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脊髓炎的检查事项都有哪些

脊髓炎的检查事项都有哪些

一个好的习惯能带来健康的身体。疾病的问题我们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不让疾病侵犯我们。而我们自己更要做好自我检查,能为后期的治疗带来很大的方便。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下脊髓炎的检查事项都有哪些。

脊髓炎的检查事项都有哪些

1.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鉴别;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2.腰穿

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

急性脊髓炎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脊髓炎在临床上可以进行电生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但在急性脊髓炎的初期,上述检查的数值改变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们还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进一步对急性脊髓炎进行确诊。

磁共振成像(MR1)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早期就可确定脊髓病变的全貌、脊髓肿胀的程度和范围,可在增粗的脊髓中发现有边缘不清的多发性斑片状高信号,可以除外多发性硬化和脊髓内肿瘤,是目前诊断急性脊髓炎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表现有:急性期受累脊髓节段略有增粗。受累脊髓显示为较均匀或多发的斑片状稍长Tl和T2异常信号.在Tl加权像上显示为分界不清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显示为清晰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后呈现斑片状短Tl轻度异常对比增强的高信号;晚期可见病变节段脊髓萎缩变细。脊髓MRI变化主要发生在亚急性期阶段。

骨髓炎检查有五法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使患者落下终生残疾。

骨髓炎患者常出现局限性骨痛,发热和不适则提示骨髓炎可能。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可见骨破坏,软组织肿胀,软骨下骨板侵蚀。椎间盘间隙变窄和骨质破坏伴椎骨变短。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骨折和肿瘤,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骨髓炎的感染由血源性微生物引起(血源性骨髓炎);从感染组织扩散而来,包括置换关节的感染,污染性骨折及骨手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骨髓炎,镰状细胞血症患者和严重的糖尿病或外伤患者。

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者病变往往局限于骨,并引起无痛性的慢性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透析及静脉用药。对于儿童,任何引起菌血症的过程都可能诱发骨髓炎。

骨的感染伴发血管阻塞时,会引起骨坏死和局部感染扩散。感染可穿过骨皮质播散至骨膜下,并形成皮下胀肿,后者会自发性穿透皮肤引流。

骨髓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

X线变化在感染后3~4周出现,表现为骨质不规则增厚和硬化,有残留的骨吸收区或空洞,其中可有大小不等的死骨,有时看不到骨髓腔。小骨腔和小死骨在硬化骨中有的不能显影,所以实际存在的数目往往比照片上所显示的多。

3、CT检查

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

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窦道取到的标本培养结果对诊断骨髓炎是不可靠的。

5、碘油造影

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急性脊髓炎通常可以根据起病情况,将脊髓炎分为急性脊髓炎(数天内临床症状发展到高峰)、亚急性(一般2~6周)和慢性脊髓炎(超过6周以上)。而根据临床病变损害的形式,则有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之分。对于以上急性脊髓炎的区分,我们可以去医院进行以下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脊髓灰质炎的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多正常,少数患者的白细胞数轻度增多,(10~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也略见增高,1/3~1/2患者的血沉增快。

2.脑脊液检查

在前驱期脑脊液一般正常,至瘫痪前期细胞数常增多,通常在(50~500)×106/L之间,偶可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但以后即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在早期可以正常,以后逐渐增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轻度增高,至瘫痪出现后第2周,细胞数迅速降低,瘫痪后第3周时多已恢复正常;但蛋白量常继续增高,可达1~4 g/L,4~10周后才恢复正常,这种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对诊断本病可能有一定帮助,极少数瘫痪患者的脑脊液可始终正常。

3.病毒分离

从粪便分离病毒,于起病后数周内仍可取得阳性结果,可用肛门拭子采集标本并保存于含有抗生素之Hanks液内,多次送检可增加阳性率,在病程1周内可采咽拭子,用同法保存,血液标本可用无菌法分离血清,或用肝素抗凝,在瘫痪发生前2~5天可从血中分离出病毒,分离病毒常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于猴肾,人胚肾或海拉(Hela)细胞株中,先观察细胞病变,再用特异性抗血清做中和试验鉴定,整个过程需时约2~4天,脑膜炎病例可采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较低,国内所分离的病毒以Ⅰ型居多,在个别流行中Ⅱ型也可占较高比例,在发达国家或本病发病率很低的地区,应注意分离疫苗相关病毒,但野毒株和疫苗相关病毒的鉴别需在较高水平实验室中才能做出。

4.免疫学检查

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清,第1份在起病后尽早采集,第2份相隔2~3周之后,脑脊液或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阳性或IgG抗体效价有4倍升高者,有诊断意义,中和抗体最有诊断意义,而且可以分型,它在起病时开始出现,病程2~3周达高峰,并可终身保持,故单份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鉴别过去与近期感染,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低,但操作较中和试验简单,恢复期抗体阴性者可排除本病,近年来采用病毒cDNA做核酸杂交及用RT-PCR检测病毒RNA,均具有快速诊断的作用。侵犯心肌,心电图显示T波,ST段和P-R间期异常。

脊髓炎的检查

⒈腰穿: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

⒉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如果不能做MRI可做脊髓CT,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⒊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③肌电图可正常或呈失神经改变。

4、血象:

⑴血常规:急性发作时白细胞可增高,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

⑵血沉:急性发作期可加快。

⑶免疫学指标:急性发作时,外周血Th/TS(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升高,总补体水平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随病情缓解而趋下降。

急性脊髓炎的检查

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1.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2.腰穿: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4.实验室检查: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可稍增高。脑脊髓液压力正常,除脊髓严重肿胀外,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脑脊液细胞总数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也可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也可有异常。

脊髓灰质炎的检查诊断

1、脑积液:大多于瘫痪前出现异常。外观微浊,压力稍增,细胞数稍增(25~500/mm3),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则以单核为主,热退后迅速降至正常,糖可略增,氯化物大多正常,蛋白质稍增加,且持续较久,少数患者脊髓液可始终正常。

2、周围血象:白细胞多数正常,在早期及继发感染时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急性期血沉增快。

3、病毒分离或抗原检测:起病1周内,可从鼻咽部及粪便中分离出病毒,粪便可持继阳性2~3周,早期从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意义更大,一般用组织培养分离方法,近年采用PCR法,检测肠道病毒RNA 较组织培养快 速敏感。

4、血清学检查:型特异性免疫抗体效价在第一周末即可达高峰,尤以特异性IgM上升较IgG为快,可用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及酶标等方法进行检测特异抗体,其中以中和试验较常用,因其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双份血清效价有4倍及4倍以上增长者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转阴较快,如期阴性而中和试验阳性,常提示既往感染;两者均为阳性,则提示近期感染,近来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原及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酶标法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6]

脊髓炎的检查项目

一、实验室诊断:

血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脑脊液:脑脊液压力不高。脑脊液中可见白细胞。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一般无椎管梗阻现象。个别病例可因病变部位水肿明显而出现脊髓腔部分梗阻。

二、影象诊断:

⒈脊髓造影:常见脊髓弥漫性肿胀,或可为正常。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疾病鉴别。急性期检查可致病情加重。

⒉脊髓CT:常与脊髓造影结合应用。可见脊髓轻度增粗,密度不均匀等。

⒊脊髓MRI:可见脊髓肿胀,多有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

三、血象诊断:

多无异常改变,急性期及合并感染者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压力大多正常,若脊髓肿胀明显造成不全梗阻则压力降低。蛋白定量常轻度增高,γ球蛋白增多。细胞数轻度增多或正常,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上述改变多见于急性期。

脊髓炎要做哪些检查

1.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

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2.腰穿: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急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糖、氯化物正常。急性期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晚期细胞数逐步减少,并逐步恢复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中IgG含量与总蛋白量的变化相平衡,多数正常。即使脑脊液总蛋白在1.0g/L以上的病者,指数仍可正常范围内。这些结果提示脊髓炎病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包括IgG)增高,主要由脊膜受累、血脑屏障破坏所引起。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异常,诱发电位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相关推荐

脊髓颈椎病检查哪些

医生看病,首先是问诊,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可以不只是手足麻痹、行走困难,也会排便排尿障碍等直肠膀胱功能损害。 问诊结束以后就是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专科医生通常使用一个小锤子,用来检查"腱反射"。叩击膝盖下面,膝关节一下子会伸直,脊髓一受到压迫,膝腱反射表现为亢进。同时还要检查手指的病理反射、足底的病理反射以及脚踝部位的腱反射。 在神经学检查中,还一个“10秒试验”,检查患者手指在10秒钟时间内能够快速伸屈的次数。20次以上属于正常,一般健康人可以达到25—26次左右。20次以下就怀疑

慢性阑尾炎常见的检查哪些

现在很多人都会慢性阑尾炎的症状。让自己的生活都遭受到慢性阑尾炎的伤害,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想找寻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治愈好自身疾病,但是对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只检查好才能彻底治愈,那么、慢性阑尾炎常见的检查哪些呢?下面我们就看下关慢性阑尾炎检查的介绍。 慢性阑尾炎常见的检查哪些? 慢性阑尾炎的确诊时相当困难,国内统计慢性阑尾炎手术后症状未见减轻者高达35%,其主要原因是诊断上的错误。大多数病人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手术的效果三者完全一致的,慢性阑尾炎在临床上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胃肠钡透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检查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若感染可轻度至中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CSF压力多数正常,少数因脊髓肿胀致椎管轻度阻塞,外观多无色透明,细胞数可视病因不同呈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升高,多数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正常或轻度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正常。 3.PCR检测CSF及血液中细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原菌抗体;CSF中病原菌培养或动物接种等方法寻找感染源。 4.血沉,抗磷脂抗体,风湿系列,抗双链DNA抗体,狼疮带试验等检查,具鉴别诊断价值。 5.脊髓MRI能早期显示脊髓病变部位,

脊髓损伤的分级治疗

分级心情曲线治疗方法主要检查影像学药物 脊髓振荡最轻微损伤,无坏死灶,表现为不完全截瘫,一般于伤后24—48h内症状体征消,多不遗留后遗症。除早期原发性损伤处理外,后期的继发性损伤是引起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目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多主张在脊髓减压的基础上进行药物、高压氧、中药、康复训练等治疗,近年来对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的研究也较多。血常规,血清免疫学检查,脑脊液,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等助诊断。如手术需行相关检查。脊柱X线,CT及脊髓MRI助诊断。早期可静脉滴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甘露醇减少脊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哪些

1.临床上具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中央血管型。三者又可分为重、中、轻三度。这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2.影像学检查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可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椎节不稳(梯形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压征及脊髓信号异常等各种影像学所见。 3.除外其他疾患。包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注意,两种以上疾患共存的病例,临床上常可发现。 4.其他。可酌情选择腰椎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随椎管狭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部位的神经根痛,肌肉萎缩、受累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传导性感觉、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 (2)脑脊液变化 脑脊液蛋白含量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增高。脑脊液动力试验可以正常、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 (3)X线平片 椎管呈广泛性狭窄。 (4)脊髓造影 显示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4)CT、MRI检查 CT检查能清楚显示椎管狭窄的部位、范围、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等;MRI检查能测定椎管宽度,了解脊髓受压的范围与程度,对诊断最为用。

脊髓良性肿瘤的检查

1.X线检查 部分脊髓肿瘤X线平片检查可见如下异常。 (1)脊椎骨质破坏,椎体部分或椎弓根呈现透光改变,椎骨蹋陷。 (2)椎弓根轮廓和距离改变,椎间孔扩大,椎管局限性扩大。 (3)椎旁组织变形,肿物起源于椎旁组织,或是经椎间孔扩展。 (4)骨的增殖现象可见于肉瘤、骨血管瘤和脑膜瘤。 2.脊髓造影 用于定位脊髓或马尾受压水平,造影剂梗阻完全或近于完全时,髓外硬膜内肿瘤常杯口状梗阻端,髓内瘤可显示出脊髓膨大的轮廓,造影剂柱被挤向一侧。 3.CT及CTM 要求神经系统检查能正确提供CT检查的病变部位,脊髓内、

急性脊髓炎如何确诊

1、前驱症状:部分视神经脊髓炎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低热、头痛、咽痛、眩晕、全身不适、恶心、腹泻等症状。 2、起病形式: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进行性起病。一部分病人先出现视神经损害的症状,后出现脊髓损害的症状,另一部分病人则同时出现视神经和脊髓损害的表现。一部分患者双侧视神经先后受累,另一部分患者则双侧视神经同时受累。象多发性硬化一样,视神经脊髓炎亦具缓解复发交替的病程特征,两次发病间歇期短则2个月,长则可达10年以上。 3、眼部症状、体征:多数患者起病初眼眶或眼球疼痛,继之单眼或双眼

急性脊髓炎会复发吗如何防止复发

本病的病因不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为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 疾病复发估计诊断误,建议你做磁强磁共震检查为病情定性再行治疗。单纯的脊髓炎是不会复发的。脊髓炎控制后的治疗不当迟发性脊髓再度损害也会发生麻木现象,严重时会迟发慢性瘫痪。因对病

检测骨的感染和破坏 骨髓炎检查五法

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多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临床上常见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