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千万别掉入这些陷阱里
中秋吃月饼千万别掉入这些陷阱里
“无糖月饼”并非无糖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无糖月饼”实际只是将蔗糖换成了麦芽糖,使口感不会太甜,但其中一些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等替代品中糖的含量并不能保证达到无糖的标准。此外,月饼中的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也会转化成葡萄糖。
水果月饼没水果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其实多为打着水果月饼招牌的“水果味”月饼。不少水果月饼的馅料是冬瓜蓉,所谓的凤梨等“水果馅料”仅仅是用冬瓜蓉加上水果味香精勾兑而成。
云豆番薯馅冒充纯莲蓉
纯莲蓉月饼中最主要的馅料是莲子。很多山寨厂为降低成本,用价格便宜得多的云豆或者番薯等代替莲子,再添加上莲子香精和色素制作成所谓的纯莲蓉馅。据了解,用这种假莲蓉馅做的月饼在售卖时,一般的消费者是很难辨认出来的。
伍仁月饼少几个仁
五仁月饼的馅料是指南杏、北杏、核桃、榄仁、芝麻仁。据介绍,有一种偷工减料的做法是,在五仁馅料里,将便宜的果仁含量加大,而将贵价果仁量减少,如在一个月饼馅料里,加大芝麻、瓜子仁的量,却将榄仁、杏仁尽量减少,实际上,伍仁月饼里,比较好的搭配比例是榄仁含量占10%-15%。有些厂家的做法是,将各种果仁搅碎,与其它馅料、莲蓉、面粉拌在一起,也名之“伍仁XX月饼”,这样消费者就吃不出到底有多少种仁。此外,还有干脆以次等级的果仁替代好的果仁等。
中秋节要做什么事情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吃月饼是全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赏月来源于祭月,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直到现在,赏月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中秋夜有燃灯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风俗在广东地区更为盛行,在中秋节用竹条扎各种形状的灯笼,糊上纸在画出各种颜色,在中秋夜时将灯笼点蜡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一天吃几个月饼不会长胖
月饼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不安全食品,想保持身材的女孩子,中秋吃月饼一定要控制好量,每天不要超过200克。因为每个双黄莲蓉月饼(若190克) 含有高达800kcal的热量,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取1800-2200kcal,一个双黄莲蓉月饼所提供的热量已相等或什至超过一顿正餐的需要。如果吃太多的话必定会长胖的。
吃月饼有什么好处
吃月饼是为了有过节的气氛,是一种习俗,可是多吃无益.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中秋节即将来到,各式各样的月饼纷纷出笼,中秋吃月饼是少不了的习俗,但在赏月之余,我们提醒大家,月饼为高油、高糖份的食物,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的民众要小心为妙。糖尿病患者最忌甜食,不能将月饼当成正餐吃,因月饼馅内多用豆沙或枣泥及猪油等合成,含醣份及脂肪量均很高,外皮的面粉为求香酥,制作时多有添加动物性油脂,若吃过量血糖马上会升高,油脂也会摄取过多。若当天有吃月饼,则应减少白饭及油脂的摄取量,以平衡一天的饮食量。高血脂患者要特别注意月饼内的蛋黄,因胆固醇量较高,一般建议胆固醇的每日摄取量以不超过四百毫克为原则,而一个蛋黄约有六百至一千五百毫克,高血脂患者宜少量食用有蛋黄馅的月饼,以免影响病情。月饼大多含高热量,对于体重过重、肥胖者更应小心,一碗白饭的热量为二百七十二卡,一个小小的蛋黄酥就有二百五十卡,一个四至五两的广式月饼热量则有五百卡,相当于两碗白饭,苏式月饼也有约三百卡。月饼为应景食品,在过节的气氛下很难禁食,所以在吃月饼时不宜再配含糖份高的汽水、可乐或果汁,最好是喝茶,而且最好和家人分食,浅尝即可,或多吃富含维他命C和纤维素的柚子来过节。
月饼的历史沿革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扬州中秋节天气还热吗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月饼的历史沿革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
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南方的食物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
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
秋节吃月饼寓意着团圆。
月饼又称为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有着团圆和睦的寓意,是对合家欢乐的期待,月饼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中秋节月亮是圆圆满满的,月饼是圆圆的,象征团圆,中秋节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赏月,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也是对生活美满的期待,因此中秋节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一直流传至今。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即为“仲秋”,故取谐音称之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时,中秋赏月,满城人家,不论贫富,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月亮蛋糕)。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中秋节吃石榴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团圆。
月饼的外形饱满,像一轮满月,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中秋节的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保留到了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的由来
月饼又称为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在殷、周时期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而后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出现了叫“胡饼”的胡桃仁馅的圆形饼。
据说在唐代,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嫌“胡饼”名字不好听,看到杨贵妃赏月而后更名为月饼,自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代时期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而且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更受大家喜爱。
中秋节饮食习俗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吃田螺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北方中秋节吃什么啊
1、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