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有什么影响 引起胃肠道不适
肝吸虫病患者在前期会有轻度胃肠道症状,比如食后胃部有压痛感、软便等;中期会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右上腹胀痛等症状;到肝吸虫病重度期,则会出现反复腹泻或便秘、右上腹疼痛等症状。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肝吸虫病既然是一种在体内的寄生虫病,是不是会很难治疗?会不会没有治疗的可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它的治疗方法,下面来了解下关于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肝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造成肝,肠道损害,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地方性传染病.从出土西汉尸体研究表明,早在2100年前我国已有本病的发生.因为西药对胃肠及肝功能损害较大,有必要寻找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
肝吸虫病发生:感染污水,肝吸虫进入人体是外因,脾胃虚弱是内因.病在血分.治疗宜健脾和胃,凉血杀虫在具体治疗肝吸虫病过程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疗效.用其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饭后1粒,日服3次,未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取明矾味酸入肝,能祛痰燥湿,消瘀化浊,解毒,配合鸦胆子杀虫,有较好协同作用.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1号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杀虫效果,也开阔了中药治疗寄生虫病的视野。
一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广谱抗蠕虫药,毒性低,吸收、代谢、排泄快,对华支睾吸虫病有肯定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剂量,无论感染轻重,以25mg/kg,短暂,可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一般治疗剂量对心、肝、肾均无明显影响,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早搏等,治疗前宜做常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剂量酌减。此外,丙硫咪唑于本病也有较好的去虫效果,剂量每次10mg/kg,2次/d,连服7d,可获满意疗效,但疗程较长。短程治疗可选用总剂量60—84mg/kg为,分3天服用,效果亦佳。本药较吡喹酮副作用更轻,停药后自行缓解,驱虫更为安全。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 对重度感染有较重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度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量多餐。如患者消化功能不好,不能接受过多饮食则考虑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以供应热量及补充蛋白质。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使用护肝降酶药物保护肝,待情况好转后方予驱虫。合并胆道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若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石症、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驱虫。
肝吸虫病主要是因为吃了含有华枝睾吸虫囊蚴的生鱼,而引起了该疾病的产生。如果你有吃生鱼的习惯,那就该注意检查你吃的这条鱼是否含有华支睾吸虫。不然,你就会很有可能的患上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为1~2个月。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感染较重者多为重复感染,缓慢起病,但非流行区感染者可以急性起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和过敏反应,包括食欲不振、上腹隐痛与饱胀、肝区隐痛、肝大(尤以左叶肿大为明显)等表现,并有发热、乏力、头晕、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者占34.2%,较为常见的有乏力、上腹不适、腹痛、肝区隐痛、头晕等,其次为头痛、失眠、食欲减退、腹泻等。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表现为消瘦、贫血、水肿、肝脾大、腹水、黄疸等。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甚至可引起侏儒症。
有些病者在严重感染后1个月左右突发寒战、高热、肝大伴压痛,有轻度黄疸,少数出现脾大,尚可有肺部浸润。数周后急性症状消失而进入慢性期,表现为疲乏、消化不良、肝大伴压痛等。
吃鱼生一定要小心肝吸虫病
感染科主任郭文介绍说,广东省肝吸虫的感染率5.36%,约有500万肝吸虫病人。近年来人们对肝吸虫病的危害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及时正确的治疗肝吸虫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仅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接诊的肝吸虫病人来看约有46%没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少因此耽误了病情。
医院自从上月底开展全省首个肝吸虫专科门诊后,来看肝吸虫病的人增加了许多。不少人都是单位体检抽血发现肝吸虫抗体阳性,但是偏偏验大便却找不到肝吸虫卵。郭文主任说,这些人大多有吃“鱼生”的经历,而且都会以为新鲜的鱼肉用酱料和醋拌过,肝吸虫就能被杀死。
他说,许多人喜欢吃“鱼生”,珠江三角洲的许多食肆也以“鱼生”鲜美招徕食客,更有人以讹传讹认为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不会感染肝吸虫病。其实寄生在淡水鱼肉中的肝吸虫叫做囊蚴,具有厚厚的壁的囊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mm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三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
因此,吃“鱼生”,吃用酱料拌过的生的鱼片,或者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都可能染上肝吸虫病的。
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轻者可暂时无症状,随着寄生在胆管中的肝吸虫繁殖增多,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肝脏肿大,部分出现胆囊炎、胆道梗阻,少数人会发展到肝硬化。
郭主任说,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该到医院去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则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由于虫卵不容易找,所以患者和检验师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因为只有找到肝吸虫卵才可以确诊肝吸虫病。患上肝吸虫病不要自己买药治疗,应该到医院去找感染科医生,在医生的监控下用药。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我们一定要注意:
1、不吃“鱼生”,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家庭主妇处理过鱼虾后,要及时洗净手、刀、砧板。
3、厨房里的生、熟厨具一定要分开使用。
4、不要用生的鱼、虾去喂狗、猫。
螺蛳有什么营养价值
螺蛳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据分析,组成螺肉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谷氨酸、肌苷酸、半胱氨酸等多种增鲜物质,其肉质中钙的含量要超过牛、羊、猪肉的10多倍,磷、铁和维生素的含量也比鸡、鸭、鹅要高,所以它的味道鲜美。螺肉脂肪含量较低,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如钙、镁、磷、铁、硒等。因此,人们认为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品。螺蛳肉质鲜嫩,调以姜末、小葱,加黄酒生炒,味道鲜美,可算得上是一道物美价廉的荤菜。而杭州人特别喜食的青壳螺蛳,更以其壳青、薄、肉质细嫩,而为螺蛳之上品。旧有“啜尾巴螺蛳下酒,强盗来了都不逃”之传说,可见螺蛳的味美之绝。螺蛳味美,但食用螺蛳须得法。螺蛳生活在河沟、池沼和水田内,壳内外沾满了淤泥等杂质,如清洗不洁就食用,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因此在烹调之前首先要将螺蛳放淡水内储养,使其消化道内污物吐出,每天换水一次,连换3次后,可放入适当食盐。因螺体内常有寄生虫寄生,食盐可使寄生虫很快析出。也可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将空气隔开,迫使螺蛳吐出污物和泥土。然后用钳夹去螺尾,清洗干净后带壳一起烹调。其次,螺蛳肉必须熟透,以免感染肝吸虫病,因为淡水螺是肝吸虫病第一中间宿主。而螺肉性为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或酌加生姜为宜。螺头肉较硬,不易消化,因此,患有胃病和肠道疾病者,不宜食用。
吃出来的蹊跷肝病
一位年轻的北京小伙子,为了和别人打赌,将鱼缸里养的鱼活着吃下去了。三个月后,他出现乏力,肝区不适,面色发黄等症状。他到医院做了化验检查,发现转氨酶增高,怀疑是肝炎。后来,医生让他做了血常规检查,发现他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又被怀疑为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但随后的骨髓穿刺排除了血液病。他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才被确诊为肝吸虫病。一位到广东出差的北京人,仅仅吃了一次广东有名的鱼生粥,一个多月后就出现了肝区疼痛,化验肝功能不正常。原来他患的也是肝吸虫病。还有一位北京的男士,品尝了给自己养的热带鱼买的生鱼,结果患了肝吸虫病,且被误诊为肝炎长达8个月。
上面这些患者都是吃生鱼及半生的鱼而感染肝吸虫病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么,这酷似肝炎的肝吸虫病和吃生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肝吸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人体寄生虫。成虫像一片薄薄的小树叶,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也可寄生在猫、狗等哺乳动物的胆道系统。虫卵随胆汁流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虫卵在淡水中,遇到合适的螺类,则进入螺体内发育,到尾蚴阶段离开螺体。这时如碰到淡水鱼或虾,则侵入其体内,继续发育成囊蚴。人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就有可能感染肝吸虫病。囊蚴被吞食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并从十二指肠循总胆管经胆道进入肝胆管,约一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产卵。成虫在人体的自然寿命10余年,有的甚至会长达二三十年。
寄生于人体的肝吸虫少则数十条,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大多数病人感染后呈慢性发病过程,也就是逐渐出现症状。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区不适、腹胀、食欲不振等。中度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腹痛腹泻、肝区疼痛等症状。患者肝脏中度肿大,化验肝功能不正常,大多为单项转氨酶增高。由于肝吸虫的虫卵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核心,故还可出现胆囊炎、胆石症。重度感染时,胆管由于虫体阻塞,胆汁郁积,出现胆管扩张,胆管壁增生变厚,肝实质细胞可发生营养不良、脂肪变性、萎缩、坏死,甚至肝硬化、腹水及全身浮肿、消瘦、贫血、心悸等。人在儿童时期反复感染或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甚至导致侏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人口流动,使南北饮食文化互相交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要吃鲜、吃生、吃奇。我国一些地区、一些民族的人喜欢吃生鱼,但为了健康与安全,我们提倡人们吃做熟的鱼。将鱼完全做熟,就可杀死肝吸虫囊蚴,避免感染。如果感染了肝吸虫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以上几个病例均完全治愈,未留任何后遗症。
肝吸虫病和血吸虫病有什么区别
肝吸虫病:1、潜伏期:5~40天,一般为30天。
2、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以上常伴有畏寒和寒战。热型不规则,发热时间长短不一。
3、腹痛腹泻:多数患者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症状似急性胆囊炎。
4、肝区疼痛和肝脏肿大:以肝左叶肿大为主,常伴有明显的触痛,主要与肝内胆管炎症有关。
5、过敏症状:最常见的有荨麻疹及外周血噬酸细胞增高,,重者甚至出现以噬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类白血病反应。
血吸虫病:(1)病史:有明显的疫水接触史。患者常因游泳、打湖草、捕鱼虾、防汛、嬉水等方式大面积接触疫水而感染。
(2)尾蚴性皮炎:在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到48h内出现,为粟粒或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疹、痒。常在数小时至2、3d内消失。此为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后引起的局部变态反应,发生于曾被感染过尾蚴的人;而首次接触则不出现,或反应轻微。
(3)潜伏期:从接触疫水到出现临床症状,可从14~88d不等,一般为35~42d,平均40d左右。其间可出现尾蚴性皮炎,及童虫在体内移行而致的损伤,患者可出现咳嗽等症状,但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4)发热: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发热的高低、热型、持续时间及全身反应与感染度轻重及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
(5)胃肠道症状:患者食欲可有不同程度减退,少数有恶心呕吐。半数以上患者病程中有腹痛,腹泻,每日3~5次,严重者可达二三十次。常带粘液和血,重症者粪便呈果酱状。部分患者可有便秘。腹部偶有压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水,此可能由于肝、肠急性虫卵肉芽肿的广泛形成,导致肝内窦前高压和肠淋巴渗液增多而漏入腹腔所致。
(6)肝脾肿大:90%以上患者有肝脏肿大,伴不同程度压痛,左叶较右叶显著,可有自觉肝区痛。肝脏肿大一般在剑突下5cm内,亦有超过6cm者。约半数患者轻度脾肿大。质地软,无压痛。
生食醉虾危险多多
随着冬季渐入,人们越来越多的摄入海鲜。而虾作为一种水产品,其营养丰富,也是人们必先考虑的品种之一。但以下生食醉虾的吃法却不可尝试。
有不少人习惯把“蹦蹦跳跳”的活虾放在酒中蘸一下“醉吃”,认为这样比较新鲜,其实,这种时尚生食法不卫生。虾体上会沾有肝吸虫病的囊蚴,将随着被生食后入进人体内。经胃,肠消化液的作用,囊蚴外壁被消化,幼虫经由总胆管,胆管而进入肝胆管寄生。 约一个月后发育成虫,即可开始排卵,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寿命可达10至35年。有人吃了醉虾后,经常有急性感染症状出现,高热寒颤,肝区疼痛,黄疸,血中嗜酸性颗粒细胞显著升高,大便可查到虫卵,严重者出现上腹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能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虾还是适宜烧熟后食用。
怎样预防肝吸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的卫生,可以降低患肝吸虫病的概率。所以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生活,我们需得多多注意各种卫生了。那么肝吸虫病有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病人及病畜,及时对其进行彻底治疗,清除传染源。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生鱼虾及半生鱼虾。
3.切生熟食品的刀、板及洗涤用具、容器等要分开,不能混用。
4.剖制完生鱼虾的器具一定要彻底清洗及消毒,拿过鱼虾后将手消毒干净。
5.大力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本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自觉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进烹调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注意分开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鱼喂猫、犬。
6.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
7.合理处理粪便,改变养鱼的习惯,都是预防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此外,结合生产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鱼塘,对杀灭螺类有一定效果。
患了肝吸虫病有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胰腺炎
肝吸虫病不是不可以预防的,在很多人的眼里,它不是太危险的疾病,但是等到了严重时却追悔莫及。其实肝吸虫病是可以完完全全的预防的,只要多注意饮食卫生等,那么患病不就是离我们远去了吗?我们得到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好身体。
肝吸虫病症状
肝吸虫病症状有哪些及如何诊断?
肝吸虫病症状名称为中华分枝睾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或更长时间虫体摄取宿主的红细胞白细胞并不断排出代谢产物和分泌有毒物质损害宿主成虫不断排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肝吸虫卵是人体肠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之一虫卵形态略似电灯泡虫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不断发育孵出幼虫幼虫遇到淡水螺类并被吞食后则在螺体内发育成第二期幼虫即尾蚴此时尾蚴从螺体内逸出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如果遇到淡水鱼虾尾蚴则即附着鱼体并侵入鱼虾组织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即囊蚴这时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虫囊蚴的小鱼小虾或生鱼片没有煮熟的鱼虾以及被肝吸虫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发病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损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的结果病变主要在肝的次级胆管感染初期病变并不明显长时间重度感染后胆管出现局限性扩张管壁增厚大量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
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肝吸虫病症状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肝吸虫病能治好吗
肝吸虫病也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能够完全治好肝吸虫病了。
但是重读肝吸虫病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症状,如胆囊炎、总胆管堵塞、肝硬化等,需要另外特殊治疗。
肝吸虫后期发展成肝癌
可在体内生存二三十年
被感染三成人无症状
晚期会演变成肝硬化
“如果发现太晚就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中山市人民医院肝病专家黄丹平告诉记者,肝吸虫病发现得早并无太大危险,通过服药,一般3天就能基本上把虫清除干净,同时可以配合吃些护肝药和驱虫药。“关键是要发现及时”他说,如果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治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据介绍,患有肝吸虫病的人,无明显自觉症状的人占34.2%;有症状体征的人达到65.8%。早期的临床表现通常是发热、头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中期:肝区痛、黄疸、上腹部疼痛、肝区隐痛、肝肿大、胆囊炎、胆结石。
到了晚期后就会出现肝硬化、腹水、肝(胆管)癌、侏儒症(儿童)等。如果不治疗,肝吸虫可以在人体内生活20~30年。因此,黄丹平提醒读者,食物最好是煮熟之后再食用,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肝吸虫。
常规体检可以查出
早期发现并不危险
“中山、顺德的肝吸虫病人较多”,黄丹平告诉记者,肝吸虫病的感染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食用生鱼片的人群感染肝吸虫病的几率要高得多。
而中山、顺德两地的居民有食用生淡水鱼的习惯,所以感染率要比其他地区更高,广东是肝吸虫病的高发病率省份,整个广东都有感染肝吸虫的人群存在。他介绍说,肝吸虫病的检查并不复杂,通过肝吸虫抗体检查和大便检查便可以查出。
“一般来医院看此病的病人,大部分是在常规体检时查出,也有一部分市民因为周围的人都查出肝吸虫病,自己担心被感染前来进行检查,之后果然查出有病。”
烧烤寄生虫 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顺滑入口的生鱼片,是吃货一族的最爱。痛快了嘴,担心受累了肝。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而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
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他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肝吸虫患者的肝脏密密麻麻的都是蠕动的虫子,真是触目惊心。而且虫子在其中繁衍、死亡,死亡的虫子通过胆汁流到胆囊,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
建议:一般来说,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鱼生,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