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2个常见的早教误区
盘点12个常见的早教误区
1.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2.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3.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4.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5.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6.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7.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8.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9.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腰椎病常见的治疗误区盘点
依赖药物止痛
有些患者身体稍不舒服就喜欢吃药、打针,这样虽能缓解疼痛,但实际上吃药对椎间盘突出、骨刺没什么用,是治标不治本,不可常用。长期服用易引起胃肠溃疡、胃肠出血、肾功能不全等。
盲目按摩
很多人腰痛时会去按摩。推拿、按摩确实能舒经活络、松弛肌肉,缓解疼痛。但按摩、推拿的手法如果不当,一味用蛮力,不但缓解不了病情,还会导致肌肉、韧带受伤,加重病情,因此,推拿按摩一定要找专业医生。
症状稍缓停止治疗
许多腰椎病患者治疗后感觉自己的症状明显改善,就擅自终止治疗。可是,不久后腰部又会酸胀、疲劳,弯腰受限,病情反而加重。
腰痛厉害做手术
腰椎手术是最后不得不用的方法。腰椎的活动量较大,手术后这个部位会变得脆弱,病人还可能失去弯腰的能力。另外,如果手术定位不准确、腰椎间盘摘除不彻底,常会导致腰痛复发,要两次手术。
目前医院多用牵引、电疗、红外线疗法、热灸、磁疗等方法来治疗腰椎病——牵引,能复位椎间盘、纠正腰椎生理曲线;电疗,能恢复神经功能,止疼痛;红外线疗法及热灸,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骨刺;磁疗,能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加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几种方法配合治疗两三个疗程,一般可治好腰椎病。
盘点考生补脑常见误区
一、核桃
核桃补脑似乎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心了,但是否对青少年学生智力及考试有大的帮助,仍然需要更多研究证据来证明。核桃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维生素E、钾、锌等营养素及多酚等保健成分。虽然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可以降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毕竟高热量高脂肪,吃太多同样容易发胖。比如有些父母会要求孩子每天吃10个核桃,这是什么概念呢?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每100克核桃含热量627大卡、含脂肪58.8克,以一颗核桃6克可吃部分计算,10颗核桃将有376大卡热量和35克脂肪,相当于2碗3两的米饭的热量、相当于40克左右的核桃油,如果孩子学习忙缺乏运动,又没有适当减少其它油的量,在加上通过其它食物吃进去的油,很容易导致过多的脂肪积累在体内,导致肥胖。另外,核桃吃多了也容易上火等。
关于考前多吃核桃补脑,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不是平时适量吃核桃?而是等到考前多吃?而且吃多少才算合理呢?建议孩子平时这样吃核桃:
1.控制好每天总热量,每天吃2-3个核桃,并且坚持吃;
2.适当减少其它用油的量;
3.容易上火的人,少吃或不吃,并且多喝水;
4.消化不好或容易腹泻的人,谨慎吃核桃和喝核桃露等;
5.除了直接吃,也可和蔬菜、肉类、豆制品、鸡蛋等一起吃,如核桃西兰花、核桃枸杞鸡丁、核桃丁拌香干、核桃蒸蛋,或一些粥,如黑芝麻核桃粥、核桃芝麻百合粥、核桃燕麦粥或做成核桃豆浆等。
二、深海鱼油或其它“健脑”保健品
买过补脑健脑保健品的人可能注意过,有一些产品宣传上会写着“儿童补脑提高智力,增强记忆力,中高考必备”之外的话,这些产品主要成分一般都离不开ω-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DHA、EPA)、牛磺酸、锌、磷脂、某些氨基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它们来源于沙丁鱼、银杏叶、葡萄籽、或红景天、五味子等的提取物。牛磺酸能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缺锌会影响大脑的功能、磷脂能增强记忆、B族维生素对缓解大脑疲劳有帮助......这看似对大脑有帮助,但其实,大脑要发挥作用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氧气充不充足、葡萄糖供应够不够等。仅仅补充一些营养素未必能让大脑更灵活更聪明,还要多方面因素考虑。
至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DHA是大脑及视网膜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表明,未成熟的动物、新生儿及早产儿长期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会导致大脑发育障碍和视力下降。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改善大脑供氧的途径来增进视力和大脑发育,但是对于十几岁的考生来说,还没有特别充分的证据证明吃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提高智力、提高成绩等。建议父母不要盲目给孩子补太多这种“补脑”保健品,同时考虑下孩子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如果真正需要买,注意不要被个别商家的夸大宣传说蒙蔽,看清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多留意保健食品标志、批准文号、厂商等。
孩子想要好成绩,更多还是要靠孩子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试时良好的精神状态(包括饮食得当、睡眠充足、适当锻炼等)、平和的心态以及平时父母的正确指导和支持等。有些补脑食品可能真的对孩子有一些帮助,但不建议父母抱着一种在短时间内通过一些补脑食物或保健品,帮助孩子提高智力或者提高成绩的心态。如果孩子平时不喝或喝不了核桃露(比如容易腹泻),不建议父母突然让孩子去喝核桃露,或者每天吃很多核桃以及吃各种补脑保健品。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靠平时形成的,当然考前一段时间还是需要注意下饮食的,父母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去正确引导孩子。这样孩子考试才能应付自如,取得好成绩!
宝宝早教的原则有哪些
1、从零岁开始原则
可能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正确理解”早教“,误把”去相关早教机构接受早期教育“当成了早教。市场上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早教中心,遍布多个省份和城市。育儿专家就指出,早期教育应该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甚至可以涵盖妊娠期胎教。其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孩子接触、学习、了解、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语言能力等各种综合技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激发兴趣爱好原则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早期教育当中,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欲,才能激发他们不断追求和爱好,这也就是一个兴趣爱好的培养过程。早教则是通过,游戏、故事、活动、语言等多方面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索,让孩子对所有潜在的事物产生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发扬光大。而这一过程并非只能在早教中心才能完成,家庭往往是最好的早教中心,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
3、积极心理暗示原则
很多父母对子女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出现否定孩子的不良举动,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符合早期教育的宗旨。因为没有一个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早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掌握大量的知识,甚至是书面化知识,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强人所难。早教的出发点应该是鼓励孩子勇于尝试,收获快乐和智慧的同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偏离这一原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4、坚持以生活课堂为原则
早教说白了就是让孩子跟着父母学习如何生活,如何自己动手吃饭,自己玩耍,如何发现积木的N种堆积方式,再或者和父母在沙地上疯狂地嬉戏等等。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微镜头都是早教,早教应该是以生活课堂为起点原则的,并非一定要强制孩子到早教中心参加早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最好的早教。父母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孩子也阳光健康。父母性格行为怪僻,孩子或许也好不到哪儿去,可见早教与父母之间有着多么重要的关联!
盘点过敏常见的几个误区
1、过敏是免疫力低下引起
过敏是指免疫平衡失调,并不等于免疫力低下。容易过敏,不是说你的免疫力不好,相反,免疫力过于旺盛,也会导致过敏。免疫系统的定义是人体抵御病原性生物侵害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特殊防御机制,相应的防御系统就是免疫系统。正常的免疫力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一旦免疫力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身体的各种异常表现,包括皮肤过敏。
2、我已经很忌口了,怎么还会发作
过敏不一定是食物引起的,不要以为过敏就是吃东西吃坏了。可导致皮肤过敏的物质很多。比如食入性过敏原,有鱼虾、牛奶、禽蛋、坚果、小麦等;吸入性过敏原,有尘螨、花粉、真菌孢子等;接触性过敏原,有芒果、生漆、金属镍、铬、酸碱类化学物质、生活、工作中接触的物质等。还有些是多个过敏原引起的过敏,这些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比较复杂,不容易查找,如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另外,某些皮肤瘙痒疾病不是过敏引起的,而是精神或者神经因素引起的,如神经性皮炎。药物也可以导致过敏。
3、把皮肤瘙痒止住就好
并不是所有瘙痒都是皮肤过敏。有些瘙痒是皮肤病,并不是过敏引起的。比如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秋冬季皮肤瘙痒症、内脏疾病或系统性疾病诱发的皮肤瘙痒(有尿毒症、恶性肿瘤、糖尿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皮肤病应该对症治疗,而不是以治疗瘙痒为目的。
4、只注重治疗,不注重护理
只注重用药不注重护理是绝对错误的。皮肤就像衣服一样,平时需要很好地进行护理。得皮肤病后,皮肤屏障破坏,所以用药后还要多用保护和修复皮肤屏障的医学护肤品。建议大家平时远离酸碱化学物质,接触时要戴手套;不要长时间反复接触水,特别是热水;皮肤要注重保暖、防晒、降温。
盘点常见的卸妆误区
忽略二次清洁
不要以为用卸妆产品卸完妆就万事OK了,这样可是大错特错了!其实,卸妆产品最主要的功效还是卸除脸部彩妆及油脂,毛孔深处的灰尘和污垢等还是要靠洗面奶才能清洗干净的。所以只用卸妆产品的懒人想法是不可取的,一定要记得用洗面奶进行二次清洁。
防晒霜、BB霜、隔离霜不用卸妆
很多美眉以为防晒霜、BB霜、隔离霜不需要卸妆,只要用洗面奶洗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防晒霜、BB霜其实也是属于彩妆,它们中含有的物质是洗面奶无法溶解的,如果不使用卸妆产品,长期下来会堵塞毛孔,引发粉刺痘痘、暗沉等肌肤问题。
卸妆油不乳化
在使用卸妆油卸妆时,按摩完后直接用水冲洗掉,你是不是也是这么做的?其实这样做,会让卸妆效果大打折扣。在按摩完之后,最好是先把手弄湿然后再脸上继续按摩一会儿,让卸妆油乳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溶解彩妆,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眼唇妆也用脸部卸妆产品
为了图省事,很多美眉都直接用脸部卸妆产品来卸除眼唇妆,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的。眼唇周围的肌肤都比较脆弱、娇嫩,需要使用专门的眼唇卸妆产品才能保护肌肤。况且眼唇的妆比脸部的妆更难卸,只有使用专门的眼唇卸妆产品才能卸得干净。
基础护理也卸妆
现在很多商家都宣传,就算没有化妆也要天天卸妆,其实这种说法只是商家为了推销产品。汽车尾气、灰尘、油脂、汗等这些用洗面奶就可以清洗干净了,没化妆也天天使用卸妆产品对肌肤也是个伤害,过度清洁会让肌肤变得干燥、敏感。如果想要脸更干净,可以每个礼拜都做一两次深层清洁面膜。
盘点饮食减肥常见5个误区
身边天天炒着要减肥的人真多,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健康减肥!饮食误区出现了不少,对照自己看看你中了几招了?
不吃主食
主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如果长期不食用主食,会容易导致低血糖,导致消耗体内大量的蛋白质来供能,使人营养不良,出现心慌、头晕、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居民膳食指南明确建议:日常生活中,50%的营养摄入应该来源于碳水化合物。从减肥的角度来看,高碳水饮食,也更有助于控制体重。同时在运动后促进胰岛素分泌,更好地合成糖原,促进肌体恢复。
情绪饮食
很多女性在感到焦虑、沮丧、愤怒、悲哀时都喜欢大吃一顿。这是一种情绪化进食的倾向,建议你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食物当成一种安慰或者奖赏,增进人际沟通,培养多种爱好,学会缓解消极情绪,避免暴饮暴食。
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很多MM都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的习惯,这个叫下意识进食。看电视时吃东西会让你无法控制进食的份量。如果你在看电视时吃的东西能量很高,比如点心、糖果或者瓜子等,那吃进去的卡路里也会很多。请坐在餐桌前用餐,要专心致志地吃东西,这样能让你控制自己吃东西的份量,减少热量的摄入。
纤维素的摄取不足
纤维素无热量、体积大,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使人容易产生饱腹感,减少热量的摄取;同时膳食纤维减少了摄入食物中的热量比值;纤维素在肠内会吸引脂肪而随之排出体外,有助于减少脂肪积聚,三者同时可达到高效减肥的目的。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粗粮、豆类、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中。一般来说,成年的女性每日纤维素的需要量是40-50克,很多人都没有摄入足够的纤维素,所以减肥很难坚持。纤维素的不足会让你容易产生饥饿感,还会发生经常便秘的情况。减肥的MM要特别注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这样才能让减肥更加有效哦!
迷信“零热量”饮料
许多人喜欢喝饮料但又怕热量高,看到“零卡路里”这四个字便万事大吉,殊不知虽然摄取的是零热量饮料,身体反而会变得很渴望热量。
因为零热量饮料等所含的代糖,会提高胰岛素的浓度让血糖下降,而造成空腹感。代糖仅仅提供甜味而不会释放出多巴胺,无法抑制空腹感。如果实在嘴馋,那不妨喝点绿茶或咖啡。这两种饮品还能提升运动表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以及增加肌耐力。但这并不表示可以毫无节制的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建议每人每日咖啡因摄取量上限以300毫克为准,以免适得其反。
盘点男士夏日防晒常见误区
一、皮肤晒黑了就不需防晒
实际上,肌肤晒黑后是更需要防护的,因为晒黑的肌肤同样会受到UVA的伤害。皮肤增厚和黑色素的产生是肌肤自我保护的表现,但黑色素只能部分吸收UVB,却无吸收UVA的功能。所以,在太阳与皮肤之间营造一道隔离屏障是必不可少的。
二、晒伤后等到秋天再修护
晒后护理是要在日晒的当天甚至当时就进行的!时间越早,肌肤受损的程度就越小。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减轻肌肤红肿灼热的反应,而且有利于减缓紫外线的伤害。
盘点糖友饮食常见误区
1.单纯控制甜食,不控制热量的摄入。许多患者都迷信所谓的“无糖食品”,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却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而且以米面等淀粉类食品居多,因此有部分患者有进食这些食品的习惯,总摄入热量控制困难,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上升波动明显,甚至诱发低血糖出现。其实,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不能吃含富含蔗糖、葡萄糖等的食物,而对于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适量进食的。
2.控制进食主食数量,减少甚至不进食碳水化合物。糖尿病的饮食首先需要的是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容易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出现酸中毒。因此每天主食不应少于250克。
3.减少蛋白质摄入,甚至不吃肉。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使机体的蛋白质需求出现缺乏,时间稍长,易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同样,缺少肉食的食谱,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出现饥饿感,不易坚持饮食控制治疗。
4.坚果有益,可以多吃。坚果类含淀粉量较低,但是脂肪的含量很高,热量也很高。如100克的花生或瓜子所含的热量就相当于200克馒头。
5.水果的含糖量低,可以多吃。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如苹果、梨子的含糖量为10-14%,香蕉为20%等。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可以多吃些小黄瓜、小西红柿、大西红柿、沙田柚子、番石榴、杨桃等低热量水果。
6.不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不重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餐后血糖的抽查,可以及时让患者检讨饮食食谱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便于及时寻找和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以便于患者长期坚持。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的是3各月患者的血糖总体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尤其对空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在8%以下的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提示作用。
别陷入这些早教误区
误区1:“孩子身边有人照看就好”
甚至可以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0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表达感情的基础,情商专家认为。这时,精心设置的各种游戏让家长与宝宝充分互动(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帮助宝宝在安全感、情绪表达、自信心、自我控制等情商方面更好地发展,在龅牙兔,父母对宝宝早期情绪发展是无可替代的
没完没了的头痛,让你没法工作、休息
有些白领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早教过,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读研考博,不也一样上大学
这种头痛的感觉就会逐渐过去,听一些适合孕妇的舒缓音乐。减缓心跳,并能降低血压,科学家发现,听音乐可以减少压力。最好选择轻音乐,慢节奏的音乐要比快节奏的音乐更轻柔;弦乐比管乐更轻柔;演奏比演唱更好一些。首先选择适合你情绪的音乐,然后逐渐改变音乐来改变你的情绪
快过新年了,孩子又大一岁。长辈们新年多会送上这样的祝福语:快高长大、学习进步!然而,却常常让家长们迷惑,女儿能像妈妈一样高挑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内分泌科梁立阳副教授说,孩子到底能够长多高?儿子能跟爸爸一样高大魁梧,这些误区常常耽误了孩子的长高,家长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留下终身遗憾,挂在嘴边的“长高”话题
常见的胎教误区
误区一:胎教实施越早越好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胎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脑电科学研究表明,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才能具备,到胎儿8个月时才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大脑皮层区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指挥胎儿听、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并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使得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有规律的教育成为可能。据胎儿研究工作者研究证实,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就已有了听觉记忆。所以,胎教的最好时间应选在胎儿8个月(孕32周)以后。
误区二:依赖音像资料就可以做好胎教如上所述,胎儿在妊娠末期只会有一定的听觉记忆,且此时胎儿的检测、辨别和定位等基本听觉能力还极为有限,只能对语言和音乐两种听觉刺激进行初步的感知和信息加工;语言胎教方面: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由于胎儿早期特殊接触经验的影响,胎儿对言语的偏好甚于非言语,对母亲声音的偏好甚于陌生人的声音,对母语的偏好甚于另一种语言,对某种熟悉的言语刺激的偏好甚于不熟悉的言语刺激。
误区三:胎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胎教的实施要遵循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随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