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小常识 做好公共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小常识 做好公共预防

在手足口病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通风条件差的的公共产所;不轻易带健康婴幼儿去医院寻亲访友.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应该注意公共场所卫生,每日定时对婴幼儿的玩具、用具进行消毒清洗。学校的楼梯扶手、桌椅、门把等进行擦拭消毒(厕所也要冲洗干净),清洁人员清洗工作后要立即洗手。密切关注各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疑似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时,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并通知其家属;当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春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春天,万物复苏,流感、流脑、麻疹、水痘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又到了流行季节。2008年5月2日,卫生部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近期,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疾病监测,发现手足口病时有发生,特别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传播能力强幼儿一年可多次感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已有近30年历史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据介绍,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尚无预防疫苗搞好卫生是关键

据介绍,由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又没有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教育公众认识手足口病,讲究卫生,加强管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应开始于早春疾病尚未流行时,加强监测,发现早期病例,早隔离,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疗上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回幼儿园或学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

其实只要一个人注意了自己的个人卫生,那么不仅仅可以起到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还可以预防其他一系列的疾病,所以卫生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建议每一个人都去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那样才可以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

如何应对手足口病多发季节

据省卫生厅指出,5~7月是广东手足口病高发季节,今后一段时间报告病例数将会呈增加趋势。

疾控专家指出,幼儿园、学校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五个方面,即:一是加强晨检工作;二是加强课室、宿舍或午休室通风;三是做好玩具、公用活动区、公用课室、教室等清洁消毒工作;四是教育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五是发现多人不适或因病缺勤,立即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

家庭预防五项注意

专家提醒公众,家庭预防手足口病也要注意五个方面:

1.勤洗手。家长喂养婴幼儿时要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加强居室内空气对流。

3.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

4.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5.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此外,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吗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所致,EV71疫苗只预防EV71病毒,其预防手足口病的整体效果约40%,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约67%和84%(推算结果),所以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用的。

手足口病预防针打了第一针管用吗 打完手足口病预防针也需要做好以下防病工作

幼儿打了手足口病预防针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引起孩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EV71病毒只是其中一种。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具保护作用。所以,家长不能因为有疫苗上市就对防护掉以轻心,还是要做好以下日常预防工作。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因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在温度高于50度以上就很难存活,喜欢低温繁殖,因此吃熟食、喝开水也能有效预防感染。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防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用沸开水消毒后再使用。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另外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手足口病感染者,若是不小心接触了,则会感染病症。

备注

接种手足口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其他药物如利巴韦林、开喉剑、板蓝根等均不能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好了会有免疫力吗

仅对感染的病毒类型有一定的免疫力。

宝宝之前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现在病情好了,会产生之前那种引起手足口病肠胃病毒类型的免疫力,但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相关的免疫力,因此家长们在孩子手足口病好了以后,也要做好以下预防疾病措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多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吃熟食、喝开水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因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在温度高于50度以上就很难存活,喜欢低温繁殖,因此吃熟食、喝开水也能有效预防感染。

4、晒衣被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防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5、清洗消毒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用沸开水消毒后再使用。

6、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另外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手足口病感染者,若是不小心接触了,则会感染病症。

7、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是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这种疫苗对因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可达到接近100%的效果,如果患儿之前得的手足口病不是因EV71型肠胃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接种疫苗预防。

手足口病常识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科疾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而且以婴幼儿为主。手足口病常识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块了解一下。

患儿表现为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手足口病例全年均可发生,病例往往从4月份开始增多,夏季达到高峰。勤洗手、常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据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预防手足口病,市民可记住15个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由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肠道、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等途径传播,勤洗手、常通风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正确洗手的方式就是使用肥皂液或洗手液在双手揉搓15秒钟以上。同时注意婴幼儿的营养、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也可以提高免疫力。

托幼机构应做好预防工作,如搞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阻断间接接触传播。并实行严格的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了解手足口病常识。关键是在家长,家长要做好幼儿的卫生工作,将病毒彻底杜绝掉。

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复发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复发

手足口病目前主要是以接触传播为主,尚没有针对性的疫苗预防。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与孩子日常接触的物品如:餐具、奶瓶、玩具等要定期消毒。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预防手足口病小常识 注意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人还事项小孩饭前便后,外出回来都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洗手时一定要擦拭肥皂或洗手液,并且用流动水清洗,洗手时间最少不能低于50秒,注意手掌,手背每个地方都要擦拭到),不要让幼儿舔手、咬指甲。

预防手足口病的误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积极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十分重要,但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预防手足口病的误区有哪些呢?现在给大家详细的做个介绍。

误区一:手足口病防不胜防

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如果是在病毒流行期,最好用稀释后的消毒液洗手。对于患儿家庭,当孩子伴有高烧、皮疹等并发症,则须送医院治疗;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采用家庭隔离的办法,在家休息,多喝开水,一般10天就能痊愈。

误区二:去年得过今年就能免疫了

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很多,一次得病后,孩子会对引起此次感染的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不代表对所有病毒都有用,因此很可能再次感染。

误区三:回家要亲小宝贝

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但在这个季节,嘴对嘴的亲吻带给孩子的可能不是爱,而是病菌。家长社交环境复杂,很难避免沾染一些病菌。虽然手足口病的患者大多是婴幼儿,但家长也及易致病。只是成人自身抵抗力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也没有什么症状表现,但是已成为了病毒携带者。因此,家长回家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成为孩子致病的传染源。

打了手足口病预防针还需要做预防工作吗

幼儿打了手足口病预防针之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引起孩子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EV71病毒只是其中一种。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具保护作用。所以,家长不能因为有疫苗上市就对防护掉以轻心,还是要做好以下日常预防工作。

1、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多通风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最好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吃熟食、喝开水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因为手足口病这种病毒在温度高于50度以上就很难存活,喜欢低温繁殖,因此吃熟食、喝开水也能有效预防感染。

4、晒衣被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防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5、清洗消毒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尤其是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用沸开水消毒后再使用。

6、少去人多的地方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另外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手足口病感染者,若是不小心接触了,则会感染病症。

备注

接种手足口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其他药物如利巴韦林、开喉剑、板蓝根等均不能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

没有一种药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经常有家长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咨询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人问:“一同事告诉我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宝宝从外面玩耍回家后给他洗手、洗脸、换衣服,然后再给他喷儿童型的开喉剑喷雾剂。说这是儿科医生说的。开喉剑喷雾剂能这么使吗?没病也喷这个预防合适吗?”也有人问:“宝宝的幼儿园每天晨检的时候都往宝宝嘴里喷一种叫利巴韦林的药,说是预防手足口病,安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凸显了整个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就目前的医学进展,作为专业药师,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哪种药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而上述提到的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参见第018 页“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的相关内容)。另外,手足口病有那么可怕吗?家长们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 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 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出疹子的同时,患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只要对症护理,1~2 周多数可自愈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样,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能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手足口病患儿身上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给患儿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 周可以自愈。

但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 持续高烧不退,2. 频繁呕吐,3. 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4. 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5. 呼吸困难。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实际上是肠道病毒。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会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的患儿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的。病毒主要是通过手口、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相关推荐

孕妇也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可以通过母亲胎盘传播给婴儿。 加之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对疾病的免疫力会明显下降,是感染病毒的高危人群。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病毒,肯定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专家指出,目前儿童预防手足口病的一些措施,如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者、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等,在孕妇身上同样适用。

手足口病有什么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但是它是一种多发病,多见于婴幼儿,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发生,希望大家做及早做好预防措施,那么,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有哪些呢?现在让专家给大家详细的做个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1、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对被污染过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

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喝板蓝根管用吗 大人喝板蓝根预防手足口病管用吗

不管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的预防重在日常消毒卫生工作以及接种疫苗上,目前没有医学研究表明喝板蓝根能够预防手足口病,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随意喝药,以免引起不良副作用。

手足口病的常规处置措施

1、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 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该如何用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那么,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好的呢? 手足口病发病时的表现 主要有:宝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以至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继而,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

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出疹子就应该是手足口病。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家长经常把最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的婴儿急疹当成手足口病。 误区二、注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预防手足口病有效疫苗。预防要靠平时的注意了。 误区三、感染一次就有抗体。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孩子曾经感染过一次手足口病,也只获得某一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

手足口病会有什么样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会有什么样的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已经感染了但本身没有症状的人)。在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带有病毒而没有症状和轻型的散发病例是非流行期和流行期的重要传染源。 2、手足口病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给健康入,但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扔具和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果几个人共同使用,就会发生日常接触传播。与患者同住一个病房最容易被感染。 3、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的原因

冬天还会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幼儿。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以“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为特点。 预防关键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做到勤洗手,不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外出回家,或是接触过一些公共的玩具或游乐设施,都要记得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时把手洗干净。当然,大人要做出榜样,也是为避免自己接触到病毒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那么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

手足口没发烧会传染吗 如何避免手足口病传染给别人

手足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接触玩耍,尤其是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家长首先要及时隔离患者,避免患者接触到健康人群,造成二次传播感染。隔离的时间大约是病好后15天左右。 帮手足口病小儿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共用患者的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做好居家消毒工作,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