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心肌病的症状表现

小儿心肌病的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1、肥厚型心肌病: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尤其是室间隔呈不对称性肥厚,部分可引起心室流出道梗阻。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劳累后呼吸困难、 乏力和心悸。心绞痛亦较常见,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昏厥是病情严重的信号,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且常合并心房颤动。体检心界可向左扩大,心前区可闻及收 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第二心音常分裂。心室造影示心室腔缩小,肥厚的心肌凸入心室腔内。心电图常示左室肥厚及ST-T改变,部分出现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常见。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价值很大,表现为室间隔和左心室壁肥厚,二者厚度之比多大于正常的1.3:1。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和 心室造影检查常可确诊。

临床表现2、扩张型心肌病:起病缓慢,早期除心脏扩大外无明显异常,后期常为全心衰竭。患者乏力、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浮肿、 腹水及肝大等。另外,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合并脑、肾和肺等部位栓塞,甚至猝死。听诊常闻第三、四心音、奔马律及三尖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双肺 底可闻湿罗音。X线检查示心影扩大,双肺淤血及间质水肿。心电图检查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为主,少数出现病理性Q波。心律失常以异位心律和传导障 碍为主。二维心脏超声检查示心脏各腔室扩大,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降低,左右心室流出道扩大。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临床表现,除外其他类型心 脏病,结合X线,超声心动图等常可确诊。

小儿心肌病患者一定要护理好身体

护理1、休息:

在小儿心肌病疾病早期,日常工作、生活多不受影响,但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有明显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充分休息,以不引起胸闷、心悸等症状为原则,随病情逐渐稳定可适当增加活动量。

护理2、饮食:

早期饮食无特殊限制,鼓励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晚期有明显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力衰竭耍求指导饮食。

护理3、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通风,温湿度适宜,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预防吸道感染。

护理4、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心肌病患者便秘时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引起病情的迅速恶化甚至诱发猝死。因此,肥厚型小儿心肌病患者应预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护理5、心理护理:

肥厚型小儿心肌病患者往往正值壮年,担心疾病影响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思想压力大,护理人员或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其解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如何预防小儿心肌病的发生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心肌炎预防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春天要做好小儿心肌病预防: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患上小儿心肌病之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对于任何疾病来说,心肌病预防重于治疗。

因此 ,积极预防、提早发现病毒性心肌病成为关键 ,少数病毒感染如麻疹、脊髓炎病毒等可以通过预防接种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得了感冒、腹泻后 ,尤其是体质弱的儿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应用心肌细胞保护剂 ,如维生素 C、1, 6──二磷酸果糖、辅酶 A等 ,如果已患病毒性心肌发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1.充分休息 ,以后逐渐恢复活动直至痊愈;2.抗病毒治疗;3.抗自由基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4.如有心衰并发症,按心力衰竭处理,但洋地黄类应用应特别慎重。

治疗小儿心肌病父母请这样做

1、小儿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之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急性期心肌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半年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2、小儿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他治疗无效者也可试用。一般认为,为避免病毒感染扩散。发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激素。免疫抑制药在疑似及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应用仍有争议。最近国外发表的心肌炎治疗试验显示,在硫唑嘌呤加泼尼松(强的松)组、环孢素加泼尼松(强的松)组及常规治疗组之间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尽管这一研究在成人中进行,但其结果可能适用于儿童。

3、小儿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之其他治疗

近年来有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心肌病的报道。Drucker等的研究表明人血丙种球蛋白应用后患儿在随访期左心室功能改善,一年的存活率更高。在一些病例可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和主动脉球囊泵来支持心血管系统,而在另一些患儿还可应用体外膜氧合治疗。必要时,这些装置可挽救患儿生命,因而在年长儿可考虑为一种治疗选择。一些重症难治病例,心脏移植可作为最后治疗手段。

缓解小儿心肌病的措施都有哪些

需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预防治疗小儿心肌病病毒复制的增加。因此,急性期至少完全卧床8周,待心影恢复正常、心电图改变明显好转后,开始轻微活动;恢复期至少半天卧床6个月;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以上,至心脏明显缩小;有心力衰竭者严格卧床,至心力衰竭控制稳定、心脏检查明显好转,再开始轻微活动。

针对性治疗

高浓度大剂量维生素C对纠正休克、促进心肌病变恢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肌苷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药物之一。危重患儿抢救时。也可加用能量合剂或极化液,静脉滴注治疗小儿心肌病。

免疫抑制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于抢救心源性休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他治疗无效者也可试用治疗小儿心肌病。

合并心力衰竭处理

治疗小儿心肌病,对并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者必须及时予以积极的处理。处理原则与一般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相似,包括洋地黄的应用、血管扩张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利尿药及扩容纠正酸中毒等,但在洋地黄应用时应注意在心肌炎急性期,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易出现毒性反应,应避免快饱和,用药剂量也应适当减少。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必须积极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洋地黄治疗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静滴。如室性心律失常虽经积极治疗仍快速进展至室性纤颤(这种情况在小婴儿更易发生)应即刻予以直流电复律。如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安置心内膜起搏器。因心律失常可发生在心肌炎恢复后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小儿心肌病患者康复后需长期随访。

其他治疗

近年来有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心肌炎的报道。在一些病例可应用左心室辅助装置和主动脉球囊泵来支持心血管系统,而在另一些患儿还可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必要时,这些装置可挽救患儿生命,因而在年长儿可考虑为一种治疗选择。一些重症难治病例,心脏移植可作为最后治疗小儿心肌病手段。

心肌病有哪些表现

病毒性心肌病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心肌病的症状可能出现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果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这些原发病掩盖,容易造成漏诊。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着,必须经过仔细追问才能被注意到。

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病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因此,病毒性心肌病有其特异性的心脏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心律失常,严重的可出现晕厥、气短和呼吸困难等。因而对于前期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的患者,如出现上述心肌病症状应警惕是否继发病毒性心肌病,应及时到心脏科医生处就诊。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病呢?

要预防病毒性心肌病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高发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小儿心肌病的发病原因

病毒性心肌病,是宝宝感冒后的又一大险情。近20余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由于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使一些宝宝在不经意中患了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感冒大多源于病毒侵袭,比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 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这些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对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引起呼吸道炎症的同时可向心肌发难,病毒性心肌炎就是这样形成的。

小儿心肌病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 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宝宝的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 能不全的表现。有些宝宝会突然心跳变慢,每分钟只有20~30次,导致了急性脑缺血,引起抽风发作或意外发生,直接威胁到生命。

小儿心肌病的诊断及检查

1、心电图。常有以下几种改变:①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I、II、aVF、V5)ST段下移或抬高,T波低平、双向或倒臵,具有动态改变且持续4天以上;②QRS低电压;③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④各种类型的频发早搏,以室性早搏最常见,也可见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扑动、房性颤动等;⑤窦性心动过缓。

2、病原学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行病原学检查,寻找病毒感染的依据,早期可从咽拭子、粪便、血液、心包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测定才有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或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均有诊断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病毒核 酸探针原位杂交法自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可作为某一型病毒存在的依据。

3、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传导阻滞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观察早搏次数、心率次数、传导阻滞类型及发生时间等,以指导治疗。

4、超声心动图。轻者可无异常,异常者常表现为心脏扩大(早期常表现为左房扩大)、心肌动度减低,可合并心包积液(心包内液性暗区深度超过2mm) 。

小儿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无明确的病毒性心肌炎史。

2、排除其它已明原因的心脏病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可能。

3、多见于3岁以上的小儿,部分病儿可有阳性家族史。

4、下列各项至少一项阳性:

(1)昏厥史同时心脏大。

(2)心脏大。

(3)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其它原因可查。

(4)体或肺静脉栓塞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

(5)ECG有ST—T变化或各种心律失常无其它原因解释。

小儿心肌炎能不能治愈

小儿心肌炎基本都能治愈,若不合并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发展成心肌病,预后差。但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症状多且不典型,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

小儿心肌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不仅给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侵害,同时给患儿的家庭也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此外,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以免误诊误治,对病情不利。以下是相关内容介绍。

小儿心肌炎患者,往往先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烧、咳嗽、咽痛、流涕、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些还有关节痛、肌肉痛。慢慢地这些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而心脏异常的征象开始出现:心跳加快或明显减慢,或者出现停搏,不规则。小儿心肌炎宝宝的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无力、多汗,食欲不振或反复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或诉说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严重者还可见到脸面浮肿、不能平卧、气促等心脏功能不全的表现。

所谓心肌损伤是指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心电图正常,临床上够不到诊断小儿心肌炎的标准而做出的临时性诊断,并非一种单独的疾病,往往伴随有其他疾病,随着原有疾病的痊愈,多数会在10天左右痊愈,不像小儿心肌炎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疗,所以家长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

心肌损伤并不等同于小儿心肌炎。其实把两者分开并不难,心肌损伤往往没有临床症状,仅是因为其他疾病查心肌酶被发现,可经短期的营养心肌治疗而治愈;小儿心肌炎则除心肌酶增高外往往有心电图的异常如早搏等,还会有心脏扩大甚至心功能不全,往往有乏力、胸闷、胸痛等不适,心肌酶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常常反反复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营养心肌等治疗才能治愈。

以上就是关于“警惕 小儿心肌炎切勿与心肌损伤混淆”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心肌炎给患儿造成的危害性比较大,该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其预后是很关键,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还需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心力衰竭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的了解我们知道老年人患有心力衰竭的病人比较多,然而却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也患有心力衰竭。对于心力衰竭这类慢性疾病,由于它的潜伏时间长,所以我们要了解它的病因,这样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发心脏病基础上,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将心力衰竭病因大致分三类。

心肌收缩性减低,心室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及射血分数减低。多由原发性心肌病变所致。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为婴儿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为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扩张型心肌病多见;门岁以上小儿.起病缓慢,常为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也可急性加重。

感染性心肌炎可由于病毒、细茵、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引起.其症状及病情差异较大c病毒性心肌炎暴发型来势凶险,起病急骤,常伴发严重心律失常、急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心肌炎慢性期可逐渐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在先天性心脏患儿及风湿性期膜病患儿.常可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

川崎病(又称皮肤就膜淋巴结综合征)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约80%),为不明原因的血管炎,在严重心肌受累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也是川崎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克山病急型、亚急型及慢性型均可合并急或慢性心力衰竭。此外任何原因的缺氧及窒息,如气管异物吸入、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哮喘、溺水等均可使心肌受损,特别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常合并心力衰竭。

小儿心肌病的诊断检查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问题

目前我国小儿心肌炎的诊断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尚缺乏高度敏感、特异的实验诊断指标。当前许多儿科医生常根据下列几点来诊断心肌炎:

(1)患儿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

(2)自觉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乏力、头迷等症状;

(3)化验显示一项或几项心肌酶增高;

(4)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或传导阻滞等改变。

怀疑心肌炎时,应做以下检查:

(1)血清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早期多有升高,其中以来自心肌的同工酶CK-MB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CK- MB升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主要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乳酸脱氢酶(LDH)在急性期也可升高,但恢复较快,其中乳酸脱氢酶特异性较差,许多疾病如感冒、肠炎、肺炎、发热等都可引起其升高,故不能单纯以心肌酶一项指标升高作为诊断心肌炎的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肌钙蛋白I或T早期可升高,是诊断心肌炎的另外一个主要指标。

(2)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沉、ASO和CRP一般正常,如异常需排除风湿性心肌炎。

(3)心电图:常有以下几种改变:①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导联(I、 II、 aVF、V5)ST段下移或抬高,T波低平、双向或倒臵,具有动态改变且持续4天以上;②QRS低电压;③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④各种类型的频发早搏,以室性早搏最常见,也可见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扑动、房性颤动等;⑤窦性心动过缓。

(4)动态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传导阻滞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观察早搏次数、心率次数、传导阻滞类型及发生时间等,以指导治疗。

(5)超声心动图:轻者可无异常,异常者常表现为心脏扩大(早期常表现为左房扩大)、心肌动度减低,可合并心包积液(心包内液性暗区深度超过2mm) 。

(6)病原学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行病原学检查,寻找病毒感染的依据,早期可从咽拭子、粪便、血液、心包液中分离出病毒,但需结合血清抗体测定才有意义,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或病程早期血中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在1:128以上均有诊断意义。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病毒核酸探针原位杂交法自血液中查到病毒核酸可作为某一型病毒存在的依据。

相关推荐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发病症状

1,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有劳累后气急,昏厥或头晕和活动后心绞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类似,约10%的病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引起心悸或体循环栓塞,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2,体格检查 常见体征有心尖搏动增强,向左下方移位,常见抬举性冲动或双重性冲动,胸骨左缘下部或心尖区可听到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传导到心基部,常伴有震颤,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则心尖区呈现全收缩期杂音,第2心音分裂,也可听到第3心音或第4心音,但听不到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周围动脉冲击波较强,消失波较小,与水冲脉相类似

儿童常见的六大心律失常种类

1、期前收缩(又称早搏) 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期前收缩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这些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明确诊断。 2、窦性心动过速 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若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2~6岁超过130次/分;7~12岁超过12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它如甲状腺机

小孩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原发性心肌病的主要表现是(1)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较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平时大多没 有症状,在活动后可感觉呼吸困难,心绞痛或胸痛、心律不齐,极 少数患者发生复杂心律不齐而猝死。症状严重者发生“特发性肥大 性主动脉下狭窄”,安静时也会感到心悸、胸闷、气短;轻度活动后 可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妊娠使心脏负担加 重,越到妊娠晚期症状越明显,甚至发生猝死。(2) 扩张型心肌病:体力活动时可感觉头晕、无力,甚至晕厥 和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的异同点

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它不包括病因明确的或断发于全身疾病的特异性心肌病)。心肌病可分为三种。扩张型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心肌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心肌病与心肌炎相同点: 心肌病与心肌炎都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风寒湿

心肌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心肌炎早期症状是什么?首先心肌病主要指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这样的疾病指的是人体收到了严重的感染嗜心性病毒,发病之后,疾病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肠道感染发病的症状期以及恢复期。或者会发生了漏诊的情况。不少的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前,可能具有发热,以及严重的咽痛,咳嗽,全身酸痛,身体腹泻的疾病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着,必须经过仔细追问才能被注意到。 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会出

小儿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1.急性期 新发病,临床症状明显而多变,病程多不超过6个月,轻型症状,以乏力为主,其次有多汗,苍白,心悸,气短,胸闷,头晕,精神不振等,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口周可有发绀,心尖部第1心音低钝,可见轻柔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有期前收缩,中型较少,起病较急,除前述症状外,乏力突出,年长儿常诉心前区疼痛,起病较急者可伴恶心,呕吐,检查见心率过速或过缓,或心律不齐,患儿烦躁,口周可出现发绀,手足凉,出冷汗,心脏可略大,心音钝,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杂音,可有奔马律和(或)各种心律失常,血压低,脉压差低,肝增大,有的肺有啰音

肥厚化瘀汤治疗

目前西医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药物的局限性及其副作用,以及肥厚型心肌病本身的复杂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心脏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西医治疗有三个方面:西药化学成分治疗、外科治疗(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和介入治疗(植入双腔DDD型起搏器、消融),由于其西药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提高,且对远期生存率影响和降低心性猝死的作用尚不明确,介入治疗也会造成局部心肌瘢痕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不宜提倡广泛开展。 本病的预后因人而异,可从无症状到心力衰竭、猝死。心房颤动可促进心力衰竭的发

合理饮食有助于小儿心肌病的康复

1、小儿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多进食粗纤维之品。 2、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小儿心肌炎患者要调补气血;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 3、小儿心肌炎饮食原则是要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多食用纤维之品。 4、饮食应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荤素搭配,多食营养丰富的鱼、肉、蛋、牛奶等,多吃水果,如柑橘、苹果、香蕉等。每日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注意定时排便,以防便秘。 5、小儿心肌炎饮食原则是患者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

心肌炎早期症状是什么

首先心肌病主要指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这样的疾病指的是人体收到了严重的感染嗜心性病毒,发病之后,疾病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出现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肠道感染发病的症状期以及恢复期。或者会发生了漏诊的情况。不少的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前,可能具有发热,以及严重的咽痛,咳嗽,全身酸痛,身体腹泻的疾病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着,必须经过仔细追问才能被注意到。 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