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辩证推拿治疗头痛
中医怎么辩证推拿治疗头痛
中医推拿治疗头痛的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行一指禅“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复分推3~5遍。继之指按、揉印堂、神庭、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每穴约一分钟;结合抹前额3~5遍;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穴处做五指拿法,反复3~5遍。行双手扫散法约一分钟;指尖击前额部至头顶,反复3~6遍。
(2)颈肩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沿项部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操作,结合揉、拨、推上述穴位3~5分钟。继之拿风池穴、项部两侧肌群、肩井各半分钟;在项、肩、上背部施以掖法约两分钟。
中医推拿治疗不同类型的头痛
(1)颈源性头痛:在颈项、肩及上背部的阿是穴处施以指揉、指拨、指推法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以患侧为主,注意点线、点面结合,必要时采用整复颈椎手法。
(2)外感头痛:在项背部太阳经施以掖法、一指禅推法,重点按揉风池、风府、肩井、大椎、肺俞、风门、定喘、曲池、合谷穴3~5分钟。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3)偏头痛:在太阳、头维穴区行一指禅推法,以较重力量按揉风池穴3~5分钟。
(4)内伤头痛:肝阳头痛指按揉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每穴约一分钟;推桥弓30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扫散法操作加次。血虚头痛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每穴约一分钟;掌摩腹部5分钟左右;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痰浊头痛用一指禅推法推中脘、天枢穴各约两分钟;摩腹部5分钟左右;指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每穴约一分钟。肾虚头痛指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太溪,每穴1~2分钟;擦背部督脉、腰髓部,以透热为度。瘀血头痛分抹前额1~2分钟;指按揉攒竹、太阳,每穴1~2分钟;指按揉合谷、血海、太冲,每穴约1分钟;擦前额部,以透热为度。
中医推拿治疗头痛的注意事项
1.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应首先辨病,结合辨证,在排除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后施以手法治疗,一般均能缓解,尤以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感冒头痛、高血压头痛疗效显著。病毒性脑炎、乙脑、流脑等,初期有类似外感头痛的症状,临床中要仔细辨别,如为脑病所致头痛,需中西医结合,及时治疗原发病变。
2.手法宜轻柔,渗透力要强。
3.可配合中药治疗。
提醒:在选择中医推拿治疗头痛时,建议您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以获满意疗效。
头痛推拿手法 头痛辩证加减推拿法
1.风寒头痛:先用抹法在肩背部治疗2-3分钟,配合按揉肺俞,风门,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用小鱼际在直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2.风热头痛:按揉大椎,肺俞,风门各1分钟,再拿两侧肩井,再按揉两侧曲池,合谷,然后配合虚掌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3.风湿头痛:重按太阳,头维穴,再按揉大椎,曲池,配合拿合谷,肩井,再以虚掌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红为度。
4.肝阳头痛: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5-8次,配合按头维,角孙,率谷等穴,再推桥弓,先左后右,各10-15次,最后按揉两侧太冲,行间,以酸胀为度,再推擦两侧涌泉,以透热为度。
5.痰浊头痛:用一指禅推法及摩法在腹部治疗约10分钟,重点在中脘,天枢穴。再按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内关,中府,云门穴,最后中指点天突穴。
6.血虚头痛:摩腹10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再按揉两侧心俞,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以微酸胀为度,再用全掌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7.肾阳不足头痛:摩腹10分钟,以中脘,气海,关元为重点,再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一线,斜擦两侧八髎穴,以透热为度。
8.肾阴不足头痛: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俞,再按揉涌泉并擦之以透热为度。
臂丛神经痛中医辩证治疗
1.风湿痹阻
(1)治法:祛风除湿通络。
(2)方剂:蠲痹汤化裁。
(3)组成:羌活log,独活log,桂枝10g,秦艽15g,海风藤15g,桑枝15g,当归15g,川芎10g,广木香10g,乳香log,甘草5g。
(4)备选方:①桂枝附子汤加减:桂枝log,炮附子5g,生姜10g,大枣log。②麻黄加术汤加减:麻黄10g,桂枝10g,炙甘草6g,杏仁5g,白术15g。③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10g,葛根10g,白芍15g,羌活15g,威灵仙20g,桑枝15g,白蒺藜10g,鸡血藤20g,地龙10g,甘草5g。④防风汤加减:防风15g,麻黄log,当归15g,秦艽15g,肉桂log,葛根10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5g。
(5)加减:恶寒无汗加麻黄;局部畏冷明显者加细辛4g、制附片3g;疼痛较甚者加全蝎3g、蜈蚣6g、露蜂房6g;麻木者加鸡血藤12g;兼有发热者,加金银花15g、连翘20g。
(6)临证事宜:风湿痹阻不解,蕴久可以化热,若化热可参同湿热浸淫证候治疗。
2.寒湿侵袭
(1)治法:散寒除湿,疏筋通络。
(2)方剂:乌头汤化裁。
(3)组成:川乌15g,生麻黄6g,苍术15g,白术15g,生甘草5g,羌活10g,姜黄10g,当归15g,生白芍15g。
(4)备选方: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30g,苍术10g,麻黄6g,桂枝10g,羌活10g,制附片9g,威灵仙15g,全蝎5g,蜈蚣2条,甘草3g。
(5)加减:疼痛较重者,加制草乌6g、附子4g、乳香6g、没药8g;手指肿胀明显者,加茯苓12g、防己12g、萆薢20g;肌肤麻木者,加稀莶草15g、路路通15g;关节酸胀者,加晚蚕砂10g、海风藤12g。
(6)临证事宜:乌头有一定毒性,应用时应该注意,一般剂量在9~15g之间,并且要先煎20~30分钟,以解其毒性,如用量需再加大,则先煎时间要延长至2小时,最大用量以不超过30g为宜,如出现舌麻、头晕或脉结代等症状,即应减量或停用。
3.瘀血阻络
(1)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2)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3)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川芎10g,秦艽15g,羌活15g,没药log,牛膝15g,地龙10g,桑枝15g,姜黄15g,甘草5g。
(4)备选方:活络效灵丹加减。当归15g,丹参10g,乳香10g,没药10g,连翘10g。
(5)加减:寒凝气滞所致之血瘀者,可加附片3g、桂枝6g;气虚所致者,可加炙黄芪20g、人参10g;阴虚者,可加生地黄12g、玄参 12g、知母10g;兼有湿热征象者,可加苍术、黄柏各12g;疼痛剧烈者,可加全蝎5g、蜈蚣5g、露峰房10g、蜣螂虫6g;患肢冷者,加桂枝 10g。
(6)临证事宜:瘀血痹阻的证候多因久病不愈所致,邪入于络而致气血凝涩不通,经治疗后,一旦瘀血征象好转或消除,应及时调整处方,以免久服耗伤正气。
4.湿热浸淫
(1)治法:清热利湿通络。
(2)方剂:四妙丸加减。
(3)组成:苍术10g,黄柏log,牛膝15g,薏苡仁20g,泽泻15g,车前子10g,独活10g,秦艽10g,地龙10g,伸筋草15g。
(4)备选方:①白虎桂枝汤加味:知母15g,甘草5g,石膏30g,粳米15g,桂枝10g。②宣痹汤合当归拈痛汤化裁:防己10g,晚蚕砂 10g,薏苡仁20g,赤小豆10g,黄芩10g,连翘10g,栀子15g,滑石10g,绵茵陈10g,当归15g,知母log,羌活10g。③桑络汤加味:桑枝15g,络石藤15g,忍冬藤15g,赤芍log,木瓜10g,旆莶草15g,薏苡仁30g,全蝎5g,白芍15g,甘草5g。
(5)加减:高热口渴,汗出烦闷,脉数者,加生石膏、寒水石各30g;壮热不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g,芒硝10g;关节肌肉拘挛疼痛者,加忍冬藤、络石藤各15g,稀莶草12g,威灵仙15g;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丹皮、地骨皮各12g;痛甚者,加海桐皮12g、姜黄15g;口苦明显,急躁易怒者,加龙胆草8g。
(6)临证事宜:如有表热证存在,如恶风、发热、咽痛等,可加用清热解表之品,如荆芥、防风、牛蒡子、桑叶、金银花、连翘等以取微汗为佳。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气虚证)
可见不孕,月经不调,经量异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等症状。中医认为系因肾气不足,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补肾益气、填精益髓为原则,方选毓麟珠。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阳虚证)
不孕症的中医辩证治疗是怎么样的?可见不孕,月经不调或闭经,量少色淡,白带增多,伴有腰痛如折,腹冷肢寒,性欲淡漠,小便频数或失禁,面色晦黯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冲任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温肾助阳、化湿固精为原则,方选温胞饮。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肾阴虚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量少色淡,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眼花心悸,皮肤不润,面色萎黄等症状。中医认为系肾阴亏损,精血不足,冲任空虚,不能凝精成孕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滋肾养血、调补冲任为原则,方选养精种玉汤。
中医辩证治疗不孕症(肝郁证)
可见不孕,经期延后,经量异常,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小腹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症状。中医认为系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所致,在治不孕症时应以疏肝解郁、理血调经为原则,方选百灵调肝汤。
中医辩证治疗睾丸炎
(一)急性:
(1)实热型:睾丸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发硬或阴囊水肿,多发于一侧,发热口渴,咽痛腮肿,舌红苔干黄,脉数。
配方组成:柴胡15g,黄芩12g,黄连10g,黄柏12g,银花15g,连翘15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川楝子25g,橘核20g,荔枝核20g,青皮12g,元胡15g,赤芍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湿热型: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骚痒,下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配方组成:黄芩13g,黄柏12g,龙胆12g,柴胡15g,栀子12g,赤芍15g,土茯苓30g,泽泻20g,青皮15g,车前子20g,木通15g,川楝子25g,荔枝核20g,元胡15g,白藓皮15g,苦参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慢性:
(1)阴寒型:睾丸疼痛剧烈,痛引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寒加重,得温减轻,多发一侧,平卧则复位,行走则下坠,舌淡少苔,脉弦紧。
配方组成:桂枝15g,白芍25g,当归20g,乌药15g,小茴香15g,吴茱萸6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制川乌10g,黄芪30g,枳壳12g,升麻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寒湿型:睾丸肿大,阴囊冰冷硬痛或不痛,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配方组成:川楝子25g,小茴香15g,当归20g,炒白芍20g,高良姜15g,乌药15g,醋香附15g,青皮15g,木香15g,苍术15g,橘核20g,荔枝核20g,茯苓2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气滞型:多发于一侧睾丸坠胀痛,痛引少腹和两胁,胸满闷,口苦腹胀,舌黯苔黄,脉弦细。
配方组成:荔枝核20g,木香15g,川楝子25g,大小茴香各12g,菖蒲18g,醋香附15g,醋元胡15g,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沉香10g,郁金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类风湿关节炎怎么办
专家:西医辩证,诊断为顽固性偏头痛,而运用中医辩证法,则诊断为痰阻足阳明胃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和代谢、饮食与精神等。
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取穴,内关,足三里,丰隆,迎香,颊车,中脘,合用“子午流注法”,“灵龟八法”是以时间选择穴位。
轻度头痛一般不用休息可服用止痛药,如去痛片等。如有剧烈头痛必须卧床休息。预防此类疾病,生活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可按头痛的部位给予针灸按摩;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佳,面红口苦症状的病人应加强其精神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中医怎么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
中医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原理
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的原理是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代谢,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同时还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延缓皮肤的衰老。通过全身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脂溢性皮炎的目的。
中医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方法及步骤:
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或肺胃血热上冲,热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微循环发生障碍所致。所以在选择推拿治疗时,应根据经络的走向,正确掌握推拿手法和穴位。
中医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具体为:
1.用拇指推脾经、肺经、心经、肾经、天河水各100次。
2.用拇指点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各2分钟。
3.用拇指点揉足三里、丰隆穴各2分钟。
4.用拇指点压曲池、合谷各2分钟。
专业人士提醒:在采用中医推拿治疗脂溢性皮炎时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医师操作下进行,不可盲目相信别人及自行治疗,以求满意疗效。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胃脘痛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病邪阻滞:
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暧,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辨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
治法: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温经止痛汤:荜拨10克,生姜10克,姜黄12克,小茴香12克,吴茱萸10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细辛3克,莱菔子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小建中丸、理中丸口服。
2)食滞胃脘:
主证: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
辨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脘腹胀闷而痛,嗳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脘痛得减。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导滞汤:鸡内金12克,莱菔子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山楂15克,佛手12克,枳壳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炒麦芽20克,白芷12克,苏梗12克,莲子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胃立康、调胃丸口服。
3)肝气犯胃:
主证:胃脘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脉弦。
辨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之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嗳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舒肝汤:柴胡12克,黄芩12克,芍药15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郁金12克,莱菔子15克,槟榔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丹参20克,川芎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公英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消痞丸口服。
4)脾胃虚寒: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嗳喜按,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
辨证:脾胃虚寒,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泛吐清水。脾阳虚而寒盛者,则畏寒喜暧,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均为中虚有寒阳气不能输布之象。
治法:温中散寒
方药:黄芪30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党参30克,茯苓15克,芍药20克,山药30克,吴茱萸10克,小茴香12克,干姜10克,姜黄10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元胡15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温胃舒、参茯丸口服。
5)瘀血凝滞:
主证:胃脘疼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如墨,舌质紫暗,脉细涩。
辨证:疼痛日久难愈,因血瘀为气滞和虚寒之进一步发展,病根更深,瘀血有形,故痛有定处,久痛入络,脉络损伤,所以吐血、黑便。舌色紫黑,脉细涩,为血行不畅之征。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逐瘀汤: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熟地20克,泽兰12克,坤草15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茅根20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逐瘀丸、珍珠丸口服。
中医辩证治疗腮腺炎
毒陷心肝证
患者症状:腮腺肿胀,高热不退,嗜睡,颈强,呕吐,甚则昏迷,抽风。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紫雪丹或至宝丹。三药共奏清热解毒、息风开窍之功。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灶心土、竹茹降逆止呕。
温毒袭表证
患者症状:发热轻,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大,压之疼痛,有弹性感。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中医方药:银翘散。药物组成: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芦根、桔梗、竹叶、甘草。咽红肿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清胃止呕;腮肿疼痛,加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
热毒蕴结证
患者症状:腮部漫肿,壮热,头痛,烦躁,疼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中医方药:普济消毒饮。主要药物:黄芩、黄连、连翘、玄参、马勃、板蓝根、牛蒡子、僵蚕、升麻、柴胡、陈皮、桔梗、人参、甘草。腮部漫肿、硬结不散者,去甘草,加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便;头痛呕吐者,加钩藤、菊花、竹茹清热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