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综合征的危害
肝炎综合征的危害
近段时间,不断有朋友报道说发生了心包积液-肝炎综合症(安卡拉病)的问题,并且引起的比较严重的后果,严重的死亡率高达80%,如此高的死亡率引起大家的恐慌,并引起广泛人群的高度重视。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作一下分析。
一、病原:本病经多方面的研究证实确定就是腺病毒感染。本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I亚群禽腺病毒)禽腺病毒C种血清4型(FAdV-4)。而对于腺病毒来说,在我们养鸡上以前接触的腺病毒主要有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76)/包涵体肝炎病毒,现在发生的安卡拉病,与包涵体肝炎都属于I亚群禽腺病毒,而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则属于III亚群禽腺病毒,与本病及包涵体肝炎的免疫原性相差甚远,不具有群特异性。包涵体肝炎病毒已经在我国存在了最少三十多年,其发病已被大多数兽医工作者所了解。而这次发病的病毒虽与包涵体肝炎同源,都属于I亚群禽腺病毒,但血清型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型特异性。以往我们发现的包涵体肝炎一般以其它型为主。而本次发病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腺病毒引起。腺病毒可以早期在病鸡的肝、脾、肾以及腔上囊组织中分离到。以前腺病毒病毒被认为是一种条件性病毒,只有当存在其他诱发性因素的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病。其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有关。而据有关研究认为,FADV-4型病毒本身就可以引起发病!而其他禽腺病毒则需要一些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协同作用才能致病。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开始发生于1~3周龄的肉鸡、817、麻鸡,也可见于肉种鸡和蛋鸡,其中以3~7周龄的鸡发病较多。因首次发现于巴基斯坦卡拉奇靠近安卡拉的地方,故又名安卡拉病(Angrara disease)。发病鸡群多于3周龄开始死亡,4~5周龄达高峰,高峰持续期4~8天,5~6周龄死亡减少。病程8~15天,死亡率达20~80%,一般在30%左右。本病主要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可间歇性排毒。就腺病毒来说,已呈全国性流行,但就表现出本病症来说,现在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吉林、河北、江苏均有报道,其传播速度和传播面还是较大的。
三、症状:主要侵害的是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脾脏。潜伏期短、发病快。其特征是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沉郁,羽毛成束,出现呼吸道症状,甩鼻、呼吸加快,部分有罗音,排黄色稀粪,有神经症状,两腿划空,数分钟内死亡。
四、解剖病变:病鸡心肌柔软,心包积有淡黄色透明的渗出液。肝脏肿胀、充血、边缘钝圆、质地变脆,色泽变黄,并出现坏死心脏和肝脏出现多发性局灶性坏死,伴有单核细胞浸润。在肝细胞中有嗜碱性包涵体。肾肿大、苍白或暗黄色,肾小管扩张。肺淤血水肿、外观发黑,部分有气囊炎(疑有其他感染),脾脏轻微肿大,肌肉淡白,可视粘膜变浅,肠道变化不明显。有报道称本病还可导致胰腺多灶性坏死和肌胃糜烂。
五、诊断:凭其发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肝脏切片中见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可诊断,确诊需做鸡胚肝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六、防控:对于本病的治疗,抗病毒药物效果不理想。使用康复鸡的卵黄抗体和抗血清注射效果明显,很快就能控制死亡,这有待进一步探讨。从根本防控还是要通过疫苗预防才能对本病进行控制。据有关专家介绍说用自家组织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能明显降低死亡率。防控本病还是要疫苗预防应从种鸡入手,因为本病可通过垂直传播,在产蛋前注射一次疫苗有利于控制垂直传播的问题。在肉雏鸡,据巴基斯坦经验,在15~18日龄免疫注射效果好,在10日龄和20日龄进行二次免疫效果更佳。由于本病已在社会引起广泛流行,且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早研制出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疫苗,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宝宝得了肝炎综合症怎么办
发病于新生儿期的以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凡足月儿在日龄满2周后,早产儿在日龄满4周后,其皮肤黄染仍不退,甚至剧增,或黄疸见退又复现者,同时伴有粪便颜色发白,尿色深黄,肝脾大,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损害,均属于本病范围。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
本病的病因
①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②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③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
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紫癜性肾炎诊断与分型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出血性皮疹和肾损害。典型皮疹有助于本病诊断,皮疹稀疏或出现肾脏症状时皮疹已消退者应详细追问病史(包括关节、胃肠道症状)和皮疹形态。
对出现典型肾脏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时,诊断较容易;对轻微尿改变者,国内一般以尿蛋白定性(+)和尿红细胞超过5个/高倍镜,或 2~3 个/高倍镜作为诊断标准。急性期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而血小板计数和功能试验正常,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且有助于了解病变程度及评估预后。皮肤活检有助于同IgA肾病外的肾炎作鉴别。
Meadow等人根据患儿发病后3个月内的临床表现,将紫癜性肾炎分为5个类型:①只有镜下血尿;②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③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急性肾炎综合征(指血尿伴高血压、氮质血症和少尿3项症状中2项);④肾病综合征和血尿;⑤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综合征。
Wada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①无尿异常;②急性肾炎;③肾病型或急进性肾炎;④慢性肾炎。国内有报告分为5型:①轻型或无症状性尿异常;②急性肾炎综合征;③肾病综合征;④慢性肾炎综合征;⑤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较多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该用什么药物
1.病因治疗 ①选用抗病毒药物;②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原发细菌感染;③对先天性代谢异常者,应给予特殊饮食治疗。应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HBV感染已有良好疗效。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干扰HSV-DNA的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是治疗HSV感染的较理想药物。用法:每次5mg/kg,静脉滴注,3次/d,连用1周。
2.营养 由于患儿常因食欲不振及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热卡和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因而应注意营养平衡。禁食者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糖类供应,但由于肝脏疾患则亦影响耐糖能力,故不宜糖分过多,葡萄糖可按8~12mg/(kg·min)计算给予。肝脏从门脉血摄取氨基酸以合成蛋白,当肝脏有疾患时宜供应一般量的蛋白,勿使超负荷,才符合生理。
在肝脏功能障碍时,可有苏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的升高,加上婴幼儿本来对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功能不全,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亦可增高,因之在重症肝炎或胆道闭锁时,应投予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该类氨基酸可在肝外组织进行代谢,促进蛋白合成。脂肪供应则宜减少,肠内胆盐的减少不仅影响对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而且有促使肝和小肠合成胆固醇增多之弊端。注意补充维生素A、K、D、E,应肌内注射。
3.激素 泼尼松(强的松)2mg/(kg·d)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在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步减量,其作用可能在消除肝细胞肿胀,减轻黄疸,并延迟肝组织的纤维化等方面。疗程按临床情况而定,一般共用4~8周,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此外地塞米松等亦可应用。目前对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论。
4.保肝利胆药退黄
(1)门冬氨酸钾镁:通过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的浓度,加速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从而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用法:每次0.2~0.4ml/kg,静脉滴注,1~2次/d,亦可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小剂量山莨菪碱(654-2)静脉滴注3~5天,有助于疏通胆小管,达到利胆退黄作用。前者用量每次5~10ml/kg,后者用量每次0.2~2mg/kg。
(3)牛磺胆酸钠:每次50mg,1~3次/d。
(4)苯巴比妥:有改善酶合成及提高酶活力,促进胆汁排泄双重作用。用法:每次1.5~2.5mg/kg,3次/d。
(5)其他药物:甘草酸二钠(甘利欣)、三磷腺苷(ATP)、辅酶A( CoA)、多种氨基酸(肝安注射液)及多种维生素均有利于改善肝细胞功能。
什么是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表现为持续的黄疸、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或肝脾肿大及肝功能不正常等症状。
新生儿肝炎最主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除乙型肝炎病毒之外,其他多种病毒均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使肝脏受累,同时也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还可由多种细菌感染而致病。此外,一部分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脏病变、肝内外的胆道闭锁及胆汁粘稠综合症所致的肝脏损害等,也均属于新生儿肝炎综合症范围。
黄疸是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突出的表现,起病缓慢,常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黄疸较严重并持续不退。伴吃奶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体重不增、大便浅黄或灰白色,检查常可发现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等。
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找医生检查治疗。
什么是婴儿肝炎综合征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起病,具有肝细胞性黄疸、肝脏病理体征(肝大、质地异常)和肝功能异常(主要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的临床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皮疹特点特征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是出血性皮疹和肾损害。典型皮疹有助于本病诊断,皮疹稀疏或出现肾脏症状时皮疹已消退者应详细追问病史(包括关节、胃肠道症状)和皮疹形态。对出现典型肾脏症状,如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时,诊断较容易;对轻微尿改变者,国内一般以尿蛋白定性(+)和尿红细胞超过5个/高倍镜,或 2~3 个/高倍镜作为诊断标准。急性期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而血小板计数和功能试验正常,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且有助于了解病变程度及评估预后。皮肤活检有助于同IgA肾病外的肾炎作鉴别。
2.Meadow等人根据患儿发病后3个月内的临床表现,将紫癜性肾炎分为5个类型:①只有镜下血尿;②无症状性蛋白尿和血尿;③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急性肾炎综合征(指血尿伴高血压、氮质血症和少尿3项症状中2项);④肾病综合征和血尿;⑤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综合征。Wada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①无尿异常;②急性肾炎;③肾病型或急进性肾炎;④慢性肾炎。国内有报告分为5型:①轻型或无症状性尿异常;②急性肾炎综合征;③肾病综合征;④慢性肾炎综合征;⑤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较多见。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如何治过敏性紫癜皮疹这种疾病,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早日解决我们的疾病,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同时也可以省去一大部分生活开支,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感染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瘆病毒、ECHO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亦可由弓形虫、梅毒螺旋体或李司忒菌等细菌所致。这些病原体多由母亲妊娠时感染,然后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亦可在产程中或产后感染。胆汁淤积或肝内、外胆道闭锁。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a,-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黄疸,往往因生理性黄疽持维生素A、D缺乏症。多数在3-4月内黄疸缓慢消退,也可并发干眼病,低钙性抽搐、出血及腹泻。少数重症者病程较长可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什么是肝炎后综合征
什么是肝炎后综合症?肝炎后综合症是怎么回事?肝炎后综合症是由病毒性肝炎愈合后所出现的以植物神经紊乱为特点的综合病症,也称恢复期肝炎综合征。肝炎后综合症系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演变而来,目前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均可引起,但以甲、乙、丙3型为常见。它的发生常与患者的神经类型有关,敏感、易激动、多虑性格者多见,可经解释,心理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认为肝炎后综合征的发生与肝炎愈合后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引起肝炎后综合症的原因有哪些?肝炎后综合症的病因系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演变而来,目前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均可引起,但以甲、乙、丙3型为常见。它的发生常与患者的神经类型有关,敏感、易激动、多虑性格者多见,可经解释,心理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故认为肝炎后综合征的发生与肝炎愈合后植物神经紊乱有关。
小儿黄疸面面观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首先来确定一下“黄疸”的概念。人体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如果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在一般情况下,黄疸是出现疾病的征兆,不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非病理状态,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后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不过,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1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 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
3 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在不能确定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过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果继续哺喂母乳,则黄疸会在高水平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如停止哺喂母乳48小时,胆红素会明显下降50%,若再次哺喂母乳,则胆红素又见上升。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不过其胆红素的最高值会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经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紧跟着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早发型黄疸与迟发型黄疸的比较
黄疸患儿在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如果黄疸出现明显下降,借此基本可确诊母乳性黄疸,3天后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恢复母乳喂养,纵然胆红素再次轻度上升,也不会比以前高。
母乳性黄疸较轻者无需特殊处理,较重者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患儿体重增加正常,因此家长尽可放心,不必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则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感染性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与成人所患的病毒性肝炎有很大区别,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常常为乙型肝炎病毒,属慢性病例且不易治愈,常发展为肝硬化,肝腹水,治疗较为困难,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则不是这种情况。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多为宫内感染的继续,病原菌来自母体,多数为巨细胞病毒,少数为乙肝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原虫(如弓形虫)和细菌亦可引起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但较为少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黄疸,表现为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其他症状如呕吐、腹胀亦可出现,大便由黄色变为淡黄,尿色变深,肝脏出现肿大,化验血会发现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例无变化),经过加强护理和适当治疗后,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60%~70%都可治愈,转为肝硬化或死亡者较少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宜给予综合性治疗,要注意合理的营养,补充维生素、能量合剂以加强护肝治疗,短期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黄疸,中医称新生儿黄疸为“胎黄”,治疗以茵陈为主,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静脉输液疗效较好。
TIPS:
如何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对于孕妇在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期所生的婴儿,应该在出生后24小时内、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一次,每次0.5~1ml/kg,可使婴儿乙肝感染及携带率大幅度下降,如果产妇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那么新生儿在出生后15分钟内即肌肉注射乙肝疫苗30μg,以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各接种一次乙肝疫苗,每次30μg,这样能达到70%的保护率。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引起,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再次出现黄疸,并且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确诊。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
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就可以了。
肾炎能够吃蛋黄吗
肾炎能吃鸡蛋吗?这里须指出,人体每日需要一定的热能才能活命,有氮质血症的肾炎综合征病人,进食蛋白质少了,就一定要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去补充,此外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对于肾炎综合征出现水肿的病人,要注意限盐。限盐饮食因无味会引起不少病人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长时间限盐饮食,更使病人不易接受。我们认为,充足的蛋白和热量摄入较之限盐更重要,且目前已有强有力的利尿剂,能有效地排钠。
|肾炎综合症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肾炎综合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肾炎综合征的病人,每日从尿里丢失大量蛋白,日久必然引起体内的蛋白质缺乏,这时如果不补充蛋白质,就会越来越缺乏。
要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源泉,体内缺乏蛋白质,不但会水肿,而且会百病丛生,危及生命。社会上流传的肾炎病人要戒食肉类、蛋类、无鳞鱼类等是不科学的说法。相反,这些病人倒要多吃些蛋白质,特别是含有丰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鸡、鱼等。当然也不是无限制地食入蛋白质,长期过度食入蛋白质,不但无益,且会增加肾脏负担,而导致加重肾损害。
肾炎综合征病人每天进食多少蛋白质为好呢?这要分两种情况来回答。一种是肾功能正常的肾炎综合征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加上尿中丢失量即可。另一种是有氮质血症(化验血尿素氮、肌酐高出正常值)的肾炎综合征病人,要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食入的蛋白质约40克左右为宜。应选优质蛋白质,首选蛋类和乳类食物,一只鸡蛋约6克蛋白质,一碗牛奶(约200毫升)约含6克蛋白质,50克瘦肉约含8克蛋白质,鸡肉含蛋白质比瘦肉稍多,而鱼类稍少。这样,可以算出一个肾炎综合征病人每日摄入的蛋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