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炎有什么反应 急性腹泻
急性肠炎有什么反应 急性腹泻
急性肠炎的腹泻症状大多轻重不一,多食急性起病,泻下多为稀水样便,但含有胃消化完全的食物残渣;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每日数次甚至数10次均有发生。排泄物多呈黄水样便,含有少量泡沫或者黏液,严重者会有少量的脓血。
引起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原因可引起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是指病程少于2周者。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细菌及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如诺瓦克病毒感染、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等。多为进食了不干净的饮食所引起的腹泻,其中细菌性痢疾还是肠道的传染病。比较少见的有真菌感染、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如阿米痢疾、真菌性肠炎。
②药物性引起的腹泻:因服用各种药物而引起的腹泻,有些药物是泻药或缓泻药物,有些是药物的副作用,如硫酸镁、甘露醇、中药番泻叶、生大黄等是泻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物等引起的腹泻是药物的副作用。
③中毒性腹泻:因食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的食物、重金属污染的食物和杀虫剂、有毒生物和植物中毒如食用鱼胆、毒蘑菇中毒等引起的腹泻。
哪些原因可引起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反复腹泻,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可由消化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以外的慢性疾病引起。老年人的慢性腹泻,多由器质性疾病所致。
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可分为:慢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如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寄生虫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慢性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结肠息肉、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胰腺炎等。
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以及盆腔炎等也会引起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肠道运动紊乱也是慢性的腹泻的原因之一。
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有哪些不同症状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伴有黏液、脓血、未消化食物。分急性、慢性腹泻。
[病因)
1,急性腹泻
(”肠道疾病: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克隆病等。
(2)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3)急性中毒:食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4)其他:过敏性紫癜、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药物副作用等。
2.慢性腹泻
(1)胃部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致胃酸缺乏。
(2)肠道感染: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3)肠道其他疾病:如肠道肿瘤、息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症。
(4)肝、胆、胰腺病变;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5)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性肠炎。
(6)神经功能紊乱:如神经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
(7)其他:如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副作用等。
[伴随症状)
1.发热: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伤寒、副伤寒、肠结核、结肠等。
2,里急后重:急性痢疾、直肠癌。
3.消瘦:胃肠道恶性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4.腹部包块:肠肿瘤、结核等。
5.关节痛: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皮疹:伤寒、副伤寒、过敏性紫癜。
7.严重失水:见于霍乱等。
急性拉肚子诊断标准
(一)病史询问
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进餐者同时发病应考虑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化学毒物或其他食物中毒。
2.以发热起病的腹泻,应注意急性全身性感染。
3.大手术后,特别是接受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突然发生腹泻,须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难辨梭状杆菌引起)。
4.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治疗的衰弱患者出现腹泻,尚应注意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二)大便性状及有关检查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粪便常呈糊样或水样,红、白细胞少或无。急性腹泻伴里急后重、大便量少,伴黏液脓血,镜检见较多红、白细胞,提示急性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培养可呈阳性。急性腹泻量大伴泔水样便而腹痛不明显者,见于霍乱与副霍乱。腹泻腥臭血样便,伴有剧烈腹痛,应注意急性坏死性肠炎。
大便常规检查与培养,对急性腹泻的病因诊断有重要帮助。常规镜检可发现红、白细胞,致病性肠道原虫与寄生虫卵。致病菌培养可对肠道感染作出病原诊断,且可根据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但应注意在抗生素使用前送检。
肠炎有哪些症状
1、急性肠炎症状
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
2、慢性肠炎症状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油食品)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消化不良与肠胃炎区别
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急性肠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
慢性肠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 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急性肠炎发病原因多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多有饮食不节或误食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亦有人称为胃肠感冒。
肚子痛拉肚子便血是什么病 可能得了肠炎
急性肠炎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但若腹泻过多,也会引起少量的便血。
慢性肠炎的部分患者会有大便鲜血,血液或大便分开排出,或附着于正常或燥粪表面,常被误认为是痔出血。直肠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病变若扩展至直肠以上,血液往往与粪便混合或出现血性腹泻。查体可见脐周或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拉肚子有那些注意事项
(一) 急性肠炎的病因:
(1) 暴饮暴食,进食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饮酒、饮冰凉饮料过多,或受凉之后。
(2) 进食腐败、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热消毒,臭鱼烂虾,不新鲜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内的肉类食品,发酵变质的牛奶及奶制品。
(3) 个别病人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急性肠炎夏季节多发,与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有关。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急性肠炎会大大减少。
(二) 急性肠炎的临床表现:
(1) 腹痛腹泻是主要特点。大多在肚脐周围痛,呈阵发性绞痛,引起排便感觉,排便后腹痛略有减轻。腹泻大多为稀水样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达十几次。经治疗,1~2天内,最多2~3天恢复正常,病情经过比较良好。
(2) 肠鸣音亢进。近病人身旁可清楚听见其腹内“咕咕”作响。
(3) 个别严重病人伴低烧,恶心呕吐,并发生脱水症状。
(4) 急性肠炎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鉴别。总的说来,腹泻中较轻的情况一般为急性肠炎。其他疾病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方能确诊。
救护措施:
(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并且禁食12小时,以后逐渐进少量流食,如米汤、藕粉,或稀粥、面汤等,慢慢地恢复正常饮食。
(2) 适当止痛止泻。口服颠茄片。腹泻严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馒头片或糊米粥以收敛止泻。
(3) 鼓励多饮水,具体可见“急性胃炎的救护措施”。
(4) 病情轻者可不用“消炎药”。一般可选用乳酶生、黄连素、氟哌酸等药。
(5) 腹泻严重伴脱水者,及时送医院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急性腹泻止泻药当缓行
如果不慎吃进被细菌污染的瓜果、变质的饭菜等,很容易引起急性腹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
根据污染细菌的不同,临床上认为急性腹泻的诱因大致分为急性肠炎、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三种。
急性肠炎往往起病较急,开始腹部不适,继而上腹或脐周疼痛且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尿少、皮肤干燥甚至血压下降等现象。食用某些食物后,在短时间内同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则称为食物中毒。如果大便呈脓血样、粘稠、量少,并有里急后重症状(即想拉大便又拉不出来),则常常是细菌性痢疾。
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用一些止泄药来治疗腹泻。但实际上,在急性肠炎、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中,止泻药应当缓行。因为使用止泻药后虽然可以减少大便次数,但是体内的细菌和毒素的排出也会随之减少,这样反而对身体不利。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在治疗上应该首先选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另外,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些微生物制剂对急性腹泻的疗效也非常不错。常用的有效药物如表所示。
在急性腹泻时,可从表列药物中选用一种或两种(症状较重者)来进行治疗。症状较轻的急性肠炎,只需用药4~5天;如果症状较重,或大便细菌培养为阳性,则需要服药7天,症状方可好转或痊愈。但症状好转后需再服药3天,不能一见好转就停药。如果在急性期不有效控制,则很容易转变成慢性肠炎或慢性菌痢,导致迁延不愈或复发。
如果病人的大便次数太多,每天达到10次以上,可临时使用止泻剂1~2次。目前常用的的止泻剂有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选择其中一种药物,每次服1片即可。服药后肠蠕动会减弱,排便次数也随之减少,个别病人有腹胀、发热等不适反应,应注意对症治疗。
如果有失水症状,可加用口服补液盐(药店有售,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或枸橼酸盐等),每包溶于500毫升凉开水或温开水中分次服用,代替静脉输液。如果患者呕吐、腹泻频繁,或精神较差,则应及时送医院输液。此外,患病期间宜进清淡饮食,多喝清淡的汤,鱼、肉等荤菜宜少食。
此外,有些人在受凉、疲劳、进食过多后也会引起腹泻,但并没有细菌感染,这是由于消化不良所致。一般来说,这些情况引起的腹泻症状大都比较轻,只需服用黄连素2~3天即可控制,有的只要注意休息、保暖、减少进食后,症状就会自行缓解。
急性腹泻的用药选择
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1、复方新诺明(SMZCO)每日2次,每次2片,首次剂量应加倍。易发生胃肠道刺激、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有磺胺药过敏史者应禁用。
2、黄连素每日3次,每次0.2~0.4克。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3、痢特灵每日3~4次,每次0.1克。少数人会出现荨麻疹、末梢神经炎等,此时应立即停药,换用其他药物。也有人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可加服维生素B1、B6以减轻副作用。
4、氟哌酸(诺氟沙星)每日3~4次,每次0.1~0.2克。主要作用于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服用后偶见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5、庆大霉素片每日3次,80-100毫克。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小儿急性阑尾炎
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体格检查,凡是小儿有急性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且影响其行走活动者,应考虑急性阑尾炎,腹部检查有局限性固定性右下腹压痛,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体温升高应考虑此病。对于不典型的阑尾炎,应辅助腹腔穿刺,抽出脓液可诊断,亦可辅助腹部B超,测出阑尾的直径,腔内是否有粪石或脓液而协助诊断。肺炎或胸膜炎膈肌周围神经分布与腹壁神经分布同来自胸7-12对脊神经,当右肺下叶肺炎或右侧胸膜炎时,刺激膈肌,右腹可有反应性疼痛,尤其是右下肺大叶肺炎,病初仅有高热及感染中毒症状和腹痛,而无呼吸道症状,易误诊为阑尾炎,应仔细查体,可做胸部X线检查协助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腺炎的病史,腹痛较广泛,右下腹压痛较明显,但疼痛不局限,且没有腹膜炎的症状,经过治疗呼吸道感染,病情无进展,且有减轻,腹部B超可见腹腔淋巴结肿大。急性胃肠炎在患急性胃肠炎时可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小儿腹痛较为剧烈,但多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腹部压痛不固定,数小时后腹泻明显时,腹痛反而减...
消化不良与肠胃炎区别
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急性肠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感。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体征方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可有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
慢性肠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着。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
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 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急性肠炎发病原因多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多有饮食不节或误食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急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亦有人称为胃肠感冒。
腹泻的病因
1.急性腹泻
(1)感染 包括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或寄生虫(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引起的肠道感染。
(2)中毒 食物中毒如进食未煮熟的扁豆、毒蕈中毒、河豚中毒,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等。
(3)药物 泻药、胆碱能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等。
(4)其他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肠黏膜本身病变、小肠内细菌繁殖过多、肠道运输功能缺陷、消化能力不足、肠运动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和肠道外肿瘤均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包括:。
(1)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4)小肠吸收不良 ①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②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5)肠动力疾病 如肠易激综合征
(6)胃部和肝胆胰疾病 ①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②萎缩性胃炎;③慢性肝炎;④肝硬化;⑤慢性胰腺炎;⑥慢性胆囊炎。
(7)全身疾病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糖尿病;③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系统性红斑狼疮;⑤烟酸缺乏病;⑥食物及药物过敏。
大便是水状非常危险 大便是水状有哪些原因
(1)急性肠道疾病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包括常见的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变形杆菌性食物中毒、嗜盐菌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性食物中毒、绿脓杆菌性食物中毒、韦氏杆菌(耐热型)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等。其性特点是在集体中暴发,或共同进餐者多人在短期内先后发生腹泻,且为同一致病菌。
2.急性肠道感染
常见者有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性肠炎、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耶尔森氏肠炎菌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性肠炎,除此之外,尚有霍乱、副霍乱。
3.急性肠道寄生虫病
如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
(2)急性中毒
常见者植物类急性中毒(如臭米面、发芽马铃薯、白果、大麻仁、毒蕈等)、动物类急性中毒(河豚、动物肝、鱼胆等)、药物中毒、化学毒剂急性中毒(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锌中毒、急性砷中毒等)。
(3)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疾病常见有腹泻,习惯上称为肠道外(疾病)腹泻或消化不良,可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也可为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比较常见。
(4)肠功能紊乱
在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大比重。可为先天性消化酶缺陷,或为消化道感染后继发性。特别是糖类及脂肪类消化酶的缺陷。
(1)消化系统疾病
1.肠原性慢性腹泻
可见于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肠道菌群失调、盲袢综合征等),肠寄生虫病(慢性阿米巴痢疾、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胃肠型黑热病、慢性血吸虫病、肠道蠕虫病等),炎症性肠病(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病性结肠炎等),肠消化、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发酵性消化不良、糖裂解酶缺乏症肠道脂代谢障碍症(Whipple氏病)等。
2.胃源性慢性腹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缺乏,如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3.胰原性慢性腹泻
是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引起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腹泻,在儿科比较少见。
4.肝、胆疾病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不良,可见于重症肝病及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形成减少或引流不畅所致。胆盐缺乏可使肠吸收脂肪发生障碍。
(2)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疾病
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肠病等。
2.尿毒症
见于尿毒症性结肠炎。
3.糙皮病(陪拉格)
由于食物中缺乏烟酸引起,消化系症状为舌炎及肠炎。
4.药物性慢性腹泻
药物引起的慢性腹泻有多方面的原因。常见者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有些药物(如新斯的明、胍乙啶、新霉素、利血平等)对消化道有刺激性,或兴奋迷走神经,口服或注射后可引起腹泻,与个体耐受性及剂量过大有关。新霉素大量口服可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
5.其他
如变态反应性疾病易伴发腹泻,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并发脂肪泻,免疫球蛋白A(IgA)重链病的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吸收不良与进行性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