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心里问题 好静
老年人常见的心里问题 好静
老年人往往难以忍受喧闹,喜欢安静、悠闲的环境和气氛,觉得在安静的环境中人才会觉得舒适。
盘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盘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2、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3、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4、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6、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假如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惧怕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老年人常见四大口腔问题
一、龋齿
由于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口内易存留食物,加上牙体的磨损及牙根暴露等原因,中老年人的龋患率较高,有时在牙颈部及暴露的牙根处也较多见。中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龋患率高达98.4%。
1.龋齿形成的原因
龋病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虫牙”,所谓“虫牙”并不是虫吃牙造成的,牙洞内也根本没有虫子,而是由于许多因素作用于牙齿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脱钙、破坏、变软,最后形成龋洞的一种慢性疾病。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儿童、老年人。龋病是引起牙痛、造成缺牙的主要原因,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龋病的发病因素有多种:
①致龋细菌:口腔内细菌种类多,数量大。并且口腔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食物因素:主要是糖类食物,如蔗糖、葡萄糖和糖制的米面食物,它们供给细菌营养的同时,变为酸性产物,侵蚀牙体。
③牙齿的易感性:是指牙齿本身的质量,或钙化程度及牙与牙之间排列的关系。钙化好的牙齿,其硬度越高,质量也就越好。
④卫生习惯:龋病发生的每一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进食后及时漱口很有必要。
2.龋齿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①浅龋:通常指的是龋坏只限于牙齿表层组织,如牙釉质。浅龋一般是不会感到不适的,但发生牙齿颜色的改变。浅龋的治疗,多是用去净龋坏、消毒、直接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②中龋:就是指龋坏达到浅层牙本质,一般又称为牙本质浅龋。中龋有自觉的症状:如由于嵌塞食物,会产生不适感觉。如对冷、热、酸性食物刺激敏感。中龋的治疗同样是去净龋坏、消毒、充填的方法修复缺损。
③深龋:就是指龋坏接近牙髓组织(但也可能感染到了牙髓,当中齲继续发展,细菌可能通过牙本质小管渗入到牙髓,也可能龋洞变大细菌感染到牙髓)。深龋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食物异常敏感,嵌塞食物后会有严重不适感。这时多数需要做牙髓治疗以保留牙齿。深龋如未经治疗,则可发生牙髓继发性感染或牙髓坏死,从而引起根尖周围炎症,并可形成病灶感染。
牙髓炎
牙髓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露神经”,它主要是由深龋引起的。当我们的牙齿龋坏严重而没有及时治疗,且离牙髓较近时,龋洞内的细菌就会感染到牙髓腔内,引起牙髓炎。此时,不仅遇冷热等刺激疼痛,而且即使没有刺激也会自发地疼痛,甚至还会放射到同侧的面部、头部,还会累及同侧其他牙等部位,使我们感到这些部位疼痛,尤其夜间疼痛加重。如果感染进一步发展,引起牙髓内化脓,还会出现持续性的跳痛,使人坐卧不安,夜不能眠。牙髓炎的疼痛是由于牙髓腔内压力急剧增大、牙髓神经受压而引起的。
根面龋
根面龋是指人到中老年以后,牙周逐渐开始“暴露”,因牙周部位的硬度较牙冠低,随之而来是抗龋能力变差,于是容易出现龋洞的病症。根面龋因位置隐蔽,经常被忽视。
3.龋齿的危害
龋损较深,常造成牙髓、根尖周炎症,出现疼痛肿胀,轻者影响进食、休息,重者可造成口腔颌面部感染
龋坏严重,破坏牙质,时间长了,仅存留残冠残根,影响咀嚼功能,加重胃肠负担
对于中老年人,牙齿因龋坏缺失过多,面部外形失去牙及牙槽骨支持,显得衰老,不利于身心健康
4.预防龋齿的方法
①保持口腔清洁,控制细菌生长。坚持每日三餐后刷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不要在睡前吃东西,尤其是甜食,以免粘在牙齿上的糖类发酵,使牙齿受蚀损坏。
②加强牙齿锻炼,提高抗龋能力。氟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对牙齿的坚固起着主要作用,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牙齿补充氟素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氟化物牙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③改变饮食结构,控制糖类摄入。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不断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制蛋糕等,这些软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齿表面,为致龋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尽量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类等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介绍几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2.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3.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怀怀旧心理
老年人常喜欢回忆往事,并伴有感慨的心境。在回忆过程中想起髙兴的事情,心理就会得到满足;想到伤心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日落西山”、“人生不堪回首”的凄凉感觉。
老年人常见的眼部问题有哪些
老年人眼部最容易得哪些疾病,来看看吧。
眼睑内翻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眼睑萎缩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溢泪症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另外一种淌泪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得了面神经麻痹,致使口角歪斜、下眼睑闭不紧,形成外翻,此时泪小点向外下翻,泪液就不能通过泪小管而排出。对面神经麻痹者,可做手术治疗。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多发生在45岁左右。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晴看近的调节肌肉的力量愈来愈弱。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眼内晶状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硬化,像照相机一样,不能对准焦距,拍出的底片就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是戴老花眼镜,如果戴了老花眼镜仍不能矫正视力,这可能是眼底已变性,或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白内障早期在眼前有片状或黑点状阴影,但眼部并不发红,也无疼痛。随着白内障的逐步发展,视力渐渐减退,最后连人影也看不清,而且还无法用镜片来矫正。这是因为瞳孔后面原来透明的圆形晶状体发白混浊,形成障翳遮住了视线的缘故。白内障可在专家指导下择机手术。
老年人常见的眼睛问题
1、干眼症:干眼症的原因非常多,比较常见的是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以及患有糖尿病、类风湿等全身性疾病。
2、黄斑变性: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可能与长期慢性的光损、遗传、代谢、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是常见的致盲眼病。
3、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常见疑难眼病。该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可导致失明。情绪差、过度用眼等就会诱发。
4、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是无痛、渐进的,特别是有近视或远视的老人,原来戴着合适的眼镜突然变得不清楚了,也可能是白内障。
老人带BB的常见问题
1.孩子总是抱在手上
在中国,很多老一辈人非常疼爱孙子辈的孩子,不少将孩子每天都抱在手上。殊不知,孩子的“动商”也就是“智商”的一种体现。孩子越是多活动,多动手,多思考,越是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和综合技能提高有帮助。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多玩多动,而不是总是抱在手上,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习惯在孩子一侧活动
婴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做某一件事,他们很容易被外界所打扰或是影响。如果孩子在专心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总是站在孩子的一侧,孩子就会不断侧过头来看父母或是家人,也就导致孩子脸部肌肉发育出现一边发育强壮,一边发育欠缺,从而导致大小脸。
孩子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因孩子的习惯性侧身动作而出现两边不同步的状况,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隐患,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们应该尽可能地长时间地避免出现此类现象,站在孩子的正面,用目光平视孩子,让他们即有安全感,又不会出现侧头和侧身的不良习惯。
3.过早要孩子学着站走
很多老一辈人都相信,孩子站得早走得早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育儿表示,切莫过早强迫孩子站或走,这不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还会导致孩子的肌肉受伤,反而不利于她学会站立或是行走。孩子站和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后,要一步步来,到了该站的时机,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站立。行走也一样,当孩子腿部肌肉发育有力量之后,他们自然会迈步向前。
4.咀嚼食物喂食给孩子
生活中,不少老人依然有着这样子的错误喂养方式。在他们看来,将食物咀嚼好之后喂食给孩子吃,有助于消化吸收。其实这样子做既防碍孩子萌牙,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人类唾液当中含有很多菌类,这些菌有好有坏,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不如成人,成人的唾液跟随食物进入到孩子口腔,也就正应了“病从口入”这个成语,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隐患性伤害。
老年人常见的心里问题 猜疑
老人的视力和听力逐渐下降,加上担心子女或其他人嫌弃自己、不尊&重自己,因而容易出现猜疑和误解,以致“无事生非”、“庸人自扰”、“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