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降压药服用误区
专家详解降压药服用误区
误区1 盲目选择降压药。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机制和强弱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患者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而盲目选用或更换。其实,治疗高血压。应在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选用药物,并分级治疗。
误区2 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患者一旦发现患上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剂量,结果发生意外。一般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因为血压降得太快或血压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
误区3 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由于没有配备血压计,或者没有坚持测量血压的习惯,经常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无不适症状时少服一些,感觉不适时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如果仍继续服药就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据此及时调整剂量,坚持规律用药。
误区4 自行停药。
有的患者使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高了吃几片,血压一降或者症状稍有好转便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控制稳定,还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误区5 入睡前服用降压药。
临床发现,入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在睡前2小时服药。
灵芝降血压吗
有一定降压作用。
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灵芝中的多糖类、三萜类化合物等药理成分,具有净化血液、抗凝血、减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因此在服用后对降压是可以起到一定功效的。
但灵芝并不是专业的降压药物,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想单纯通过服用灵芝来控制血压是不可能的,因此患者在服用灵芝的同时,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专业降压药服用。
专家详解养生保健的5个误区
●误区一:暴走万步可健身
不少老年人认为,暴走万步可健身。他们每天散步时佩戴计步器,不走万步不罢休。
专家表示,健康生活提倡运动,但运动与每个人的体质、性格、年龄和习惯有关,绝非千篇一律。门诊中常会接诊因暴走导致肌肉、关节损伤的患者。
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做有氧运动,如慢跑、体操、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不超过身体负荷为宜。对于那些天生不爱运动的人,专家表示“不必强求”,“国学大师季羡林从不刻意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也能长寿”。
●误区二:放风筝、打羽毛球等治颈椎病
“常有患者说,因为患了颈椎病,所以经常打羽毛球、放风筝。”专家说,“其实,颈椎病就是关节组织增生,强行使已经固定的关节回位会造成损伤。颈椎护理应注意保持自然状态,运动时要尽量轻柔、舒缓。”
●误区三:高枕无忧
睡觉时枕头要枕多高?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枕头高度应为肩宽的1/4;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增加枕头高度,以自我舒适为宜。
●误区四:睡硬板床治腰疼
认为“睡硬板床可治腰疼”,其实是将腰部肌肉疼和骨痛混为一谈。
专家解释,除骨骼外,人体支撑功能还要靠肌肉来完成。人们感觉到的疼痛多来自肌肉。白天人体站立时,肌肉负荷身体重量;夜晚睡觉时,肌肉可得到休息。如果夜晚仍睡硬板床,会使肌肉得不到放松。腰疼患者可睡底面平整、表面柔软的床,使腰腹肌肉贴在床表面自然松弛。
●误区五:“整脊疗法”可使关节回位
有些水疗会所推荐客人尝试“整脊疗法”,声称可使错位关节回位。
专家表示,按摩时应尽量按压肌肉而少动关节。颈、腰等关节是人体要害,应尽量保持稳定,过多调整反而易导致错位。
高血压治疗莫入误区
第一个误区:自己诊断,自己治疗。
有一部分病人特别固执,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总认为自己不头晕,不头痛,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肯定自己血压不高。
其实高血压病的症状包括: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耳鸣、头晕、头疼。但是有些高血压病人初期确实是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个误区: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
这种做法会引起血压控制不平稳,忽高忽低,对心脏和大脑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个误区:血压降到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状态。等血压升高了就再吃药,降下来就再停药,这样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容易导致高血压危象、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绞痛发作的发生。
第四个误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后,由于担心就立刻加大药量或添加药物种类,目的是赶快把血压降下来。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身体的重要脏器缺血或脑梗塞的发生。
第五个误区:随意更换治疗药品的种类或是自己随意减撤药物数量。
有 些病人服用一种降压药,如果2-3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随意更换另一种降压药。还有的患者一听到别人夸某种降压药如何如何好时,也不问大夫自己能不能 吃,立马更换药品。若是吃了效果不好,再换回来。实际上降压药物达到稳定效果,一般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随意更换药品,易导致血压控制不稳定和选择不到 合适的药物种类。
第六个误区:服药时间不对或是总忘记服药。
有些患者因为工作忙或是忙于做家务活,总是忘记服药。这样会引起血压波动大,控制不稳定。还有些患者把长效降压药放在晚上睡前服用,这样会引起夜间血压过低,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不同降压药怎么吃?
短 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5~8小时左右。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维拉波米(异搏定)、地尔硫卓等。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不能保证有效地降 压效果。这类药效维持作用不长,但起效时间却很快,硝苯地平仅需3~1 5分钟,卡特普利需15~30分钟,故常用于血压突升时的急用。
中效降压药:其药效一般维持在10~12小时左右,如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尼群地平等。这类药物一天服用两次即可。
长效降压药:降压疗效一般维持在24小时以上,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氯沙坦、福辛普利、苯那普利等。但一般需要4~7天才能达到稳定降压作用,故病人不要着急,这类药物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且以早餐前后1小时服用为好
第七个误区:生活方式不改变
服着药,不用改变以前的生活方式,继续吸烟喝酒吃大餐,尤其是口味儿重的家庭,吃盐多的问题。众所周知,吃盐多了会引起高血压,并加重高血压原有的危害,这样的误区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率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居高不下。
第八个误区:听信传言,误服假药劣药。
导致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继发性损害。
第九个误区:降压药坚持吃,就不用监测血压。
这样会导致不了解自身血压的变化和服用该种药物的效果如何。因此即使血压平稳的患者,每周最好监测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
专家详解乙肝防治四大误区
误区一:日常接触会感染乙肝。
我国已经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但有人因此担心会被同学、同事传染乙肝。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说:“将乙肝检查‘请出’入学就业体检项目,体现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尊重,也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乙肝病毒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比如共同进餐、一起工作,都不会传播。
他指出,预防乙肝的最好办法仍然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正常人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黏膜的破损。
误区二:慢性乙肝一定会母婴传播。
乙肝母亲会不会生出乙肝宝宝?庄辉指出,如果母亲是慢性乙肝患者,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在控制病情后再怀孕;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怀孕,但要加强随访。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使他们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
误区三:治疗乙肝一定要拿“金牌”。
乙肝人群将实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比作拿“金牌”。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张鸿飞指出,目前的确有一些药物如长效干扰素等,有助于提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比例,但这只是极少数。“一味追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不现实。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这仍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能赢得‘银牌’也很好。”张鸿飞说,“大三阳”能转为“小三阳”,说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恢复,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误区四:乙肝需要终身治疗。
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观念的深入人心,那些自称“治乙肝,几个月包好”的虚假宣传越来越没有市场。但同时患者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认为乙肝需要终身治疗。
降压药用药七误区
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宁可相信广告不肯相信医生高血压患者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延误病情的同时也蒙受金钱损失。
误区三:来回换药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 等副作用。误
区五:用药时间不对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因此,吃降压药要讲究“天时”。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把降压药吃上,但很多人偏偏喜欢晨练完,或者吃完早饭再吃药,很容易导致意外。建患者每年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做两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只有量体裁衣,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误区六:服药不测血压测试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每天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误区七:跟风吃药有些患者不去看医生,自己到药店买药吃,或是看身边人吃什么自己也吃,还有些人喜欢打听偏方、买降压帽、戴降压皮带,这些做法都会延误病情。高血压是种“有个性”的病,每个人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其他疾病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因此,选什么药、怎么吃都需要医生具体指导,不能自己擅自做主。
降血压药服用误区
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
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宁可相信广告不肯相信医生
高血压患者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延误病情的同时也蒙受金钱损失。
误区三:来回换药
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
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
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 等副作用。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对
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因此,吃降压药要讲究"天时"。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把降压药吃上,但很多人偏偏喜欢晨练完,或者吃完早饭再吃药,很容易导致意外。建患者每年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做两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只有量体裁衣,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误区六:服药不测血压
测试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每天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误区七:跟风吃药
有些患者不去看医生,自己到药店买药吃,或是看身边人吃什么自己也吃,还有些人喜欢打听偏方、买降压帽、戴降压皮带,这些做法都会延误病情。高血压是种"有个性"的病,每个人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其他疾病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因此,选什么药、怎么吃都需要医生具体指导,不能自己擅自做主。
专家详解你不知道的丰胸误区
丰胸误区一:按摩时间越长,丰胸效果越好胸部按摩是非常棒的一种丰胸手段。通过按摩,能够促进胸部血液以及淋巴循环,刺激激素的分泌,增强胸部弹性,起到丰胸的效果。不过很多人都盲目的以为“我越使劲,按的时间越长,它就长的越快”。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长时间过度按摩胸部,会造成肌肤松弛,严重还会出现胸部变形的情况,如果加上按摩手法不正确,类似向下按摩,不仅达不到丰胸目的,相反只会让胸部越来越小。
正解:丰胸按摩应轻、柔、准在使用按摩手法进行丰胸时,应该顺着乳腺组织向上轻轻的划圈,而且每一次都要按摩到韧带结束,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足够了。另外,可以搭配一些简单的丰胸运动,也是会有不错的效果。
丰胸误区二:内衣样式好看就好,管它合不合适我们大多时候在选择内衣的时候,都是奔着它美丽的“外表”去的,很少考虑它适不适合自己,只要感觉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而最直接“受害”的就是我们乳房正常的发育,过小的内衣容易导致胸部挤压变形,内衣过大又会造成胸部下垂变形,无法起到调整胸型的目的。
正解: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合适的内衣内衣要根据自己的胸型来选择,例如大小,胸托形状,而且在不同生理期,胸部的大小也是不相同的,尤其是例假前后、婚前婚后以及孕育期。
丰胸误区三:滥用丰胸产品现在最流行的丰胸方法莫过于丰胸产品了,国产的、进口的,琳琅满目。有时候根本不管它是什么成分,只是单凭夸张的丰胸广告,看到胸大的就以为是有效的。这种想法是非常糟糕的,如果用到含激素类的产品,也许上一秒胸部迅速变大,但下一秒可就会因为副作用,而留下终生的遗憾。
正解:丰胸产品,成分是关键以市面最流行的产品“BOBA丰丽美胸组合”来说,它的丰胸效果来源于当归的特殊药性,通过活血补血,从而能促进乳房的再次发育,并辅以番木瓜、葛根素等药材,根据中医刺激穴位来达到胸部丰满的原理,相对于一堆看不懂的所谓进口产品来说,它温和多了。
引发脑梗的原因是什么 降压过度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都会服用降压药,而由于过度的紧张病情,降压药服用过量,就会造成血压过低,容易诱发脑梗。
熬夜对血压有影响吗 熬夜引起高血压怎么办
经常熬夜的人群,发现血压升高之后,不要自行到药店买降压药服用,一旦选择错误的药物,不但起不到控制血压的作用,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危害,熬夜发现有高血压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心血科就诊,遵循医嘱,先选用小剂量的降压药服用,之后再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增加药量,或合并使用其他降压药。此外要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戒酒戒烟,学会解压,以免影响血压控制,加重病情。
高血压用药误区后果很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用餐质量的日益改善,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改革开放前的一系列因为营养不了而产生的疾病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但随着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偏向油腻,近些年来,人们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作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高血压一直都扮演着一个谈虎色变的角色。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普通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现在很多人在使用高血压药来控制血压,但是我们在使用高血压的时候,还是对用药的方式方法加以注意,如果使用不当,不但启动不到降压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反作用。
高血压药使用误区:
误区一:不难受不服药
有些患者朋友,认为高血压史需要服药的,但确根据自身症状和有无感觉来取舍用药,这个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心、肾、脑及血管已有不同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是在毫无察觉的状态下,突发中风、心脏病等疾病发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按时服用降压药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这里面还是要提到一点,有很多高血压的患者朋友,对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压并没有明显的察觉,这类高血压的患者是相对来说比较棘手的。建议诸位平时饮食习惯不好的,烟酒比较频繁的朋友,去医院做一个具体检查,来确诊一下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疾病。专家提示:对于这类不难受不服药的患者朋友,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用药习惯,按时服药,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产生。
误区二:时间不对
早晨清醒之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人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升高10~40毫米汞柱。多数人上午血压到达一个高峰,容易出现脑出血;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而且据西班牙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上午心脏病发作,心肌受损率增加21%。午间血压降低,有人下午血压有个小高峰,夜间出现低谷。按照传统每天3次服短效降压药,多数病人习惯于晨练后或早饭后吃第一次药,难以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中午吃药后午后的血压降得更低;尤其是晚间吃药,夜间容易加重血压的低谷,造成脑血栓。目前多数医生主张选用缓释降压药,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吃降压药。既能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又能平稳地降压,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当然,服降压药时间也应个体化。
误区三:迅速降压
降压心切,要求短时间内降到理想水平,有时有害无益。尤其收缩压在180毫米汞柱以上的病人,由于长期适应了血压高的状态,短时间内迅速降压,反而给病人带来更多的不适,甚至器官严重供血不足,造成心脑血管意外。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用,平稳降压,不可操之过急。降压药起作用,要有一个过程,期待理想的降压效果,需要有些耐心。
误区四:误解标准
多数人认为,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达标了。140/90毫米汞柱不是血压的正常值,而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40/90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就会增加2倍。把降压目标值定为140/90mmHg,无疑是一个误解。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误区五:吃吃停停
血压高就吃,不高了就停;过几天又高再吃,血压降下来再停。或者有症状就吃,没症状就停。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忽高忽低,难以稳定;也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说终身性疾病,基本上需要终生吃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需要稳定一段时间,可减量或换用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中成药维持,但完全停药须慎重。
温馨提醒:现在的科技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高血压的方法,只能够依靠药物以及其他方式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就算控制下来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缓慢减量服用,以免病情反跳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