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苗的栽培方法
豆苗的栽培方法
选择土壤及茬口
豆苗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为宜。要求土壤PH值6.0~7.5为好,茬口一般以小麦、洋芋、非豆科其它蔬菜茬为主,切忌连作。[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晒垡熟土,封冻前灌足冬水,土壤解冻后及时耙耱收墒,播种前结合浅耕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吨,磷酸二铵12公斤,尿素7公斤,硫酸钾12公斤,钼酸铵0.5公斤。[3]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专用品种。
种子处理
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用种子重量0.3%的磷酸二氢钾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清水拌种后闷种18-24
小时后播种。
豌豆苗的介绍
豌豆苗是刚从种子萌芽而生长的整盘或割下捆把销售的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豌豆初生芽,豌豆苗是无土栽培,从播种到成苗一般只需几天。
豌豆苗苗茎长白,细条型,叶在苗茎顶段,叶小。无土栽培豌豆苗则只利用一茬。
豌豆苗为豆科植物豌豆的嫩苗。豌豆苗的供食部位是嫩梢和嫩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味清香、质柔嫩、滑润适口,色、香、味俱佳。营养价值高和绿色无公害,而且吃起来清香滑嫩,味道鲜美独特。用来热炒、做汤、涮锅都不失为餐桌上的上乘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扁豆栽培要点
1.环境条件。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2——23摄氏度。植株能耐35摄氏度左右高温,根系发达强大、耐旱力强,对土适应性广,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植能显著增产。
2.走架栽培。扁豆一般直播,整地施肥等与四季豆(架刀豆)相同。畦宽133厘米,高10——15厘米,沟宽50厘米,每畦种植两行。行距70——80厘米,株距50厘米。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直播,每穴播种3——4粒,覆土3——4粒,每亩需种量约3.5——4公斤。出苗后匀苗,每穴苗2株。匀苗后,每亩追施人粪500公斤。蔓长35厘米时搭人字架,引蔓上架。结果期追肥两次,每次人粪尿500公斤。中耕、除草与四季豆相同。
3.不设支架栽培。早熟品种不设支架栽培。先整地、施基肥,做成畦,塑料棚冷床育苗,苗期30天,4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各为40厘米,每穴栽苗4株。当株高50厘米时,留40厘米摘心,使其生侧枝,当侧枝的叶腋生出次侧枝后再行摘心,连续4次。采收后,见生出嫩枝仍可继续摘心。使植株呈丛生状,采收期在7月上旬,亩产800——1000公斤。
豌豆苗栽培技术
一、 品种选择 宜选用青豌豆、麻豌豆。
二、 浸种催芽 选发芽率98%以上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8-12小时。冬天浸种时间稍长一些,浸种中间换水2-3次,始终保持水的清洁。
三、 播种上盘 将捞出的种子均匀地播在育苗盘内,进行催芽。每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气。催芽阶段必须保证温室内温度15-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每天倒盘和浇水,同时均匀地喷淋,一般以喷湿后苗盘内不存水为度,以免种子发霉。催芽6-8天后芽苗长出约1厘米时,将苗盘排放在地面铺10厘米细沙的沙面上,然后进入生长期管理。
四、 出苗后的管理
1、浇水 芽苗生长期必须补水,一般每天喷淋2次,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但要注意阴雨雾雪天气或室内气温较低时少浇,高温、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多浇。
2、温度 芽苗生长期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2-23℃,最高不宜超过35℃。冬季温度过低时要适当加温,夏季炎热时要遮光、通风及喷水降温。
3、光照 豌豆苗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在株高3-5厘米以前,保持黑暗环境幼苗反而生长快,纤维化慢,在株高3-5厘米以后才进行绿化。
五、 采收 经过8-12天的生长后,芽苗长到10-12厘米可以采收上市。要注意避免过分延长叠盘催芽时间和芽苗生长时间。
豌豆苗很少发生病害,但若温度控制不严,加之通风差,容易烂苗。因此,育苗盘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及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当发现烂苗时,可提前采收,严重时要及时销毁。
豌豆苗的栽培方法
选择土壤及茬口
豆苗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为宜。要求土壤PH值6.0~7.5为好,茬口一般以小麦、洋芋、非豆科其它蔬菜茬为主,切忌连作。[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晒垡熟土,封冻前灌足冬水,土壤解冻后及时耙耱收墒,播种前结合浅耕整地施足基肥,一般亩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5吨,磷酸二铵12公斤,尿素7公斤,硫酸钾12公斤,钼酸铵0.5公斤。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的专用品种。
种子处理
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用种子重量0.3%的磷酸二氢钾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清水拌种后闷种18-24
小时后播种。
如何种豇豆
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采用营养钵或保温苗床育苗。每667m2播种量为2.5kg左右。育苗一般选用大棚,播前应准备好营养土苗床及营养钵。营养土苗床要提前翻耕,捣细耙平,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如用营养钵育苗,则营养钵直径不应小于8cm,高不应低于10cm。然后在平整的床上按7~8cm见方播粒大饱满的种子3~4粒(营养钵中同样播3~4粒种子),浇足底水,盖上0.5cm厚的营养土,再平铺地膜,然后用小拱棚保温。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4~7d可出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掉地膜,但小拱棚仍要昼揭夜盖。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大棚内既要注意保温,又要进行通风和换气,以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
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成活后浇1次腐熟粪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667m2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表 1)。 豆角的花摘心后还可翻花,延长采收期。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合理整枝,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主蔓和侧蔓结荚,增加花序数及其结荚率,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为此,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迟发生第1花序的侧蔓,选留生长健壮,发生第1花序早的侧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并促进花序良好发育;主蔓长至棚架顶部,蔓长2m左右时也可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a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d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采收后扎成把,装箱上市。
豆角的主要病害要注意防治。
锈病可侵害茎、叶和豆荚,在叶片上产生红锈色较密的小斑点,使荚不堪食用。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加水1000~1200倍喷雾。豆野螟,成虫产卵于花蕾和嫩梢,孵化后侵入花蕾危害,继而侵入荚内蛀食幼嫩豆粒,使荚内和蛀孔外堆积虫粪,不能食用,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检查,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加水2000倍喷雾2~3次。
豆类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大部分人只知道它们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却不知道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豆苗的功效与作用
豌豆苗是刚从种子萌芽而生长的整盘或割下捆把销售的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豌豆初生芽,豌豆苗是无土栽培,从播种到成苗一般只需几天。豌豆苗苗茎长白,细条型,叶在苗茎顶段,叶小。无土栽培豌豆苗则只利用一茬。
豌豆苗为豆科植物豌豆的嫩苗。豌豆苗的供食部位是嫩梢和嫩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味清香、质柔嫩、滑润适口,色、香、味俱佳。营养价值高和绿色无公害,而且吃起来清香滑嫩,味道鲜美独特。用来热炒、做汤、涮锅都不失为餐桌上的上乘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营养价值
豌豆苗含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利尿、止泻、消肿、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豌豆苗能治疗晒黑的肌肤,使肌肤清爽不油腻。豌豆苗含有胡萝卜素、抗坏血酸、核黄素等营养物质。
如何种豇豆
豆角可直播
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采用营养钵或保温苗床育苗。每667m2播种量为2.5kg左右。育苗一般选用大棚,播前应准备好营养土苗床及营养钵。营养土苗床要提前翻耕,捣细耙平,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如用营养钵育苗,则营养钵直径不应小于8cm,高不应低于10cm。然后在平整的床上按7~8cm见方播粒大饱满的种子3~4粒(营养钵中同样播3~4粒种子),浇足底水,盖上0.5cm厚的营养土,再平铺地膜,然后用小拱棚保温。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4~7d可出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掉地膜,但小拱棚仍要昼揭夜盖。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大棚内既要注意保温,又要进行通风和换气,以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
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成活后浇1次腐熟粪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667m2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表 1)。 豆角的花摘心后还可翻花,延长采收期。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合理整枝,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主蔓和侧蔓结荚,增加花序数及其结荚率,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为此,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迟发生第1花序的侧蔓,选留生长健壮,发生第1花序早的侧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并促进花序良好发育;主蔓长至棚架顶部,蔓长2m左右时也可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d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采收后扎成把,装箱上市。
豆角的主要病害要注意防治。
锈病可侵害茎、叶和豆荚,在叶片上产生红锈色较密的小斑点,使荚不堪食用。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加水1000~1200倍喷雾。豆野螟,成虫产卵于花蕾和嫩梢,孵化后侵入花蕾危害,继而侵入荚内蛀食幼嫩豆粒,使荚内和蛀孔外堆积虫粪,不能食用,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检查,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加水2000倍喷雾2~3次。
豆类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大部分人只知道它们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却不知道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秋季豌豆苗栽培要点
选好种子
选用本地高产、优质、小粒、光滑、当年的新豆种。
整地施肥
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6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肥料撒施后进行耕翻整地,做成2米-2.5米的深墒小坂
适时播种
秋豌豆苗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20公斤左右。播种方式有两种:一是开行条播,播幅20厘米,幅距15厘米;二是穴播,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6粒-8粒种子,播后盖土2厘米-2.5厘米,播后用好化学除草剂,可选用40%的地乐胺乳油150毫升兑水40公斤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
肥水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严防田间积水,干旱应浇水抗旱。同时追施好苗肥和每次采收后的肥料,每亩每次用尿素5公斤-10公斤左右,在采收后土壤潮湿的下午撒施,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病虫防治
危害豌豆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2000倍液防治,发现蚜虫用生物农药一一虫螨立克3000倍液防治,每次用药掌握在采收前10天喷施。
荷兰豆的生长习性
光照要求
荷兰豆属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品种在延长光照时能提早开花,缩短光照时延迟开花,但是有些早熟品种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品种在结荚期都要求较强的光照和较长时间的日照,但不宜高温,适宜在春夏季交替时期种植。
水分需求
荷兰豆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求较多的水分。种子发芽过程中,若土壤水分不足,种子无法吸水膨胀,会大大延迟出苗期。苗期能忍受一定的干旱气候。开花期若遇空气湿度过低,会引起落花落荚。在豆荚生长期若遇高温干旱,会使豆荚纤维提早硬化,过早成熟而降低品质和产量。所以,在荷兰豆整个生长期内,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旺盛生长,荚大粒饱,保质保量。但它又不耐涝,若水分过大,播种后易烂籽,苗期易烂根,生长期易发病。
土壤条件
荷兰豆对土壤要求虽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但以疏松含有机质的中性土壤为宜,在pH6.0-7.2的土壤中生长为宜。土壤酸度低于ph5.5时,易发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荷兰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湿,播种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烂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荚或秕荚。荷兰豆忌连作,一般至少4-5年轮作。
栽培及播种时机
荷兰豆按其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兰蔓生和蔓生三种类型。长江流域,春季栽培,2月中下旬播种。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播种。越冬栽培10月下旬~11月上旬陆续播种。北方一般春耕、夏收,也可利用于早春和秋季栽培。
木耳菜是什么
木耳菜,曾用名:落葵,又叫蔠葵、蘩露、藤菜、臙脂豆、木耳菜、潺菜、豆腐菜、紫葵、胭脂菜、蓠芭菜、染绛子,属落葵科、落葵科属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叶供食,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高。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时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木耳菜在南北方普遍栽培,在南方热带地区可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木耳菜在新马泰一代称作:“帝皇苗”或“帝王苗”。
如何种豇豆
豆角可直播
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采用营养钵或保温苗床育苗。每667m2播种量为2.5kg左右。育苗一般选用大棚,播前应准备好营养土苗床及营养钵。营养土苗床要提前翻耕,捣细耙平,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左右,如用营养钵育苗,则营养钵直径不应小于8cm,高不应低于10cm。
然后在平整的床上按7~8cm见方播粒大饱满的种子3~4粒(营养钵中同样播3~4粒种子),浇足底水,盖上0.5cm厚的营养土,再平铺地膜,然后用小拱棚保温。播种后,在正常情况下4~7d可出苗,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掉地膜,但小拱棚仍要昼揭夜盖。
出苗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大棚内既要注意保温,又要进行通风和换气,以保证幼苗生长整齐、健壮。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导致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
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
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
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成活后浇1次腐熟粪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667m2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
豆角的花摘心后还可翻花,延长采收期。抽蔓后要及时搭架,架高2.0~2.5m,搭好架后要及时引蔓,引蔓要在晴天下午进行,不要在雨天或早晨进行,以防折断。合理整枝,使茎蔓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利用主蔓和侧蔓结荚,增加花序数及其结荚率,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
为此,适当选留侧蔓,摘除生长弱和迟发生第1花序的侧蔓,选留生长健壮,发生第1花序早的侧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长出的侧蔓,抽出第1花序后留4~5叶打顶,以增加花序数,并促进花序良好发育;主蔓长至棚架顶部,蔓长2m左右时也可打顶;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采收豆荚。
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d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采收后扎成把,装箱上市。
豆角的主要病害要注意防治。
锈病可侵害茎、叶和豆荚,在叶片上产生红锈色较密的小斑点,使荚不堪食用。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用25%的粉锈宁加水1000~1200倍喷雾。豆野螟,成虫产卵于花蕾和嫩梢,孵化后侵入花蕾危害,继而侵入荚内蛀食幼嫩豆粒,使荚内和蛀孔外堆积虫粪,不能食用,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检查,掌握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2.5%的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加水2000倍喷雾2~3次。
豆类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大部分人只知道它们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却不知道它们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吃豌豆苗有什么好处
豌豆苗又名安豆苗,在有些地区也叫做"龙须菜", "龙须苗"豌豆苗是刚从种子萌芽而生长的整盘或割下捆把销售的带种子或不带种子的豌豆初生芽,豌豆苗是无土栽培,从播种到成苗一般只需几天。豌豆苗苗茎长白,细条型,叶在苗茎顶段,叶小。无土栽培豌豆苗则只利用一茬。豌豆苗为豆科植物豌豆的嫩苗。豌豆苗的供食部位是嫩梢和嫩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味清香、质柔嫩、滑润适口,色、香、味俱佳。营养价值高和绿色无公害,而且吃起来清香滑嫩,味道鲜美独特。用来热炒、做汤、涮锅都不失为餐桌上的上乘蔬菜,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营业价值豌豆苗含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利尿、止泻、消肿、止痛和助消化等作用。豌豆苗能治疗晒黑的肌肤,使肌肤清爽不油腻。豌豆苗含有胡萝卜素、抗坏血酸、核黄素等营养物质。
红豇豆的特征特性
豇豆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直播主根深,茎叶茂盛,如管理不慎,极易徒长,影响开花结荚,降低产量。育苗移栽,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开花结荚,春豇豆栽培,为抢早,也为防早春低温阴雨烂种,死苗,可采用营养钵或平畦塑料薄膜拱棚育苗,苗龄20~25天,苗期加强苗床管理,注意幼苗锻炼,苗床育苗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前移栽定植。营养钵育苗,可延迟至具有2~3复叶时定植,选晴天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