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胃不和什么症状,7大信号早知道! 鼓励宝宝锻炼咀嚼能力
宝宝脾胃不和什么症状,7大信号早知道! 鼓励宝宝锻炼咀嚼能力
宝宝:大便干、手脚心热、有“地图舌”
妈妈这样做:需给宝宝多补充些多汁食物,像清热止渴的冬瓜、通便的芹菜,以及各种粥品、蔬果汁、菜水等,会有效帮助宝宝调节脾胃不和。
宝宝:食欲旺盛、形体偏瘦、大便不成形
妈妈这样做:可以给宝宝多吃些健脾和中、益气、祛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蘑菇等。将薏米、山药和大枣同煮成粥,是给宝宝调理脾胃不错的选择。
宝宝咀嚼能力差会怎样 如何锻炼宝宝咀嚼能力
1、训练宝宝下颚骨分级调控能力
首先准备一些条状、块状等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苹果条、胡萝卜条。如果宝宝能力太弱的话,妈妈可以将苹果条和胡萝卜条煮熟,或者选择香蕉、猕猴桃等较软的食物。然后让宝宝一口一口地咬切,每咬一口后都要把食物取出,然后再放回让宝宝咬合,这样可以训练宝宝下颚骨一闭一合的能力。
2、训练宝宝舌头的灵活性
妈妈首先根据宝宝的口味准备一些紫菜或小饼干,把食物分成小片。然后放置在口腔的不同位置,例如上唇、下唇、上颚等,让孩子用舌头去取到食物。训练过程中宝宝肯定会有排斥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也要参与进去,不能只让宝宝一人“训练”,妈妈可以用比赛的方式引导宝宝爱上这项训练!帮助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千万不能乱来,要根据宝宝的发展规律一步步添加!●宝宝3个月后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富有淀粉酶,满4个月即可食米糊面糊等。 4-6个月宝宝的乳牙开始萌出,但咀嚼能力差,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学会。 5月龄左右的婴儿咀嚼食物动作开始发育。 6个月龄左右是训练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关键期。 7-月龄后食物从泥茸状过渡到碎末状可帮助学习咀嚼。 8-9月龄的婴儿已可接受能量密度较高的成人固体食物。 9-12个月婴儿已可咀嚼煮软的蔬菜和切碎的肉类,对营养素、能量需求增加 1岁左右营养素与能量的需求仍很大,胃容量相对较,胃肠功能与消化酶发育较婴儿更为成熟,但咀嚼吞咽和消化吸收利用食物的功能尚未十分健全。
训练宝宝自己吃饭五点注意
﹡耐心点
宝宝刚学用匙吃饭时,兴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对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盘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办代替是学不会自食的,只有通过宝宝自己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吃饭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饭、菜送进嘴里,那高兴的劲儿可难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宝宝学会了独立吃饭,你一定要大加鼓励、表扬,使他信心百倍。
﹡具体点
3岁以前用匙,3岁以后用筷子进食。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动作,有利于刺激脑的发展。你千万不能贪图省事,一直让宝宝用匙吃饭,而要鼓励他逐渐学会用筷子。还要教宝宝饭、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饭或者光吃饭不吃菜。
﹡鼓励咀嚼
用镜子让宝宝看看自己的牙齿,或者你张开嘴让他看。让宝宝知道有门牙我大牙,门牙是专门把食物咬断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会宝宝细嚼慢咽,充分品尝食物味道,不要长时间把食物含在嘴里,或者不用牙齿咀嚼,囫囵吞下。咀嚼不但能促进下颌骨的发育,使宝宝面容端庄,还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减少食物残渣储留在牙缝中,减少龋齿的形成。
﹡培养就餐礼仪
在教会宝宝自己吃饭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食前便后洗手。家里最好实行公筷制。培养宝宝进餐时上身保持端正;饭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欢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无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盘中的菜肴乱挑、乱翻,专拣自己喜欢的吃;或使筷子与别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乱抓菜肴,在餐桌乱吐残渣;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吃饭时不要发出食物的咀嚼声,喝汤时不发出吸食的响声,汤匙轻拿轻放,碗与筷、碗与匙相碰时要避免发出声音;绝对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镜面反射
宝宝在同龄人面前会有从众现象,比如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吃饭一定会比一个小宝宝自己吃的多,妈妈可以做榜样鼓励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是在宝宝自己吃饭乖的时候录下来,吃饭的时候就给孩子放,这样也有效果,但最好是能够面对面相互交流的。rayman吃饭特别好可能就是因为jon总在身边,毕竟孩子的世界有很多大人不理解的语言和思想。
宝宝长牙不同阶段的饮食需要
当妈妈看到宝宝悄悄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然而,喜悦之余,可别忘了宝宝已经来到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长牙期。长牙期摄入营养的多少、食物种类的改变,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能会有一生的影响,所以每个妈妈都要用心去对待。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牙齿健康警惕三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泥糊状食物的添加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在8~9月之时还没有吃泥糊状食物的习惯,一方面导致宝宝缺乏营养,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咀嚼适应的刺激而导致咀嚼功能发育延缓,影响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和宝宝的智力发育。
所以我们鼓励妈妈给4~6个月的宝宝添加泥糊状的食物,首要的选择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也要保证食物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质地,不但可以达到营养的目的,同时也刺激了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
误区二: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嚼不动肉类,选择给宝宝提供鱼类食物,而鱼类所含的铁量不算太高,这样就导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所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要添加肝泥、肉泥来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也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误区三: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的不恰当使用
宝宝在牙齿萌发过程中,齿形并未定型,在这个阶段,过多的使用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会引改变宝宝牙齿的生长方向,造成牙齿畸形。因此,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不要常用,在宝宝1岁以后,就不要使用。
宝宝长牙期3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泥糊状食物的添加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在8~9月之时还没有吃泥糊状食物的习惯,这一方面导致宝宝缺乏营养,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咀嚼适应的刺激而导致咀嚼功能发育延缓,严重的会导致喂养困难,从而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低下、智商不健全的现象。所以我们鼓励妈妈给4~6月份的宝宝添加泥糊状的食物,首要的选择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也要保证食物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质地,不但可以达到营养的目的,同时也刺激了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
误区二: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咀嚼不动肉类,选择给宝宝提供鱼类食物,而鱼类所含的铁量不算太高,这样就导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所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要添加肝泥肉泥来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也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误区三:盲目给宝宝吃保健品
有些家长生怕平时摄入的食物满足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胡乱给宝宝喂食营养品和所谓的补品。事实上有些补品营养价值不但不高,还含有激素,会引起宝宝的不正常发育。所以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实际身体状况和牙齿的发育状况,给予宝宝平衡的膳食。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几个小游戏
一、 认知类游戏
自信心来自于充足的准备,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就要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1、 给宝宝准备一定数量的卡片,在另外的卡片上写上对应的词汇,妈妈抽一张图片,宝宝找对应的词汇,宝宝抽一张图片,妈妈找对应的词汇……(宝宝找对的时候妈妈要给与肯定的鼓励言辞)
作用:宝宝既能从妈妈的言辞中得到肯定,又能在游戏中增加识字量。
2、 词语接龙
准备一定量的词汇,妈妈说一个,宝宝接一个,接不上的人要罚唱一首歌。如:中--中国、国--国家、家--家庭、庭--庭院、院--院校……
作用: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交给孩子比赛的规则性、原则性
3、 复述故事
妈妈讲一个简短的少儿故事,让孩子复述。
妈妈讲一个曾经讲过的故事,让孩子结尾。
妈妈讲一个故事,并跟孩子共同分析。比如:故事中,谁最好?谁最坏?宝宝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宝宝希望自己扮演那个角色?
作用: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通过故事可以教会孩子一些好孩子的品质和明辨事理的能力
4、 观察事物
每5-7天,家长准备一项物品,并共同观察物品的形状、结构、颜色、功能等特点。
如:宝宝的写字桌:宝宝的写字桌是粉色的;宝宝的写字桌是方形的;宝宝的写字桌是用来写作业的;宝宝的写字桌有四个桌腿;宝宝的写字桌可以折叠……
作用: 锻炼观察能力
增强自信心
锻炼信心度
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5、 比赛喊口号
心理素质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自信,而自我确认是改变潜意识想法的最好方法。
家长可以设计一段确认词,跟宝宝比谁的声音大。比如说:
我是一个敢于大声说话的好宝宝
我是一个敢于表现的好宝宝
我是一个大方的好宝宝
我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宝宝
我是个大胆举手发言的好宝宝
我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好宝宝
我爱冒险
我喜欢挑战
我喜欢我自己
作用:通过喊口号,把这些观念输入潜意识,以建立自信。
二、 生活类游戏
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 过家家的游戏
当宝宝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的时候,很容易烦躁,做不好的事情就哭着找家长,所以,家长可以通过让他照顾布娃娃,来锻炼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立能力,从而建立自信心。
比如:让她给布娃娃当妈妈,通过给布娃娃穿衣服,梳理头发,洗脸,穿袜子,穿鞋子,系鞋带等事情来锻炼孩子自身的能力。
作用: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锻炼孩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能力
通过照顾幼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角色换位的游戏
家长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在换位游戏中,孩子很容易找到一种满足感,建立信心。
如:妈妈当宝宝,宝宝当妈妈,宝宝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妈妈。
妈妈当宝宝,宝宝当妈妈,宝宝帮助妈妈梳头发、穿衣服、喂妈妈吃饭。
妈妈当宝宝,宝宝当老师,宝宝教妈妈学知识。
三、 运动类游戏
所谓的运动类游戏,是指通过一些运动,开发孩子潜在能力的一项游戏。
1、 棋类游戏
通过游戏中的成就,鼓励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徒步走50-1000米或者爬山
通过体力上的疲劳,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现在很多80后的家长,都存在着不会教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相反他们知识储备量很大,关键是缺乏行动!家长们要记得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希望《新中国式家长学堂》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家长提升自己,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
宝宝脾胃不和的7大信号早知道
中医认为,脾胃不和就是脾胃不再各司其职,从而导致宝宝消化功能紊乱,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也就是说我们人体的脾和胃共同影响对饮食的消化、吸收。
吃饭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食欲不振、挑食、厌食,或者食量过大却体型偏瘦
舌苔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正常的宝宝舌苔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宝宝脾胃不和会出现舌苔白腻、口中有酸腐味的情况
皮肤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皮肤粗糙、干燥、黯淡、有色素沉着,甚至会出现慢性湿疹
消化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宝宝在饭后会经常腹胀,甚至会出现呕吐物或大便中有奶瓣或未消化完全食物的情况
体质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宝宝因脾胃不和,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手心发热、抵抗力差,还有反复感冒的情况
睡眠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睡觉不踏实、睡着时眼睛会露条小缝儿、夜里爱哭闹,还会有咬牙、磨牙的情况
精神 宝宝会有什么表现:会比一般宝宝显得“懒惰”些,不爱运动,或稍微活动就爱出汗,爱发脾气,常哭闹
宝宝总流口水多用勺子
有些小宝宝总是爱流口水,这是否说明宝宝不健康呢?
流口水是婴儿期很常见的现象。分布在口腔里的唾液腺,24小时都在分泌唾液,俗称口水。成人吞咽功能发育健全,能随时把唾液咽下去。宝宝爱流口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牙期刺激。宝宝在5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会刺激口腔分泌唾液,口水相应增多。这个时期流口水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一旦牙齿出来了,口水就会减少。
二是咀嚼功能发育落后。6个月到1岁,是宝宝锻炼咀嚼的最佳时期。咀嚼功能发育正常的孩子,吞咽能力强,不易流口水。如果超过1岁还总流口水,说明咀嚼功能发育没跟上。家长要反省自己的喂养方式,是不是总给孩子吃很软的糊状食物。专家建议,6个月后,家长要多给宝宝吃一些块状的、较硬的食物。同时,可以将咀嚼、吞咽等动作夸张地做给宝宝看,让他模仿。此外,让宝宝口腔多接触勺子,也能有效锻炼咀嚼能力。
喂养八项注意让牙齿更漂亮
第一颗牙期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牙齿健康警惕三误区
误区一
忽视了泥糊状食物的添加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在8~9月之时还没有吃泥糊状食物的习惯,一方面导致宝宝缺乏营养,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咀嚼适应的刺激而导致咀嚼功能发育延缓,影响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和宝宝的智力发育。
所以我们鼓励妈妈给4~6个月的宝宝添加泥糊状的食物,首要的选择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也要保证食物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质地,不但可以达到营养的目的,同时也刺激了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关注微信公众号:fumuketang 免费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误区二
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嚼不动肉类,选择给宝宝提供鱼类食物,而鱼类所含的铁量不算太高,这样就导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所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要添加肝泥、肉泥来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也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误区三
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的不恰当使用
宝宝在牙齿萌发过程中,齿形并未定型,在这个阶段,过多的使用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会引改变宝宝牙齿的生长方向,造成牙齿畸形。因此,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不要常用,在宝宝1岁以后,就不要使用。
专家教您宝宝自然断奶的窍门
宝宝自然断奶的窍门
添加辅食:妈妈可以在半岁以后逐渐给宝宝添加各种辅食,鼓励宝宝吃一些黄瓜、磨牙饼干等比较耐嚼的食品,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这样,宝宝在1岁左右能够独立吃饭、吃水果、喝水,减少对母乳的依赖。
不主动不拒绝:妈妈可以采取“不主动,不拒绝”的策略,宝宝要吃母乳就喂,没有要求就不主动喂。妈妈对待宝宝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妈妈充满爱意地陪伴宝宝,宝宝离乳时会比较顺利;反之,如果妈妈急于离乳,会使宝宝焦虑不安,更加渴望吃母乳。
爸爸来帮忙:鼓励宝宝的爸爸在自然离乳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宝宝一般在临睡前或睡醒时要求吃奶,可以让爸爸来哄宝宝入睡或起床穿衣。妈妈则多采取心理抚慰,多带宝宝到新鲜有趣的环境玩耍,让宝宝逐渐忘记母乳。
离乳不可太快:如果妈妈用尽各种手段分散宝宝注意力,并不断安慰宝宝,但宝宝仍然哭闹不已,坚持要吃奶,这表明离乳的进程太快,宝宝一时还不能接受。表示离乳进程过快的现象有宝宝行为的改变或退步,如口吃、睡眠不安、过于黏人、过分焦虑等以及一些生理现象如肠胃不适或便秘等。
调整自我心态:离乳不仅结束了宝宝吃奶的需求以及快乐,也同时结束了妈妈喂奶的需求以及快乐。许多妈妈会因此感到失落,这就需要妈妈调整自己的心情,努力接受宝宝对母乳的脱离,接受宝宝“已经长大了”这一事实。妈妈要敏感地体会宝宝发出的信号,让离乳逐渐地、温和地、充满爱意地完成。
宝宝断奶注意事项
妈妈在给宝宝断奶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回奶问题。妈妈在回奶时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一般不需要服用回奶药,关键是减少对乳房、乳头的刺激。除了减少吸吮外,不要让宝宝触摸乳房,淋浴时避免用热水冲洗乳房;饮食中停止饮用猪蹄汤、鱼汤、木瓜汤、炖鸡等催乳汤水,减少高蛋白质和水的摄入量;感到奶胀时,可挤出少量乳汁,不要过度挤奶,以免刺激乳汁分泌过多,还可以用冰袋冷敷乳房减轻不适。
宝宝脾胃不和什么症状,7大信号早知道! 宝宝脾胃不和7大信号
食欲不振、挑食、厌食,或者食量过大却体型偏瘦。
正常的宝宝舌苔应该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如果宝宝脾胃不和会出现舌苔白腻、口中有酸腐味的情况。
皮肤粗糙、干燥、黯淡、有色素沉着,甚至会出现慢性湿疹。
宝宝在饭后会经常腹胀,甚至会出现呕吐物或大便中有奶瓣或未消化完全食物的情况。
宝宝因脾胃不和,营养吸收不好,会出现手心发热、抵抗力差,还有反复感冒的情况。
睡觉不踏实、睡着时眼睛会露条小缝儿、夜里爱哭闹,还会有咬牙、磨牙的情况。
会比一般宝宝显得“懒惰”些,不爱运动,或稍微活动就爱出汗,爱发脾气,常哭闹。
宝宝长牙吃什么食物好
一是长两个牙的时期。
宝宝长牙一般在五六个月的时候就会长出下颌的乳中切齿,这个时候宝宝会开始想要咬东西,想要咀嚼,所以时常会把手放到嘴巴里。这是时期,新妈妈可以给宝宝添加一定量的辅食,比如一些半固态的辅食,不能仅仅停留在流质食物,可以给宝宝吃蛋黄泥或者是米糊等一些有点稠的食物,这样的体验宝宝应该会很开心,而且能意识到自己的食物发生了变化,慢慢的学着咀嚼。
二是四颗牙的时期。
宝宝长四个牙差不多是在九个月到十二个月左右,一般是长上颌的两个门牙。这个时候宝宝已经慢慢会用牙齿咬东西,对营养的需求也比较高,所以这个时候新妈妈应该给宝宝添加肉泥、西红柿或者是豆腐来锻炼宝宝的咀嚼,和补充营养。如果宝宝的咀嚼能力还不够好的话要把肉或者食物弄得好嚼一点,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消化。
三是六个至八个牙的时期。
宝宝在十三个月的时候上颌的侧门牙会冒出来,10-16个月的时候下颌的侧门牙也会冒出来,这样宝宝就更喜欢咬东西了,觉得充满乐趣。所以新妈妈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宝宝吃固体的食物,比如蒸蛋或者是蔬菜之类的。宝宝这个时期的肠胃系统发育得也比较完善了,可以适应变化的食物。
四是八个至十二个牙的时期。
一般在宝宝十三至十九个月的时候就会萌发出第一颗乳磨牙,这样宝宝的咀嚼功能就提高了不少,宝宝也差不多学着自己吃饭了,这个时期,新妈妈应该让宝宝自己吃饭,尽管吃得桌子都是,也是要鼓励宝宝自己吃饭的,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独立自主的性格。这个时期可以让宝宝自己吃比较软的饭和面包等等。
细嚼慢咽促进营养吸收
吃饭时囫囵吞枣,不仅不利于营养的吸收,还会伤害幼儿的胃,导致消化不良、胃酸、胃疼等症状,因此,家长应注意让幼儿学会细嚼慢咽。
幼儿往往由于性子急,不想总被喂饭、急着去玩儿等原因,不愿意细嚼慢咽,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口腔内咀嚼肌不发达,因而出现囫囵吞枣的现象。
家长应了解幼儿不愿意细嚼慢咽的原因,对症下药,如在幼儿吃饭时靠数“数”减慢幼儿进食的速度,避免幼儿因惦记游戏而急于将饭咽下,同时也可通过较为坚硬的干果、水果来锻炼幼儿的咀嚼肌。
您的孩子是否这样
吃饭时总像和谁在比赛,经常大口大口地往里塞,一口还没咽下去就塞进另一口。
吃饭不喜欢咀嚼,食物到嘴里就整个吞下去。
经常喊肚子不舒服,排不出大便。
支您一招
1、家长应经常提醒宝宝细嚼慢咽
家长应经常给宝宝讲吃东西细嚼慢咽的好处,如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等,吃得太快容易导致发胖,引起胃疼、胃涨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还可和宝宝一起探讨各种食物的味道,多嚼和少嚼食物可产生的味道差异,有的饭越嚼越香,有的食物先咸后甜,有的先甜后苦等等。让宝宝通过细细咀嚼体味食物的味道,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2、锻炼宝宝的咀嚼肌肉
有的家长常反映宝宝的咀嚼肌不发达,影响了宝宝的饮食以及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通常是由于宝宝在生命初期吸食、吃流质食物较多所引起的。
锻炼宝宝的咀嚼肌能够促进宝宝形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待宝宝的牙齿长齐后,家长可给宝宝一些较为坚硬的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杏仁、开心果等颗粒较大的坚果、饼干、干馍片等,这些都需要宝宝牙齿用力嚼才可以食下,无形中形成了宝宝食物进口即用力嚼的习惯。
3、培养宝宝的耐性
吃饭过急常常和宝宝的性格有关。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宝宝耐心行事的好习惯,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有助于锻炼宝宝耐心的游戏,如“穿珠子”、“数数碗中的小豆豆”等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