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细支气管炎的症状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的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给患者带去的危害是极大的,让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这种病难以治愈,而且反复发作,本文将给大家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方面的问题。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
咳痰 咳痰是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凭借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支气管肌肉的收缩及咳嗽时的气流冲动,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从口腔排出的动作,咳痰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观察痰的量,色,气味,性状常可提示诊断,有时显微镜检查的发现和细菌培养的结果是呼吸系统疾病因诊断的主要依据。
什么是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形态为一般性和间质性两大类。
1、一般支气管肺炎:主要病变散布在支气管壁附近的肺泡,支气管壁仅粘膜发炎。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及炎性渗出,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病菌。病变通过肺泡间通道和细支气管向周围邻近肺组织蔓延,呈小点片状的灶性炎症,而间质病变多不显著。有时小病灶融合起来成为较在范围的支气管肺炎,但其病理变化不如大叶肺炎那样均匀致密。后期在肺泡内巨噬细胞增多,大量吞噬细菌和细胞碎屑,可致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溶解吸收、炎症消散、肺泡重新充气。
2、间质性肺炎:主要病变表现为支气管壁、细支气管壁及肺泡壁的发炎、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呈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炎及肺间质炎的改变。蔓延范围较广,当细支气管壁上细胞坏死,管腔可被粘液、纤维素及破碎细胞堵塞,发生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病毒性肺炎主要为间质性肺炎。但有时灶性炎症侵犯到肺泡,致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晚期少数病例发生慢性间质纤维化,可见于腺病毒肺炎。
吸气性呼吸困难与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区别
呼气性呼吸困难
(1)见于:慢性细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
(2)特点: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呼气期哮呜音。
吸气性呼吸困难
(1)见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2)特点: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三凹征”,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护理
1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患者一定要在早期发现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就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这样对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才会比较理想,这对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通过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所以建议在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患者,一定要重视有关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药物选择,最好是根据检查来制定治疗方案。
3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建议患者要考虑有关心态的问题,近段时间最好是以愉悦和乐观的心情为主,切勿太过激动和不安、焦虑,对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治疗都是不利的,还要做到戒烟和戒酒。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征象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新认识到的、特发的慢性进展的化脓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1969年由日本最早报道。与哮喘病、支气管扩张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相比,尽管临床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特殊的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本病病因末明,多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w54密切相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DPB预后不良。
【病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圆形细胞浸润使管壁增厚,常伴有淋巴滤泡增生。由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的形成,使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闭塞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其特征性改变为闭塞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末梢的肺泡隔、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出现成堆的吞噬了脂肪的泡沫细胞(黄色瘤)。进而引起闭塞部位的中枢侧支气管扩张、而闭塞远端的肺泡因过度充气而形成肺气肿。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纤毛摆动和超微结构都是正常的。日本地区性发病的特点强烈说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表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男子(男女之比为2:1),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多数在中年发病。疾病逐渐发展并渐进加重。虽然三分之一日本DPB患者示吸烟者,但与吸烟无关,患者一般也没有传染病病史、毒气吸入史或其他环境毒物暴露史。发病具有家住性,但没有地域性。
通常隐袭缓慢发病而渐有呼吸困难,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加重,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三大主要症状。此外,大部分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的症状。
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以两下肺为著,可有发绀和杵状指。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或肺心病的体征。
【CT表现】胸部CT检查尤其是HRCT的开展提高了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辨别力。其CT表现有:1、肺野透亮度增加。2、在肺小叶中心可见代表细支气管炎症的小结节影。小结节影在双肺呈弥漫性分布,以两下肺叶及肺外带为主,直径约2-5mm,边缘稍模糊,无小叶间隔增厚。3、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图3-109)4、支气管管壁增厚。肺野内可见小环状含气影和分支状轨道征,有时近端支气管也可见扩张改变。随病变进展,环状或管状影增加,同时结节影减少(图3-110)。
谷本等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改变分为5型:
Ⅰ型:病变初期,两肺含气量增多,透光度增强,尚无结节状影;
Ⅱ型:在含气量增多的同时伴有颗粒状结节状阴影,但阴影总面积不超过一侧肺野;
Ⅲ型:颗粒状结节状阴影布满全肺野;
Ⅳ型:除Ⅲ型表现外,尚伴有两下肺野双轨征或环状阴影;
Ⅴ型:除Ⅳ表现外,在其他肺野可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环状阴影。
这种分型有助于确定DPB患者红霉素的疗程。
由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伴有鼻窦炎或有既往史,作鼻窦X线或CT检查以确定有无鼻窦炎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影像表现为鼻窦腔内密度增高,粘膜增厚的慢性炎症改变。
【读片要点】1、肺野透亮度增加;2、双肺弥漫小结节,以双侧下肺野外带为主,尤小叶间隔增厚,合并小支气管扩张;3、鼻窦炎症。
支气管炎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支气管炎常见并发症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肺病、急性细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小儿慢性支气管炎
二、支气管炎并发病症
1、急性支气管炎:多不伴有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而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伴有上述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并发症:(1)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 痰量增多,且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叶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3、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百日咳、麻疹或肺炎后所形成的支气管扩张常呈柱状或囊状,且较慢性支气管炎所致扩张为严重。
支气管与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1.急性细支气管炎
又称弥漫性细支管炎,多见婴幼儿,特别是幼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哮喘、肺部有细湿啰音、伴全身中毒症状与严重的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2.慢性支气管炎
多见于中年以上吸烟者,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低热、反复感染、冬春季加剧,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超过2年。
3.支气管哮喘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黏稠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呼气延长,两肺满布哮鸣音。
4.支气管阻塞
慢性起病者可无症状,急性或大支气管阻塞可引起呼吸困难。
肺气肿疾病分类
1、肺泡性肺气肿(alveolar emphysema) 病变发生在肺腺泡(acinus)内,因其常合并有小气道的阻塞性通气障碍,故也称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根据发生部位和范围,又将其分为:
(1)腺泡中央型肺气肿(centriacinar emphysema):位于肺腺泡中央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而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不明显。
(2)腺泡周围型肺气肿(periacinar emphysema):也称隔旁肺气肿(parsaeptal emphysema),呼吸性细支气管基本正常,而远侧端位于其周围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3)全腺泡型肺气肿(panacinar emphysema):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都扩张,含气小囊腔布满肺腺泡内。肺泡间隔破坏严重时,气肿囊腔融合形成直径超过1cm的较大囊泡,则称囊泡性肺气肿。
2、间质性肺气肿(interstitial emphysema) 肋骨骨折、胸壁穿透伤或剧烈咳嗽引起肺内压急剧增高等均可导致细支气管或肺泡间隔破裂,使空气进入肺间质形成间质性肺气肿。气体出现在肺膜下、肺小叶间隔,也可沿细支气管壁和血管周的组织间隙扩散至肺门、纵隔形成串珠状气泡,甚至可在上胸部和颈部皮下形成皮下气肿。
3、其它类型肺气肿:
(1)瘢痕旁肺气肿(paracicatricial emphysema):系指出现在肺组织疤痕灶周围,由肺泡破裂融合形成的局限性肺气肿,因其出现的具体位置不恒定且大小形态不一,故也称为不规则型肺气肿,若气肿囊腔直径超过2cm,破坏了肺小叶间隔时,称肺大泡(bullae long),位于肺膜下的肺大泡破裂可引起气胸;
(2)代偿性肺气肿(compensatory emphysema):是指肺萎缩及肺叶切除后残余肺组织或肺炎性实变病灶周围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通常不伴气道和肺泡壁的破坏或仅有少量肺泡壁破裂;
(3)老年性肺气肿(senile emphysema):是因老年的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减弱使肺残气量增多而引起的肺膨胀。
阻塞性肺气肿分型
一、气肿型(又称红喘型,pinkpuffer,PP型,A型)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小叶性或伴小叶中央型肺气肿。临床上隐袭起病,病程漫长。由于常发生过度通气,可维持动脉氧分压正常,呈喘息外貌,称红喘型。晚期可发生呼吸衰竭或伴右心衰竭。
二、支气管炎型(又称紫肿型,bluebloater,BB型,B型)
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严重慢性支气管炎伴小叶中央性肺气肿,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混合型
以上两型为典型的特征性类型,临床常二者兼并存在者称为混合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分型:
(1)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多见于肺上部,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因炎症而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性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
(2)全小叶型肺气肿:呈弥漫性侵犯全肺,但以前下部为多见。是由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
(3)混合型肺气肿:在同一肺内存在上述两型的病理变化。多在小叶中央型的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征象
【病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圆形细胞浸润使管壁增厚,常伴有淋巴滤泡增生。由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的形成,使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闭塞以及肺间质纤维化。其特征性改变为闭塞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末梢的肺泡隔、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出现成堆的吞噬了脂肪的泡沫细胞(黄色瘤)。进而引起闭塞部位的中枢侧支气管扩张、而闭塞远端的肺泡因过度充气而形成肺气肿。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纤毛摆动和超微结构都是正常的。日本地区性发病的特点强烈说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原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
DPB的绝大部分病例为日本男性患者,但其他种族患者也有报道。此病可为家族性发病,HLA类型与之相关(HLA-Bw54和HLA-A11)。发病机制可能还存在其他辅助因素,因为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罹患此病是十分少见的。DPB多见于非吸烟者。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
DPB的病因尚未明了,现认为可能与遗传、体质因素有关。发病有家族倾向,80%病人有鼻窦炎病史(鼻窦炎是一种遗传性较强的疾病)。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
主要的病理改变为支气管管壁和鼻窦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富含脂质的“泡沫巨噬细胞”。慢性气道炎症和鼻窦炎症导致气道和鼻窦结构破坏,从而产生支气管扩张和鼻窦炎的发生。常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双重感染,患者最终出现支气管扩张症的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改变
CDPD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基底膜变厚坏死。支气管腺体增生肥大,腺体肥厚与支气管壁厚度比值常大于0.55-0.79(正常小于0.4)。 各级支气管壁有各类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急性发作期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严重者为化脓性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基底部肉芽组织和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炎症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的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疤痕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COPD气流受限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镜检见肺泡壁变薄,肺泡腔扩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有的管腔纤细狭窄或扭曲扩张,管腔内有痰液存留。
细支气管的血管内膜可增厚或管腔闭塞。按累及肺小叶的部位,可将阻塞性肺气肿分为小叶中央型(图2-6-1),全小叶型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三类。其中以小叶中央型为多见。小叶中央型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症导致管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其特点是囊状扩张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中央区。全小叶型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其特点是气肿囊腔较小,遍布于肺小叶内。有时两型同时存在一个肺内称混合型肺气肿。多在小叶中央型基础上,并发小叶周边区肺组织膨胀。
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临床分类
一、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是由于支气管炎症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增加,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膨胀而充气,常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而产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一般病程较长,发展也缓慢,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非阻塞性肺气肿
瘢痕性肺气肿:即灶性肺气肿,由于肺组织病变纤维化收缩,对其周围组织的牵拉作用,导致使管腔扩大,在病灶旁发生的肺气肿。
代偿性肺气肿:由于肺不张、胸廓畸形或肺叶切除术后等,引起部分肺组织失去呼吸功能,使健康肺组织代偿性膨胀。
老年性肺气肿:由于肺组织生理性改变所引起,但是不属于病理性。
间质性肺气肿:由于肺泡壁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破裂,接着气体进入肺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