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的9大饮食注意事项
精神障碍患者的9大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水果蔬菜,切忌随意进补,如人参、鹿茸
早期精神分裂症可能已有氧化应激和细胞的损害,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防止神经元氧化损害。水果和蔬菜产生的5-羟色胺还起着催眠和减轻焦虑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往往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便秘,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大有益处。
2、增加镁的摄入量
精神病常缺乏镁,尤其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西药,易引起骨质疏松,除注意给予高钙饮食外,还应注意镁的摄入。
3、提倡低糖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家属应当给予患者低糖饮食。因为倘若在生活中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就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4、多吃奶制品,精神病患者尽量不食用兴奋性食品,如咖啡、烟、酒
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较少,牛奶营养成分齐全,是蛋白质、钙,维生素A、B2、B6,尼克酸的良好来源。牛奶内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构成与鸡蛋近似,含钙量高,而且含有乳糖、优质蛋白质等促进钙吸收的营养物质,使钙的吸收率达到87%,加之牛奶具有促进睡眠,改善情绪的作用,尤其适合精神疾病患者食用。
5、忌食带刺、带骨的鱼
忌食带刺、带骨的鱼(可用鱼丸、鱼片、鱼糜、鱼松、鱼羹等),忌用带骨的肉类, 用有壳的食物和带壳的硬果类,以免病人自伤。
6、忌食助热动火的食物
狂躁型病人多有火热现象,如面红耳赤、大便秘结等等,所以忌食助热动火的食物。除辛辣食物外,羊肉、牛肉、狗肉等亦当禁忌。可选食泻火通便饮食,如绿豆汤、清凉饮料、多纤维蔬菜等。
7、禁止服用一些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大蒜、咖喱、桂皮、茴香、芥末、浓茶、咖啡等,这类食物会增加神经兴奋性,尤其是躁狂型精神病患者应该更要注意。
8、多吃海产品,禁忌给患者高热量食物,如狗肉、鹿肉等
民间不少人认为精神病患者不能吃鱼类等海产品,吃了会引起病情复发或波动。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海产品包括藻类植物、软体动物及鱼类,都含有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参加磷脂膜合成,补之对精神分裂症有益无害。
9、禁止喝酒
精神病患者应禁止喝酒,及含酒精类的饮料及食品。其中的乙醇对脑神细胞有刺激性,对精神病患者危害很大;
偏执型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
后天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
这是形成异常精神的外因,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素。精神障碍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都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即可习得许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理而巩固下来。
病理生理因素:
精神障碍患者对静态和紧张刺激的自主反应程度比正常人低,他们倾向于缺乏焦虑,因而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生物遗传因素:
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亲生父母有精神障碍的,被收养子女有病态精神的比率高。同卵孪生子比异卵孪生子在精神障碍、过失和犯罪等方面的一致率更高。
精神障碍的十大危害
1、思维紊乱
精神障碍发生后大脑质地遭到破坏或者变异,具体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方面,患者常出现胡言乱语、杂乱无章、不知所措、行为无目的,病情较轻会出现精神恍惚、迷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伤、危害他人健康的现象。
2、情绪变化异常
精神障碍可使患者异常兴奋或者低落。病情较轻时莫名的低落,重者可患抑郁症,分裂症等。或者异常的兴奋、不分场合高声歌唱等,不能正常的交际,生活、工作,对生活兴趣低下,情绪不稳定,甚至发生自杀或自残。
3、药物危害
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时间较长,抗精神障碍类药物都会产生对患者的精神抑制或兴奋作用,用药过程中患者会产生心慌、精神萎靡、出汗、恐惧、兴奋状态。病人急于摆脱这种强烈的痛苦,会出现冲动伤人或自伤。另外,长时间用药会损害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导致其疾病的发生。
4、语言交流障碍
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语言交流及一般性交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理解困难,患者不能理解他人所讲的意思,言语表达困难,不能完整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及传达自己的知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常常不能言语清晰地进行表述,有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用一些近似的语言和符号来代替语言交流。
5、社会支持不足
患者长期患病及长期住院往往导致其社会技能丧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不能完成。家属和周围人对于患者疾病的认识偏差或者能力受限等等。
6、适应不良行为
长期患有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许多适应不良性行为。这些行为问题包括: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严重的躯体威胁,如自伤或冲动攻击行为;自我孤立,不与外界交往,有时可有拔毛、抓咬等行为;喜怒无常,尖叫,辱骂,生活不能自理,卫生较差。这些不良行为往往使患者不易安置与回归社会,难于管理。
7、精神障碍可以改变患者的性格
精神障碍患者在患病后性格也跟着发生很大的改变。有的时候会表现出诸多异常,语言和行为让人不理解。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这就是精神障碍对于患者自身危害。
8、在社会上也经常会发生一些精神障碍患者造成的悲剧,因此人们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恐惧。但是精神障碍患者更需要的是及时的治疗和大家的理解。
9、精神障碍患者同时还会伴随其他的神经类疾病,这些疾病对于患者的精神或者身体都有很严重的危害。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都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的危害的表现。
10、对周围人的危害。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控制能力,因此经常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这也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危害。
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防护
1、增进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充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及时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服务,提高人们对精神健康的自我保健,是减少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有效途径。
2、加强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减少精神障碍发生率。
3、对一些具有易患精神障碍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质者和从事高心理压力职业者,应采取特殊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心理宣泄的途径,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出现。
4、定期进行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精神障碍在人群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影响因素和分布情况,结合地区人口构成的变化,为相关部门制订规划、进行决策,从宏观上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症状鲜明、丰富、多变,症状缓解迅速,总病程一般不超过一个月,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倾向。
起病急骤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常在数小时内由正常状态迅速发展为明显异常状态,暴发性起病者可在48小时内症状表现达到高峰;急性发作者一般在2天至2周病情充分发展。
症状鲜明、丰富、多变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可出现各种精神障碍症状,妄想是其突出的症状,可包括被害妄想、中毒妄想、夸大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被控制妄想等多种妄想。妄想结构松散,可以是多种片断妄想共存,在妄想基础上可伴发多种生动的幻觉。患者思维结构混乱,语言紊乱,情绪障碍,还可出现严重的行为紊乱或紧张症表现。
病程短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患者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恢复正常,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预后良好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不能自理,难于接触或对社会造成威胁。但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可有复发倾向。
通过以上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有过这方便疾病的患者正常都无法自理。如果放在社会上与人也出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这些患者照顾的很好才行。
精神病防治方法
1、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具体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有交友训练法,鼓励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2、认知提高法,也是常见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
3、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敌意纠正训练法同样是常见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有所了解了。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不能盲目选择。
如何应对疑似精神病
缓解疑似精神病的症状表现:
首先、认知提高法,也是常见的精神病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
其次、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真诚相见,以诚交心。具体的精神病治疗方法有交友训练法,鼓励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最后、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敌意纠正训练法同样是常见的精神病治疗方法,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精神障碍的介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