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方法帮孩子顺利学会交际
8种方法帮孩子顺利学会交际
1.分享
不懂分享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伙伴。我们首先应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榜样,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一下,同时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当孩子和一个小朋友为了某件玩具发生争吵时,你可以启发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要么两人轮流玩,要么大家一起玩,关键是小伙伴在一块儿要友好相处。——525心理网
2.耐心等待
当其他小朋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当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能立刻拥有时,孩子应耐心等待。不要在此时此刻比高低、争输赢,父母可帮助他逐渐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秩序,学会“依次”办事儿。
3.遵守规则
首先是在家庭内,年轻父母与孩子游戏时要给孩子讲清游戏应有的规则,以及大家为什么要遵守;执行时尽量严格,不随意迁就孩子的喜乐。如果孩子仅仅是为了取胜而多次破坏规则,你完全可以停止游戏,避免滋长他的自我优越感。一旦孩子养成了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他在与家庭外成员交往时,也就容易运用普遍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4.学会沟通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当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时,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去说:“能不能让我玩玩你刚才玩的玩具?”而不是粗暴地把玩具从别人手中夺过来。孩子如果能学会沟通,尽量用平静的语气与人交流想法,这会使他赢得更多的朋友。
5.赞赏
鼓励你的孩子赞赏对方。当其他小朋友做了好事时,要由衷地赞扬他们。除了通过语言外,也可以用拥抱、牵手之类的友好举动表达他对小伙伴的好感。如果一个孩子能经常地以积极态度来对待别人,他就能获得社会的接受。
6.自信
有一位母亲曾对孩子说:“如果你不会游泳,别人就不会邀请你到游泳池玩。”这位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如果孩子有某方面特长可以结交更多朋友。专家认为:友谊是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如果孩子的朋友不多,你可以帮助他以某种爱好赢得更多的朋友。
7.友善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动作表示出攻击性,比如叫喊、皱眉和紧握拳头等;而有些动作,比如微笑、赞赏、拥抱等,则表示出友善的意味。对于刚学步的幼儿,由于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上的局限,他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交往时,会作出有些笨拙甚至粗暴的举动。年轻父母不必对此忧心忡忡,只要多加引导,孩子会逐渐做得好一些。当然,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你不能强迫他摆出一副看上去快乐的面孔,但你可以跟他讲清楚,如果他总是愁眉苦脸的话,其他小朋友将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8.注意仪表整洁
请注意让你的孩子在吃饭、外出时都养成礼貌、整洁的习惯,他才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接纳。如果一个孩子穿着肮脏的衣服,这可能是他父母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过错,但这会极大地影响他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因此,年轻父母请不要忽视了让孩子学会注意自己的仪表。“外表美”与“内在美”原本就是统一的。
宝宝的情绪比智力更重要
一个婴儿早在懂得使用语言之前,就会传情达意了,并且能从这种互动中获得安全感、自信以及各种信息,进而才能顺利学会肌肉运动、语言、认知等技能。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知道宝贝将来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用一颗糖果就能进行预测,这就是著名的“糖果实验”。在这项长达40年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通过观察孩子抵抗糖果诱惑的能力,可以预测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科学真相
美国研究人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这一实验。他们找来数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颗糖果,告诉他们糖可以吃,但如果10分钟后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当研究人员出去后,这些孩子中有1/3马上开始吃。剩下的孩子则用尽了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诱入的糖果,将头埋入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但是依然有1/3的孩子开始坚持却在后来放弃了。不过,最后1/3的孩子一直坚持到了研究人员回来。这些有意志力的孩子最终得到了两颗糖果。
14年后,研究人员再次调查了这些孩子,发现不同反应的孩子在情绪与社会交往方面的差异非常大。4岁时就能抵抗诱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好,比较自信,人际关系好,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气有主见且学业出众,在追求目标时也和小时候一样能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而那些马上吃糖果的人,成年后缺乏自信,与人相处不好,容易怀疑、嫉妒或羡慕别人,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
糖果实验显示了童年时期的一个很小的行为,长大后却扩大为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很多事情都取决于压抑冲动的能力,包括减肥、读完学位等。因此,如果孩子欠缺情绪控制能力与成熟度,再高的智商也无用武之地。
宝宝做好三个方面
可能有家长会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啊——漂亮的书包,各种规格的文具,垫子,水杯,还有扛饿的健康小食品……能想到的都买啦。但是各位粑粑麻麻一定要注意,与这些物质准备相比,最不可缺少的,是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尤其是以下三方面,各位家长千万不能忽视。
1.让孩子生活自理
进入小学后,孩子要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照顾好自己。上厕所、提裤子不再有老师帮忙了,书本、文具需要自己整理了,就连午睡时间也被“剥夺”了……对于这些新情况,各位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提前“演练”,让孩子学会这些“技能”。否则,一次尿裤子,可能会遭受无辜的嘲笑;一次打瞌睡,可能被贴上“瞌睡虫”的标签,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
2.让孩子爱上学习
爱上学习的第一步是爱上学校,家长要有意识地跟孩子聊一聊学校生活,或者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写小学生活的书,让孩子知道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知识,学会更好听的歌,画更漂亮的画……这样孩子就会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此外,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家长会有意无意地紧盯学习成绩,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结果还没尝到学习的乐趣,就先承受学习压力,产生厌学情绪。其实,低年级孩子的成绩有很大的虚假性,关键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多阅读、多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更有后劲。
3.让孩子融入集体
小学的班级比幼儿园班级的人数一下子多了一倍,孩子要跟更多的同学接触。如何更好地融入集体,是每个孩子需要学会的,例如:怎样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小争议,跟同学合作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让自己更受大家欢迎……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在与同学的接触与交往中练就。
生活自理、爱上学习、融入集体,是每个孩子的上学必修课。孩子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顺顺利利、一路高歌。
那么,有没有一些具体的、鲜活的例子,帮助孩子学会这些,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有一个刚上学的小男孩,他遇到了很多在幼儿园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幸好他有一位智慧的妈妈,帮他解决了很多小烦恼,克服了很多小挫折,让他获得了点点滴滴的成长。
孩子不敢与小朋友交往怎么办
1、孩子伙伴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充足的安全感
在儿童自由绘画心理乐园,孩子们都可以自由选择画室上课,安全感不足的孩子通常会选择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画室;或者,正在上课时,有其他小朋友进画室时,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会非常警觉,停下手中正在进行的活动,甚至躲进画室的安全屋中。可见,安全感的不足防碍了孩子的伙伴交往。因此孩子伙伴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稳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家庭,取决于父母或主要监护人所营造的安全、稳定、和谐的日常生活氛围,取决于家长之间基本一致的教育理念,需要以肯定、信任孩子为主的亲子教养方式等等。
2、在家庭教养和日常生活中以普通话为主,尽量避免方言与普通话混杂
语言表达是孩子能够顺利建立良好伙伴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孩子一岁左右就开始咿呀学语,主动模仿大人的语音语调。有些家庭,孩子主要由老人带,在我们的儿童绘画心理乐园不乏有这种情况的小会员。由于孩子模仿和学习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说某个地方的方言,而等长大一点上幼儿园时才发现老师和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普通话,大家都听不懂自己的方言,这给孩子适应环境和跟小朋友的交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也不要着急,改变语言环境,主要以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给孩子讲故事等,慢慢地孩子就会说大家都能听得懂的普通话了。
3、父母尽量多的与孩子互动,为孩子的伙伴建立提供榜样
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小朋友,就更别提伙伴交往了,因此,尤其需要爸爸妈妈们平时在家以平等的心态多与孩子进行互动,陪孩子玩游戏等,孩子会在与父母的交往中学习到人际交往的方式,并运用在自己的伙伴关系建立中,也就是说,在家里父母怎么跟孩子互动,在学校孩子就怎么跟小伙伴们互动。
4、多带孩子参加小朋友的活动,创造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多接触的机会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者参加专门以小朋友为主题的活动等,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宽孩子眼界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孩子能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经验的丰富也会使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时有更多的话题和游戏方式,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孩子人际交往的技巧,渐渐地孩子不但不会排斥、害怕与小朋友玩,还会喜欢上与小伙伴们待在一起的时光呢。
其实,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孩子能够顺利地从家庭分离,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可以独立自主并能很好的适应家庭以外的环境,与此同时,孩子也会明白,爸爸妈妈一直就在那里爱着自己,支持着自己。在此,与每一位重视科学育儿、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爸爸妈妈们共勉!
学会8招让你做到顺利分娩
一、孕晚期睡觉的时候最好是左侧卧位
正常分娩前的宝宝在子宫里的位置应该是头朝下,面向妈妈,稍稍向左斜一点。这样的位置最容易让宝宝下降到产道。可有的宝宝不然,纠正不良胎位或引导良好胎位的方法可以是跨坐在椅子上,让上身趴在椅背上,或手脚着地,呈爬的姿态,每天保持20—30分钟,应该在舒适的地方练习,腰部不要使劲。孕晚期睡觉的时候最好是左侧卧位。
二、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加速分娩过程,听上去非常简单,但非常管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让子宫得到足够氧气,使宫缩更加有效。分娩时候的呼吸方法和你日常没有感觉的自动呼吸是不一样的,需要练习如何扩张胸腔。孕晚期几乎需要每天都这样练习。参加医院或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分娩培训班,然后让你的先生配合你每天的练习。
三、多活动,经常走动走动
产科专家发现:活动和直立体态如站立、跪立、端坐等,对分娩有提速的作用。多活动可以促进循环,让更多的血液流到子宫,促进宫缩。胎儿因为重力的作用,对宫颈产生更大的压力,使宫颈扩张加速,宫缩更有力。多数的直立姿态可使骨盆扩张得更大。
四、适当的放松心情
如果你紧张,就会自动屏气使子宫供氧受阻,增加疼痛,减少宫缩效率。如果你感到害怕,你的身体还会分泌肾上腺激素,延缓分娩时间。所以放松对于减轻痛苦和加快分娩进程是非常重要的。放松的方法有呼吸法、放松法、想象法等,如果家里的环境让你放松,开始分娩后应该尽量在家多待一回,在怀孕晚期,要询问自己的产科医生关于分娩时的进程和注意事项,争取在分娩真正进入到关键时刻再去医院,避免过早入院所带来的紧张不安。五、选择适合的环境迎接宝宝
环境对分娩的影响非常大,只有放松才能让分娩顺利进行。一旦决定了要去医院分娩,就要在怀孕期间走访几家医院,和医生谈谈,了解一下那里的环境,选择一家你喜欢的,自己认为最安全和最细心呵护的医院来生宝宝。
六、对分娩做个详细的计划
在西方国家,大部分的妇女都会制定一个分娩计划,其中包括使用什么方式镇痛,以及在妈妈给宝宝第一次拥抱前是否要给宝宝洗澡等等。在怀孕第36周的时候就要把计划制定好,以防分娩过早开始,即使你不写下来,也要把分娩过程提前想想,并提前与你的产科大夫讨论,这都会对分娩有帮助,即使做了计划,还要有随时根据情况改变计划的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确保宝宝的安全。
七、分娩时找位看护陪伴
医学研究显示,如果一位准妈妈有一位有经验和她认识的看护陪伴,她会觉得放松和安全,你的爱人最好积极参加分娩培训班,阅读一些相关文章,在分娩过程中,很多医院都允许爱人陪伴待产。还有很多孕妇选择父母和姐妹或分娩导乐陪伴,一般地说,陪伴的人应该对分娩有比较丰富的知识。
八、孕期运动使分娩更顺利
美国的研究显示,在孕期做运动的妇女分娩比较顺利。过程比较短,孕期运动可以使妈妈提高免疫力,肌肉也更有力量,在怀孕的中期,国外的专家建议孕妇练练瑜珈,练瑜珈时要伸展关节,并使你熟悉分娩的体位。同时瑜珈教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帮助你集中精力,请注意,一定要让你的瑜珈老师知道你怀孕了,其他的锻炼形式也会有帮助,比如游泳,它不会让肌肉过分紧张,但是,在开始进行任何锻炼之前,都要和医生商量一下。
进入孕晚期,随着宝宝的成长,你的体重也至少增加6. 25公斤。如果你在孕中期坚持运动,那么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你的运动常规应该作一些合理的改变。只要医生允许,你可以坚持运动。因为这不仅对你的健康和舒适非常重要,使你有足够的体力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娩,而且它将有利于你产后更快地恢复元气。
12种帮孩子补钙的食物
1、巧克力和草莓牛奶。
如果孩子不愿意喝白色的纯牛奶,你可以给他添加了其它味道的牛奶,虽然这些牛奶比一般牛奶多了一些卡路里,但是它们钙的含量是相同的。
2、含钙橙汁。
8盎司(约226克)橙汁所含的钙(300毫克)相当于一杯牛奶中钙的含量。
3、酸奶。
有很多味道和种类可供选择,有盛在杯子里的酸奶,也有包装在软管里可以吸吮的酸奶;这里面总有一种是你的孩子会喜欢的。
4、豆奶。
不论你所选择的是纯豆奶,还是香草味、巧克力味、还是草莓味的豆奶,要先确认是不是加钙的产品。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豆奶一般都加钙,其钙的含量同普通牛奶的钙质含量相同。
5、奶酪。
所有种类的奶酪都富含钙质,选择那些含2%脂肪或低脂肪的种类以减少全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6、松软干酪。
可以单独吃也可以混在孩子最喜欢的水果中一起吃。
7、椰菜和深绿色有叶蔬菜。
试一下不同的绿叶菜,如菠菜、羽衣甘蓝叶、芜箐甘蓝以及芥菜;尝试一下罐装的、新鲜的、冷冻的等不同种类以及添加牛油来调味。
8、蔬菜上面的奶酪酱。
学会用脱脂牛奶制作一种低脂的奶酪酱,把这种酱浇在孩子吃的每一种蔬菜上,从椰菜到菜花到土豆都可以。
不仅仅是青豆,所有的豆类食品我们都应该多吃,如菜豆、花豆、云豆以及鹰嘴豆。它们大多数都含有数量可观的钙质。
10、糊状食品。
孩子们喜欢帮你把东西放进搅拌机里,先将牛奶和酸奶放进去,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水果加进去。
11、汤。
用牛奶而不是清水来勾兑肉汤,或西红柿汤。
12、燕麦和煮熟的热麦片。
当你用牛奶煮麦片的时候,它们会比清水煮的更加浓稠好味。
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五个小窍门
第一、给予关注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多花些时间跟宝宝面对面地交流,尤其是在最初几个月里。他会喜欢被你关注,跟你做鬼脸。他喜欢和不同的人交流,喜欢被宠爱和关注。
第二、多多体验和认识他人
宝宝有几个阶段和怕生,小时候不让别人抱,大一点只喜欢和爸妈在一起,见了人总是躲在大人身后。这都是一种认生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表现得很怕生,不必感到烦心或尴尬。这种始于宝宝7个月左右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表现。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强迫他,给予他安慰。熟悉他人总要个过程,所以不要太强求。
第三、给予孩子安全感
宝宝离开父母或者监护人会感到害怕,这是正常的。他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去面对陌生,陌生大环境和陌生的人。他还小,不能独立处理问题也很正常,他们需要安全感。
到了一个陌生环境,你可以不断在房间里走进走出,最终你的宝宝会认识到即使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很快还是会回来的。“这就是一种安全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丢下了他,这样他会非常畏惧和害怕。
第四、帮助宝宝交上新朋友
对两三岁的宝宝来说,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是种天性,不过,给宝宝树立个好的与人交往的榜样从来不会太早。让宝宝听见你说“请”和“谢谢”,做错事说对不起。学会懂礼貌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当别人做得好时赞美别人。让他看见你跟别人分享零食和报纸。为你的宝宝报名参加群体游戏或各种亲子班,使他有机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很快,宝宝就能学会如何认识和结交朋友了。这也是个提升宝宝社交能力的好办法。
每个宝宝从出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于孤独,但是人生中却要与不同人交往,为此,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宝宝而言十分重要,在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些方面,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多带宝宝见见朋友,参加亲子班,多和小朋友玩耍,自然而然,宝宝会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的。
第五、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语言沟通。儿童3-6岁及8-9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多,朋友也多。让孩子多听故事,多讲故事,多编故事,有意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于他们一起讨论;利用文艺作品教孩子复述;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经常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所见所闻。培养孩子礼貌待人。与人交往中能够尊重别人,态度友好往往得到别人的欢迎,从而获得交往的愉快和成功,让孩子学会说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与同伴相处能用商量和请求的口气说话。孩子学会称呼叫人和使用礼貌用语很重要,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人家给东西要说“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爱护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能独占玩具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当婴儿成长为幼儿,意味着出现了其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即从个体性的家庭生活进入集体性的幼儿园生活。孩子能否顺利融入集体生活,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孩子怎样才能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从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沟通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善借游戏活动激发沟通能力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刚入园的小朋友,老师要主动邀请他一起玩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小朋友之间闹纠纷,老师也不要强行把幼儿拽到一边,更不能责骂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从中引导,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游戏需要情节,也需要角色,儿童正是通过扮演角色,模拟成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情景。老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扮演角色,模仿成人社会生活情节。比如,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当司机,为同伴开车;拿一个玩具听诊器当医生,为同伴看病。让幼儿体验不同的角色的所思所想,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主动的地位。
巧用情感交流架起沟通之桥
一些从小很有才华的儿童,就因为“不合群”,长大以后一直“怀才不遇”,自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仅才华得不到发挥,而且一生总是“不顺”。任何人都不会喜欢性情乖戾、忧郁的人,人人都喜欢与快乐而热情洋溢的人在一起。独生子女虽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小家庭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
所以老师要经常和孩子相处,建立亲密的情感,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爱、被认可。老师的爱是孩子向外发展、探索外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的指路明灯。当孩子不与同伴交流时,老师可以给予引导。但当孩子已经参与到同伴游戏中去后,应尽量让其独立完成同伴游戏与交往。如果在交友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老师可耐心引导,千万不可简单制止,引起孩子的反感。
培养礼让习惯提高交往能力
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沟通愿望,教给他们沟通技能。
培养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应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 “谢谢” 、“对不起”等等。如果幼儿在活动中礼貌用语用得好,就及时表扬。
让孩子学会容忍与合作。在沟通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冲突的事,应教育孩子学会忍让,与同伴友好合作,暂时克制自己的愿望,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学习遵守集体规则。孩子在沟通时,会自己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谁就会受到集体的排斥。只有自觉遵守集体规则的人,才能受到大家的喜爱。
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孩子们在沟通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老师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如小伙伴摔倒了要急忙扶起来,同伴的玩具不见了可帮着去寻找等等。要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的人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这个重大的转折过渡期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那么作为家长要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罚倒垃圾等等,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知道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小宝宝每天抱多久才合适 三个月之后
俗话说,“一举头、二举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十二走”,这婴儿发育的基本规律。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每个阶段宝宝需要训练和达到的技能。
因此,爸妈们应根据宝宝所处的不同月龄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去跟随宝宝自身的发育和脚步走。不要因为怕磕着碰着,就始终喜欢把宝宝抱着怀里呵护着。
比如,就像上面提到的,前两个月应适当的对宝宝进行俯卧训练,让宝宝能自然抬头、抬胸。第三个月让宝宝自己在平躺的时候学会翻身。那如果家长们总是把宝宝抱着,自然这些技能就无法顺利学会,从而就会导致宝宝自身发育迟缓。
而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大运动发育来说,孩子首先会在床上趴着抬头,抬头以后他才会逐渐地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会跑。如果他从开始趴着就晚,抬头也晚,坐也晚,站也晚,自然走就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