。”

下次当你未满学龄的孩子对男孩、女孩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出好奇心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男孩有阴茎,女孩有阴道,但是这些身体部位都是隐私。即便你的孩子还很小,但是每次提到身体部位的时候也应该用实名,这点很重要。告诉孩子,别人不应该触摸或是看他(她)的隐私部位。例外的情况只是妈妈或者爸爸帮他(她)洗澡的时候,当他(她)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上厕所的时候,以及医生检查身体的时候,当然这个医生应该是值得信任的。

孩子到了5岁,你就可以直接告诉他(她),有些人可能会试图触摸他(她)身体的隐私部位。但是,这个时候先不要使用“性侵犯”或者“性骚扰”这种词。你可以把这种情况归为欺侮,你可以说,“有些人是通过骂人或打人来欺侮别人,也有些人有毛病,他们喜欢偷看或是触摸别人的隐私部位。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人想欺侮你,你都得告诉我们。”这种谈话一次是不够的。你得经常向孩子重申,在家里既可以说好事情,也可以说让他(她)感到害怕或其他不好的事情。

●“你可以对比你年龄大的人说不。”

侵犯者通常会以乖小孩为袭击对象,所以尽管你需要教育孩子尊重大人,比如老师、教练、校园辅导员等等,但是你也必须告诉孩子,如果别人让他(她)做某些令他(她)不愉快的事情,他(她)可以拒绝。

2、保护或补救措施

我们不能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不安中,所以父母应该多做一些工作:

●为孩子选择一个安全的环境。

无论你的孩子要上幼儿园、兴趣班还是夏令营,都要了解清楚它们的背景和口碑。

如果机会合适的话,也可以尝试和组织者进行沟通,了解包括保护孩子免受性骚扰之类的所有安全措施。

●注意察言观色

孩子受到性侵犯以后通常不会主动告诉父母,但是他们会在言谈话语中有所暗示。比如他们会说:“我不想坐7路公共汽车!”或者是“我再也不想练球了”。这个时候你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好逸恶劳,可以引导他(她)说出有什么事情让他(她)感到不适。另外,孩子还有可能开始使用一些有关性的词汇,或是做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和性有关的行为,这时候就要求你细心观察,寻找机会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孩子说自己受到了骚扰,家长应该相信他(她)。

家长听到这种消息后应该保持冷静,让孩子尽量把发生的事情说清楚。然后,请不要表现出悲伤或者其他过激情绪,那样会让你的孩子感到害怕。父母的疼爱和支持在这时候非常关键。你要安慰孩子,让他(她)相信自己已经安全了。然后告诉孩子,这不是他(她)的过错,是那个伤害他(她)的人犯了错。如果孩子受到的骚扰是短期的,情况相对不太严重,他(她)可能很快就会忘记。最后,请向当地的公安部门通报此事。

有些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孩子在说谎,因为他们不相信那个成年人或是年长的孩子能做出这种事情。请放弃这种想法,否则你永远听不到孩子的委屈。

儿童性教育四个小窍门

性教育有窍门可循

不单独去你得不到帮助的地方;不要独自呆在僻静的地方;外出活动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尽量避免黑夜单独外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跟不认识的 人外出……这些都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家庭性教育一定要涉及到性别、隐私的范畴,这是家长最薄弱的环节,这方面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应该教育。

1、性教育从两岁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起性别意识,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

性教育可以从两岁开始,爸妈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就是教孩子分辨男女和怎样保护自己的最佳时间。比如, 就是告诉孩子,这些器官是女宝宝的,那些器官是男宝宝的,不能乱碰别人,也不能让别人碰这些隐私部位。“我一般建议家长跟女宝宝说,你有一个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好脆弱,需要你的保护。”

2、让孩子了解身体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有些家长会觉得不好意思,说得含含糊糊。“其实,这种关键部位不仅要让孩子有正确认识,还要告诉他们,这些地方除了爸爸妈妈帮你洗澡时以及医生检查时,其他任何人不能看、不能碰。”郭嘉说。

“还要告诉孩子,只要涉及到身体的隐秘部位,大人、老师的话不是都对的,老师的要求不是非要完全要听。”黄家良提醒道。

3、告之孩子什么是不恰当的触摸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讨论不同种类的触摸的区别,让孩子区分清楚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还有哪些触摸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

好的触摸是孩子喜欢的,如父母亲的拥抱,朋友的手拉手;不恰当(或有害的)触摸是儿童想停止的触摸,如打、拍、踢或触摸儿童的隐私部位;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是让孩子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触摸。教育孩子,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触摸时,要迅速离开,跑向人多的地方。

4、要坦荡地说性

家长告诉孩子防范**的知识时,郭嘉医师建议家长尽量用科学的语言告诉孩子一些常识,不要用含糊的,遮遮掩掩欲语还休,这样孩子才会很自然地接受知识,才会有坦荡的心态而不会有羞耻感,也不会觉得这个话题不可言说。

相关推荐

学龄前儿童性格特征及家庭影响

一、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二、对学龄前儿童性格的培

儿童保险有哪些类型

主要类型 编辑 儿童保险主要分为教育型的儿童保险和保障型的儿童保险,具体就是儿童意外保险、儿童医疗保险、儿童教育保险等。 儿童医疗保险 健康医疗保险可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造成的风险,预防儿童在罹患疾病后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无法得到优质、快速的医疗服务。 儿童意外保险 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等特点决定了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较其他人群高。该类保险可以积极防范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部突发的意外事故而产生的风险。 儿童教育保险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父母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教

怎么呵护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培训教师,用隐形无痕的方式传递爱 “幼儿园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应该深刻认识到,留守幼儿需要的不仅是可口的饭菜,温暖的衣服,更需要亲情的关注和心灵的呵护。”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冬兰说。 过去几年来,王冬兰一直关注着教师如何对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没有对心灵的疼爱是残缺的爱,而探究留守幼儿心理秘密、关注留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需要科学的。”王冬兰认为,幼儿园教师一般都接受过较为专业的培养和培训,了解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上和孩子有较多时间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因此,与祖

宝宝上幼儿园后父母必须做三件事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长进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长进,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能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夸奖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抱歉”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譬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

儿童性早熟的教育方法

儿童性教育的规则: 1、容许孩子的性好奇 1岁或2岁的孩子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尤其是男孩,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带有偏见地训斥孩子。 2、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摸耳朵、吮脚趾、玩性器官,都是出于好奇的动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使孩子懂得身体各个器官都是自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儿童对性的问题也会产生好奇,我们应当把它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有问必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

儿童受到性侵犯大人应该怎么办

儿童受到性侵犯,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对于大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承受之痛。但家长在承受苦痛的同时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影响孩子人生。 儿童受到性侵犯的新闻时有所闻,近年的案例也不少。除了女童外,小男生也成为性侵对象。 看着这样的事件发生,身为父母者,尤其是孩子仍处在儿童期的父母,应该作何防范?又或,大人能对被性侵的儿童,进行怎样的心理辅导,抚平他们心灵的创痛与惊恐? 本地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黄明烈博士提出颇为关键的一点:“当孩子受到性侵犯后,不只是他(她)一个人受害,家人也同样受到伤害,大家都需要接受辅

33.儿童情绪障碍在治疗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情绪障碍在治疗上应该深入了解可能存在的诱因,并保证家长一起解开心结。 (1)如果期望过高可减负,人际关系不好或早恋倾向可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与人相处。 (2)家长父母的硝烟应尽量避开儿童,离婚者应给予子女说清道理。 (3)意外事故所致的生离死别应立即脱离伤害环境,让儿童信任的长辈给予抚养,尽量减轻严重的应激给儿童造成的伤害。如母亲因意外突然去世,应由其他亲人立即担当子女的保护神和感情支持,并及时给予安抚和温暖等。 (4)有些家庭因父母不和对子女教育矛 盾等造成问题,应邀请父母同时到场,加以疏导。 (5)必

宝宝入园后必知的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

少年儿童的心声

当今少年儿童的心声是什么?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披露了影响最大的十大“儿童心声”。 这是“儿童心声”课题组就“道德现状研究”、“学业负担状况研究”、“文化现状研究”、“权利维护状况研究”、“网络使用状况研究”等五个方面,对全市6000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十大“儿童心声”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需要充足的睡眠;希望创作更多我们喜欢的儿童读物;希望老师多理解我们;希望各类教育资源尽可能向我们开放;请家长老师都来保护我们的“小秘密”;请社会各界都来维护少

宝宝入园父母做好三件事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