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菌素诱发药物热如何治疗
使用抗菌素诱发药物热如何治疗
张先生平素体健,最近因业务繁忙,频繁出差,终于不胜旅途劳顿,在到达目的地后不久即出现头痛、鼻塞、全身不适,自服伤风感冒胶囊、阿莫西林后未好转,症状反而加重,伴咳嗽,随即至乡医院就诊。医生给他用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后,症状未见好转,体温反而有所上升,遂改用头孢菌素静脉点滴,咳嗽好转,体温稍降,但很快上升,并感觉胸背部“痤疮”明显增多,不得不带病返回市区。到市级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王先生虽然发热多日,但精神状况良好,追问其病史,得知患者起病后曾用过上述几种抗菌药,且静脉用药后出现发热,夜间体温多正常。医生经检查,发现其胸背部上的“痤疮”实际上是药疹,最后确诊王先生反复发热的罪魁祸首是抗菌药本身。医生遂停用所有抗菌药,停药后第二天,王先生体温降至正常。
其实,张先生患病之初可能仅是由一般病毒引起的伤风感冒,或轻微气管、支气管炎,但他反复使用抗菌药,结果导致体温稍降继而上升不退,这种由药物引起的发热,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热,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作为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抗菌药,为什么本身也会导致患者发热呢?
抗菌药对人体来说是“异物”,进入人体内后,可作为抗原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当患者再次用药时,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药物热等。典型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的第7~10天,如果以前接触过相同药物,则可以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出现发热,个别患者可短至一小时或长达25天。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表现为任何热型。多数患者仅有发热而无其他症状,通常一 般情况良好,即使较长时间发热,也无慢性病面容,甚至不伴有体温升高所致的心率加快。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出现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寒战等。部分患者伴有哮喘发作、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症状,平时有食物或药物过敏的患者,即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
因此,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发热患者,如果在药物对致病菌具有针对性、剂量充足的前提下,用药48~72小时后仍然发热,甚至体温更高,或者在用药后体温一度下降,感染症状缓解,但不久体温又明显升高时,患者不要随意加大抗菌药剂量或联用抗菌药,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决定是否加用抗菌药。如果医生考虑发热加重是由抗菌药引起的,只要停用抗菌药,大多数患者的体温在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针对抗菌药引起的药物热,除停用抗菌药外,医生还会通过补液加快药物排泄,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高热或超高热的患者同时应用物理降温,但对酒精过敏者禁用酒精擦浴,禁用酒精做溶剂的氢化可的松。
预防抗菌药引起的药物热,最好的办法是不滥用抗菌药,因为任何一种抗菌药都可能引起药物热,尤其是过敏体质者。
另外,曾经发生过药物热的患者,以后应避免使用同种、同类抗菌药,以防重蹈覆辙。
诱发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因有哪些
间接接触传染也是霉菌性阴道炎的一条传播途径。 接触哪些物品可能被传染阴道炎。接触被霉菌患者感染的共厕所的坐便器、浴盆、浴池坐椅、毛巾,使用不洁卫生纸,都可以造成传播,当被感染者外阴阴道的念珠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发生霉菌性外阴阴道炎。这是诱发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因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其他可导致阴道炎的行为抗菌素、消炎药是罪魁祸首大量服用抗菌素也可以导致阴道炎。只要用了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打针都会抑制阴道的乳酸杆菌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了阴道的微环境,致病的细菌病源体就可能繁殖,最终导致局部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作。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大量服用抗菌素类药物。
频繁冲洗会致病。有些女性为了保持卫生经常使用药用洗液来清洗阴道,这样很容易破坏阴道的酸碱环境,反而容易感染上念珠菌性阴道炎。另外,糖尿病、怀孕期都可能造成阴道的念珠菌大量繁殖带菌率增高。
霉菌性除瘙痒之外,其它症状还有如豆腐渣样的白带。诱发因素如经常口交,长期服用抗生素,经常用水灌洗阴道,穿着人造纤维内裤、服用避孕药丸、使用杀精虫剂或温暖气候等都可能增加此炎症的发病率。所以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还是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腮腺炎冷敷还是热敷 腮腺炎要如何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抗菌素,中药荆防败毒散、五味消毒饮;同时采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畅通。如果病程超过一周,进入化脓期,则应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药治疗,如果有并发细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冬季宝宝感冒咳嗽的预防要点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并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蓝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蓝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提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
小儿尤其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总是呼吸道感染怎么办呢
(1)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
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
肠胃炎需要做手术的吗
通常这种疾病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建议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尽量卧床进行休息,可以口服一些葡萄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体内的电解质得到补充,如果患者持续出现脱水的现象,一定要尽快在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
一般出现脱水症状的患者非常少,避免以防万一发生的状况,最好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才好,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好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腿水现象的发生。
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如黄连素或庆大霉素,但应防止抗菌素滥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通过以上对急性肠胃炎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都清楚了,除了日常的治疗外,还可以吃一些抗菌药物,一般对治疗急性肠胃炎有一些人选择服用抗菌素。对于感染引起的腹泻,最好是针对性使用抗菌素为好,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谨防因私自服用药物对胃肠产生极大副作用。
感冒要不要使用抗菌素
感冒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是指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等一系列症候群,其实医学上是没有“感冒”这样一个诊断的。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上呼吸道包括鼻前庭、鼻道、鼻窦和咽部还有扁桃体。感染部位在鼻腔的,主要表现为流鼻涕、鼻子堵、咳嗽,这就是人们说的感冒,是比较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鼻腔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就是鼻病毒,这种病毒最佳的繁殖温度是33℃左右,鼻腔的温度正好适合鼻病毒的繁殖,鼻病毒也最容易感染鼻腔,引起流鼻涕、打喷嚏、鼻堵、咳嗽。人体下呼吸道的温度都是37℃,病毒在这里较难繁殖,下呼吸道一般不容易感染,所以大家认为普通感冒不需要吃抗菌素是有道理的。咽部、扁桃体发炎更多的是嗓子疼、发热,发病后期才是咳嗽、咳痰。对于初期就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的还是要考虑下呼吸道感染。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不仅仅有鼻病毒,还包括其他病毒和细菌,当然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但是比较少见。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和家长首先要分清楚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混合感染,病菌没有特效药物,一般7日可自愈,对于后两者都可能要使用抗菌素。至于用什么类型的抗菌素、用多长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来决定,一般发热不厉害,症状轻微、精神状态好的,即使是细菌感染,也可以暂时不用抗菌素先观察2天,如果发热超过3天,那就说明感染加重了,必须使用抗菌素。
在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一般都会让孩子做血常规检查,大一点的医院还会让孩子做微量血的CRP的检查,如果孩子白细胞升高明显或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明显,就说明是细菌感染。CRP是细菌很敏感的一个指标,细菌感染的时候一般都会升高。CRP值越高,提示孩子感染的程度越厉害,恢复起来的时间也更长。
慢性阑尾炎吃什么药
慢性阑尾炎大多有急性阑尾炎发作抗炎治疗的经过,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的疼痛不适,慢性阑尾炎抗炎时,可以吃广谱的抗菌药物,像头孢类的抗菌药物,加用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和抗肠道厌氧菌感染的药物,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宝宝每个月都感冒怎么护理
感冒了,不能再让宝宝冻着。宝宝感冒最主要的原因是冻着了,所以宝宝感冒后就开始"捂"。本来宝宝穿得就不少,这一病,穿得就更多了,室内温度也调得比较高。结果是父母穿得越来越少,宝宝穿得越来越多,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爸爸妈妈跟着挠汗,有什么办法,为了孩子,只好忍着。父母不知道,做出这样的牺牲是无谓的,不但大人难受,对宝宝也一点好处都没有,越"捂"宝宝体质越差,宝宝越来越容易有病。
早吃感冒药,宝宝的感冒就不会加重。及时发现宝宝感冒,及时用药,使宝宝的病情得到控制,这是对的,但不能矫枉过正,刚有风吹草动,就喂一大堆药。药物本身也有副作用。当宝宝只是流点清涕,打几个喷嚏,或咳嗽两声,妈妈就不由分说,给宝宝喂很多的药,这是没有必要的。
感冒要吃抗菌素,以免病情发展。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素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所以大多数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素。是否需要使用抗菌素,要由医生来判断,关键是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根据不同的细菌感染,选用不同的抗菌素。抗菌素是处方药,其种类、药量、疗程都需要医生来确定,父母不能擅自做主,给宝宝使用抗菌素。
作为父母在宝宝每个月都感冒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让宝宝经常的锻炼一下身体,提升宝宝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大多数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不要盲目的给宝宝使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那样是不利于宝宝的健康的。
小儿发烧要不要用抗菌素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种情形,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要不要给孩子赶紧用上抗菌素?这个问题会让家长们非常纠结。按照一般家长的心理,无论用什么药,只要能够迅速退烧就行,他们大都根据有限的经验判断,小孩发烧都是感染细菌,因此果断使用抗菌素是必然选择,而且有很多大夫也经常这么用。这种做法究竟对孩子的治疗有无帮助呢?
近日,有儿科医生专门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发热原因不明不宜用抗菌药。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菌药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大家看到的应用抗菌药治疗儿童发烧的普遍现象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而盲目使用这类药物给患儿带来的诸多伤害却屡屡发生,这位医生进而指出,“儿科是临床抗菌药滥用的重灾区。据美国儿科学会报道,每年有5000万张儿科抗菌药处方,其中约1000万张对呼吸疾病症状并无明显改善。中国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滥用导致的药源性伤害事件屡屡发生,不断损害儿童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看到某人因在孩童时期服用抗菌素导致耳聋等残疾时,我就感到无比痛心,这些悲剧本可因为正确用药而避免,临床上有那么多的患儿因为医生滥用抗菌素引发残疾或者血液病等,通常小儿发烧不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而医生盲目运用抗菌素反而会造成对患儿的严重伤害。因此,作为患儿的家长与医生都应深刻反思,坚决避免对发烧的患儿滥用抗菌素。
病毒细菌感染怎么办
感冒主要有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一般来讲,如果舌头颜色是深粉红色、白细胞下降的话多是病毒性感冒,舌头颜色是淡粉红色、白细胞上升的话多是细菌性感冒。因为病毒性感冒可以导致心肌炎、引发肺炎和风湿类疾病,所以感冒后到私人门诊打点滴了事,可能会误将病毒性感冒当成细菌性感冒,从而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患者需要先判别好感冒类型后再用药,滥用抗生素不但治不好感冒,还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加剧病情。 以下是具体病毒性感冒症状和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触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天~7天。感冒发热患者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处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30%~50%酒精擦拭颈部、胸部、腋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治疗方法如下: 感冒的家庭治疗: 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因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转。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发热高并不可怕: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上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没有长期作用.
治疗流感到底该不该使用抗菌素
因为,流感是由专门的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没有任何作用。抗生素只是在流感患者出现流感并发感染之后才能起到作用,如患者因流感可能继发细菌性肺炎,这时医生会建议患者服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肠道内某些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E的正常菌株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双重感染。另外,有人认为抗生素可预防感染,这就更不对了。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于给细菌打预防针,诱导细菌的抗药性,无形中给以后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但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最传统的预防方法是,醋,下班回到家后,将门窗关闭,在热锅上倒少许醋,让家人闻闻醋味,对预防很有效;再就是,注意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增强抵抗力,高发人群还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种流感疫苗。另外,家庭还可备具有解热镇痛、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强力感冒片、板蓝根颗粒等。
①流感病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继发细菌感染。
②控制流感病人体内的细菌,可以降低流感病毒的致病能力。因为人体正常菌群所合成的一种蛋白酶,可以增强流感病毒的致病力。
③流感的正常病程一般也只是1—2周。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病人使用抗菌素不会使其体内的菌群失调,也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流感,应该使用抗菌素。
抗生素的危害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上呼 吸道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 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 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抗菌素不能随便用。一些人有点感冒、咳嗽就服抗菌素。其实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的,用抗菌素来对付感冒,基本上是没用的。只有当感冒者出现有黄鼻涕、黄痰、咽喉疼痛剧烈、扁桃体肿大出现脓点等症状,并发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扁桃体炎、风湿病、肾炎,并确诊由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时,才需要用相应的抗菌素治疗。
菌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几种联合用。一般来说,一种抗菌素抗菌种类少的称窄谱,抗菌种类多的称广谱;临床上将早期使用的抗菌素,价格较低的称为低级,而近年来开发使用的、价格高的称高级抗菌素。其实,窄谱与广谱、低级与高级,都是相对的。每种抗菌素都有自身的特征,关键是因病、因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菌素,价格很便宜,但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昂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却对这些病反而没有什么疗效。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现在人们不经常使用反而可能更敏感。如具有10多年历史的头孢拉定,对常见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仍比较敏感,耐药率仅为4%。
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发热,经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后,要及时停用抗菌素。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感染,在使用某种抗菌素72小时后,效果不明显或出现病情加重者,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后改用其它敏感的药物,不能自己随便换药,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防和减少抗菌素的毒副作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有些人不舒服了就用抗菌素,感觉好点了就停用。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用药时消灭了80%—90%的病菌,停药后残留的病菌就有可能产生对抗菌素的抗体,甚至繁殖出耐药菌群,以后再服这种药时药效就大大下降。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预防而使用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还要避免外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要把这些抗菌素配成液体冲洗伤口,避免诱发耐药细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