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制剂有:
(1)结合型雌激素:主要成分之一是马烯雌酮,对绝经前期的妇女能迅速缓解因女性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据报道,该药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残废率降低很多。
(2)结合型雌激素/醋酸甲羟孕酮:该制剂的效用与上相同,其特点是把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在一起包装,以方便用药和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3)戊酸雌二醇/醋酸环丙孕酮:是一种高效的雌,孕激素复方制剂,能迅速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预防作用.
(4)替勃龙:是一个仿生育期孵巢激素的甾体激素,对绝经后的各种症状具有综合治疗作用.
(5)尼尔雌醇:为长效缓释制剂,口服一次,药效可维持20-25天,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萎缩性阴道炎等.
(6)盖福润:是由炔雌醇,甲基睾丸素,磷酸氢钙,维生素D,肌醇,重酒石酸胆碱和人参皂苷所组成,主要用于更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
绝经期女性要防骨关节病
绝经女性应警惕骨质增生绝经后骨折疏松是指女性绝经以后出现的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骨折及由于骨折引起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大大增加。因此如何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雌激素不足影响骨生成
为什么围绝经期的女性最易出现骨质量疏松呢?这是因为绝经就代表卵巢功能走向衰竭,卵巢功能衰竭造成雌激素不足。雌激素是妇女一生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对骨生成起到直接作用。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下降,就会使其重建过程不平衡,骨吸收大于新骨形成骨量,造成骨质疏松。因此,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往往与年龄成正比。事实上,绝经后骨质疏松也已成为危害绝经后妇女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出现骨折须追根溯源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不适,因而常不被患者重视。一旦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则会出现骨骼压缩、身材变矮、骨折(常见部位为桡骨远端、股骨颈、锥体等)。
相关数据显示,绝经后女性大多缺乏及时预防的意识,致使出现一系列骨相关事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事实上,对患者髋部骨折后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使其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减少一半。因此,当出现骨折后不妨追根溯源,及早施加干预手段。饮食、运动、检查,这三大方面的干预措施对于绝经后的妇女而言尤为重要。
压缩骨折为何悄然发生
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可以由外伤诱发,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看似轻微的外力,在不断负重或轻微垂直外力作用于脊椎时,就会发生压缩骨折,好发部位在胸椎的末端及腰椎。这是因为老年人除了有骨质疏松外,他们的腰肌及韧带也会发生退行性变,缺乏伸缩性。同时椎间盘水分含量减少,各椎体可动性下降,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或负重,也会直接影响椎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大多数患者是因轻到中度外伤所致,有明显的腰背痛,也有少数患者骨折时无明显症状。
发生了脊椎压缩性骨折,若属于稳定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若为不稳定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功能锻炼等治疗,而光靠单纯的补钙是不够的。因为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功能已经减退,所补的钙质往往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须结合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但保守治疗须长期卧床,有可能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还可能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卧床并发症。
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失血多,加上病人骨质疏松,螺钉植入握持力不够坚强,需加入骨水泥维持复位固定。由于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近来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只需在腰背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椎体,通过球囊将压缩椎体撑开,注入骨水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率高达90%以上。这一治疗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椎体内微小骨折被骨水泥固定,通过骨水泥与椎体内松质骨的结合固定,使伤椎椎体强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的高度。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被骨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破坏。从理论上说,椎体成形术可能会因骨水泥泄漏而出现脊髓神经受压、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老人身高突然"缩水"别大意
身高的变化不仅标志着成长与衰老,它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如果老年人身高比前一年矮2厘米,或是比年轻最高时矮了3~5厘米,就要警惕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要知道老年患者中很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尤其是胸椎压缩性骨折是没有疼痛感的,可能唯一的表现就是身高的降低。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是骨质疏松,虽说骨质疏松是中老年常见病,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对于老年患者,因骨量低,骨头慢慢被“蛀”空,内部结构变得松散。这时,轻微磕碰,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椎体、髋部、前臂远端是骨折的常见部位。研究显示: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因为感染、血栓等各种并发症而死亡,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导致残疾。因此,对于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驼背等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前往骨质疏松专科、骨科、老年科、妇科就诊,进行X光和骨密度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说到骨质疏松的治疗,人们通常会想到喝骨头汤、晒太阳、服钙片等补钙方法,但事实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骨质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单纯补钙,作用非常有限。2011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推荐:骨质疏松患者应同时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与维生素D。其中,一线抗骨质疏松药物是二膦酸盐,可有效增加骨密度,减缓骨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而维生素D像“搬运工”,把摄入的钙质“搬运”到骨骼中,促进骨质形成,强健骨骼“基石”。
不是所有骨质疏松都叫骨质疏松症
误区一:“骨质疏松”等同于“骨质疏松症”吗?
专家介绍,“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一字之差,概念却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有着骨密度数值标准:和年轻时达到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正常波动范围(标准差)才叫做骨质疏松症;低于正常值一个标准差以上但还没有达到2.5个标准差时,只能算是骨量减少。很多老人确实有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在骨量减少的范围内,如果没有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则还不能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以,提高骨质疏松的意识是对的,但也不必看到“骨质疏松”就草木皆兵,需要正规的骨密度检查才能确定。
然而,是不是还没达到骨质疏松症就没事了呢?也不对。如果已经出现了骨量减少,并且具有身高降低超过3厘米,有骨折史,绝经过早,或者母亲亲属有过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史等,就是具有了危险因素,就需要开始骨质疏松症的规范治疗。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症就是吃钙片吗?
骨组织是由骨细胞和基质组成,钙元素在其中确实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并不是说增加钙的摄取就能提高骨的强度,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包括富含钙的饮食、多晒太阳、负重行走、减少摄入烟酒咖啡等基础治疗措施;但对于治疗疾病来说,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补充钙剂,第二类药物就是维生素D,尤其是活性维生素D。现在对维生素D的认识是它不仅是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而且对老人的神经肌肉协调非常重要。第三类药物就是对骨代谢的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的功能进行调节,具体来说,也就是抑制破骨或是促进成骨的药物。在临床上,主要是以阿仑膦酸、唑来膦酸等为代表的双膦酸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调节剂等抑制破骨药物以及甲状旁腺素片等成骨药物。这些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起主要作用,一般都要长期使用,需要病人严格依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骨质疏松能吃钙片吗 骨质疏松怎么吃钙片
1.骨质疏松患者吃钙片时最好在饭后,可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影响。在睡前也适合服用钙片,血钙水平在白天较高,在后半夜及清晨较低,所以每晚睡前可服用一次钙片,能有效地发挥补钙的作用。
2.服用钙片的时候,与维生素D配合使用,可以增加钙的吸收,同时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机会。服用钙片最好不要和豆制品、奶类一起吃,防止补钙过多身体吸收不了。
服用钙片只是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一种方式而已,其作用是局限的,还要配合其他方式来治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含钙量高、富含维生素D及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及奶制品、黄豆及豆制品、虾皮。海带、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加强体育锻炼,来预防和辅助骨质疏松的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症不只是简单补钙
误区1有钙就不会得骨质疏松症了
正解:钙少不得,但却治不了骨质疏松症。治疗骨质疏松症必须辨明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多患者不把骨质疏松症当病,即便出现腰背腿部疼痛、频繁抽筋等明显骨质疏松症状,也误以为是缺钙,觉得吃点钙片,买点补钙保健品,喝点牛奶就行。
骨质疏松症有原发的,有继发的,有跟缺钙有关的,也有跟身体激素水平有关的。骨质疏松症中有一种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腺问题、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是其发病原因。对这类骨质疏松症,患者除必须治疗其他疾病外,还得做骨质疏松方面的治疗,两者结合才有好疗效。
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为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人两类患者,两种病况的机理并不一致。绝经女性的骨质疏松症跟雌激素有关,更年期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导致破骨细胞的活性大大强于成骨细胞,这种患者不仅要补钙,还得吃抗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
而老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跟钙的吸收密切相关。钙的吸收依靠维生素D,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体内脏器能将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强的维生素D3,帮助钙吸收。老年人的皮肤角质化,肝肾功能也会下降,导致钙的吸收能力差,骨钙容易流失。因而,老人除补钙外,还得通过加强运动、多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也需要吃一些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药物。
误区2 钙吃得多,就不会缺钙
正解:只吃不动,钙会被大量排出体外。钙确实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钙含量高的食物也很多,如牛奶及乳制品、虾皮、豆类及豆制品、海带、坚果等。现在的食物品种丰富,大家饮食稍微注意一点,不会吃不到钙。更何况很多人生怕钙不够,会额外吃钙片,吃补钙保健品等。
但钙吃得多,未必吸收得就多,钙的吸收从不“坐享其成”,必须有充足的运动量,要晒足够的阳光。从临床看,久坐不动的白领,即使天天吃钙片,仍是缺钙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阳光能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运动就等于给大脑发出指令:身体需要钙,快快储存多点钙吧。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指令,大脑认为身体不需要很多钙,吃进的钙多数就会通过代谢系统(如大小便)排出体外。
从补钙角度讲,频繁地喝咖啡、浓茶也不是好习惯,因为咖啡、浓茶中的鞣酸含一种叫磷酸盐的成分,会阻碍钙的吸收。
此外,补钙也不能临时抱佛脚。人的骨钙量在35岁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钙不断流失,补钙效果也会差很多。所以,补钙应该从小开始,注意含钙食物的摄取,注意运动锻炼,多在户外活动,并坚持下去。如此一来,到了中老年,钙就不会缺得厉害。相反,如果从小就不注意为身体储存钙,骨钙峰值比较低,将来患骨质疏松症的概率就会更高。
误区3年轻人不得治疗骨质疏松症
正解:人们通常以来,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疾病,殊不知,在年轻时危险就已经潜伏在你周围了。
人在25—30岁会达到最大骨量,即骨峰值。因此,人老以后会不会得骨质疏松,什么时候得,或者骨质疏松的程度,都和儿童、青年时期骨头的生长息息相关,所以要注重这个时期的预防。
而且,某些特殊类型的骨质疏松,包括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和因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会发生在某些年轻人,甚至青少年身上,例如库欣综合征、甲亢、甲旁亢等内分泌疾病,或者接受特殊的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导致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很大。虽然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很低,但对患者影响时间长、危害严重。
原发性骨质疏松一般是发病以后才开始用药,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应当提前用。比如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会影响女性激素的水平,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很高,可以“防患于未然”,即尽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再辅以必要的骨密度测定,适时开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另外,这些病人在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一定不能乱用,否则还会导致原发病恶化。例如,患有雌激素相关性肿瘤者,如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时,就不能选用雌激素类药物。虽然现在大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毒副作用都很小,但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对于这类年轻人,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相似,都要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但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使用抗骨吸收的药物及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时,要非常谨慎。一般来说,只使用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相对安全、对骨骼的生长发育无不利影响的药物。而且,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用药时机的选择也和老年人的不一样,其诊断需要将骨密度与同龄人骨量平均值相比,如果低于2.0个标准差,就可以认为存在骨质疏松。而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开始用药的标准,是与青年人骨量最高时的骨密度的平均值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
当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继发性骨质疏松,如嗜酒、过度吸烟等。
骨质疏松症是不是都需要治疗
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讲是老年性疾病,多与生理减退有关,如同头发变白,皮肤皱褶等现象一样自然不能逆转,但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延缓,由于骨质疏松症并发症多且严重,治疗棘手,预后较差,一旦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就应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由特发性原因或其他疾病引起骨质疏松症更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骨折为何悄然发生
其实,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可以由外伤诱发,也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看似轻微的外力,在不断负重或轻微垂直外力作用于脊椎时,就会发生压缩骨折,好发部位在胸椎的末端及腰椎。这是因为老年人除了有骨质疏松外,他们的腰肌及韧带也会发生退行性变,缺乏伸缩性。同时椎间盘水分含量减少,各椎体可动性下降,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或负重,也会直接影响椎体。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大多数患者是因轻到中度外伤所致,有明显的腰背痛,也有少数患者骨折时无明显症状。
发生了脊椎压缩性骨折,若属于稳定的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若为不稳定骨折,则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功能锻炼等治疗,而光靠单纯的补钙是不够的。因为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功能已经减退,所补的钙质往往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须结合其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但保守治疗须长期卧床,有可能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还可能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卧床并发症。
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失血多,加上病人骨质疏松,螺钉植入握持力不够坚强,需加入骨水泥维持复位固定。由于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多不愿意接受手术。球囊撑开椎体成形术是近来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只需在腰背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椎体,通过球囊将压缩椎体撑开,注入骨水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率高达90%以上。这一治疗技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骨质疏松椎体内微小骨折被骨水泥固定,通过骨水泥与椎体内松质骨的结合固定,使伤椎椎体强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的高度。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被骨水泥凝固产生的高温破坏。从理论上说,椎体成形术可能会因骨水泥泄漏而出现脊髓神经受压、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骨质疏松的10个认知误区
误区1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补钙就行了。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①体重过低;②性激素低下;③吸烟;④过度饮酒;⑤过度饮咖啡、碳酸饮料;⑥体力活动缺乏;⑦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⑧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⑨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⑩老年人群:女性≥50岁,男性≥60岁时。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当然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2 :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事实上,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2)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诊治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3)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或特发性骨质疏松。
误区3 :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也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等等。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 已明确有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骨密度检测质量非常重要,许多医院骨密度扫描草草了事,病人摆放位置不正确,图像不规范,错误的诊断不仅延误病情,而且误导医生,影响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非常重视骨密度检测,华东医院中心作为亚太地区的质量控制中心,承接了多项国际多中心和国内多中心的临床药物及基础实验研究,拥有美国ISCD颁发的AAA级质控证书。
误区5 :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就没有患骨质疏松。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将释放到血液中,以使血钙维持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6:骨质疏松症只需在家静养,多躺多坐便能预防骨折。
防治骨质疏松,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一些已经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听说这种病容易骨折,因而不敢多活动,片面地认为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着、坐着。实际上,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能增强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利用。
专家表示,如果长期卧床和静坐,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导致恶性循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建议在坚持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至少维持3~4次的运动,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打太极拳、或健身操等比较缓和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中需格外小心,加强防护,以免运动不当发生意外。
误区7 :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8: 喝骨头汤可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认为喝骨头汤可以补钙,其实这是不科学的。骨头汤里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但经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非常少,如果要补充人体每天所需要的钙,需要每天喝500碗骨头汤,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且骨头汤里也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老年人应注意多喝骨头汤可能会引起血脂和血尿酸升高。
误区9: 有骨质增生,就不可能患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常常合并骨质增生(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治疗骨质疏松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骨质增生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仍然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误区10 患有“肾结石”,说明体内钙太多了。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很多,如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尿液过度碱化或尿中草酸过多,甚至因骨骼中钙流失过快过多,而导致尿钙排出过多,均会引起肾结石,所以肾结石的患者应当警惕是否有骨钙流失的情况。当然过多补钙或应用活性维生素D也可导致肾结石,所以在骨质疏松治疗中,补钙应适当,及时监测血钙、尿钙、尿钠与尿pH值,及时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
骨质疏松骨折怎么办 骨折的恢复治疗
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出现内固定不牢靠、骨折愈合缓慢等情况,在术后同时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具体请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骨质疏松药物不可乱服
骨质疏松药物不可乱服,或致颌骨坏死。专家指出,破骨细胞的活动与造骨细胞的生成存在一定联系,而随着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时间的延长,造骨细胞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可能阻碍,而非促进骨骼的生成”。
美国媒体昨天报道说,美国国内医疗机构近期发现,近年来数千名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使用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后出现颌骨坏死现象。专家因此怀疑,双磷酸盐类药物可能与颌骨坏死有一定联系。
虽然权威机构还没有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明确解释,但美国有关专家已提醒患者谨慎用药。
3日报道说,自2001年以来,美国国内有2400多人在接受骨质疏松症药物“福善美”等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后出现颌骨坏死。其中,大部分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为静脉注射。
骨质疏松药膳
淮杞甲鱼汤
材料:淮山药15g,枸杞子10g,骨碎补15g,甲鱼1只,姜片、精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在热水中宰杀,剖开洗净,去内脏备用;将淮山药,枸杞子,骨碎补一起放入纱布袋中扎口,与甲鱼同放入沙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炖熟;加姜片、精盐、料酒,煮至甲鱼熟烂,加调料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健脾益气。适用于骨质疏松症偏肾阴虚引起的腰腿痛。
桂枝狗肉煲
材料:熟附子6g,干姜15g,狗肉250g,调料适量。
做法:将狗肉洗净,切成块,红烧至半熟后加入附子、干姜煨烂,调味即成。
功效:温肾壮阳,补虚益气。适用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疼痛。
算算你的骨质疏松风险
如果您自测下来为中高危人群,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骨密度检测或药物治疗。调查显示,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达到20%,即使存活者也有将近一半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过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避免再次发生骨折。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如果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在第二次骨折后的5年内,死亡风险将较第一次骨折增加3~4倍。
另外,一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需要强调的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体内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重建的速度,单纯的补钙,对他们来说效果极其有限。专家推荐应同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补充维生素D。需要强调的是,骨质疏松是慢性病,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用药有助于重建骨骼框架、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