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不补充维生素 AD 制剂会怎样
婴幼儿不补充维生素 AD 制剂会怎样
(1)首先要明确,鱼肝油和维生素 AD 制剂不一样。
(2) 营养学推荐婴幼儿出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 D,通常用维生素 AD 制剂(俗称鱼肝油) 来补充。
(3)如果不补充维生素 D,导致维生素 D 缺乏,婴儿可能发生囟门晚闭,出牙延迟,枕部秃发,并且呈现方颅、「乒乓头」等颅骨软化体征,有的还伴有胸廓畸形,比如鸡胸、肋骨上有串珠一样的突起、季肋外翻等佝偻病体征,这些是维生素 D 缺乏的表现。
鱼肝油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新生儿如何服用鱼肝油
新生儿期营养素来自母乳,随着婴儿长大,单纯母乳已不能满足迅速生长发育的要求,这时孩子极易出现咳嗽、腹泻、烦躁、好动、夜惊等现象,这是孩子缺乏维生素AD的集中表现,所以,婴儿出生1个月开始,就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D(俗称鱼肝油,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辅食,内含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A、D)。
维生素AD缺乏会严重影响孩子智力、视力、骨骼、牙齿等的正常发育,同时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所以提醒家长:预防胜于治疗,让孩子经常运动、科学饮食、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AD,以有效提高免疫能力,抵御各种疾病。
维生素ad和维生素d可以一起吃吗 建议:宝宝维生素ad和维生素d任补一样即可
新生儿出生15天起应每天补充维生素AD,推荐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IU-2000IU,维生素D400IU-800IU。医生推荐给宝宝服用的维生素AD制剂通常是OTC药品,其配方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设计的,每日补充剂量是宝宝每天必须摄入的剂量,因此,只要妈妈们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每日给宝宝正确补充,是不会造成宝宝维生素AD中毒问题的。而且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应在维生素ad和维生素d中任选一样进补即可。
维生素d的每日摄入量如果超过25微克,就有可能中毒,出现厌食、呕吐、头痛、嗜睡、腹泻、多尿等症状。
如何正确给婴儿补充维生素ad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母乳宝宝也需要补充维生素AD。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因人而异,维生素AD的含量也大不相同。大多数母乳中维生素AD的含量不能满足婴幼儿日常的生理需求,这是因为很多妈妈本身就有维生素AD缺乏的症状,因此母乳中维生素AD的含量也就更少了,因此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维生素AD不能单靠食补。
很多妈妈对宝宝饮食方面有一个认识:宝宝的营养最好都是食补。所以当宝宝能吃固体食物后,就通过吃海鱼、鸡蛋、瘦肉、胡萝卜等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但事实上,维生素A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是很少的。如维生素A仅存在动物肝脏、全脂奶、蛋黄等少数食物中,而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母乳和一般奶制品的维生素D含量极少,谷物和蔬菜中则更少。同时由于维生素AD性质的不稳定非常容易流失,宝宝的胃口又很小,因此通过饮食所摄取到体内的维生素AD含量是极少的。所以除了饮食外,妈妈还需要给宝宝额外补充维生素AD制剂。
三是仅靠晒太阳补维生素D是不够的。
经常晒太阳可以促进宝宝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合成量有多少呢?举个例子来说,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 400--800IU,如果仅靠日光浴来补充,那么至少要在暴露皮肤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晒一两个小时才能达到需求。这种晒太阳的程度就连成人都很难忍受,何况是肌肤娇嫩的宝宝。况且寒冬时节,宝宝晒太阳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专家建议,宝宝应每天额外补充维生素AD,直至3岁。
怎样判断小儿缺钙
6个月的毛毛白白胖胖,近来夜晚常常啼哭不止,表现亦不如以前活泼,妈妈带他来医院检查,医生判定毛毛缺钙,这是为什么呢?
婴幼儿生长迅速,但由于人种和饮食的原因,中国妈妈的母乳中所含的维生素A、 D较少、日光浴不足、、辅食添加单一、以及富含维生素AD的天然食物种类较少,都会影响到宝宝对维生素A、维生素D的摄取。而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它能维持钙和磷的正常代谢,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所以,缺钙的婴幼儿在补钙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D滴剂。
婴幼儿的钙摄入量为300-600mg/天,同时,应适量补充维生素AD滴剂以帮助钙质在体内的吸收和转化。婴幼儿每日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400国际单位,但由于婴幼儿在日常饮食及日晒中已经摄入了一定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额外补充维生素AD的时候,要注意剂量安全,按照日需求量1/3~2/3的剂量补充即可,可使用剂量更适合婴幼儿体质的成长快乐维生素AD滴剂。防止过量摄入,造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D储存在肝脏内,造成婴儿肝脏的负担。
儿童是否缺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儿童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④1岁以后的幼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幼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幼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幼儿缺钙严重时,会出现肌肉肌腱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幼儿开始学习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成长快乐AD滴剂:以做"妈妈放心的婴幼儿AD滴剂"为目标。根据中国6-12个月及1-2岁婴幼儿的膳食结构特别研制。细化不同年龄段的日需求量,做到安全性有同时又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维生素AD需求。
怎样才能治疗脱皮呢
去药店买鱼肝油(维生素AD软胶囊),不用买保健的那种,那种保健的药物大瓶太贵,有几块钱一小瓶的,有三四块一版的。药店没有小瓶的可以在网上找,很多啦。
洗干净双手,擦干。
取出鱼肝油胶囊,刚取出胶囊比较硬,可以放在手指里暖一下,这样颗粒就变软了。
用手指甲掐破,挤出液体涂在脱皮处。
鱼肝油比较油,最好选择双手闲下来时涂抹。涂几次就会好啦~~~
手脱皮的本质原因还是身体缺乏维生素,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增加营养,多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大部分在体内合成,可以多吃沙丁鱼、鲱鱼、鲑鱼、鲔鱼、牛奶、奶制品,适当晒太阳,早晨10店之前,下午三点之后的太阳。对于婴幼儿,建议以维生素AD制剂补充为主。
怎么科学补充婴幼儿维生素a
补充维生素a对婴幼儿来说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如何科学补充婴幼儿维生素a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微量维生素缺乏早期父母不是能立刻发现,即使宝宝目前并不缺乏维生素,但还应进行适量补充。如果宝宝早产或者偏食,更容易造成维生素A、D缺乏。如果宝宝饮食单一,每日通过饮食摄入的量并不足,吃的食物的营养物质不一定全部吸收,维生素A、D容易流失,长期以往容易导致维生素A、D缺乏症。
所以,新生儿在出生后2周应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制剂,若要增加补充量,需听医嘱。对于0-1岁的宝宝,每日适宜摄入1500国际单位(IU)的维生素A;1-4岁的宝宝,每日推荐摄入2000国际单位(IU)维生素A为宜;4岁以上儿童,每日推荐摄入2000国际单位(IU)以上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D方面则不同,任何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论是否添加配方奶粉,均每天需补充维生素D400-800IU,一直持续至青少年。
晒太阳能促进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由于新生儿很少能外出晒太阳,尤其是冬天出生的新生儿晒太阳机会极少,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这个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的儿童保健工作常规都规定新生儿出生2周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的理由。规定是孩子出生15天后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个国际单位。应视宝宝的身体实际情况间歇性地进行补充维生素A、D。
宝宝缺钙怎么补
宝宝缺钙怎么补?主要可以分为食补和药补两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1、食补
(1)奶类和奶制品
奶类是宝宝最佳的补钙食品,如牛奶、羊奶、母乳等奶类都富含钙质。母乳、婴儿奶粉都含有丰富的钙,如在100毫升的婴儿奶粉中含钙达50毫克,母乳中含钙30毫克,并且奶类食品中的乳钙容易被婴儿所吸收,在吃奶补钙的同时,又增加奶类中蛋白质的摄入。
(2)豆类和豆制品
有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长期食用可以获取丰富营养同时预防骨质疏松。除了豆类制品,常吃河、海产品,如鲫鱼、鲤鱼、鲢鱼、泥鳅、虾、虾米、虾皮、螃蟹、海带、紫菜、蛤蜊、海参、田螺等。同样可以达到补钙的目的。
(3)坚果类食物
这类食品包括杏仁、花生、松子等,因为其中富含丰富的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钙质,有抗衰老的作用,常吃能够坚固骨骼、增强体质。
(4)肉类与禽蛋
如羊肉、猪脑、鸡肉、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猪肉松等。
(5)蔬菜类
有芹菜、油菜、胡萝卜、萝卜缨、芝麻、香菜、雪里蕻、黑木耳、蘑菇等。
(6)水果与干果类
包括柠檬、枇杷、苹果、黑枣、杏脯、橘饼、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胡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莲子等。
2、药补
(1)选择优质的钙制剂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补钙保健品,专家提醒,钙含量越高的保健品越好。各种钙剂的钙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碳酸钙、活性钙、氯化钙、磷酸氢钙、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
溶解度越大吸收越好。钙只有离子状态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溶解度高的钙剂包括氯化钙、乳酸钙、醋酸钙、葡萄糖酸钙。
产品要有正规的批号。拥有正规的药品或保健品批准文号才是国家承认并批准生产的合法产品,质量和安全才有保证。
(2)选择维生素AD制剂
在为孩子补钙的同时,一定要补充帮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并使它沉着在骨骼、牙齿等需钙器官,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促进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从而减少钙质流失。另外,维生素A对婴幼儿的骨骼生长也有着重要作用。当婴幼儿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骨组织将会发生变性,软骨内骨化过程将会放慢或停止,并且可使肾小管上皮损伤,影响钙的重吸收,使骨量下降,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
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主要包括食补、晒太阳和维生素AD制剂三种。如果单纯食补和晒太阳还不能满足维生素D的需求,为了满足宝宝正常的维生素D营养,我们还可以通过维生素AD制剂来补充。维生素AD制剂可以帮助每天获得适当的足够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AD滴剂吃多了有什么害处 吃多了维生素AD滴剂的危害
维生素AD滴剂吃多了会引起中毒,早期表现为骨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口唇干裂、发热、头痛、呕吐、便秘、腹泻、恶心等。因此要按照说明书写的适量食用,尤其是婴幼儿补充维生素AD的时候更应注意不要超出规定量。
父母如何保护宝宝视力
1.光线适中
宝宝玩电子产品时,家长要注意房间的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如果宝宝处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或者在颠簸的车上时,则要尽量避免让其接触电子产品。
2.控制时间
家长需要控制宝宝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不要让宝宝玩到眼睛发红、揉眼、犯困等疲劳的程度。玩耍过后,要带宝宝到视野开阔的地方,让眼睛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可以让宝宝玩一些球类游戏,让眼睛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运动。
3.补充营养
充足的营养可以缓解宝宝的视觉疲劳,保护宝宝的眼睛。维生素A是维护正常视力的最重要营养素,家长要经常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也叫“抗干眼病维生素”,它的作用是维护上皮细胞健全和稳定细胞膜。当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影响结膜和角膜功能,从而出现干燥、泪腺分泌减少、软化甚至穿孔,尤其是婴幼儿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且是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人群,需要常规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奶类和蛋类,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红黄色和深绿色蔬菜和水果。此外,为宝宝搭配维生素AD制剂来补充维生素A是更为简便的方法。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AD制剂鱼龙混杂,家长们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才更放心。
宝宝该如何添加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临床表现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时,严重影响钙代谢,早期以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出现骨骼改变,如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按压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鸡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足镯”、X型腿、O型腿等改变。这些病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机体抵抗力会降低,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1.皮肤的光照合成
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光线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会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在夏季,将双手和面部暴露在中午阳光下20分钟,即可产生人体一日所需的维生素D。所以光照较好的话,人体一般是不会缺乏维生素D的。但是由于防晒霜及其他防晒物品的使用,会大大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另外,躲在玻璃窗后面晒太阳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2.食品中的维生素D是婴幼儿维生素D的外源性来源
天然食物中包括母乳维生素D含量很少,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蛋黄、鱼、牛奶、母乳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一个鸡蛋黄仅含有27-40IU维生素D。所以要从天然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强化食物的普及以及维生素D制剂的广泛应用,婴儿可从这些食品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新生儿从第15天起应常规补充维生素AD制剂(一岁以内的包装),每日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为500国际单位,早产儿及双胎儿其用量在前3月内应增加剂量,可选择1岁以上包装的维生素AD制剂,维生素D日摄取量为700国际单位,3个月后再恢复1岁以内包装。补充维生素AD制剂,应一致坚持到宝宝满3周岁。
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制剂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重复补充,虽然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但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维生素D强化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在给宝宝长期口服维生素D制剂时,应避免与维生素D强化食品重复。
2.维生素D制剂最好选用知名公司产品,这些产品质量相对可靠,维生素D含量稳定。
通过以上对宝宝该如何添加维生素d的简单介绍,大家现在都有所知道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是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都是需要补充一定含量的钙质和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维生素AD的作用及功能及副作用 预防维生素AD缺乏症
0到3岁的婴幼儿是最需要补充维生素AD的,但维生素AD从婴幼儿日常吃的食物中获取的量相对比较低,而处于0到三岁的婴幼儿发育迅速,仅仅从食物中很难满足身体对维生素AD的需求,因此适量补充维生素AD可以预防婴幼儿维生素AD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